彭民浩;杨定华;陈滨;刘苗生;黄源
目的 探讨在治疗老年人胆囊良性疾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125例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结果 47例术中发现粘连严重,其中2例无腹部手术史,但脐孔周围严重粘连.中转开腹16例.逆行胆囊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4例,均为腹腔积液,经抗炎后好转.住院天数5-14天,平均7.5天.结论 经充分术前准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者熟练的操作,老年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仍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汤朝晖;宗明;盛月红;吴孟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上少见,其发生率占胰岛细胞肿瘤的15%~20%,其中44%~67%为恶性肿瘤[1].因其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术前定位、定性诊断困难.本文收集了1990~1999年中8例影像学资料较为完整的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病例,结合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作一探讨.
作者:任光圆;施国明;章军辉;倪克梁;夏国园;黄浙勇;康旭;任培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囊肿内或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35例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结论 妊娠可能是女性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出现症状的诱因之一;完整的胆囊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凤林;张荣贵;李国才;杨毅军;朝玥;孙克坚;王作仁;王健生;石景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脏肿瘤手术前要求其影像学检查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以便于外科医师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有作者报道,对于HCC特别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前应在动脉、门静脉血管造影的同时进行CT检查(CTAP),因为CTAP被认为是术前敏感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s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为减少盲目手术探查,做好可切除性术前评估十分重要.我院1990~1997年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52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本文仅就这16例病人的手术探查所见与术前影像检查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李勇;廖彩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2~1999年间治疗的14例胆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并行修复整形11例,治疗效果好,另3例二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死亡1例,病死率占7.14%(1/14).结论 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并选以合适的治疗方法处理,比后期处理效果好.手术以修复整形为首选.
作者:周建华;赵家瑜;杨复元;陈雄志;周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自1991年6月~1999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式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疾病,其效果优于传统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强;马祖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为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从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患者行肝胆管切开取石,其中10例加行硬性经皮胆钳术中取石;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12例所有病人均行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术.结果 24例病人均行随访,优良效果96.0%.结论 肝叶、肝段切除联合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佳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李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的普及应用,对本病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现将我院1993年~1999年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00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胡志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自发性胆道穿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表现为肝外胆管穿孔更为少见.一旦发生,其症状凶险,若不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死亡率可达33.3%.我院1987~1997年间因急性胆管炎手术342例中4例为肝外胆管穿孔,另于剖腹探查中发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赵祥;杨兵;应嘉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胆道外科自1991年开展小切口胆道手术以来,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胆石症患者.自1991年1月至9198年7月,共施行小切口胆道手术5800例,病员主要来自上海西郊及邻县,六十年代以前,血吸虫在这些地区肆虐流行,本组有576例患者早年曾患过肝血吸虫病.这些患者大都通过小切口完成胆道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玉坤;蔡珍福;丁健民;王坚;李连如;凌建新;余为平;黄伟;焦成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例肝癌合并显著食管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病人的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均采用了肝癌或肝叶部分切除同时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癌复发,于术后13和16个月死亡.1例术后32天死于十二指肠降段巨大溃疡并出血,全身衰竭.6例术后已生存3、4、8、10、12和25个月.结论 小肝癌同期联合手术同单纯肝癌切除具有相似的良好疗效,该术式对维护肝脏功能有利.
作者:李洪;胡义利;王一;张东生;姜丰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1980年8月-2000年5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简称PDR)126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者10例,手术死亡率8.0%,现将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许圣献;单礼成;范西红;朱江凡;张宪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影像检查现已成为胆道外科围手术期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内镜的问世和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治水平,而且带来了治疗上的突破和变革,使胆道疾病的诊治取得长足进展.
作者:石景森;王健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在外科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39例胆总管结石经内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道影证实,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行网篮取石,碎石网篮碎石,气囊导管排石.结果 治愈率约90%,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极少.结论 ERCP对胆石症术后的并发症或其症状再发诊断价值高.EST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约有90%的胆管结石病人可达到治愈,缩短了住院时间,病人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龚仁华;刘其春;王敬民;徐义仁;鲍恩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使肝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应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对74例肝血管瘤进行研究,以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影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进行肝移植的两种供肝切取方法的比较.方法 分析作者在国内进行的6例快速供肝切取和在国外参加的4例标准供肝切取的资料,重点对两种手术中的几个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还对两种手术的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比较.结果 快速法的手术时间明显较标准法为短(P<0.001),其灌注前解剖时间也明显短于后者(P<0.001),但两种方法的热缺血时间相同、冷灌注时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快速取肝法对供肝的影响与标准取肝法无明显差异,更适合于中国国情.
作者:谢敏;丁义涛;李强;仇毓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多相对照物质增强动态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为肝胰像学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对照增强的检查常采用暂停呼吸法的相内(in-phase)及相外opposedphase)二维成象技术,但存在图像断面太厚(7~10 mm)及断面太宽(1~2 mm)的问题,检查时通常不采用脂肪抑制技术以免延长呼吸暂停时间或减少层扫面.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平衡与重症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 26例SAP病人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Sil-2R及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含量,观测APACHEⅡ评分、CT积分和体液细菌培养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以观察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度、胰腺坏死、机体免疫力及腹痛的关系.结果 APACHEⅡ及CT积分显著降低和腹痛(P<0.05)时间显著缩短;体液细菌培养时间显著延迟和阳性率降低(P<.005).血滤组的促炎细胞因子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重症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且两者的相对变化较两者的绝对变化更为重要.
作者:毛恩强;汤耀卿;韩天权;袁祖荣;张圣道;彭奕冰;季育华;支立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概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许多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方法.由于UW器官保存液和免疫抑制剂CsA的问世,使肝移植有了飞速的发展,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供肝的短缺成了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甲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