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鲁茂森;袁凌伟;邢帅;夏亚一

关键词:软骨, 关节/外科学, 软骨缺损
摘要:关节软骨是滑膜关节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旦关节软骨发生损伤,由于软骨组织本身缺乏血管,缺乏修复损伤和缺损的未分化细胞,软骨细胞包埋于致密的胶原-蛋白多糖基质中,限制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所以自身修复能力非常有限,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难以形成正常的关节软骨,因而无法满足正常关节的功能需求,将会导致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1-2].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透明质酸钠(施沛特)在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不如膝关节、髋关节多见,且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为继发性.2001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对28例38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注射液治疗,经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汤志辉;沈宏达;张俊;王良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穿刺空心钉张力带固定选择性治疗髌骨骨折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空心拉力螺丝钉+钢丝张力带微创技术治疗62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李扬;郭志民;洪加源;姚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工骨生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采取何种材料、以何种方式进行骨移植术,一直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东;张鹏;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

    目的 总结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9例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患者,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的不同形态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26例)、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合并的腓骨骨折均使用1/3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根据Teeny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结论 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形态,是掌握手术时机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获取满意疗效的基础.

    作者:贾其余;郑曙翘;阎红旗;熊进;田小华;方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同时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患者19例.术前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结果 随访16~78个月,植骨块均骨性融合,局部无复发.神经功能C级1例恢复至D级,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 一期联合前后路手术,可确保脊柱局部的稳定性,促进骨性融合和病灶愈合,有利于早期适度活动,但手术创伤及时间增加.

    作者:刘时璋;徐洪海;常彦海;弓立群;李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肘外侧入路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肘外侧纵形切口、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96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勇;蒋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6例,手术入路采用K-L切口6例,髂腹股沟4例,扩大的髂股1例,前后联合15例.结果 26例随访12~48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9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22/26, 根据HHS疗效标准:解剖复位者疗效优良率为16/19,复位良者1/3,复位差者1/4.结论 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正确选择切口、注意术中复位顺序、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金亮;孙刚;李明;张元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透明质酸对BMP-2转染的羊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HA)对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腺病毒(Adv-BMP-2)转染的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羊骨髓体外分离、扩增BMSCs,分成5组:转染Adv-BMP-2的BMSCs+HA组(Ⅰ组),转染Adv-BMP-2的BMSCs组(2组),BMSCs+HA组(3组),BMSCs组(4组),转染携带β半乳糖苷酶的腺病毒(Adv-β-gal)的BMSCs组(5组).采用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和流式细胞分析观测细胞增殖;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检测以及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Ⅰ)、骨连接素(ON)和骨涎蛋白(BSP)的mRNA表达.结果 ①细胞增殖:3 d后各组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1周后第1组和第3组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其他组.② ALP活性:3 d后第3组ALP活性明显低于第4、5组,而第1、2组则显著高于第4、5组;7 d后前3组ALP活性较后两组均显著增加,而第1、2组ALP活性增加更为显著.③ Col-Ⅰ、ON和BSP的mRNA表达:3 d和7 d后前3组较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结论 HA与BMSCs体外复合培养后可促进BMSCs的增殖、增加ALP的活性以及Col-Ⅰ、ON和BSP基因的表达.

    作者:林在俊;朱振安;孟凡琳;汤亭亭;楼觉人;戴尅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14例胫骨远段骨折采用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 14例术后随访5~24个月,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10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 解剖钢板经皮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段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宁;梁朝革;张亚东;王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组织蛋白酶L反义基因转染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组织蛋白酶L(CATL)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反义CATL核酸转染后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体内、外侵袭特性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从人骨肉瘤组织中扩增出1001 bp的CATL全长cDNA片段,以BamHⅠ及Xba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转染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转染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反义载体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反义CATL基因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外侵袭力.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世德;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适应证

    目的 探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外科干预时机及早期手术的适应证选择.方法 107例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根据治疗方式和接受手术时间的不同分成4组:非手术治疗组(21例)、1~7 d手术组(37例)、8~14 d手术组(37例)、14 d以后手术组(9例),比较4组间治疗前后的ASIA评分改变.结果 3例死亡,104例获得12~28个月随访,脊髓神经功能按ASIA 运动评分,平均增长值:手术组均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 1~7 d手术组(41.85±13.91)高于8~14 d手术组(35.01±13.01)(P<0.05),8~14 d手术组(35.01±13.01)高于14 d以后手术组(26.91±10.05)(P<0.05).结论 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应在伤后7 d内进行,尽早手术减压是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凡MRI提示颈脊髓损伤、间盘损伤、突出者,早期手术可避免因颈椎不稳造成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保证其远期疗效.

    作者:方加虎;贾连顺;周许辉;陈雄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髋关节囊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选择成人尸体髋关节行CT成像得到髋关节每层横截面图像,提取边界坐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Unigraphics NX 2.0和SolidWorks 2006 SP 0.0构建出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及人工髋关节假体,并模拟全髋置换术进行装配,将坐股韧带按其术中重建位置进行构建.骨骼与金属模型采用三维十节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关节囊六面体连接单元划分,模拟坐位腿交叉动作载荷获取假体撞击过程的角活动度和相应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所构建的多体连接、大界面划移、大变形的坐股韧带重建有限元模型,客观反映坐股韧带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增加坐股韧带重建的模型其关节面的大主应力值大于仅有金属的模型.结论 构建的坐股韧带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髋关节稳定力学机制及韧带损伤、重建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关节囊韧带重建具有稳定髋关节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王伟良;林利兴;蔡春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钢板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方法 采用双钢板治疗15例SchatzkerⅤ、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第1天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经过6~38个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膝关节屈曲120°~135°.膝关节功能采用Iowa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 采用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中注意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固定可靠及术后及时正确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志文;林斌;郭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L1 椎体爆裂骨折术后并发胰腺损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52岁.2006年8月30日因高处坠落伤后出现腰痛、活动受限、双下肢麻木无力急诊入院.查体:腹胀,腹软,轻压痛,无反跳痛,胸腰段后突畸形,压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力Ⅲ级.

    作者:袁瑞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计算机导航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近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亦称为计算机手术导航.该技术是将空间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作者:胡松峰;童培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解剖钢板治疗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

    1998年5月~2005年9月,笔者收治81例成人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其中26例股骨髁及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髁解剖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田建洪;冉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

    习惯性髌骨脱位是髌股关节不稳定中表现形式严重的一种,是由多种复杂病因所致的一种发育性畸形,好发于儿童.1998年8月~2005年10月,我科采取综合软组织手术治疗14例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疗效满意.

    作者:张进初;李动;曾凡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间接复位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Schatzker Ⅳ型骨折采用前内侧小切口,T型钢板固定,Schatzker Ⅴ、Ⅵ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小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后内侧用1/3管型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 随访6~30个月,37例均于12周内骨折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及患膝的骨性稳定.采用Sanders膝关节评分法评估疗效:优13例,良20例,可4例.结论 有限切开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学固定方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黄卫春;张永进;单军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

    2003年9月~2006年6月,我科应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193例,效果满意.

    作者:周宇风;陈良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软骨组织工程学是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依靠支架材料承载被分离的软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并植入宿主体内、支架材料在宿主体内逐渐降解并释放细胞、从而形成新的有功能的软骨组织产品的技术.

    作者:杨淑野;查振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