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珠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长期失眠可引起疲劳、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中医认为,人由于被七情所伤,常因恼怒、忧思、悲恐、惊吓而导致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寐.
作者:邓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敦煌属于干旱的沙漠性气候,但由于紧靠祁连山,以祁连山雪水为源的党河、宕泉河、疏勒河等流经敦煌,给敦煌带来了丰富的地下水,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区.从敦煌文献看,当时敦煌人的食物原料以农业、牧业产品为主,以一定的采集、狩猎食品为补充,是较为完善的食物结构体系.
作者:余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在,不少人将进食米饭等谷类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主食吃得多容易得糖尿病.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医生陈超刚持相反观点,他提出长期少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会导致体内碳水化合物缺乏,反而不利于控制血糖,那些长时间光吃肉少吃饭及贪图苗条不肯吃主食者更要注意.
作者:唐传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我国很多地方冬天都是要腌菜的,这些腌菜有荤有素,既有腌鱼腌肉,也有腌青菜.我原来以为,腌菜不过是近现代的事,多也就是没有冰箱大棚菜的时候近现代人的一种发明,翻开资料一看,原来早在《周礼》中,就有腌菜的记录了.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天寒地冻,是滑倒摔伤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老年人,在这个时节更要注意预防意外骨折.骨折分期一般为早、中、晚三期,在每个阶段,骨折患者吃什么、补什么应根据患处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尽快康复.骨折早期早期(1~2周)为炎症期和修复期,患者骨伤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中医认为,“淤不去则骨不能生”、“淤去新骨生”.所以,消肿散淤为骨折愈合之首要,治疗原则应以攻利之法为主,具体有攻下逐淤法、清热凉血法、补气摄血法.
作者:钱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一月份是一年中寒冷的时候,也是很好的养生时期.这个月时令蔬菜相对较少,可适当吃些黑木耳、银耳、香菇等干菜类.生活在北方的人们可适当在日常饮食中增加些肉食,以增强抗寒能力.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利用应季食材养生的方法.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八段锦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健身方法之一,古人用瑰丽的锦缎比喻其精美,因有八节运动,故冠以“八段锦”之美称.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融合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具有锻炼平衡能力、防病治病、纠正形体等作用,同时又具有针对性强、适用面广等特色,是动静结合、身心互动、健患均益的健身方法.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简单易学,节省时间,作用极其显著,适合于男女老少.
作者:宋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羊,祥也农历的羊年快到了,羊年说羊也是一种吉祥.在汉字中,羊字就是一个羊头的图画,也是早的甲骨文字.而后,以“羊”为字根,衍生出来如祥、洋、美、姜、鲜、群等许多字,经过不断扩张内涵和外延,涉及到了腹欲之食、理想之善、伦礼之仪(义)、祁冀之祥与审美情趣等诸多含义,既具有物质性、实践性,亦兼具思维精神性,闪耀着先民人性的智慧与光彩.
作者:爨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现如今“微信热”在中老年人中也悄然兴起,语音聊天、刷朋友圈成了中老年群体的新乐趣.对此现象,眼科专家提醒,老年人玩微信,长期专注用眼,需谨防视物变形.今年63岁的黄大妈日前到医院求医,原因是眼睛看东西不清楚.据黄大妈介绍,她和几位老姐妹们都换上了智能手机,平时在手机上晒孙子照片,与老姐妹们语音聊天,看看微信消息,转发点养生知识,一整天都可以抱着手机,日子过得挺惬意的.
作者:吕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还有一个月,就要迎来2015年春节了.人们忙碌着采购各种年货用品,各种坚果、零食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春节必备宴客之品.不过,过多的食用此类食物会造成油脂、热量的过多摄入,从而导致肥胖,血糖、血压升高.传统风俗中,春节时大家都会携带礼品走亲访友.一直以来,牛奶、糕点、烟酒、水果是春节礼品的主流.年复一年,很多人觉得这类礼品颇失新意.当代人注重养生的健康理念,隆顺榕建议您不如为亲朋送去一份健康尚品,带去健康与欢乐.
