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

高文飞;王卫东;侯宁;宋瑞鹏;王利民;廖文胜

关键词:枕骨, 枕枢固定, 齿状突骨折, 非融合
摘要:目的 探讨后路枕骨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治疗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ⅡC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行一期后路枕枢椎钉棒内固定非融合术,获得完全骨性融合后行二期内固定装置取出术,记录颈椎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后路枕枢椎临时固定非融合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4个月.一期术后12~18个月CT复查显示患者均获得完全骨性愈合,枕颈部感觉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同时神经功能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行二期后路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枕颈部活动功能即刻得到部分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活动度:左右旋转为83.36°± 4.80°,前屈为32.50° ± 3.79°,后伸为21.96°± 3.61°.结论 ⅡC型齿状突骨折可先行后路枕枢椎临时内固定非融合治疗,再行二期内固定取出术,能较大程度保留患者寰枢关节旋转功能.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 探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4足) 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 ~14 (9.2 ± 1.1)个月.未发生切口延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骨折均愈合,时间12~24周.Gissane角由术前的65°~87°(72.5°± 9.5°)恢复至113° ~135°(120° ± 11°),B?hler角由术前的-8° ~16°(6.2° ± 9.4°)恢复至20°~38°(24.5°± 9.3°).末次随访时,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0足,良12足,中2足,优良率为94.1%.结论 手术时机合适,骨折良好复位,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冯琼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采用Quadrant通道下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1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椎体复位情况、手术前后腰痛VAS评分及椎间融合情况,采用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50~220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总住院时间8~18 d.20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出现切口皮缘干性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患者滑脱均复位,无植骨不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为1.5分± 2.1分,与术前6.5分± 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20/21.结论 Quadrant通道下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夏雄超;赖茂松;熊浩;罗鹏刚;林伟文;凌华军;吴增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肢外伤性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14例腓骨下段外踝或胫骨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术后2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均一期成活,1例软组织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4例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10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受区外形良好,腓骨胫骨化良好,再造踝关节稳定性强,匹配度高.末次随访时,根据Enneking系统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9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应用腓骨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作者:陶勇;徐江发;吴在顶;刘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重建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撕脱皮瓣浅筋膜内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肿胀程度、颜色、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等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20例均未出现感染.18例撕脱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轻度肿胀,颜色自然,质地柔软有弹性,有毛发生长,并有不同程度的感觉保留;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疱、边缘部分暗黑,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痊愈;1例撕脱皮瓣出现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痊愈.结论 大面积逆行性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经吻合静脉重建回流后皮瓣成活率高,并且皮瓣的质地、感觉及毛发生长情况较好.

    作者:黄俊;牛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新鲜骨性锤状指

    2012年8月~2016年8月,我们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30例新鲜闭合骨性锤状指患者,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7~62岁.均为单手指闭合损伤,示指1例,中指1例,环指9例,小指19例.患者就诊时均表现为典型的远指间关节屈曲畸形,主动背伸功能丧失.均常规摄手部X线片,发现末节指骨撕脱骨折(≥关节面的1/2).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h~7d.

    作者:成德亮;李刚;张丽君;邱武安;刘国辉;王强;李家庚;胡雷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工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功能转归及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人工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功能转归及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人工LARS韧带重建PCL治疗34例单纯PCL损伤患者.采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时患侧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良好,后抽屉试验阴性,术后疼痛明显好转,稳定性良好.术后3、6、9、12个月Lysholm、IKDC、Tegner、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人工LARS韧带治疗PCL断裂近期疗效满意,且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治疗PCL损伤提供了新的移植物选择.

    作者:张普延;赵其纯;尚希福;胡飞;王英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跟骨骨折

    2010年6月~2015年9月,我科采用外侧双切口入路治疗16例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 ~59岁.左侧6例,右侧10例.均为闭合损伤.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6例,Ⅳ型2例.术前B?hler角7.3° ± 3.2°.伤后至手术时间5~9d.

    作者:邹文;王攀;韩玉健;肖文倩;李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与单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和单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6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组(联合组,30例)和单纯锁定加压钢板组(LCP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及腕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较LCP组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36个月.术后3 d、6周、24个月随访时,联合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改善优于L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两组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及Gartland-Werley评分稍优于LCP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与单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均良好,但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作者:黎俊豪;郑伟坤;蔡维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1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40~70 min,术中出血量10~20 ml,术后住院4~7 d.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气管或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 经皮内镜下前路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作者:聂治军;张银刚;常彦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关节腔内注射及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静脉滴注与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100名TK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变化及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及术后第3天RBC、HGB、H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地减少TKA总失血量及RBC、HGB、HCT水平等指标变化,并不增加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且使用方便,理论上安全性更高.

