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峰;付耕南;于薇;聂海洋;宋丹宁;孙佳明;张辉
目的 探究疏风止咳汤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护理干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疏风止咳汤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进行治疗.均15 d为1个疗程,护理2个疗程,检测临床总有效率,对比护理前后气道反应性测定和血清白介素-13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为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气道反应性测定和血清白介素-13水平比较均有所好转,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风止咳汤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疏风宣肺,解痉止咳,提高气道反应阈值,降低血清白介素-13,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马齿苋消渴胶囊对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的影响,为马齿苋消渴胶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及高、中、低不同剂量给药组的高血糖Wistar大鼠,予0.72、0.36、0.18 g/kg的马齿苋消渴胶囊,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定1次血糖、体质量,并于给药第4周后处死动物,取血测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马齿苋消渴胶囊可使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血糖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 <0.001、P<O.01、P<0.05),与阳性药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作用.结论 马齿苋消渴胶囊对Wistar大鼠高血糖动物模型具有降低血糖作用.
作者:高红梅;于秀华;邵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酸枣仁皂苷A对野生型CS品系果蝇睡眠作用影响的量效关系与时效关系.方法 选择野生型CS品系7d龄雄性果蝇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给药的方式,利用果蝇活动监测系统,观察不同浓度酸枣仁皂苷A对果蝇睡眠影响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 1 mg/mL剂量为佳给药浓度,给药3d为佳给药时间,并可以明显延长果蝇白天平均睡眠的总时间和夜晚平均睡眠的总时间,增强果蝇的片段化睡眠.结论 酸枣仁皂苷A对野生型CS品系7d龄雄果蝇的睡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晓岩;刘美玉;卞宏生;李廷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次,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压豆法治疗,均治疗4周,进行效果评价.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测定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变化,VAS疼痛评分进行治疗前后头痛评估.结果 2组ACA、MCA、PCA、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改善脑血管血流速度,缓解偏头痛症状.
作者:侯宝山;李国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快速记忆挑战法”教学研究的实施,突出对学生记忆能力和学习热情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针灸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真正适应针灸推拿专业实际工作需要,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快速记忆挑战法”可促进《经络腧穴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洪嘉婧;李慧璟;李艳丽;胡英华;景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肺癌/乳腺癌伴情绪障碍的临床疗效,为肺癌/乳腺癌伴情绪障碍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筛选肺癌/乳腺癌伴情绪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手术、放化疗等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口服汤剂血府逐瘀汤加味,6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侯平均积分、SDS、SAS、HAMD、HAMA得分的变化,并计算其有效率.分层比较2病种间的有效率.结果 经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后,除SDS外,治疗组中医症候平均积分、SAS、HAMD、HAMA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病种间治疗均有效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味可改善肺癌/乳腺癌伴情绪障碍,其治疗肺癌伴情绪障碍、乳腺癌伴情绪障碍疗效相似.
作者:陈敬贤;沈小珩;吕玲玲;郑岚;朱伟嵘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机制探讨红树莓原液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抗衰老作用.方法 观察测定红树莓原液对D-半乳糖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2、IL-10水平,取小鼠肝脏测其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红树莓原液可上调D-半乳糖模型小鼠IL-2的表达,下调IL-10的表达水平,可以提高GSH-Px水平,降低MDA水平.结论 红树莓原液可以通过调节D-半乳糖模型小鼠的免疫状态,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作者:李书丹;宋娜;李晓东;于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痛痹的选穴与用药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该病症的用药及选穴配伍.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 NKI)、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为基础,建立穴位敷贴数据库,对2005---2015年发表的145篇文献进行整理、筛选、统计、聚类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有效穴位18个,常用药物82味,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阿是穴、血海、膝眼、足三里等穴,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红花、乳香、川乌、独活、当归等药物.结论 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系统总结中医方法治疗膝关节痛痹的穴位配伍与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依据.
作者:王朝辉;马诗棋;高巧玲;柴佳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教育服务贸易在整个服务贸易领域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优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其相比还处于相对的劣势地位.目前,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东盟等国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本国的教育服务贸易.对于我国来说,发展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更有助于我国与他国在教育方面的进一步交流.
