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裕明;王华;戴海;庞俊峰;刘会江;黄宗贵
目的:比较前路颈椎内固定手术后两种不同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给予负压引流)和实验组(术后给予无负压引流)。两组患者术式均为前路颈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部位放置一条引流管,术后当天使用一次止血药物,观察两组患者伤口引流效果、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个患者术后每日护理工作总耗时方面,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两种引流方法对术后伤口引流、拆线及患者康复方面效果相同。采取无负压引流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刘伟;薛茵;高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07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依据不同Pipkin分型选择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5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曹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们手术治疗35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0~58岁。骨折按Lauge-Hansen 分型:旋后外旋型16例,旋后内收型4例,旋前外展型7例,旋前外旋型8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待肿胀消退后手术,伤后至手术时间5~14 d。
作者:王玮;韩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在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中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收治26例单肩骨性Bankart损伤患者,除采用X线正位、轴位、穿胸位检查外,再予以CT检查,扫描层厚3 mm,并由1位影像科医师及1位骨科医师独立读片。结果26例患者中,X线正位及穿胸位片仅发现11例存在关节脱位,并未发现骨性损伤;而CT检查发现2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性损伤。结论 Bankart损伤由于其解剖位置、骨折片大小而导致单纯X线检查无法确诊,CT检查在骨性Bankart损伤的早期具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许金樱;庄汝杰;许向东;吴龙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带薄层肌肉岛状皮瓣修复胫骨慢性骨感染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1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为9~16 cm2。结果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6~72个月。12例转移肌皮瓣均一期存活,伤口愈合时间14~21 d。1例肌皮瓣静脉回流障碍,行网状打孔并以肝素钠溶液冲洗网孔1周后皮瓣成活;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3周后愈合;所有感染均治愈。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肌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并骨外露疗效理想。
作者:覃松;喻忠斌;夏晓枫;车彪;刘骏;王凯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68例半月板撕裂患者。随访时进行体格检查和MRI检查。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Barrett标准评价临床愈合情况,根据MRI检查评价影像学愈合情况。结果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68个月。患者交锁、打软腿、积液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疼痛及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改良Lysholm评分由术前35~64(39.8±12.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5~100(91.8±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据Barrett标准,59例(86.8%)获得半月板临床愈合。末次随访时MRI检查:58例(85.3%)完全愈合,8例(11.8%)部分愈合,2例(2.9%)未愈合。结论应用全内缝合技术修复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愈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作者:徐立;梁军;葛洪醒;金涛;周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髌骨合理设计后重塑在全膝关节置换( TK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及所需置换髌骨的形态,对56例TKA患者(72膝)术中进行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观察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仅1例患者膝关节活动度70°,活动较差,但疼痛明显减轻;其余患者屈曲活动度在0°~110°。 KSS评分:优69膝,良2膝,中1膝,优良率达到98.6%。结论术中根据股骨假体滑动轨迹对髌骨合理设计并重塑,可以使未进行髌骨置换的TKA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鲁木;马子君;史然利;柏文昆;周庆全;张大海;戴栋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重建锁定钢板、锁定解剖钢板、Her-bert中空螺钉和交锁髓内钉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111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比较4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重建锁定钢板组长于锁定解剖钢板组、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重建锁定钢板组和锁定解剖钢板组多于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切口长度:重建锁定钢板组和锁定解剖钢板组长于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重建锁定钢板长于锁定解剖钢板组、Herbert中空螺钉组和交锁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手术方法肩关节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重建锁定钢板组、锁定解剖钢板组各有2例钢板断裂,Herbert中空螺钉组2例退钉,交锁髓内钉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4种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Herbert中空螺钉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较重建锁定钢板和锁定解剖钢板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更具合理性。