    作者:高智慧;张帅;郭浩辉;庞龙;金群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策略.方法 对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手术治疗,比较3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3种内固定方法的术后疗效.结果 患者均随访12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PFLP组(P<0.001),骨折愈合时间PFLP组优于DHS组(P<0.01).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均优于DHS组和 PFLP组(P<0.05),PFLP组优于DHS组(P<0.05).结论 对于内科病情复杂、身体条件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建议优先采用PFNA系统.

    作者:丁海祥;孙强;董新利;苏云;谷元杰;赵家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治疗髌股关节炎

    2013年10月 ~2016年6月,我们对33例Iwano 分期Ⅲ期髌股关节炎患者在髌骨外侧关节面部分切除术基础上同时采用外侧关节囊Z形切开松解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3例(36膝),男7例,女26例,年龄47 ~68岁.病程2~15年,Iwano 分期均为Ⅲ期.

    作者:杨鑫;高文香;曹向阳;陈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Hardinge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改良Hardinge 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Hardinge 入路对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8髋)行THA.结果 8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脱位、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可无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末次随访根据Harris 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8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结论 改良Hardinge入路应用于THA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显露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后方稳定性好、术后不易脱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术后外展肌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郭斌;杨建成;屠春晖;陈俊武;陈师;洪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锁定钢板治疗Pilon Ruedi-AllgowerⅡ、Ⅲ型骨折

    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们对30例Pilon Ruedi-Allgower Ⅱ、Ⅲ型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20~52岁.单侧28例,双侧2例.按 Ruedi-Allgower 分型:Ⅱ型18侧,Ⅲ型14侧.9例开放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患者入院后均行跟骨牵引、抗凝消肿,待踝关节张力性水疱及软组织肿胀消退、皱纹实验阳性后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伤后至手术时间7~15 d.

    作者:孙仕全;姜云伟;李伟;张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固定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MCSM患者采用EOLP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JOA评分和椎管矢状径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5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2(7.1 ± 2.3)分,术后为9.2~16.1(12.5 ± 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矢状径:术前为6.9 ~10.7(8.8 ± 1.6) mm,术后为11.3~17.4(13.8 ± 2.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11.2 ~16.9 (13.1 ± 2.9) mm,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铰链侧均骨性愈合,未发生再关门现象,稳定性良好.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2例,均予对症治疗后恢复或缓解.结论 EOLP治疗MC-SM时应用微型钛板可有效防止再关门,利于损伤神经恢复,减少轴性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汪勇刚;胡伟;许永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骨刀与咬骨钳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骨刀与咬骨钳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对89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应用超声骨刀32例(超声骨刀组),应用咬骨钳57例(咬骨钳组).观察两组开门时间、开门过程中出血量、开门过程中平均每分钟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 手术开门时间、开门过程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超声骨刀组均少于咬骨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门过程中平均每分钟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周 JOA 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硬膜撕裂、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患者.结论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超声骨刀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开门过程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少和相对高效的优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应用咬骨钳相似.

    作者:周兴华;杨敏;李涛;朱利;王博;崔彦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治疗

    目的 总结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老年患者术中取组织行病原学培养,根据假体周围感染的不同分期,采用清创灌洗、一期或二期关节翻修、敏感抗生素使用等方法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25例中22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21例为单一菌感染,1例为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菌混合感染.23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20例翻修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优8例,良7例,中4例,差1例.患者总满意率为15/20.结论 确定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非常重要.适当的外科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预防感染更为重要.

    作者:史志勇;张雪云;陈丰;郭智;谭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异体红细胞输注与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异体红细胞输注患者与未输注患者在实施脊柱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86 例接受脊柱手术患者资料,其中输注异体红细胞112 例(红细胞输注组),未输注异体红细胞74 例(非红细胞输注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 红细胞输注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总感染发生率较高,与非红细胞输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败血症等其他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 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筛选结果显示,红细胞输注?术后引流管放置可能是影响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异体红细胞输注可能与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应严格把握其临床适应证.

    作者:田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肘关节前内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

    2014年6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0~48岁.均为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骨折按 Regan-Morrey 分型:Ⅱ型1例,Ⅲ型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7d.

    作者: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在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213例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患者.结果 2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61(38.3 ± 6.35)个月.骨髓炎愈合186例,愈合率87.32%;骨折愈合211例,愈合率为99.06%;骨髓炎窦道均愈合,窦道愈合时间3~19(12.9 ± 4.54)个月.并发症:12例针道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均愈合;3例骨髓炎患者行2~4次病灶清除术,仍未治愈;1例骨髓炎患者因经济原因截肢.结论 万古霉素骨水泥局部应用联合外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开放骨折术后并发骨髓炎效果良好.

    作者:焦晓虎;焦晨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