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独角莲地上各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刘磊;陈燕萍;李静

关键词:独角莲, 氨基酸/分析, 中草药/分析
摘要:目的:测定独角莲雄蕊、雌蕊、花瓣、果肉和种子中氨基酸含量,并观察不同生长期独角莲叶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独角莲地上各部位氨基酸含量. 结果:从雄蕊、花瓣、果肉中检出16种氨基酸,从雌蕊、种子中检出15种氨基酸;5个地上部位都以谷氨酸含量高;从独角莲叶中检出16种氨基酸;不同生长期独角莲叶中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1.098%(8月10日)、12.665%(9月10日)、14.506%(10月12日).结论:独角莲地上各部位氨基酸含量丰富,独角莲叶中氨基酸含量随生长期延长而增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hIGF-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细胞,经G418筛选,形成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样阳性杂交信号;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氯化镍蓝色阳性信号.结论:G418筛选后所获得的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hIGF-1基因得到稳定表达.

    作者:张绍昆;刘一;单玉兴;王刚;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巴比妥疗法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附21例报告)

    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原发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在闭合型颅损伤死亡中占29%~53.5%,临床特点是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迄今尚在研究与探索之中.1999年8月~20 02年8月本科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1例,均采用巴比妥疗法治疗,愈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伟;郭传东;王晓新;吴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甘氨酸-钼磷酸盐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甘氨酸-钼磷酸盐[(GlyH)4PMo12O40*5H2O ,GP]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抑瘤效应测定,建立小鼠荷S180腹水瘤模型,测定体重增长率、抑瘤率以及延命率.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实验浓度的GP对正常组织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作用(P<0.05).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前列腺癌PC-3m细胞株、小鼠腹水瘤S180细胞株、原代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人前列腺癌PC-3m 细胞株尤为明显.体内实验表明,给药组能够抑制S180腹水瘤生长,明显延长小鼠生命期, 延命率高于CYT阳性对照组.急性毒性实验LD50为2 735.27 mg*kg-1,LD 5095%可信限为:1 931.97~3 872.58 mg*kg-1.结论:本研究表明,GP能抑制多种人癌细胞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GP属低毒、高效抗癌药物.

    作者:张学军;常雅萍;韩正波;王恩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婴儿痉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2(IL-2)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痉挛(IS)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婴儿痉挛(IS)患儿首先给予IL-2,第1~5天给予1~5万单位静脉点滴,以后每天5万单位,连用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再用IVIG 400 mg*kg-1,开始连用3 d,以后每周用药1次,共用5周为1疗程.1个疗程前后检查脑电图、头部CT、IgA、sIL-2R 等指标,并根据发作情况、脑电图、免疫指标的改善判定疗效,随访1~3年.结果:12例IS患儿经用IL-2、IVIG 2~3个疗程治疗,显效10例,无效2例.结论:用IVIG 治疗IS并伍用IL-2能有效抑制IS频繁发作,并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作者:许忠;田昕;张睿鹏;蒋金才;于明;王艳玲;兰继毓;孙丹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纳络酮与美解眠治疗安定中毒

    2000年3月-2002年3月本科收治安定中毒患者120例,在应用洗胃排毒治疗同时应用解毒药物治疗,现将分别应用纳络酮与美解眠解毒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作者:于虹;李玉芹;潘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实验性哮喘小鼠免疫细胞的ADCC作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在小鼠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T细胞、 CD4+T细胞和CD8+T细胞,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结果:支气管哮喘小鼠上述各种细胞自然状态下的ADCC作用均较健康对照组减弱(P <0.05).结论:免疫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减弱可能作为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紊乱的一部分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作者:袁继红;董泽华;黄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型肝病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肝病晚期患者均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与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故当肝病并发胰腺炎时极易发生漏诊.本文作者将本院1993-2000年临床诊断为肝病晚期死亡的尸检病例中8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沈成利;姜太一;崔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正常人骨密度定量CT测量分析

    目的:研究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状况和变化.方法:采用自制定量CT固体标准体模测量20~6 9岁共727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结果:男女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0~24岁.女性40岁以前骨密度状况优于男性,而50岁以后迅速下降.同一年龄组中骨密度个体差异较大,峰值骨密度差异也较大.部分人骨密度较低, 但并无临床症状,是骨质疏松症的亚临床状态.结论: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和骨矿含量丢失速率是骨质疏松症的决定因素.

    作者:张光;李祎;吕俊峰;孟令辉;王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结核瘤的诊断与治疗

    1986-2001年,本科共收治肺结核瘤患者34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16例,女18例 ,年龄21~62岁,平均为37.8岁.术前咳嗽18例,血痰6例,咯血2例,盗汗17例,乏力26例 ,胸痛16例,无症状4例.术前病程1月~3年,平均9个月.②X线片及CT检查:结核瘤横径2.1~6.8 cm,平均3.9 cm.有分叶14例,有毛刺状改变8例;密度均匀18例,密度不均匀16例;结核瘤内有钙化22例.有卫星灶21例,近肺门侧可见引流支气管影17例.结核瘤部位:上叶尖后段22例,下叶背段5例,二者占79.4%,余为上叶前段3例,下叶后基底段 4例.

