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晋莹;王环;张欣露;矫俊东
目的 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十年国内外医学期刊中的中风病医案,挖掘中风病各期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中风病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统计中风病各期用药特点,分析证候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共收集医案292例,出现药物249味,用药总频数为3 692次,用药频率在25次以上的药物共有40味,总的用药频率达到69.47%,292例医案中能够具体分期的医案共有279例,用药总频率3 236次,其中,急性期169例,出现药物215味,恢复期68例,出现药物203味,后遗症期42例,出现药物185味.结论 中风病存在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痰瘀两种证候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发病的主线.
作者:张冬梅;冷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瘀血与慢性肾衰竭(CRF)关系密切,在CRF发病过程中,无论正气虚损,还是实邪蕴结,终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在CRF治疗中活血化瘀应贯穿始终,无论病人有无瘀血证临床表现,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应用时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灵活施治、随证求因、审因论治,才能达到活血除瘀之目的.若不审病因,一味活血破血,不仅无效,反而徒伤正气,促使病情恶化,临证时当引以为戒.
作者:杨秀炜;周微;王守永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素问·本病篇》论述的三年化疫理论,有着深厚的中医运气学背景,是中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对三年化疫五行属性成因3种情况进行总结归纳:一是上一年“尤尚治天”的司天之气五行所胜之气五行属性相同之疫;二是有与“尤尚治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的五行之疫;三是与“尤尚治天”之六气五行属性相近之气,所胜之气之五行属性,即为三年化疫所成之疫的五行属性.该总结有助于中医学者更好的理解中医运气学三年化疫的理论,更好地把握三年化疫的规律.
作者:崔洪涛;苏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方寡而获效捷也”.中医认为,外感偏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内伤偏头痛,多因情志失调、肝肾阴虚、先天禀赋不足、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体弱,或饮食劳倦内伤脾肾;跌仆外伤或偏头痛日久入络,致气血瘀滞而成,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将引经药运用到偏头痛的治疗中,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吴大龙;赵德喜;赵婧彤;刘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探讨湿疹湿热浸淫型的发病可以看出,木运、土运、水运不及之年和木运、土运太过之年都易患脾病.即在壬寅、壬申、己巳、己亥、丁丑、丁未、甲辰、甲戌、辛丑、辛未这些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更容易发生.通过对湿热浸淫型湿疹发病的研究,可以在相应年份根据其特点辨证施治,未病先防.
作者:刘美杰;刘瑛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疏肝泻火镇静安神推拿法治疗失眠(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两个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对100例失眠(肝郁化火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疏肝泻火镇静安神推拿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的推拿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0%,对照组总有效率76.0%,2组比较,P<0.05.结论 疏肝泻火镇静安神推拿法治疗失眠(肝郁化火型),能疏肝泻火,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吕明;王乙;吕艳明;王义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屏哮饮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表法将7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屏哮饮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2组用药前后总有效率,哮喘发作次数,每次哮喘发作病程天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和临床表现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天数明显缩短、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缓解期临床表现好转.结论 屏哮饮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缩短哮喘发作病程,增强患儿呼吸道免疫力.
作者:白凌军;李伟洪;边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痹证的选穴规律,建立痹证选穴数据库,形成规范、系统的痹证治疗方案,为腧穴优选方案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采用统计描述、聚类分析等技术,收集《中华医典》(4版)、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痹证的文献.结果 从数量上看,1962-2015年每年论文发表的数量有明显差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论文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从选穴频次来看,使用频次高的腧穴依次是环跳、委中、阳陵泉;从选穴规律看,临床选穴符合痹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从聚类分析来看,穴位可以分为重点穴和选配穴两大类.结论 “龙虎交战”针法治疗痹证有规律可循,其文献分析可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参考.
作者:李艳丽;万冰艳;马诗棋;高巧玲;王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马齿苋消渴胶囊对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的影响,为马齿苋消渴胶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及高、中、低不同剂量给药组的高血糖Wistar大鼠,予0.72、0.36、0.18 g/kg的马齿苋消渴胶囊,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定1次血糖、体质量,并于给药第4周后处死动物,取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马齿苋消渴胶囊可使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血糖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 <0.001、P<O.01、P<0.05),与阳性药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作用.结论 马齿苋消渴胶囊对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具有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高红梅;于秀华;邵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清时期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中具影响力的三大医学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和心得派,在对待中医外科学疮疡病的因机证治方面,有其各自的观点.正宗派“审证求因,重辨阴阳”,主张“内外并举,顾护脾胃”,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疮疡;全生派倡“阴虚阳实”之论,立“阳痈阴疽”之说,主张分清阴阳的属性后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心得派重视时邪致病,创“疡科三部病机学说”,认为“外疡实从内出”,主张“治外必本于内”的治法.三家学说各执己见,却又相互渗透,并对后世医家在对疮疡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影响颇深.
