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辉林;王友华;王洪;顾永强;刘璠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肿瘤等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2例38节病变椎体,在C臂X线机监视下应用骨穿针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将骨水泥注入其内.结果 3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4h局部疼痛显著减轻或消失30例,有效率93%;1例转移瘤术后10 d疼痛显著减轻.32例经过6~12个月随访,除1例转移瘤患者死于原发病外,余患者无疼痛加重或复发,患椎无塌陷发生.结论 对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肿瘤,椎体成形术能增加椎体强度,有效缓解疼痛,是治疗椎体病变的较好方法.
作者:王喜庆;吕开红;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行椎体间足量植骨融合术后的效果.方法 对7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切口RF器械复位内固定,从一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进入椎管腔.切除大部分椎间盘组织,将15~20 g自体髂骨块和术中所取的椎板骨植入椎间隙内,并冲击嵌紧.结果 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发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经2~3周换药愈合;脑脊液漏3例,3~5 d夹管脑脊液漏停止.随访1~7年,近期椎体钉松动复位不良3例,74例椎体间植骨在6~12个月均骨性融合,融合率97.4%,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63例,良10例,可3例.结论 该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在RF器械复位固定的基础上,植骨量大,成骨迅速,骨性融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张怀成;王太平;李程;汪亚力;罗勇;范贵富;谢瑞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对椎管外神经根鞘膜瘤与腰骶神经节异位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对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而行开放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例,神经鞘瘤3例,腰椎管(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6例.10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6例完全缓解.结论 椎管外神经根鞘瘤与腰骶神经节异位临床误诊率较高,术前仔细检查可减少误诊率,而手术探查也极为重要.
作者:楼肃亮;赵志芳;杨永宏;汪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2004年7月~2007年5月,我科应用张力带原理,采用4.5 mm空心拉力钉可吸收缝线张力带法治疗髌骨骨折21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和髋臼假体安放位置的选择.方法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0例(13髋)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6例(6髋),均采用改良Gibson入路,髋臼假体安放在髋关节假臼位置,关闭切口时尽可能修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结果 16例均经1~3年随访,疗效评定参照Charnley标准,关节功能优10例(11髋),良好3例(5髋),可3例(3髋).结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陈旧性髋关节脱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臼假体位置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移位的远近、骨质条件和重建软组织平衡的难易程度而定.
作者:冉学军;邓长青;李君慧;曾礼学;胡兆洋;蒲川成;胡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采用四股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移植加可吸收螺钉固定法治疗6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结果 6例患者随访10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56.7分,术后10个月时为76~96分(平均82.2分).结论 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弹性模量与交叉韧带相似,强度大于交叉韧带.植入物为四股,可吸收螺钉固定,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
作者:涂明中;梁淑梅;陈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骨结核易造成误诊误治,2005年5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2例误诊误治跟骨结核患者,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黄超;肖继青;刘方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方法处理同种异体髌腱后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愈合过程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兔的1/2骨-髌腱-骨复合体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2周后,观察冻存变化差异并行同种异体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分别于术后3周和8周观察细胞毒反应、细胞活性、大载荷和形态学变化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与自体移植组对照. 结果 ①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方法处理后,髌腱的大载荷无明显下降,细胞活性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组织学观察冷冻损伤较-80℃深低温保存方法轻微.②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处理的移植物在术后未表现明显的排斥反应,且免疫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③移植后3周,各组移植物的大载荷差异无显著性,移植后8周,程序冷冻液氮保存组移植物的大载荷优于-80℃深低温保存组,但和自体移植组相近.④和-80℃深低温保存组相比,程序冷冻液氮保存组的移植物在术后的愈合过程和组织学行为更接近于自体移植组.结论 ①经程序冷冻液氮保存和-80℃深低温保存方法冻存的兔异体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后愈合过程和自体韧带移植重建过程相似.②程序冷冻液氮保存法优于传统的-80℃深低温保存法.