作者:李晶峰;付耕南;于薇;聂海洋;宋丹宁;孙佳明;张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古代文献记载夹脊穴与督脉及足太阳经经气相同,并借此调节脏腑相关疾病,从而发挥其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夹脊穴能够刺激脊神经的传入和传出神经,发挥其调节植物神经、改善血液循环、镇痛及调节自由基的效应.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其作用机制与脊神经关系密切.
作者:孙伊平;张娇娇;李婷;吴海瑛;尹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运用五运六气学说探讨湿疹湿热浸淫型的发病可以看出,木运、土运、水运不及之年和木运、土运太过之年都易患脾病.即在壬寅、壬申、己巳、己亥、丁丑、丁未、甲辰、甲戌、辛丑、辛未这些年湿热浸淫型湿疹更容易发生.通过对湿热浸淫型湿疹发病的研究,可以在相应年份根据其特点辨证施治,未病先防.
作者:刘美杰;刘瑛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腹泻的中医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感染性腹泻中医证治文献,提取医案的中医四诊信息,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形成感染性腹泻中医用药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1篇,医案243例.感染性腹泻常用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等;常用的药物种类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因子分析:提取7个关键公因子(中药组合),主要属于清热燥湿解毒类药物、养阴活血类药物、行气导滞类药物及益气健脾类药物.结论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用药当以清热解毒为当务之急;重视行血、调气及养护脾胃.治疗感染性腹泻需要针对病机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法则.
作者:王一战;刘宏伟;苏芮;韩经丹;范吉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中风通腑泄热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正交法优选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厚朴等加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药渣与枳实等一起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浸膏加芒硝细粉,加微粉硅胶、可溶性淀粉适量制成颗粒,颗粒的成型性和溶化性均较好.结论 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工艺稳定,可作为本品的制备工艺.
作者:董晗;赵建军;何蕊;方春雪;娄婷婷;位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肝、心、脾、肺、肾五脏的背俞穴通常统称为五脏俞.现代临床研究中,除五脏俞联合应用外,还经常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症、抑郁症、肝部疾病、糖尿病、腰推间盘突出症、围绝经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对五脏俞现代临床应用的整理,可为同行拓展临床思维,并为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刘京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方寡而获效捷也”.中医认为,外感偏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内伤偏头痛,多因情志失调、肝肾阴虚、先天禀赋不足、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体弱,或饮食劳倦内伤脾肾;跌仆外伤或偏头痛日久入络,致气血瘀滞而成,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将引经药运用到偏头痛的治疗中,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吴大龙;赵德喜;赵婧彤;刘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关于《伤寒论》原文第149条,诸多医家均对条文中的“柴胡汤证”有所阐发,且多认为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寒热错杂.研究认为“发热”一症是诊断柴胡汤证的关键;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中阻,导致脾胃气机痞塞,升降失常,而非寒热错杂.
作者:韦汉文;张国骏;耿玉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热敏灸疗法在儿童PNS中的作用及干预机制.方法 将80例PNS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PNS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IgG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IgG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有增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增高,P<0.01;治疗前2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间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下降,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医常规方案加用热敏灸疗法,能够显著改善PNS患儿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等指标.
作者:刘明晖;谢湘春;王璞;赵树华;方美善;王长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通乳方与瓜蒌牛蒡汤治疗乳痈初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乳痈初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通乳方加减口服,对照组予瓜蒌牛蒡汤加减口服.2组均于初诊当日,第4、7天评判症状体征积分、肿块积分,初诊当日、第7天检测血常规、CRP数值.结果 2组症状体征、肿块积分的改善趋势均不同(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2组治疗前后CRP比较治疗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乳方治疗乳痈初期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肿块有明显疗效,可降低血常规及CRP的水平.
作者:刘兴静;周敏;徐浩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唐靖一教授认为,眩晕病的病因应从虚、实两个方面辨证.虚是指人体本身正气不足,病位以肝脾肾为多见.临证强调应先辨清虚实之病因方可处方用药,用药应阴阳兼顾,量小而周全,并应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同时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的预防思想为先.
作者:朱思行;周忠焱;唐靖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归纳总结枳术丸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通过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查找的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临床运用枳术丸治疗疾病的相关文献.结果 枳术丸是治疗脾胃内伤疾病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儿科等学科,尤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较为常见,且均能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枳术丸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尤以在脾胃内伤疾病多见,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原则.
作者:沈艳婷;阙任烨;林柳兵;苏凯奇;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