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

韩思林;王存平;朱喆;王洪波;贺亮

关键词:颈后路单开门,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扩大成形术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68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4(9.0±2.9)分,术后为5~17(1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20% ~100%(44.9% ±26.9%).有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占47.06%,术后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 对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7膝)行TKA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摄双下肢全长片评估下肢力线.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60(54±4)个月.1例术后5个月发生膝前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后缓解.随访期间所有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骨溶解、假体松动或下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SF-36评分、下肢力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波;黄向辉;凌鸣;吴学元;孙正明;强辉;常彦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后踝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疗效.方法 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62例后踝骨折患者,根据骨折块大小、形态及移位的方向选择内固定.术后按临床和影像学检查、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9.4分±3.5分,其中优33例,良27例,可2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7°~18°,跖屈26° ~47°.术后2例Meta钢板固定的患者出现足趾屈曲挛缩,6例患者踝关节活动时有不适感(其中Meta钢板固定3例,1/3管型固定3例).结论 在后踝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后外侧入路,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骨折线类型、软组织情况、骨质特点及内固定特性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任乾峰;许宇达;陈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同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初次行TKA治疗的98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期组(同期行双侧TKA)和分期组(分期行双侧TKA),每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HSS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手术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同期组低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量、术后失血量、输血量、ΔHb、ΔHCT指标同期组多(高)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同期组(8例,16.3%)高于分期组(3例,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屈曲挛缩度和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或分期双侧TKA治疗中老年KOA均能恢复相同的膝关节功能,疗效相当.

    作者:隋聪;刘德宝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85例髌骨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根据Bostman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疗效:优71例,良13例,可1例.结论 采用克氏针+不可吸收锚钉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力学强度可靠,二次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膝关节活动良好,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道友;金广建;陈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2013年1月~2016年9月,我科采用双排缝合锚钉治疗18 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18 例,男11 例,女7例,年龄50 ~75 岁. 左肩8 例,右肩10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7 d.

    作者:沈福祥;杜伟斌;陈荣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两种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颈椎后路手术方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开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优良率,观察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角变化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JOA评分优良率观察组(90.32%)高于对照组(64.52%)(P<0.05);颈椎曲度角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两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术中出血量少,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邓烨;陈嘉华;黄凯;王敏;谭明生;姜良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肌电图监测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肌电图监测结果,以预防神经损伤.方法 对27例L4~5及14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侧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对12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经皮椎板间入路髓核切除术.对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监测术侧的L4和L5神经的自发肌电图,对L5~S1手术患者监测术侧的L5和S1神经的自发肌电图.结果 53例患者术前自发肌电图均表现为波幅很低的波浪线.在通道建立过程中,46例出现异常肌电波;在髓核摘除过程中,5例出现异常肌电波;在显露减压神经根时,所有患者出现异常肌电波.腰痛时肌电图为中等宽幅的异常肌电波;下肢放射痛时为成串的、高波幅的异常肌电波.53例VAS评分术前为(7.34±1.54)分,术后1个月为(1.53±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进行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对神经损伤进行预防,提高手术安全性.

    作者:王剑火;陈勇忠;温建锋;龚衍丁;王娟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对胸腰椎骨折复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对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 将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伤椎置入螺钉长度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标准螺钉(45 mm),对照组17例为伤椎椎弓根置入短螺钉(35 mm).两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术后12个月维持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和后凸Cobb角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伤椎骨折复位的维持情况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伤椎标准螺钉对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的效果更好.

    作者:王海峰;曾忠友;金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架组(41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和掌侧钢板组(41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价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掌侧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18个月.术后12个月,掌侧钢板组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外固定架组(P<0.05),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外固定架组(P<0.05).外固定架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腱损伤1例,桡神经浅支激惹3例;掌侧钢板组发生屈肌腱损伤3例,腕管综合征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与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前者手术用时短,后者对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作者:王令;郑超;隆鹏;陈智;蔡明;张传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填塞治疗慢性骨髓炎