    作者:富沛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目的:研究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结果: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单一多糖OCA-ba呈多股紧密并行螺旋形排列. 结论:利用AFM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该多糖中所含糖醛酸发生糖链间氢键缔合所致.

    作者: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Rg1和Rh1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1 及其前体Rg1的整体及离体抗肿瘤作用.方法:整体实验4种小鼠移植性肿瘤:小鼠宫颈癌-14(U14)、艾氏腹水癌(EAC)、肉瘤-180(S18 0)和肝癌腹水型(HepA)腋部皮下接种,于接种10 d内,每天给药1次,计算各给药组肿瘤抑制率.离体抗肿瘤实验用3种瘤株:A375-S2、T98G和HeLa.结果:人参皂苷Rg1( 200 mg*kg-1,灌胃)和Rh1 (40和20 mg*kg-1,腹腔注射)对U 14 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人参皂苷Rh1在较高剂量(40 mg*kg-1 )时,对EAC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人参皂苷Rg1和Rh1对S180 和H epA无抗肿瘤作用.离体实验证明,Rg1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h1高剂量组(100 mg*L-1)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h1 较其前体Rg1具有更强的整体和离体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声武;王岩;王毅;王丽娟;何忠梅;王本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光面带环修复乳磨牙保持近中远中径的疗效观察

    儿童乳磨牙的严重缺损,特别是邻面的缺损常导致近中远中径的丧失,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本文作者以光面带环修复严重缺损的乳磨牙,较好地恢复了乳磨牙近中远中径,保持牙弓长度,预防错颌畸形.

    作者:万英明;陈丹;郭兮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碘对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实验以不同浓度高碘喂养大鼠复制成高碘甲状腺肿模型,在不同时间观察不同浓度碘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碘对甲状腺的损害及其发生机理.

    作者:周涌;刘瑞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得宝松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系本所皮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一组均为32例.得宝松组(A组)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3 2岁,平均病程10年.强的松龙组(B组)男8例,女24例,平均年龄31.2岁,平均病程8.5 年.

    作者:刘玉梅;罗育武;徐云英;黄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对人血管肉瘤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对人血管肉瘤细胞株(ISOHAS)的增殖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人血管肉瘤细胞株ISOHAS进行培养,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TX,作用1、3、6和9 h后,观察ISOHAS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通过Alamar Blue法测定ISOHAS对抗肿瘤药的感受性.结果:100 μg*L-1浓度DTX和500 μg*L-1浓度DTX,作用3h、6h的抑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DTX作用1、3、6和9 h时,50 μg*L-1浓度D TX的抑制率与100 μg*L-1DTX和500 μg*L-1 DTX的抑制率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结论:DTX对ISOHAS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抑制作用,在血管肉瘤的治疗方面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姜日花;蒋忠民;李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目的:通过反义RNA技术获取稻属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新的表现型.方法:应用BLAST网络服务对稻属曲霉EST数据进行同源性比较,PCR扩增与其它种属铁配体调节蛋白基因(SREP)具有高度同源性的ac7336f片段并反向插入pUSA真核表达载体.结果:测得铁配体调节蛋白类似基因的序列,完成反义表达载体构建.结论:由铁配体调节蛋白类似基因的DNA序列推出的氨基酸序列与Penicillium chrysogenum, Neurospora crassa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等种属铁配体调节蛋白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母婴间TTV、HBV和HCV的重叠感染

    目的:探讨母婴间TTV、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分布及感染率.方法:对140例产妇及新生儿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TV、HBV和HCV感染的阳性率.结果:HBV-DNA及HCV-RNA双重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双重阳性率为100%,HBe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82%,抗-HC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5%,HBeAg阳性并发TT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73%,HCV并发TTV阳性产妇的新生儿阳性率为66.6%.结论:母婴间存在 TTV并发HCV、HCV双重感染.

    作者:迟宝荣;谢铁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45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像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5例再障均为本院儿科2 000 年门诊和住院诊治的患儿,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8.5岁.②方法:血像,全血常规检查2~3岁患儿耳垂采血,3岁以上抽静脉血抗凝,CD-1600电子血球计数仪自动计数 ;骨髓像,于髂前上棘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置于玻片上,常规涂片,常规涂片瑞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油镜下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全片计数巨核细胞及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骨髓小粒中的细胞成分,并注意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③结果:a. 血像.

    作者:林花;刘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的术式探讨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通称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行单纯切开引流后,大部分将形成肛瘘,需再次行肛瘘手术 .19 93年8月-2001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54例,均施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无一例肛瘘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体会

    1996-2001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68例共77条神经,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梅继文;王殿柱;崔贵荣;黄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