作者:王霄;柳越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椎间盘造影证实14个椎间盘后方纤维环均撕裂,行PELD治疗.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前、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60 ~120(96±18.1)min,术中出血量10 ~30(16±8.6)mL.住院时间3~9(4.6±1.3)d.14例均获随访,时间2~12(6.9±4.3)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VAS术前为6~10(7..9±1.8)分,术后为0~3(1.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DI术前为52.0%~85.1%(78.1±17.3)%,末次随访时为10.8% ~24.1%(1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结论 PELD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疗效较好.
作者:刘书中;王以朋;余可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认为,更年期失眠症是由于更年期女性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终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临床常分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虚胆怯5个证型.中医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及综合疗法治疗,其导引之术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方式,使人体气血旺盛、经络通畅、阴阳平衡,增强体质,进而改善更年期失眠症状.
作者:赵晋莹;王环;张欣露;矫俊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结合古辞书、医籍、其他古籍文献中关于“瘅”和“疸”的相关记载,以形、音、义三方面为基础,对早期文献的论述进行详细考察.经考释,“瘅”有3种含义:一指一类由于虚劳导致气逆的病证;一指风邪侵袭手足所致疾病;一指火瘅,为小儿病,或同“火丹”.“疸”为酒食过度导致脾胃湿热瘀结,热气郁蒸所致的病证,表现为目黄、身微黄、齿黄、爪甲黄,并伴身痛.早期医籍中记载的“瘅”和“疸”的主要区别在于“瘅”以虚劳为前提,以气逆为基本病机,此气为胆气、全身阳气或五藏之气等;而“疸”为湿热蕴脾所致,其所郁蒸之气则为脾气.后来由于通假混用及其病证表现上的某些相似之处,二者在医籍中的病因病机、病证表现、证治方药等都出现了混同的情况.
作者:李曌华;王育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生与肝脏功能失调密不可分,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郁怒伤肝,疏泄失常,郁久化火;肝郁脾虚,运化失职,痰湿阻滞;肝肾亏虚,冲任失养,精血不下,均可导致气血失调,冲任二脉受损,血海蓄溢失常发为本病.依据中医理论,从肝脏功能失调与PCOS的发病探析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怡;王轶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耳穴压籽联合神阙穴药敷疗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国际神经源性膀胱障碍的间歇导尿法治疗,治疗组在采用间歇导尿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联合神阙穴药敷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RU、MBC的变化、尿中白细胞数的变化和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变化,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2组尿中白细胞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U减少、MBC增加,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耳穴压籽联合神阙穴药敷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能降低泌尿系感染概率,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水林;沈丹彤;古菁;张成;黄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作者:王一战;刘宏伟;苏芮;韩经丹;范吉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全科医师进行PBL教学模式的培养,调查其有效度,以检测住培工作的管理效果,促进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吉林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分别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5级共100名全科专业的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口社会学资料中,以24~26岁学员居多,本科学历的学员为主,95%的全科医师为单位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学员仅占8%.通过采用PBL教学模式,学员认为“注重医德建设的能力”此项培训效果高(占90.1%),培训效果低的一项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占66.7%).结论 通过采用PBL教学培养模式,全科医师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高,说明三家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推进了基地住培管理工作的进程.
作者:冀慧玲;胡海霞;吴昊;李国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叶柏教授认为,克罗恩病应从“脾虚湿热瘀毒”论治,认为脾虚为发病之本,标实有湿、热、瘀、毒不同,提出健脾扶正、益气温中以治其本,化湿清热、活血解毒以治其标,早期以标实证为主,清化活血解毒,还需顾护胃气;后期本虚为主时补益脾胃,佐以清化活血解毒;标本并重时则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施.并注意生活调摄、慎防外邪,以及汲取外科经验,内外兼顾.
作者:崔成成;叶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相关皮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经病理确诊为晚期肺腺癌,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皮疹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同时采用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口服汤药早晚2次/d;对照组同时采用百多邦莫匹罗星软膏外用.10 d为1疗程,均连续用药2疗程,根据NCI-CTCAE 4.0对皮肤毒性评级,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皮疹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皮疹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P<0.05).结论 养阴清热解毒法能够减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引起的皮肤毒副反应.
作者:郭慧茹;孙建立;阮广欣;单孟俊;沈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中风通腑泄热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正交法优选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厚朴等加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药渣与枳实等一起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浸膏加芒硝细粉,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适量制成颗粒,颗粒的成型性和溶化性均较好.结论 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工艺稳定,可作为本品的制备工艺.
作者:董晗;赵建军;何蕊;方春雪;娄婷婷;位鸿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