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宏;赵俊;温宁生
2006年6月~2008年8月,我科采用MI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术治疗胫骨骨折2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8~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摔伤扭伤8例,重物砸伤4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17例,胫骨中上段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23例,其中2例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并水肿.严重粉碎性骨折骨缺损2例.合并腓骨骨折12例.手术时间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伤后1~3周进行.
作者:袁瑞新;杨凤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富集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技术在椎体后路融合中的作用.方法 25例患者术前多点抽取双侧髂前上棘骨髓血约400 ml,每点抽骨髓血量≤40 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得到40~50 ml富集间质干细胞悬液,与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复合,2 h后回植于胸腰椎体后外侧融合处,钛合金椎弓根钉棒系统作脊柱内固定.结果 富集后骨髓干细胞通过检测浓度提高达8倍以上,由原来的9.4×1012/L增至78.6×1012/L.2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X线、CT检查脊柱融合良好,按Lenke字母分级法融合分级:达A级融合21例,B级融合4例.结论 富集骨髓干细胞复合人工骨可用于椎体后路融合,是一种可靠、简便的植骨材料.
作者:陈海峰;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215例(226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K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178例获得随访,时间15 d~11年5个月,平均(29±8.2)个月,膝关节评分平均(87±3.9)分,优良率91.5%;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6±9.9)分,优良率66.6%.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于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方面有良好疗效.
作者:陈良龙;王万春;成明华;彭中财;李康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2年2月~2007年2月,我院对27例距骨骨折患者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6~58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21例.以距骨颈骨折为主20例,按照Hawkins距骨颈骨折分型:Ⅱ型12例(图1A),Ⅲ型5例,Ⅳ型3例(图2A);以距骨体骨折为主7例,按照Sneppens距骨体骨折分型:Ⅱ型1例,Ⅲ型3例,Ⅳ型3例.合并其它骨折20例:内外踝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6例,足舟状骨骨折3例,后踝骨折2例,跖骨骨折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6 d.
作者:徐杰;张永进;刘志英;张正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MED)下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经下关节突内侧咬除法进入椎管行MED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1.5~3(2±0.5)h,出血量50~300(80±25)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住院时间6~12(8±2)d,术后2 d内腰腿痛症状即有明显缓解.9例均获随访,时间1~12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8例,良1例.结论 MED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疗效优良.
作者:刘建青;杜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骨是一个富含多孔的组织,被组织间液持续灌流,由于受血压和活体外机械装载的驱使,组织间液经过骨组织中的腔隙、小管网和骨内膜表面的骨内层产生明显的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大量研究表明,成骨细胞是其中重要的感受与效应细胞, 可通过力敏感离子通道、G蛋白与酪氨酸激酶、整合素受体与细胞骨架等多种途径感受体内外力学刺激, 并将力学刺激信号转化为细胞生物化学信号,介导力相关敏感基因表达, 合成各种酶类等活性物质, 激活信号网络级联反应, 参与一系
作者:王常德;夏亚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5例,疗效较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59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伴肘关节完全脱位2例,半脱位3例.同时伴有上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肱骨滑车骨折1例.5例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均超过原高度的1/2,根据Cage分型均属Ⅱ型.伤后有3例当天急诊手术,2例5~7 d患肢肿胀减轻后手术.
作者:姜跃国;周松杰;王利军;虞维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儿童恶性骨肿瘤认识,降低恶性肿瘤误诊率.方法 收集外院误诊为非肿瘤性病变,在我院确诊为恶性骨肿瘤的4例患儿.该4例患儿中:病例1为T9椎体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行T9病变椎体、椎管内肿瘤切除人工钛网椎体重建术;病例2为右髂骨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行右髂骨病变病理活检术;病例3为右股骨骨肉瘤,行右股骨切开取病理术;病例4为右股骨尤因肉瘤,行右股骨切开取病理术.结果 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骨肉瘤和尤因肉瘤各1例.1例误诊为结核,3例误诊为骨髓炎.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42个月.2例无瘤存活,2例肺转移.结论 误诊的主要原因为:过度依赖影像学资料或未仔细阅读影像学资料、未重视与影像学资料相矛盾的病史及体征、对罕见肿瘤认识程度不够.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恶性肿瘤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惊宇;朱晓丹;张立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C臂X线机下对27例跟骨骨折行斯氏针撬拨复位经皮微创1~2枚 4.5 mm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辅以支具固定3~5周.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36(21±1.5)个月,根据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17足,良7足,中2足,差1足.未发生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简单,方法可靠,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以有效防止严重后遗症的发生,是一种临床较实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磊;王黎明;王钢锐;徐杰;蒋纯志;桂鉴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科使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0岁.左侧13例,右侧19例.按Neer分类标准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为移位不稳定性骨折伴肩袖及关节囊撕裂10例.