作者:项炜;陈彦;朱力;吴松;李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肱骨头置换术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近期效果。方法对74例≥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肱骨头置换组( A组,n=39)和钢板内固定组( B组, n=35),A组行肱骨头置换术,B组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情况,利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88.9±8.1) min,短于B组的(105.7±11.2) min(P<0.001)。住院时间:A组为(10.4±1.3) d,短于B组的(14.3±1.8) d(P<0.001)。出血量:A组为(186.5±29.6) ml,少于B组的(237.2±50.3) ml(P<0.001)。术后引流量:A组为(59.7±6.1) ml,少于B组的(81.3±8.2) ml(P<0.001)。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35(30.3±3.5)个月。术后肩关节内收角度:A组为43°(41°~49°),大于B组的29°(27°~33°);外展角度:A组为81°(78°~84°),大于B组的70°(68°~73°);内旋角度:A组为30°(28°~34°),大于B组的22°(19°~24°);外旋角度:A组为34°(31°~37°),大于B组的18°(16°~22°);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Constant-Murley评分:A组为(79.4±2.7)分,高于B组的(67.3±3.1)分(P<0.001)。临床痊愈时间:A组为(9.7±1.9)周,短于B组的(15.4±4.1)周(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2.8%)虽低于B组(2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确切。
作者:尚福亮;张庆民;陈华;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节段组(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33例)和双节段组(采用经伤椎双节段固定,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个月。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单节段固定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双节段固定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作者:何翔;来津;邢顺民;王东旭;谭俊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固定非骨水泥髋臼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29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9髋)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手术指征为术前X线髋臼覆盖率<70%。非骨水泥髋臼杯全部安放在真臼位置,附加操作:软组织松解17髋,治疗性股骨截骨2髋,结构性植骨1髋,股骨短缩3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参数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年。 Harris评分从术前36~75(68.4±8.49)分提高到85~100(92.2±4.05)分( P<0.05);其中优25髋,良4髋。影像学观察髋臼内壁截骨处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6~12个月时骨重塑。 X线检查显示没有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真臼固定稳定。结论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髋臼位置、足够的髋臼覆盖及保留足够内壁厚度,并且无需植骨。
作者:严实;廉永云;逯代锋;董锋;李红喜;张云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15例Pipkin 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18~50岁。骨折按Pipkin分型标准:Ⅰ型9例,Ⅱ型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0 h。
作者:陈明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09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采用非骨水泥型长柄假体翻修治疗1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伟;许永涛;苏志辉;严凤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0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对2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后路单开门时,采用 Arch 钢板行颈椎管成形术,间断式固定C3,5,7或C3,6,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伟;李大刚;杨俊;黄祖元;芮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09年10月~2015年2月,我科采用V-Y腱成形术联合Krackow缝合法治疗12例手术后跟腱再断裂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7~52岁。既往在外院手术9例,在我院手术3例。术后跟腱再断裂时间:<1周2例,2~4周7例,>1个月3例。其中2例伴有原伤口皮肤裂伤。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
作者:王学磊;康志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制备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及假手术组使用自制穿刺针穿刺L3~4、L4~5和L5~6椎间盘位置,实验组穿刺椎间盘深度为5 mm,假手术组钝性穿刺但不损伤椎间盘,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3、6、9周每组取2只兔麻醉后行腰椎MRI检查,处死行大体观察并取椎间盘行HE染色及髓核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结果术后3周开始实验组MRI信号强度、髓核蛋白多糖含量与其他两组相比明显下降( P<0.05),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大体观察及HE染色显示实验组髓核及纤维环呈逐渐退变趋势。结论自制穿刺针经皮穿刺纤维环法能成功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动物存活率高等优点。
作者:黄杰烽;郑杨;夏臣杰;何川;赵凯;杜文喜;陈俊杰;童培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 min,术中出血800~1800(1144±332.5)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作者:林斌;赵忠胜;庄泽民;史吉胜;陈志达;薛超;蔡弢艺;郭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1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19~55岁。左侧8例,右侧6例。肩峰喙突骨折1例,体部骨折12例,颈部骨折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 d。
作者:李金生;谢学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06年8月~2013年8月,我科应用内外侧联合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4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宋国全;詹世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用生物力学测试的方法分析新鲜人骨盆模型不同骶骨平面切除对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8具男性新鲜尸体L5-骨盆标本,平稳加载至1000 N,对各个测试点保留完整骶骨及不同平面骶骨切除骨盆模型的剪切应力、大主应力、位移及刚度变化依次测试,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进行骨盆环的测量,记录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结果随着骶骨切除平面的增高,各个测试点的剪切应力、大主应力及骶骨下沉位移均有不同程度增大,骨盆的轴向刚度逐渐减小。当切除平面到达S1时变化明显,尤以经过1/4 S1组、1/2 S1组变化显著,与S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骶骨的切除范围与骨盆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密切相关,残留骶髂关节各种应力随着骶骨切除平面升高而急剧增高,骨盆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当骶骨切除到S1椎体时,极易发生骨折,需要通过腰骶髂局部重建的方式增强骶髂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黄智;张胜军;徐昕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