    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们应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部分患者混合髂骨)填塞治疗67例多部位慢性骨髓炎患者,短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鑫;刘继权;曹向阳;王玉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近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同指中节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同指中节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逆向转移修复13例同指中节皮肤缺损患者,切取皮瓣面积为1.2 cm×1.8 cm~2.5 cm×4.2 cm.结果 13例皮瓣修复均愈合良好;其中1例皮瓣出现远侧缘少许坏死,2例皮瓣术后出现色泽暗紫及张力性水疱,予拆除蒂部缝线、解除敷料压迫、抬高患肢等处理措施,均于3~4周脱痂后愈合.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4~13个月.皮瓣色泽与正常指相近,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无臃肿、磨损破溃现象,两点分辨觉8~15 mm.患指修复术后瘢痕无挛缩,皮瓣供区无疼痛,手指活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近节指背筋膜皮瓣修复同指中节皮肤缺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指外观满意,活动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黄益楚;章伟祥;都巍;黄嘉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皮质骨通道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腰椎间融合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皮质骨通道螺钉(CBTS)与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通道螺钉组(采用CBTS行PLIF,51例)和椎弓根螺钉组(采用椎弓根螺钉行PLIF,4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双氯芬酸钠使用总量、术后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及椎间融合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双氯芬酸钠使用总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通道螺钉组均少于椎弓根螺钉组(P<0.001,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ODI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与CBTS行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疗效.CBTS行PLIF有术中出血量少、肌肉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王灿亚;袁宏伟;田志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2013 年7 月 ~2017 年10 月,我科应用锁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32 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32 例,男18 例,女14例,年龄22~62岁. 均为Neer Ⅱ型闭合锁骨远端骨折.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8d.

    作者:李招胜;王金鑫;朱大安;何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6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27膝).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7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聚乙烯内衬脱位、假体松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加重等并发症.1例出现小腿静脉丛血栓,经过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1例出现早期功能锻炼时的中度疼痛,3个月后疼痛好转.随访3~6个月时,患肢力线偏移度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陆鸣;江正;尹力;张辉;尹宗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髁置换术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UKA组和MIS-TKA组,每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和HSS评分、术后直腿抬高和主动屈曲到90°所用的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VAS评分和HSS评分:UKA组分别为(2.34±0.84)分和(82.37±6.93)分,MIS-TKA组分别为(2.41±0.87)分和(82.42±6.89)分,两组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患者直腿抬高及主动屈曲到90°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MIS-TKA组患者(P<0.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3、6个月UKA组均明显优于MIS-TKA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MIS-TKA组出现1例膝关节感染外,两组均未出现假体松动、皮肤坏死、深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UKA与MIS-TKA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具有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黎文勇;林炳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逆行第1掌背皮瓣修复示指组织缺损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逆行第1掌背皮瓣修复示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逆行第1掌背皮瓣修复12例示指组织缺损患者,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2.5 cm~2.5 cm×4.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2.8 cm~3.0 cm×4.5 cm.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2例的皮瓣及供区游离植皮均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良好,质地佳,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8~11 mm.结论 逆行第1掌背皮瓣修复合并肌腱外露或缺损的示指软组织缺损疗效较好.

    作者:何小鹏;张亚斌;庞仲辉;姚永锋;蒋永彬;瞿超;钟文生;黄省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LISS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2013 年6 月~2016 年10 月,我科应用 LISS 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21 例,男13 例,女8例,年龄36~67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 骨折AO分型:A型9例, B型5例,C型7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

    作者:袁建迪;蔡立峰;宋海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34例)和B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与B组比较,A组的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骨折复位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2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5.9%),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2.9%),B组有3例出现伤口液化(9.7%),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3.2%),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3.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高位髂腹股沟入路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陈康;杨旭;李磊;陈升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锁定加压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带锁髓内钉(IIN)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0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按照使用内固定系统的不同分为LCP组(19例)和IIN组(31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上肢功能的ASAMI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愈合率、感染率、骨愈合及关节功能评价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P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要少于IIN组(P<0.05).结论 LCP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对肩袖及肘关节干扰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伟超;陶忠生;刘少华;吕振木;王秋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 对18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28个月.1例出现移植物松弛.Lysholm评分术前为14~29(17.8±2.4)分,术后6个月为47~96(85.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骨-腱-骨重建膝交叉韧带临床效果可靠,是自体组织的良好替代物.

    作者:徐立军;陈翔;段军;陈又年;殷永红;张远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