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陈贵彬;翁阳华;伊莉;杨宏栋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n=50)与动力髋螺钉(DHS)组(采用DHS内固定,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PFNA组高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稳定,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DR)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DR组(采用ADR治疗,47例)、ACDF组(采用ACDF治疗,4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邻近节段运动范围、JOA评分及颈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3、6、12个月,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右侧屈曲测定值ACDF组均大于ADR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ADR组低于ACDF组(P<0.05).结论 ADR和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而ADR在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余铃;孙祥然;胡庆柱;郭卫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椎曲度异常对椎间盘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根据志愿者颈部CT数据建立曲度正常、变直、后凸3种颈椎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载荷下颈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①同一载荷下,3个颈椎模型中C3~4椎间盘应力小,C5~6椎间盘应力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力载荷作用下,C3~4、C4~5、C5~、C6~7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显著大于曲度正常模型及曲度变直模型(P<0.05).③前屈+重力载荷下,各模型中椎间盘应力均明显大于单纯重力载荷(P<0.05),其中C4~5 、C5~6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和曲度变直模型明显大于曲度正常模型(P<0.01).④后伸+重力载荷下,各模型椎间盘应力明显小于前屈+重力载荷(P<0.05).结论 根据颈椎弧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可以用来研究颈椎病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邢秋娟;赵东峰;戴薇薇;吴佶;黄春水;暴洁;赵芸;焦丹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腕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

    患者,女,26岁,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腕部掌侧有一包块,约板栗大小,无明显疼痛、麻木,无畏寒、发热等伴随症状.未行特殊治疗,患者感觉上述包块逐步长大.2017年2月1日在我院门诊行左腕部包块彩超检查,显示左侧手腕实性包块(见图1A).患者精神、食欲、睡眠一般,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变化,心肺腹检查无异常.

    作者:陈士军;韩业福;付艳超;严宏伟;许炎;洪宇;张先军;杨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3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结果 38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 ~ 18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跟骨B(o)hler角由术前5.28O±10.38O改善至28.45°±6.82O,Gissane角由术前98.73O±25.36O改善至120.61°±1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疗效:优24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 微创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术后允许早期活动,有效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俊杰;吴群峰;俞立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1 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 ~65岁.左侧4例,右侧7例.开放损伤2例,闭合损伤9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 ~72 h.

    作者:梁辉;林石明;司在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带线锚钉与单纯缝线吻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2013年4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带线锚钉或单纯缝线吻合断端治疗24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3 ~ 60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3例.8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 cm,断端均不规则;16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 ~6 cm.带线锚钉+丝线Kessler法缝合9例,单纯缝线吻合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1 d,20例在1周以内,4例超过1周.

    作者:崔后春;潘俊博;王金光;朱红星;顾德毅;茹江英;吴春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测试成人式(EPQ)对683例SDD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EPQ精神质、神经质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心理功能与EPQ的神经质呈负相关(P<0.05);EPQ的精神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 <0.05、<0.01);EPQ中的内外倾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EPQ中的神经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呈正相关(P<0.05、<0.01);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心理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社会功能与SCL-90的全部因子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物质生活与SCL-90的人际呈正相关(P<0.01).结论 需重视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强;吴德升;刘涛;徐志刚;顾继生;汪欢;邱水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固定.术后12个月评定两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参照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30% vs 75.6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够降低患肩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吕增亮;葛武;毕正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液晶数显角度仪在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在直接前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的准确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32例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的患者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术后摄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先观察术后假体的前倾角是否位于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内(15°±10°),再与术中所测角度进行比较,评估术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的准确性.结果 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32例髋臼假体前倾角均在Lewinnek提倡的安全区范围.术中使用液晶数显角度仪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4.58°±2.50°;术后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为16.48°±3.45°;两种方法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P=0.71).结论 采用直接前方入路行THA中应用液晶数显角度仪确定髋臼假体植入前倾角方便、快捷、准确.

    作者:侯靖钊;包洪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年龄对大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伴有脱位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年龄对大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伴有脱位患儿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大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伴有脱位患儿按年龄分为高龄组(≥10岁,27例)与低龄组(< 10岁,57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均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髋臼指数、颈干角及前倾角低龄组均明显优于高龄组(P<0.05);Mckay评分及Severin髋关节X线评分的优良率高龄组均低于低龄组(P<0.05).结论 治疗时年龄对大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伴有脱位患儿的手术效果影响显著,为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尽早对大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伴有脱位患儿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孙占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股骨颈疲劳骨折1例

    患者,男,18岁,因左腹股沟区疼痛1个月,加重7d入院.患者为入伍3个月的新兵,训练项目包括每天3 km跑、三大步伐、擒敌基本功、军体等.1个月前跑步时出现左侧腹股沟区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怀疑韧带拉伤,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适当休息,症状部分缓解后仍坚持训练.7d前在3 km跑时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突然加重,负重及行走困难,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使用牵引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对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不使用牵引床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68 ~87岁.Evans分型:ⅠA型4例,ⅠB型7例,ⅠC型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6例、24~48 h 8例、≤72 h 5例.

