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晶氧声学造影术诊断与治疗输卵管阻塞的初步探讨

张宏;黄春

关键词:超声晶氧, 声学造影, 输卵管, 随访
摘要:国内外大量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输卵管阻塞是育龄妇女不孕症的主要原因.诊断输卵管阻塞的传统方法有:X光碘油造影、双氧水声学造影及输卵管通水术.碘油的副作用及并发症较多,有一定的损害;双氧水声学造影,所用双氧水为外用药,刺激性大,往往病人疼痛难忍,产生气泡又少,定位诊断不满意;输卵管通水术是依靠推药液进入宫腔是否有阻力来判断输卵管有无阻塞,因此主观性强,定位诊断不够准确.为了寻找选用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法,我们选用注射用前体药物超声晶氧(简称CCP)声学造影术,对51例育龄妇女不孕症的输卵管阻塞进行了诊断、治疗,并对治疗后的病例做了随访.从临床长远效果探讨晶氧声学造影的价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环境中的210Pb对呼吸系统产生的剂量估算

    对室内或室外空气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产生的辐射剂量研究,在国内外已开始展得十分广泛,结果表明222Rn及其短寿命子体是重要的天然辐射源[4],占天然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的45%,内照射天然源产生的剂量66%左吉.

    作者:陈大伟;贺强;杨湘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含HSV-tk基因重组体腺病毒的构建

    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酸酶(HSV-tk)基因是一种自杀基因,其产物可将无毒的核苷类似物如Gancilovir(GCV)转变成有毒的产物,从而将细胞杀死[1].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多种载体将HSV tk基因转入肿瘤细胞.腺病毒是继逆转录病毒之后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基因载体,具有表达效率高,滴度高,易纯化和制备,感染宿主细胞范围广,对人类较安全等优点[2].为了探索HSV-tk基因对肺癌的治疗作用,我们构建了含HSV-tk基因重组体腺病毒.

    作者:陈立;黄红兰;易世红;隋丽颖;李凡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模拟一次加压延长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胫骨前肌的变化

    目的:研究在一次加压延长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过程中由大幅度肢体延长所带来的肌肉组织损害问题.方法:将20只绵羊分成3个实验组,在胫骨下段分别切除胫骨全长的10%、20%和30%,模拟制成切除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后形成的大块骨缺损模型,断端少量髓芯植骨,利用自制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械加压固定,在下段形成软组织堆积,干骺端-骨干部截骨延长,取径骨前肌标本,以肌纤维大小变化、肌纤维细胞核的内在化、肌纤维变性、再生、纤维化为基准,建立相应的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系统,研究各项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10%组仅出现肌纤维大小的显著变化,而20%、30%组出现了反映不可逆损害的肌纤维细胞核内在化、肌纤维变性、肌纤维再生,肌纤维内膜纤维化等参数的显著变化.结论:骨延长超过一定限度,以常规1.0 mm/d,4次/d速率,即使下段有软组织堆积的情况下,同样也不能缓解上段因超限延长所带来的肌肉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作者:张新;林枫松;隋福革;孙大辉;张伟;张大光;李书强;崔林;齐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抗栓中药对小白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浆t-PA及PAI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中药抗栓胶囊对小白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浆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影响.方法:给不同组小鼠分别注射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以及服用中药抗栓胶囊7 d.用致栓药角叉莱胶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及PAI活性.结果:复方丹参组及中药抗栓胶囊组小鼠尾部平均血栓形成长度百分数比血栓对照组明显缩短,复方丹参组、中药抗栓胶囊组血浆PAI低于血栓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中药抗栓胶囊具有抗栓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与可减少血浆PAI的释放有关.

    作者:刘国勋;吴铁;陈志东;凌光鑫;杨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外科的应用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行DSA检查,同时对供应血管进行栓塞.结果:栓塞后3~5 d进行肿瘤切除,收到了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楚的效果,给彻底切除肿瘤创造了条件.结论:DSA及栓塞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外科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适用于耳鼻咽喉科其他种类出血性疾病.

    作者:徐万春;马忠恕;沙颖;鞠善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对心肌梗塞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本文作者通过随访对比观察服用倍他乐克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30例和未服用该药物的AMI患者41例,发现用药组之再梗塞、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未用药组,其结果表明二组之间差异显著,倍他乐克对MI有二级预防作用.

    作者:阎立敏;张立;王雪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报道本院五年间7例原发性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方法:首先以细胞角化蛋白(C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鉴别恶性细胞癌特别是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确定为淋巴瘤后,再以显示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L26,显示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UCAL-1及L22,显示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抗体Mac387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区分.结果:肠道恶性肿瘤337例,其中恶性淋巴瘤7例,均来源于B淋巴细胞.结论:恶性淋巴瘤居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不容忽视.

    作者:李红;陈灼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附24例分析)

    儿童外伤性脑梗塞临床较少见,多发于12岁以下儿童,以基底节区多见.自1993年以来,我们共收治儿童外伤性脑梗塞24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郑彤;王春辉;孙洪礼;韩雪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胰腺癌P16、P53及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28例胰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53蛋白高表达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预后较差.P16蛋白低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共存者,其恶性度高,预后差.结论:联合检测P16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更能充分反映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国炜;陈远耀;金晓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线性拟合法测量菲力浦深部X射线治疗机的发射率常数

    X射线机的发射率常数是X射线机的重要示数,它与X射线管的类型、管电压、靶的材料和形状以及滤板的材料和厚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在X射线机出厂时都给出发射率资料,以便工作时获得准确的辐射剂量,特别是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深部X射线治疗机更是如此.但X射线机在更换管球或修理后,需重新测定发射率常数[1],以备辐射剂量的确定.我院菲力浦深部X射线治疗机因高压控制柜内一高压接线端子击穿而停止工作,经修理复原后,我们对其发射率常数进行了测定.

