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线锚钉与单纯缝线吻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

崔后春;潘俊博;王金光;朱红星;顾德毅;茹江英;吴春彪

关键词: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单纯缝线
摘要:2013年4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带线锚钉或单纯缝线吻合断端治疗24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3 ~ 60岁.左侧10例,右侧14例.闭合伤21例,开放伤3例.8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 cm,断端均不规则;16例跟腱断裂距止点3 ~6 cm.带线锚钉+丝线Kessler法缝合9例,单纯缝线吻合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1 d,20例在1周以内,4例超过1周.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疲劳骨折1例

    患者,男,18岁,因左腹股沟区疼痛1个月,加重7d入院.患者为入伍3个月的新兵,训练项目包括每天3 km跑、三大步伐、擒敌基本功、军体等.1个月前跑步时出现左侧腹股沟区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可缓解,怀疑韧带拉伤,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并适当休息,症状部分缓解后仍坚持训练.7d前在3 km跑时左侧腹股沟区疼痛突然加重,负重及行走困难,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王相如;衣英豪;曹克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使用牵引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科对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不使用牵引床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68 ~87岁.Evans分型:ⅠA型4例,ⅠB型7例,ⅠC型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4 h内6例、24~48 h 8例、≤72 h 5例.

    作者:王露;环炳龙;张厚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中的优越性.方法 由3名医生阅读术前X线片,并按AO分型方法进行骨折分型、稳定性评估并讨论获得一致结论;同样方法阅读术前CT三维重建图像,获得分型、稳定性评估及一致结论.对两者结论不同的病例由3名医生共同阅读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经讨论得出一致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结论,加上基于X线片和CT三维重建相同的结论作为金标准.结果 3名医生基于CT三维重建AO分型的一致性、分型准确性均高于X线片.3名医生稳定性评估准确率:基于X线片不稳定性骨折比例均明显低于金标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CT三维重建比例与金标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准确性、一致性以及稳定性评估明显优于X线片.

    作者:周海东;潘志军;徐宏宇;王刚祥;冯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 将1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3个月随访.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但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损伤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玉林;卓祥龙;陈昱;那孟奇;彭小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DR)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DR组(采用ADR治疗,47例)、ACDF组(采用ACDF治疗,4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邻近节段运动范围、JOA评分及颈椎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术后1、3、6、12个月,邻近节段的前屈后伸、左侧屈曲、右侧屈曲测定值ACDF组均大于ADR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椎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颈椎邻近节段退变程度ADR组低于ACDF组(P<0.05).结论 ADR和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能显著改善脊髓功能,而ADR在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余铃;孙祥然;胡庆柱;郭卫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80例游离型LDH患者,通过ODI评分与VAS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为37~75(57.8±14.8)min,术中出血量为29~51(39.8±7.2)ml.患者均未出现椎旁血肿、伤口感染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3d及1、3、6、12个月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并且术后1、3、6、12个月均较术后3d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并椎间孔成形术治疗游离型LDH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淦科;叶蜀新;林海;江祖炘;李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髌骨内推法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髌股关节疼痛

    2016年1月~ 2017年6月,我科采用髌骨内推法治疗髌骨骨折术后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疗效明确,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50岁.均为单膝闭合骨折.手术均采用AO张力带固定.患者髌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髌骨周围疼痛、膝关节功能受限.这种症状与屈膝负重活动关系密切.

    作者:王亭皓;王华民;张旭辉;范智勇;纪向辉;徐启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负重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65例第五跖骨基底部Ⅰ、Ⅱ区骨折患者,术后分别采用早期负重和晚期负重,笔者比较两种术后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19~ 53岁.根据术后负重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早负重组(术后3d完全负重)和晚负重组(术后4周完全负重).

    作者:时亮;段亮;董向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两种不同锁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

    目的 比较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6例股骨髁间C3型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桥接组(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30例)和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按Merehan评分标准行膝关节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 36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率桥接组短(低)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髁间C3型骨折,固定效果与锁定加压钢板相似,但手术复位方便,固定稳妥,对骨折断端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快.

    作者:赖爱宁;黄飞;陈冰;吴能耀;于凤宾;朱新宏;郭龙;陶德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普通假体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

    目的 探讨普通假体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髋关节疾病的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行普通假体THA的患者(72髋)分别采用DAA(DAA组,35髋)与后外侧入路(PLA组,37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并发症、术后影像学参数、术后疼痛VAS评分及HHS评分等指标.结果 57例患者(71髋)获得随访,时间3 ~12个月,PLA组失访1例(1髋).DAA组手术时间长于PLA组,而失血量、臼杯前倾角及外展角少(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长度、并发症、股骨柄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VAS评分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HS评分DAA组优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通假体DAA THA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假体位置佳和关节稳定性高等优点,早期疗效满意.