作者:史井超;黄常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4年3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急诊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2例,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36岁.均为拇指毁损性损伤,但掌骨头关节面均存留.左手4例,右手8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1 h,伤后至手术时间1~3 h.
作者:董叶凯;刘超;吴建新;谢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 19例获得随访,时间4~10(6.5±1.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7.4±1.3) 周.根据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2例,良5例,差2例.结论 采用T形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尤其对不稳定的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有利于患肢早期的功能锻炼.
作者:牛连生;王东;孙彤;徐鸿;石文生;王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应用膝后内侧人路对21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任亚军;孙惠清;姜雪峰;张云庆;周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经验.方法 3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GSH钉治疗.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按Kolmert-Wulff的评价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 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有效率、良好的内固定方法,亦可用于部分C3型骨折.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沈新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行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结果 随访6~24个月,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全部愈合, 时间为8~21个月.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5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固定较为牢固,便于患肢早期功能活动,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宇;李艳红;刘先银;郭建恩;刘世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8例有脊髓损伤症状者同时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无脊髓损伤症状的28例中,9例继发性椎管狭窄者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19例仅行椎板间植骨而未行椎管减压.结果 3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0~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5例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B级7例恢复至C级2例、D级3例、E级2例;C级10例恢复至D级2例、E级5例、3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5例、1例无恢复;E级8例仍为E级.恢复椎体高度达90%,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脊髓损伤改善率达100%.结论 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解除脊髓压迫症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鲁成;王恒;仲文军;杨劲松;薛天乐;周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连续、动态检测2、24 h以及1、2、3、4周血浆中CK、LDH、AST浓度,在术中以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患者受伤2 h后,血浆中CK 、LDH、AST浓度即急剧升高:CK(2 447.80±3 407.41)U/L、LDH(354.90±118.51)U/L、AST(137.03±117.38)U/L,分别为正常值的20、2、4倍.24 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或谷值:CK(5 184.60±4 695.65) U/L、LDH(729.75±237.65) U/L、AST(241.13±172.23) U/L,分别达正常值的42、4、10倍.1周后,LDH、AST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验显示术中所取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 CK、LDH、AST指标的变化能客观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些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这些指标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作者:刘牋;沈海琦;夏永祥;姚京东;曾逸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上颈椎损伤致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结果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神经症状者得到改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个月,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障碍,左右旋转功能略受限.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均在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利用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连接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复位,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稳定性重建的治疗.
作者:戴加平;龚遂良;张炳祥;陆惠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肢手术中应用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5例.取普通无菌塑料注射器3副,第1副裁取3/4管径作为管状模具主体,套入股骨缺损区;第2副裁取1/2管径并打一注入孔作为模具筒盖;骨水泥装入第3副针筒一次性加压注入管状模具.结果 5例均获随访,时间18~5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积液、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情况发生;肢体全部恢复日常活动功能,均无骨水泥及髓内钉松动断裂,骨水泥假体表面有大量骨痂生长.按Enne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1例,可1例.肢体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1例.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死亡1例,肿瘤病灶局部轻度复发1例. 结论 骨水泥塑形模具改进了骨水泥充填效果,塑形更好,更坚固,无需保留瘤壳,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感染率更低,成本低廉,制作简便.
作者:王斌;朱忠;陈海啸;林列;马毅;徐国成;章文杰;孙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ETRX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和(或)腰椎滑脱患者应用METRX内窥镜手术系统辅助下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例出现疼痛、麻木症状加重,1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给予对症处理均治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7个月.ODI评分:术前为(49±17)分,术后3个月为(38±19)分,末次随访为(15±13)分;VAS评分:术前为(7.2±1.0)分,术后3个月为(5.1±1.1)分,末次随访为(1.5±1.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 内窥镜辅助X-Tube下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陈远武;易伟宏;刘春利;张德仁;王锡三;胡广询;王尔天;王敏;黄曹;刘赫;罗万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