    作者:陈大伟;杨湘山;贺强;吕炎;刘洪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逆行注射龙胆紫治疗慢性腮腺炎与其它疗法比较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腮腺疾病,通常由引起涎液流出受阻的局部因素所诱发,导致逆行性感染.一般保守治疗方法有腮腺按摩、全身应用抗生素、导管内注射抗生素、扩张导管术及手术切除等.作者近年来将逆行注射龙胆紫治疗慢性腮腺炎与导管扩张术及导管内注射抗生素进行临床效果比较,其结果认为本疗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本文作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作者:刘立明;俞辉;阎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特点与并发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CHD分为3组,急性心梗组(AMI),陈旧性心梗组(OMI),心绞痛组(AP),对照组(NC),共101例.使用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心率变异自动分析系统,进行HRV分析.结果:NC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CHD各组.CHD各组HRV昼夜节律变化减少,特别是AMI组HRV显著降低.尤其在清晨5~8时低频成分增加,高频成分减少.低频、高频比例增大.结论:HRV检查可作为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一种定量方法.对CHD具有预后及猝死预报因子等作用.

    作者:李艳秋;张国伟;郭智慧;杨欣;夏瑞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硫酸氧钒对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硫酸氧钒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30只Wistar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C);②糖尿病组(D);③糖尿病治疗组(DV).按55 mg/kg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硫酸氧钒被溶于DV组饮水之中,观察12周,结束时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价各组大鼠白内障的形成情况.结果:糖尿病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经硫酸氧钒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白内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硫酸氧钒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

    作者:王秋利;苏淑清;李杰;孔俭;施中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人FN 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高表达FN肿瘤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探讨FN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人FN cDNA基因导入低表达FN的肿瘤细胞株253J中,构建高表达FN的肿瘤细胞株253FN.方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人全长FNcDNA片段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J中,经PA317细胞包装,生产出4代病毒液,感染NIH3T3细胞后,测得假病毒滴度.用高滴度病毒液感染253J细胞,经400μg/ml G418筛选,产生抗性克隆.继续传代培养,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结果:253FN细胞除7.6kb处显示微弱的内源杂交带以外,在9.6kb处有一条较强的杂交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53FN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均为棕红着色,而253J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细胞仅轻微着色.结论:转染后的细胞染色体中成功地整合了FN cDNA片段,并能够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从而建立了高表达FN的肿瘤细胞株,为深入研究肿瘤的转移机理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文颖;潘颖;徐勇;马腾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家兔血清中二氯乙酸钠浓度的测定

    目的:建立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游离二氯乙酸钠(DCA-Na)浓度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家兔血清中DCA-Na的含量.DCA-Na在碱性条件下与水合肼定量生成稳定的腙,以IPR-B8为色谱试剂,在Zorbas ODS(4.8 mm×250 mm)柱上,以水-甲醇-IRP-B8为流动相进行人离.结果:分离灵敏度为0.05AUFS,在268 nm处,衍生物线性范围0.65~50.0μg/ml,r=0.9995,回收率(98.5±3.3)%.结论:此方法为研究DCA-Na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辉;王学林;戚百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agent that is more active against receptor-bearing target cell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toxic effect on non-target cells. Methods :By the use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w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fusion protein 5'IL6-TNF△ by connecting the human interleukin-6 (hIL-6) gene and a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derivative (TNF△) gene througha synthetic linker sequence followed by subsequent expression in E. Coli. Results: In cytotoxicity assay with myeloma cell line U266, the normal type of 5' IL6-TNF△ showed an antitumor activity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NF△;an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5'IL6-TNF△ blocked by IL-6Rwas only 1/30 of that of normal type of 5' IL6-TNF△. Meanwhile,the 5'IL6-TNF△ blocked by an ti-TNF antibody did not show any cytotoxicity to U266 cells. In activity assay with L929 cells ,the toxic effect of the fusion protein was found 1/22 of that of TNF△. Conclusion: The 5'IL6-TNF△fusion protein might be a useful cytotoxic agent in cancer treatment.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新生牛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

    目的:确证新生牛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紫外扫描、同位素3H-胸苷掺入法(3HTdR)测定HGF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结果:HGF主要为小分子肽,具有刺激损伤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功能.结论:HGF具有良好的肝脏保护与治疗作用.

    作者:高玉民;韩范锡;梁爱君;邓英贤;王国志;梁丽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细胞因子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理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EIISA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期)、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1、IL-8及TNF-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急性期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IL-1、IL-8及TNF-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阳性疾病组明显高于阴性疾病组(P<0.01);其中消化性溃疡组IL-8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1).结论:细胞因子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垂体瘤卒中17例临床报告

    垂体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内的急性出血、梗塞、坏死,压迫垂体周围结构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我院自1980年3月至1998年6月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病人17例,占同期收洽垂体腺瘤患者的7.6%.本文作者就其诱因、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作者:王晓东;郭忠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抗滋养细胞膜抗原(TA)IgG类抗体诊断原因不明性流产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抗滋养细胞膜抗原(TA)IgG类抗体与原因不明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5例流产妇女及52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Trophoblast antigen,TA)IgG类抗体的水平.结果:流产妇女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01);流产妇女血清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与孕次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可以作为流产免疫因素的一个特异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艳辉;韩丽英;李荷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