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带内植物Ⅰ类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

徐生根;郭亮;刘玉武;夏欣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 内植物, 手术后感染
摘要:2006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68例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8例带内植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均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 A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4~84(45.7±10.2)岁.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夹闭与隐性失血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引流管夹闭及夹闭时间对术后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行THA患者按是否夹闭引流管及夹闭时间不同分为3组:不夹闭引流管组(A组)、夹闭引流管2 h组(B组)和夹闭引流管4 h组(C组).每组各35例.记录3组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围手术期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B、C组均少于A组,C组少于B组;隐性失血量占失血总量比例B、C组均高于A组,C组高于B组;隐性失血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髋部皮下瘀斑与关节肿胀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 THA后引流管夹闭及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影响,夹闭引流管2 h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宋子卫;林舟丹;何少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31例新鲜跟骨骨折患者 (38足).术后根据AOFAS踝-足评分标准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足出现浅表感染,1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无皮肤坏死、内固定失效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术后10~19周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B(o)hler角和Gissane 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足评分标准评定:优21足,良12足,可5足,优良率86.8%.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20足,良14足,可4足,优良率89.5%.结论 解剖型跟骨钛板治疗新鲜关节内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能够大限度恢复患足功能.手术时机恰当、术中操作仔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胜国;谢旖静;邵楠;赵小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的术后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60例)采用MIPO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组术后重度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轻度疼痛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骨代谢指标(CTX、PICP、PTH与BG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Mayo与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 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可减轻疼痛,优化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顾宗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

    2015年12月~2016年7月,我们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8例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5~68岁.均为闭合骨折.按 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6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10 d.

    作者:吴其鹏;刘国辉;夏天;卿湘城;查琨;刘毅;米博斌;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科带内植物Ⅰ类切口感染的治疗方法

    2006年12月~2014年12月,我科收治68例带内植物的Ⅰ类切口感染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68例带内植物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均按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 A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24~84(45.7±10.2)岁.

    作者:徐生根;郭亮;刘玉武;夏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对48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A组)和空心钉固定后踝骨折块(B组)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48例患者骨折端均解剖复位.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A组分别为(63.4±2.8)分、(84.5±4.3)分,B组分别为(62.9±3.1)分、(79.7±3.8)分;术后2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12.6±3.2)周,B组为(12.8±3.3)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踝关节负重状态下的VAS评分:A组为(1.6±0.4)分,B组为(3.2±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21),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9.5%(2/21);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1%(13/27),其中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37.0%(10/27);并发症发生率和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抗滑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谢建新;余建;邵强;张晓辉;王权;黄轶峰;路磊;潘科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踝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治疗距骨后突骨折

    2013年2月~2015年8月,我科采用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9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男8例,女1例,年龄22~55岁.单纯距骨后突骨折6例,合并距骨体、颈骨折2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1例.完全距骨后突骨折7例,外侧结节骨折1例,内侧结节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2 d.

    作者:霍纪宝;刘新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目的 探讨Masquelet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1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骨水泥,9例皮肤缺损患者选择合适皮瓣覆盖创面;二期感染控制后取自体骨或者自体骨混合异体骨植骨.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髓炎均得到控制,骨折均愈合,无复发.末次随访根据Paley标准评定骨缺损愈合分级:优12例,良3例.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Masquelet技术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对受区要求低、易推广等优势,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董晖;许建民;马磊;肖辉;高源泽;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膝关节镜下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Schatzker Ⅱ~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 将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 Schatzker 分型在关节镜下结合MIPPO技术对累及关节面骨块进行复位和钢板螺钉内固定.对半月板损伤予以成形或修补处理,对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行一期修复,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待骨愈合后二期行韧带重建.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32个月.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主动活动度为伸膝0°,屈膝100°~130°.末次随访Rasmussen评分为23~28(25.7±1.5)分,其中优25例,良8例,无可、差病例.结论 关节镜下MIPPO技术治疗Schatzker Ⅱ~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诊断明确、关节面复位好、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谢水安;庄泽;徐如彬;孙世伟;杨隆;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2015 年1 月~2016 年1 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10 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0 例,男7 例,女3 例,年龄18~67 岁.左足4 例,右足6 例.SandersⅡ型6 例,Ⅲ型4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

    作者:陈志军;朱东波;王树金;张旭;郑鸿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45例胫骨远端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26例行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19例行内侧入路普通钢板固定(普通钢板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0个月.锁定钢板组皮缘坏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Mazur评分:优10例,良15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80~96(90±6)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30°~44°(37°±4°),背伸15°~24°(19°±3°).普通钢板组骨不连1例,伤口感染1例,关节面塌陷2例;Mazur评分:优7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76~93(89±7)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24°~44°(36°±5°),背伸13°~20°(17°±2°).锁定钢板组Mazur功能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均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普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内侧入路普通钢板比较,前外侧入路L型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Pilon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稳定性强,并发症少.

