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腾鹏;田宏涛;刘静
目的 探讨交锁髓内钉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2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16例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12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无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交锁髓内钉组16~24周;锁定钢板组15~22周.根据Kotmert评分,交锁髓内钉组:优10例,良5例,可1例;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5例,可1例.结论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需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内固定,结合微创技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维宝;刘建新;裘荣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Quadrant通道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2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滑脱部位:L4~5 14例,L5~S1 8例.术前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2分±3.1分.结果 手术时间92~178 min,术中出血量221~419 ml,住院时间为7~16 d.术后7 d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即刻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VAS为1.4分±2.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X线片检查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松动、断裂或移位.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近期疗效确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滕海军;王亮;郭志良;范丽静;张大海;刘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寰枕后膜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其与椎动脉的解剖结构关系,探讨寰枕后膜挛缩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可能解剖学机制.方法 观察10具头颈部标本寰枕后膜的形态及其椎动脉第3段的解剖关系.结果 寰枕后膜与椎动脉第3段解剖关系紧密,在椎动脉行于寰椎椎动脉沟内时覆盖其上,双侧椎动脉在离开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孔入颅时行走于寰枕后膜内,寰枕后膜对其有明显限制作用.结论 寰枕后膜对该段椎动脉有明显的限制固定作用,寰枕后膜病变、头颈部旋转运动时有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解剖学基础,但需要更多解剖观察、实验验证及影像学支持.
作者:文朝;潘会琴;古安武;熊卜贵;尚如国;曾云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26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患者均逐渐恢复到骨折前行走状态.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5~93(78±4.2)分,其中优8例,良13例,中5例.末次随访时摄片:骨折线消失,内固定无松动,无髋内翻.结论 新一代髓内钉InterTan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孙志峰;何斌;蒋建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4年8月~2010年3月,我科采用动力加压钢板螺钉固定治疗5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20~62(40±20)岁.上1/3骨折11例,中1/3骨折33例,下1/3骨折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7(5±2)d.
作者:仇仲庭;康亚新;李向东;尹建永;何彩会;王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7年5月~2011年4月,笔者应用跟骨牵引闭合复位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36例A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均为闭合骨折.其中合并腓骨骨折17例.AO分型:A1型13例,A2型9例,A3型1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3 d.1.2 治疗方法患者先行跟骨牵引5~10 d,抬高患肢,予以20%甘露醇消肿治疗.复查X线片,根据复查情况调整牵引力线角度.连续硬膜外麻醉.牵引下闭合复位,C臂机透视下调整力线,以复位钳辅助复位.
作者:王泉;刘玉民;董桂贤;刘斌;尚红涛;肖春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4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共收治21例儿童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结合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14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50 min~72 h.均为闭合骨折.7例为粉碎骨折,14例为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按儿童股骨近端骨折Delbet分型[1]:Ⅲ型7例,Ⅳ型14例,骨折均有移位.
作者:高伟;赵敏;吕仁发;史柏娜;周江军;付美清;熊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损伤.1例后外侧粉碎骨折脱位者,行走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余均达解剖复位.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 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张根福;潘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肱三头肌-肘肌瓣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56例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组(A组)35例,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组(B组)21例,两组均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分别从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手术暴露、术后开始功能锻练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56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功能Cassebaum系统评分优良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量少、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疗效较舌形瓣入路更好.
作者:彭方成;王贤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腰椎肿瘤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胸腰椎肿瘤患者行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治疗.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改善,1例发生重建移位,无不良并发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结论 一期后路入径全脊椎分块切除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作者:何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7年2月~2011年10月,我科对21例距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0~65岁.经X线检查或CT三维重建证实为距骨颈骨折.按Hawkins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2例.左侧12例,右侧9例.均为闭合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10 d.