作者:张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们会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来御寒,虽然表面上符合了“冬补”的观念,但很多人却会被莫名其妙出现的上火症状所困扰.另外,我们要抵御天气的干燥寒冷,家中经常使用电暖气、空调等取暖,这些家电会像烘干机一样烘烤着我们的身体,使人出现口腔溃疡、便秘、咽喉干痛、流鼻血、皮肤瘙痒、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
作者:王潍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
2015年元月,恰逢小寒、大寒时节,也就是所谓的双寒之时,正是“三九天”,天寒地冻.冬季养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滋养、积蓄能量的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适时进补能够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写“二伯谈吃”这个小专栏已经有将近一年了,净是些个人怪癖的推荐,无章无法,信口胡云,承蒙不弃,新一年的第一期我又来了.这次我不谈具体的菜品,也不敢提烹饪二字,我就单说说做饭这件事儿.对我来说,回家做饭是我解除疲劳、放松精神的好方法,因为做饭时是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要不然菜刀切手啊!而且我有个原则,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委屈、责难、不公、悲愤等负面情绪的干扰时,想想一会儿吃什么,放什么辅料,搁什么调料,心情就会好得多.你可以骂我是个不思进取的吃货,我还有词儿,叫“不要认为我是个吃货,只因为我太爱生活!”
作者:张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饮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讲自然、讲情调、讲时尚、讲精细、讲味道、讲鲜嫩是现代人的饮食生活基调.然而,人们也因此受到了各种饮食综合征的威胁.一、美味综合征近年来,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在医院门诊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怪病:眩晕无力、眼球突出、下肢抖动、肢体麻木.经问诊,这些病多发生在吃了美味佳肴之后.原来这种病状就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美味综合征.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隆冬季节,北方寒风呼啸,南方阴暗湿冷,天也总是灰蒙蒙的,人的心情也跟着降温了.有数据显示,冬季患抑郁症的人数比其他季节高出10%.那么,冬天为什么会使人情绪低落?这到底是人的一种感觉,还是确有科学依据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冬季人体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吧.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张女士今年32岁,近两个月由于工作压力大,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老是感觉高兴不起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她以前喜欢唱歌、交朋友,现在也不感兴趣了,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为此感到自卑,好像周围同事都看不起自己,也为此感到沮丧,有时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
作者:魏倩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胃癌发生在胃,这很自然让人想到它与食物有关,事实上也的确如此.食物吃下后首先停留在胃,在胃内消化,胃要经常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学因素的刺激,而胃也不可避免地接触到食物中的各种致癌物和促癌物.这几年,烧烤十分走红.夏天,在开着冷气的空调屋里,吃着烧烤,就着透心凉的啤酒,很是惬意.到了冬天,守着烤炉,吃着烤肉,从里到外的暖和.然而,吃烧烤虽能追求刺激,满足味蕾,但也埋下了健康的隐患.
作者:丹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冬季到来,人们对生活的态度都离不开一个“暖”字,特别是生活中的佳肴美味,更是有讲究.踏入羊年的开始,羊肉当然不能被人们忽略.羊肉的吃法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烧、炖、烤、涮等等.那么鱼羊一起入菜呢?对于“鲜”字,我们把它拆开后正是“鱼”和“羊”,这可不是巧合,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作者:黄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生命在于运动,随着人们对于运动健身的认同和崇尚,爱好户外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已经进入冬季,在清晨或傍晚的冷风中,我们仍可以看见路旁潇洒奔跑和跳广场舞的人们,他们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但是,运动不当也会给人带来不适或发生伤病,做好针对性的预防十分必要.
作者:谭思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日常饮食结构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粗杂粮、蔬菜,而偏向于高蛋白、高脂肪、精细粮食的饮食,这些饮食变化加上运动量减少、坐卧时间增多等因素,导致了我们的肠道健康每天都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各种肠道的不适以及肠道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面对各种肠道问题其实也无需过度担心,只要平日能注意一些生活饮食中的细节,是完全可以打造一个健康肠道环境的.
作者:青言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