    作者:王海波;商杰;王业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

    目的 评估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 方法 对3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采用疼痛VAS评分和ODI评价患者腰腿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撕裂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 70~140(97.0±11.7)min,术中出血量 60~380(140.5±40.7)ml,术后住院时间3~6(4.6±1.4)d.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患者术后CT检查显示椎管均得到有效扩大.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3.8%.结论 MIS-TLIF结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早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孙余生;张文志;李旭;段丽群;张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髌上入路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

    2014年8月~2016年1月,我科使用髌上入路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6例胫骨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7~57岁.骨折AO分型:41-A2型3例,42-B2型6例,42-B3型4例,42-C2型3例.闭合骨折13例,开放骨折3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均<2周.

    作者:曾斌;吴旭东;黄小刚;赵进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对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减少出血及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40例)与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4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血红蛋白、血凝指标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的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凝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倾向,术后2周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围手术期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胡维信;苏振炎;张益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皮神经的前臂骨间背侧动脉远端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前臂骨间背侧动脉中远端穿支位置及前臂背侧皮神经走行设计骨间背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6例手腕、手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缺损面积:10 cm×7 cm ~ 15 cm×13 cm,切取皮瓣面积:10 cm×8 cm~16 cm×14 cm.

    作者:梁好;陈莹恩;陈书奎;王起印;郭广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下胫腓螺钉固定患者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

    目的 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是否影响患者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78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下胫腓螺钉完整(完整组)、断裂或松动(断裂松动组)、取出(取出组)3组的功能及影像学结果.功能评价使用Lower Extremity Measure (LEM)下肢测量评分和Olerud Molander(OM)踝部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下胫腓间隙、下胫腓重叠和内侧间隙.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个月.完整组、断裂松动组、取出组的LEM评分和OM评分分别为(70.3±6.3)分和(46.5±7.9)分、(83.3±3.0)分和(62.2±4.9)分、(88.1±4.8)分和(66.8±6.7)分,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的两项评分均优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间隙完整组为(3.2±0.2)mm,断裂松动组、取出组分别为(4.1±0.2 )mm、(4.1±0.3)mm ,断裂松动组和取出组均宽于完整组(P<0.05),断裂松动组与取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胫腓重叠和内测间隙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直径对患者功能没有影响.结论 与松动断裂组、取出组相比,完整组下胫腓螺钉功能评分更差.螺钉松动或断裂不会影响功能,但在螺钉完整情况下却有取出指针.

    作者:沈彦;王朝阳;吴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 将6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 PVP组(34例)和 PKP组(35例),记录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VAS评分、ODI、后凸Cobb 角、椎体高度.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KP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次数、治疗费用均多于PVP组(P<0.05, P<0.01).术后PVP和PKP组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Cobb 角、椎体高度PKP组优于PVP组(P<0.05). PKP 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 PVP 组(P<0.001). 结论 PVP及PKP 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PK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效果较好,骨水泥渗漏风险小.

    作者:刘庆;徐俊杰;李业海;姚继荣;梁俊升;刘和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 探讨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28例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一期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单开门减压联合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cage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手术前后测量椎管矢状径、颈椎曲度,进行JOA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16.24±3.52)个月.颈椎曲度:术前 2.1°~9.0°(5.41°±3.81°),末次随访6.2°~11.2°(8.40°±2.41°);椎管矢状径:术前 5.2~11.8(8.82±3.13)mm,末次随访11.4~16.8(13.81±2.32)mm;JOA评分:术前 8.4~11.3(9.45±0.96)分,末次随访13~16(15.56±0.64)分;颈部VAS评分:术前 3.6~6.6(4.96±1.50)分,末次随访1.0~2.6(1.77±0.80)分;上肢VAS评分:术前 5.2~7.6(6.66±0.80)分,末次随访1.3~2.8(1.86±0.83)分;以上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切口感染、切口下血肿、C5神经根麻痹、内固定塌陷、松动等并发症;2 例术后出现轴性疼痛,予对症处理后 2 个月明显缓解;1 例出现吞咽困难,予对症处理 1 周后好转.结论 一期颈椎改良后路联合前路减压治疗不稳定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唐少龙;黄庆华;蒋会平;吴罗根;周文华;曹华敏;陈大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路腰骶椎重建技术治疗腰骶失稳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前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并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腰骶失稳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髓核摘除或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并前路重建钛板固定治疗30例原发或继发性腰骶失稳的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年.随访期间除1例滑脱复位丢失外,其余椎体滑脱患者椎体复位良好、无丢失.继发性腰骶失稳患者病灶清除彻底,植骨融合愈合良好.术后功能根据Nakai评分标准评价: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 采用前路髓核摘除或病灶清除、椎体植骨融合、腰骶椎重建可获得满意复位,腰骶融合稳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

    作者:邓雪峰;宋锦旗;林利忠;李岩松;林泽金;王雪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23例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胸腰段后凸Cobb角及JOA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155~240(183±17) min,术中出血量1 000~3 000(1 487±430) ml.术中1例硬膜破裂,2例出现短暂不全瘫.术后无感染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1~60个月.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的VAS评分、Cobb角、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截骨界面均达骨性融合.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胸腰段创伤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满意.

    作者:王斌;闫长明;王云清;夏东升;贾星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