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王金堂;李天清;李萌;贾光辉;聂治军;武世勋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植骨, 内固定, 颈椎病
摘要: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术后3 d及6、12、24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除1例未融合外,余植骨均融合,时间为2~4个月.JOA评分均有改善,A组改善率为72.8%,B组为85.6%,C组为80.6%,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SM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

    2003年6月~2007年10月,我院对26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浩;陈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异型钢板治疗有移位的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30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切口入路,开放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部分Ⅲ、Ⅳ型骨折患者自体骨移植.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8~12个月,按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12足,良11足,可5足,差2足,优良率77.6%.结论 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内固定对Ⅱ~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部分Ⅲ、Ⅳ型骨折者疗效欠佳.

    作者:张琦;卜海富;周健;桂斌捷;张复文;孙和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2002年6月~2007年3月,我院应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疗效满意.

    作者:胡江华;贺振年;张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38例,术中切开腕管6例,植骨8例,术后加用石膏外固定4例.结果 38例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6~16个月.按照C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Sarmiento改良)评价腕关节功能:优23例,良9例,可5例,差1例.切口浅表感染3例.结论 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固定牢靠,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术后疗效与切口的选择、骨折的分型、内固定的选择等有关.

    作者:彭辉煌;吴建伟;林洁;庄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

    2003年6月~2007年9月,我科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3例,疗效满意.

    作者:甄景华;苏履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多枚骨圆针治疗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特别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容易出现疼痛、足部僵硬、行走困难等后遗症. 2003年3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撬拨复位经皮多枚骨圆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21例,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欧阳国新;李铭;王东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以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为蒂没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缺损10例.结果 10例皮瓣中除1例修复前足内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无破溃发生.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不牺牲重要血管等特点,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部、足背及足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皮瓣切取后需牺牲大隐静脉和丧失隐神经支配区的皮肤感觉是其缺点.

    作者:冯亚高;黄晨;张向宁;魏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左肱桡关节先天性融合1例

    1病例资料患儿,男,16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左肘关节僵硬、形态固定、不能屈曲而就诊.其母亲否认怀孕期间服药史,无家族史,无外伤史.体检:左上肢较对侧短小,左肘关节固定,伸屈受限,肘关节保持约100.角,肘部无皮肤皱褶.左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左侧肱桡关节间隙消失,可见骨小梁通过,尺骨鹰嘴发育较小(见图1).X线诊断:左肱桡关节先天性融合.

    作者:刘晓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43例.肱骨远端Y型钢板固定6例,双张力带固定17例,单张力带固定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8(18.2±3.4)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orrey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34例,良7例,差2例.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应采用Y型板双张力带进行双住固定,而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固定可靠,如掌握恰当的适应证,其疗效与Y型板固定相近.

    作者:高爱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部位骨折

    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的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常选择应用DHS、DCS、Gamma钉、PFN、PFN-A,Richard钉[1-4]及解剖型钢板等治疗.2005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17例,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杨志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

    目的 评价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老年腰椎疾病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惟弓根螺钉、椎间植骨融合.术前测量待植入螺钉之椎体的骨密度;术中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用3 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测量螺钉的大旋入力偶矩;减压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腰腿痛治愈,好转20例,2例症状无明显改善.强化椎弓根螺钉后,螺钉的大旋人力偶矩由(0.591±0.213)Nm增至(1.332±0.377)Nm,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像学表现为骨水泥分布于钉道周围松质骨中,未出现椎体外渗漏.结论 骨水泥强化骨质疏松椎弓根螺钉治疗老年腰椎疾患能明显增强螺钉的稳定性.

    作者:李春华;樊仕才;金大地;瞿东滨;王宏波;周新强;彭军;刘世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颗粒骨植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18髋)合并骨质疏松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将切下的股骨头及股骨颈松质骨制成1~3 mm颗粒骨打压植入股骨髓腔,同时安放假体.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63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22~59(45.7±0.3)分提高到后评估时的73~96(85.3±0.2)分.X线片未见有明显的股骨假体下沉.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进行颗粒骨打压植骨疗效满意,中、短期的临床效果良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吕乔;刘卫华;阮安培;张炳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甾体类消炎药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骨折后或骨折术后为了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镇痛.近年来研究发现[1-3]NSAID在镇痛的同时对骨折愈合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一发现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笔者就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超;董英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闭合性三踝骨折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2003年3月~2006年8月,我院对81例闭合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王志生;陈长河;葛欣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

    目的 评价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颈椎管成形术(即门轴侧不植骨,术后颈围固定时间缩短为4~6周)治疗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其中38例资料完整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平片,计算机辅助下测量颈椎的活动度与稳定性.结果 38例获得随访,时间6~51(26.8±3.0)个月.按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54.6%,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术前平均颈椎活动度为(37.1±10.6)°,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活动度平均减少(27±5)%,稳定性良好.结论 改良颈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李新奎;王哲;罗卓荆;陶惠人;孟国林;肖伟;龚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关节内清理加鹰嘴窝开窗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

    2000年1月~2007年8月,我科对30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加鹰嘴窝开窗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杨正国;鲁永刚;厚兆军;于永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术后3 d及6、12、24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 150例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除1例未融合外,余植骨均融合,时间为2~4个月.JOA评分均有改善,A组改善率为72.8%,B组为85.6%,C组为80.6%,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SM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减压充分、术后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金堂;李天清;李萌;贾光辉;聂治军;武世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闭合穿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2003年9月~2005年9月,我科采用闭合穿钉交锁髓内钉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患者31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邢跃刚;崔文峰;郝成俊;郑亚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天鹅形状记忆接骨器治疗30例肱骨干骨不连

    目的 探讨天鹅形状记忆加压接骨器(SMC)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肱骨骨不连患者全部采用SMC进行治疗.术后根据正侧位X线片复查骨不连愈合情况,应用Neer-Morrey评分分别对患者肩、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2~6年,29例术后平均(3.8±1.1)个月骨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1例因跌伤再次骨折后拒绝治疗.21例6个月~2年去除SMC,未发生再骨折、感染等并发症.余者因年龄>65岁未取出.除4例在接受SMC治疗前已存在桡神经损伤症状外,余均未引起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优28例,良1例,差1例.肘关节功能:优29例,差1例.结论 SMC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及材料优势,中远期随访证实其应用于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欣伟;许硕贵;苏佳灿;付青格;张春才;管华鹏;李卓东;曹烈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微创LCP内固定治疗20例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患者.结果 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所有患者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4周.根据HSS评分:优14例,良4例,可2例.结论 经皮微创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血运破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生物学固定方法.

    作者:朱如里;杨淮海;马永平;王栋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