作者:赵永生;滕学仁;胡光亮;周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10年前右肩部出现一小包块,无痛,因经济困难未作诊治.包块因逐年增大,形成巨大包块后影响活动,于2003年6月24日就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右肩部见巨大球形包块(见图1),约40 cm×30 cm×27 cm大小,皮肤光滑,表面可见浅表血管扩张,无触压痛,活动度差;右肩关节被包块包埋,肩关节活动受限,右前臂、手感觉运动正常.X线检查示:右肩部巨大软组织包块,有斑点状钙化,右肩胛破坏消失,右锁骨中外段、右肱骨上端可见溶骨样表现.术前检查未发现转移灶.
作者:郭斌;李恩全;高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枚cage斜向置入结合对侧侧后方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斜向放置单枚cage,对侧侧后方植骨融合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年~4年5个月,临床疗效综合评价:优32例,良5例,可3例,差2例.症状改善率92.9%.患者满意程度为88%,融合率为90.5%,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1.5 mm.未出现螺钉折断和明显的复位丢失现象.结论 单枚cage置入结合对侧侧后方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对后柱破坏少,具有较高稳定性.
作者:梅荣成;廉凯;丁援建;王明才;莫树喜;涂万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颗粒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 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结果 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复位丢失和螺钉断裂.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及功能评定结果 :优22例,良24例,可2例,优良率96%. 结论 脊柱后路颗粒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金国;吴华;刘玉田;丁晓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例,伴有腓骨骨折者1/3管形钢板固定.结果 全部获8~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9~20周,未出现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参照Tormetta 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小切口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创伤小,保护了骨折端血运,固定牢靠,愈合快,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程国林;汤立;李继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于观察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早期治疗选择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早期前路切开颅骨牵引下旋转撬拨复位,一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41例.结果 一期复位成功36例,失败5例,成功率87.8%.33例获6~24个月随访,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滑脱.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早期前路手术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优于手法复位及颅骨牵引复位,手术可早期进行,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良好,并可减轻护理难度.
作者:闫占明;周权;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对全髋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105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54例)和加压包扎组(5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Redovac 400高真空引流系统;加压包扎组采用CDS加压包扎系统.采用血红蛋白平衡法计算术后失血量,以超声评估术后血肿大厚度.结果 两组术前及术后5 d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总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中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后输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两组间血肿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初次全髋置换术后,可以使用加压包扎来代替传统的负压引流.
作者:孙剑伟;孙建辉;张春才;许硕贵;任可;李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下肢长骨骨干骨折35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1年,骨折全部愈合,邻近关节活动和患肢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钉道感染和畸形愈合,1例过度生长0.8 cm的患儿在随访25周时已自我改善,1例发生<5°的外翻成角.所有患儿6个月后患肢行走和负重功能完全正常.结论 钛制弹性髓内钉适合于儿童和青少年股骨,胫骨干横形、短斜形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优点.
作者:温辉林;王友华;王洪;顾永强;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对18例足背及足跟外侧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及肌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17例Ⅰ期愈合,1 例Ⅱ期愈合.经过2~8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及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骨及肌腱外露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彬;孔荣;曾建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青春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结构性脊柱侧弯畸形(在冠状面上Cobb角>10°,且合并有脊柱的旋转),而无其他器质性疾病.AIS在小儿肌肉骨骼系统中是发病率较高的畸形之一,占整个脊柱侧凸的70%~80%.
作者:张鹏;陈东;刘国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动力髋螺钉(DHS)、γ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成PFN组、DHS组、γ钉组(每组60例) 进行治疗.结果 优良率:DHS组为88.33%,γ钉组为91.67%,PFN组为96.67%;PFN组优于DHS组和γ钉组(P<0.05).结论 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朱孟勇;滕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 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近年来PVP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1-4],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
作者:黄洪斌;范顺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993年1月~2003年5月,我科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双侧臀肌挛缩症11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
作者:谢煜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