    作者:彭朝华;赵相杰;杨彬;杨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16例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随访观察膝关节活动度(ROM)、关节面塌陷程度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0个月.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后侧骨块再次移位、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模糊,术后12个月骨折线均消失.末次随访时,膝ROM伸-3°~5°、屈100°~145°;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程度0~4(2.0±0.5)mm;HSS膝关节功能评分90~96(92.5±1.5)分,均达优.结论 保留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截骨外侧入路治疗单纯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谢纪宝;张韶民;郑永茂;郭永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治疗1 1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4 ~65岁.左侧4例,右侧7例.开放损伤2例,闭合损伤9例.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1.5 ~72 h.

    作者:梁辉;林石明;司在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巨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1例

    患者,女,28岁,主诉间断腰痛半年,就诊3d前出现腰部疼痛伴右下肢放射痛.于2017年6月14日收住入院.查体:腰椎生理弧度存在,腰椎前屈10°、后伸0°,左右侧屈、旋转约20°;L4~5右侧棘突旁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右20°(+),左80°(-);右侧股四头肌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膝腱反射减弱,踝反射正常;髌阵挛、踝阵挛阴性;右下肢皮肤感觉正常.入院时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均为8分.

    作者:董磊;姜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2013年4月~ 2017年4月,我科对9例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管型钢板固定较小骨折块、微型掌指骨钢板固定较大骨折块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2~ 7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患者均属于桡骨远端包括茎突骨折,骨折块分离.

    作者:郑骏;毛兆光;吴维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锁骨骨折

    2016年3月~ 2017年3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6例锁骨骨折患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5~12岁.均为锁骨中外1/3骨折,断端明显重叠移位.伤后至手术时间2~4d.1.2治疗方法基础麻醉或臂丛麻醉.

    作者:冯学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观察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固定.术后12个月评定两组肩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参照Karlsson标准评价疗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7.30% vs 75.6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治疗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能够降低患肩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吕增亮;葛武;毕正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手术治疗22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8个月.手术时间33 ~56(40±9) min,术后引流量30 ~60(40.1±8.4) ml,住院时间7~15(9.2±2.8)d.术后患者症状与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VAS评分:术前为5~ 10(8.1±1.0)分,术后8周为0~3(2.1±0.7)分;HSS评分:术前为19~59(47.1±8.7)分,术后8周为59 ~90(77.3±7.7)分;KSS临床评分:术前为28 ~66(43.5±9.8)分,术后8周为60 ~94(73.6±10.5)分;KSS功能评分:术前为29 ~ 65(46.1±10.0)分,术后8周为57~ 98 (72.8±10.9)分;各项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疗效明显,创伤小,保留骨量好,恢复快,并发症少.

    作者:张永强;汪洋;耿家金;杨民;张强;程加峰;赵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目的 探讨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3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改良肘关节HS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3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25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来院拆除内固定时疗效评价:优7例,良5例,一般1例.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或断裂、医源性血管或神经损伤、缺血挛缩、肘内翻等情况.结论 C臂机透视下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固定稳定,术后康复良好.

    作者:曾卓辉;廖瑛扬;杜宇康;曾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椎曲度异常对椎间盘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利用有限元模型研究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根据志愿者颈部CT数据建立曲度正常、变直、后凸3种颈椎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载荷下颈椎间盘的应力分布.结果 ①同一载荷下,3个颈椎模型中C3~4椎间盘应力小,C5~6椎间盘应力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力载荷作用下,C3~4、C4~5、C5~、C6~7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显著大于曲度正常模型及曲度变直模型(P<0.05).③前屈+重力载荷下,各模型中椎间盘应力均明显大于单纯重力载荷(P<0.05),其中C4~5 、C5~6椎间盘应力曲度后凸模型和曲度变直模型明显大于曲度正常模型(P<0.01).④后伸+重力载荷下,各模型椎间盘应力明显小于前屈+重力载荷(P<0.05).结论 根据颈椎弧度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颈椎曲度变化对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可以用来研究颈椎病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作者:邢秋娟;赵东峰;戴薇薇;吴佶;黄春水;暴洁;赵芸;焦丹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目的 探讨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单节段钛网重建术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方法 2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单侧椎体次全切除、脊髓270°减压、钛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并后路重建术.1年后取出钉棒内固定并继续随访1~3年.末次随访通过动力位X线片、MRI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变化情况.结果 末次随访时,患者钛网均无松动.有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塌陷,Cobb角有所丢失.所有患者远端椎间盘有不同程度退变,椎间隙未见明显变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Ⅰ级退变13例,Ⅱ级退变5例,Ⅲ级退变1例,Ⅳ级退变1例.结论 后路单节段固定钛网重建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加速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

    作者:马雪峰;贺旭;刘恺;马鹏飞;阮烨;易小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