作者:聂涛;李志华;高泓一;文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使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小儿麻痹症(简称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LCP治疗9例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股骨远端骨折5例,髁上骨折2例,髁间骨折2例).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进行规律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1.0~3.0 h,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后住院时间 5~7 d.9例均获完整随访,骨折在术后3~7个月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均达到受伤前水平.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LCP治疗儿麻后遗症患者股骨远端骨折可以减少骨折端暴露,对局部血供、骨膜的破坏小,对疏松骨质具有较好的把持力,降低并发症发生,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熊进;王渭君;施鸿飞;陈东阳;陈一心;王骏飞;王守丰;邱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术中失血量、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5~75 (60±15)min,术中X线透视时间0.1~0.3 (0.2±0.1) min,术中出血量120~180 (150±3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无深静脉血栓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无骨折畸形愈合,未遗留髋内翻畸形.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耗时少,术中X线透视时间短,创伤小,骨量丢失少;术后内固定稳定性强,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苏明海;徐院生;赵红军;张勇;王邵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自体骨-腱-骨(BPTB)和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 对59例ACL断裂患者采用自体BPTB重建ACL 29例(BPTB组),采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 30例(LARS组).按Lysholm、Tegner、IKDC评分系统和KT-1000检查评估功能.结果 59例均获随访,时间30~36个月.术后BPTB组和LARS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90分±9.10分和94.00分±6.87分;Tegner 评分分别为5.76分±1.12分和6.07分±1.14分;KT-1000检查松弛分别为2.63 mm±2.16 mm和2.36 mm±2.08 mm.术后IKDC评分:BPTB组正常14例,接近正常11例,不正常4例;LARS组正常18例,接近正常8例,不正常4例.两组各项结果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BPTB和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孝云;温宏;王立德;张瑞峰;胡月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们对25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1~61岁.闭合骨折21例,开放骨折4例.骨拆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6例,Ⅱ 型10例,Ⅲ型9例.18例伴腓骨骨折(开放骨折4例,闭合骨折14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闭合骨折者为伤后2~14 d;开放骨折者中3例为伤后10~14 d,1例因感染延迟至7周.
作者:许金樱;李建春;吴龙兴;黄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9年11月~2011年5月,我科使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28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2~66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均为闭合损伤.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颈浅丛加臂丛麻醉.取锁骨外端切口.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锁骨外侧锁定钢板并预弯塑形,钢板置于复位的锁骨上.检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如合并有肩锁韧带损伤,仔细修复.术后三角巾悬吊.3d后开始适当的患肩关节功能锻炼,4~6周肩关节进行自由活动并逐步开始力量练习.
作者:周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6年3月~2010年6月,我院采用腓骨外侧入路复位后踝并自前向后螺钉置入固定,以外踝→后踝→内踝固定顺序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1例,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2~66(27±4.5)岁.左侧12例,右侧19例.骨折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9例,旋前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 h~12 d.
作者:曲广宇;朱金强;范宝平;杨文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对4例肘部损伤三联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20~45岁.均为高处坠落伤.肘关节外侧不稳定3例,内侧不稳定1例.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桡骨头骨折按Ma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eg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例.1.2 术前准备 对肘关节脱位急诊行手法复位,做肘关节内外翻活动检查,评估肘关节稳定性,检查是否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予石膏临时固定.常规行X线检查和CT扫描三维重建,评估骨折类型.手术前使用消肿药物.
作者:杨轩;曾光;丁诤;曹仲清;聂智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足踝部感染性缺损创面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足踝部感染缺损创面,通过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5 cm×2 cm~32 cm×12 cm.结果 2例发生皮瓣边缘渗出,换药后治愈.住院时间15~78 d.6例均获随访,时间3~5个月.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有效修复,无感染复发,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能正常负重,无皮瓣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结论 有效清创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应用于修复足踝部感染缺损性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斌;郑松;吴斌;刘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科对15例寰枢椎疾患者采取经寰椎、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7~58岁.齿状突骨折8例,创伤性寰枢关节不稳7例.1.2 治疗方法 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在颅骨牵引下石膏床上手术.做枕颈部后正中纵切口,切开项韧带,由中线分开枕下小肌群,显露出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关节.将C2神经根和静脉丛挑起,显露出枢椎椎弓峡部上面,在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选定穿刺点,钻磨出1个洞,细手锥由此沿枢椎椎弓根钻入,攻丝后拧入椎弓根螺钉.沿寰椎后弓下缘向外探及寰椎椎弓根和侧块,在后弓后面对应侧块中心点的部位选择进钉点,钻磨出孔洞,尖手锥由此经寰椎椎弓根向侧块中心钻入,侧位透视证实手锥的走行满意.拔出手锥,椎弓根螺钉拧入寰椎.将两孔固定板弯成合适的曲度,分别连接寰、枢椎弓根螺钉的尾部螺杆.用螺母将板和螺钉锁定.将寰椎后弓、枢椎椎板和棘突磨糙,髂棘处开窗掏取约20 g松质骨,剪成颗粒状,置于寰枢椎磨糙表面,压实,缝合枕下小肌群、项韧带、皮下筋膜和皮肤.切口深部置硅胶引流管,皮肤另切口引出,接负压球.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佩戴颈托半个月.
作者:何建荣;杨砚伟;杨捷;张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