    作者:王露;环炳龙;张厚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锁骨骨折

    2016年3月~ 2017年3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6例锁骨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12岁.均为锁骨中外1/3骨折,断端明显重叠移位.伤后至手术时间2~4d.1.2治疗方法基础麻醉或臂丛麻醉.

    作者:冯学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

    目的 总结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患儿在C臂机间断透视下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辅以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周去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3~6个月视骨折愈合情况取出弹性髓内钉.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8个月根据Tibone-Stoltz评分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22/24.患儿均未发生桡神经损伤、桡骨头缺血坏死、骨骺早闭、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JudetⅢ、Ⅳ型骨折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可较快恢复肘关节功能.

    作者:朱峰;李珍;宋相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目的 探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2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脊髓270°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重建术.1年后取出钉棒内固定并继续随访1~3年.末次随访通过动力位X线片、MRI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钛网均无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塌陷,Cobb角有所丢失.所有患者远端椎间盘有不同程度退变,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Ⅰ级退变13例,Ⅱ级退变5例,Ⅲ级退变1例,Ⅳ级退变1例.结论 后路单节段固定钛网重建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

    作者:马雪峰;贺旭;刘恺;马鹏飞;阮烨;易小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融合与非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术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85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非融合组(采用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37例)和融合组(采用PLIF,48例).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非融合组均少于融合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伤口愈合不良融合组3例,非融合组1例,该4例经加强换药后均痊愈;融合组断棒1例,翻修后症状缓解;融合组邻近节段退变6例,其中2例出现症状,翻修后缓解.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非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JOA评分非融合组优于融合组(P<0.05);MacNab优良率:非融合组为83.78%,优于融合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开窗髓核摘除联合单侧弹性棒内固定术较PLIF早期临床疗效更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段大鹏;卫文博;范亚一;李伟伟;段亮;宋启春;徐洪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例关节镜下清理肩关节感染及术后复发的处理

    患者,女,52岁,无诱因出现后颈部疼痛、灼热感,发展至右侧肩关节疼痛,急诊就诊.右肩关节X线检查,考虑为右肩关节退行性改变,给予口服消炎止痛药对症处理.患者回家后仍有疼痛不适,在当地诊所先后行5次肌注曲安耐德,肩关节疼痛缓解,但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高达到38.3℃.随后出现肩关节肿胀,局部肤温升高,剧烈疼痛.

    作者:徐启良;杨俊兴;向孝兵;张华;周本根;曾屹峰;赖伯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值与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值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将128例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50 nmol/L)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血清PTH水平分为PTH正常组(n=86)和PTH升高组(n=42).测定股骨颈BMD、BMD(T值)及各临床指标.各临床指标与股骨颈BMD(T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PTH:PTH正常组显著低于PTH升高组(P<0.05).血磷、肾小球滤过率、BMD(T值)、BMD:PTH正常组显著高于PTH升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年龄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BM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PTH正常组中有52例(60.47%) BMD(T值)≤-2.5,PTH升高组中有30例(71.43%) BMD(T值)≤-2.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BMI是BMD(T值)≤-2.5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PTH水平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在血清PTH升高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可能尤为重要.

    作者:杨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椎间盘术后假性囊肿1例

    患者,男,53岁,因腰椎术后4年,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麻木6个月入院.体检:腰部活动受限,棘突旁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40°+,加强试验+,左下肢麻木,双侧鞍区感觉无殊,无大小便障碍,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V级.既往在全身麻醉下行L4 ~5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入院后行腰椎X线、CT及MRI检查,诊断为L4 ~5椎间盘假性囊肿(见图1A).

    作者:高琨;董视师;胡美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 Ⅲ、Ⅳ型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28例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患儿,术后行屈肘90°前臂中立位管型石膏外固定3周,去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异位骨化,无骨骺早闭及骨桥形成.2例出现桡骨小头坏死,1例出现髓内针尾激惹.术后6个月,按照Tibone-Stoltz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23例,良3例,可2例;按照Metaizeau术后X线片评价标准评价复位情况:优22例,良5例,可1例.结论 克氏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具有闭合复位成功率高,固定牢靠,创伤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JudetⅢ、Ⅳ型桡骨颈骨折的理想选择之一.

    作者:黄勇斌;莫贤跃;姜权;黎贤发;王建科;李勇辉;许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