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华;刘洪常;陈元甲
目的比较解剖型胫骨弹性髓内钉(AFRIN)与矩形髓内钉(RSIN)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性能差异.方法 56例胫骨骨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AFRIN与RSIN固定,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插钉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骨折对线情况等.结果 AFRIN组与RSIN组比较:平均插钉时间分别为(21±4)min和(32±5)min;平均插钉次数分别为(1.6±0.4) 次和(2.8±0.5)次;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5±5) ml和(31±4) 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8±0.5)周和(15.1±0.6)周,平均石膏固定时间分别为(16±4) d和(25±3) d.骨折愈合对线情况:正位片成角AFRIN组(1.8±0.6)°,RSIN组(3.5±0.7)°;侧位片成角AFRIN组(1.6±0.3)°,RSIN组(2.7±0.4)°.结论 AFRIN治疗胫骨骨折比RSIN插钉更方便,手术效果更优.
作者:王建华;吴岳嵩;张秋林;王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下肢弯曲畸形46年,右小腿溃烂经久不愈15年入院.幼时右大腿曾多次跌伤致右股骨多次骨折,无放射线、毒物、长期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无肿瘤病史.
作者:万成绪;余相华;李常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6年1月~2000年1月,我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患者90例,术前均通过CT及椎管造影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中所见与CT、椎管造影结果,笔者认为椎管造影对PLID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谌德雄;覃松;胡炳银;王凯;刘骏;车彪;罗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颈椎失稳14例,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凌尚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冻干骨的骨诱导特性,为冻干骨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4例股骨头松质骨,每例分成2组.冻干照射组按骨制品制备要求处理后,与新鲜骨组一样,常规固定、脱钙,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另用冻干骨和羟基磷灰石提取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KP)、Ⅰ型胶原mRNA表达情况.结果冻干照射组TGFβ1和bFGF检测阳性.但其阳性率和阳性信号要低于新鲜骨组.细胞经冻干骨提取液培养后,AKP、Ⅰ型胶原mRNA表达要明显高于经羟基磷灰石提取液和单纯培养液培养的细胞.结论骨组织经冻干照射后保留了一定的有生物活性的骨诱导成分,具有一定的骨诱导能力.
作者:陆骅;汤亭亭;戴克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1,2]为一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好侵犯单一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酷似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命名为蜡泪样骨病或蜡油样骨病.笔者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倪卫东;栾和旭;何盛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其发病急、进展快、全身反应重,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常危及生命.笔者自1990年以来诊疗6例,总结如下.
作者:常建琪;贺晓丽;张文生;庞军;王忻;高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骨肉瘤保肢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儿童骨肉瘤,按Enneking外科分期属ⅡB期的四肢骨肉瘤.采用Rosen T12方案进行术前和术后化疗.结果 8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30个月),保肢手术患儿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儿童骨肉瘤明确诊断后,无论肿瘤切除或截肢,应用化疗是四肢骨肉瘤术前和术后治疗的佳选择,它为骨肉瘤保肢提供条件,同时亦可提高生存率.
作者:曹根林;陈瑾瑛;杨璇;沈品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维CT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体积重建、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方式进行重建,显示方法: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及神经根走行情况.结果 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21个,其中81.3%位于C5~6、C6~7.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包括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或错位.结论三维CT能立体多角度地展现椎间孔的形状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能较容易地断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喻忠;纪建松;龚建平;钱铭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设计新的内固定方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提供其科学依据,以解决复位困难、固定不牢及内外翻等畸形和并发症.方法选用10例新鲜成人尸体股骨,在髁上-髁间截骨造成粉碎性骨折模型,用钢板与聚乙烯板双板组合固定(简称双板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侧钢板固定(简称单板固定),分别进行压缩、弯曲、扭转刚度试验和双板固定屈服试验.结果双板固定组的抗弯曲、抗扭转能力较单板固定组显著增强(P<0.01).双板固定强度试验,其承受轴向载荷可达11 540N,前、后、内、外弯曲载荷分别可达700、1 082、593、1 010N.结论双板固定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维持碎骨块解剖复位、增强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作者:高道海;林昂如;翟文亮;朱青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病理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7例病理骨折(22例骨折、5例临界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16例良性病变行病灶刮除、自体和(或)异体骨移植;11例转移癌9例行病灶姑息切除、骨水泥填充加强,2例单纯闭合穿钉固定.结果 15例良性病变患者获随访,14例骨折首次术后平均4个月愈合;因复发或内固定失败需再手术3例.9例转移癌获随访,全部病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肱骨病理性骨折理想的内固定物.
作者:韩卫东;潘滔;彭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报道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诊疗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例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2例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表现为疼痛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在6~7个月内出现快速而严重的破坏.临床、实验室、病理学检查均未能找到确切病因.术后患者疼痛均消除,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个月,Harris 评分分别由术前的28分和34分增加至术后的91分和96分.结论骨科医生应对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有所认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龚跃昆;刘劲松;李彪;李世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胸腰椎骨折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随着影像学和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日趋成熟.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涂强;许建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选择2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随访3年~4年6个月(平均4.1年),测量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后一次随访时的腰椎管面积,记录患者主观对腰腿痛的Greenough和Fraser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后一次随访时上述数值的差异.结果狭窄节段钛网椎管成形前横截面积为正常横截面积的64.4%±9.8%,术后1年面积为118.6%±6.3%,后一次随访时为121.9%±10.1%.术前Greenough和Fraser评分为26.3分±6.9分,术后1年为67.4分±3.2分,后一次随访时为68.1分±9.0分.椎管横截面积、Greenough和Fraser评分术后1年与术后后一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椎板切除钛网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可以实现有效减压与脊柱稳定的重建,并可有效防止瘢痕组织对马尾与神经根的压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文亮;练克俭;刘晖;丁真奇;郭延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方法对多发伤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52例, 手术治疗91例.随访时间3~12年.结果非手术组与手术组的年龄、I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手术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组(P<0.01), 住院时间也长于手术组(P<0.05), 但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及尿路感染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组ASIA评分低于非手术组(P< 0.05), 后凸畸形程度也更为严重(P<0.01), 但ASIA评分与后凸畸形程度之间并无相关性(P> 0.05).后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评分恢复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虽然两组患者的后凸畸形均得到纠正(P<0.01), 患者的功能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手术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及疼痛程度较非手术患者轻(P<0.05、P<0.001).结论多发伤中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与未合并其他系统及部位损伤的骨折患者并无根本区别.稳定性压缩骨折行非手术治疗多可取得满意疗效, 当椎体压缩程度超过50%时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而爆裂性骨折、屈曲分离损伤和骨折脱位均属于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作者:戴力扬;沈雷;崔一民;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0年9月~2001年12月,我们采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现将有随诊资料的42例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崔后春;肖建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9例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对9例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进行手术,其中1例为全臂丛型,8例为臂丛下干型.采用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并解除一切压迫臂丛神经的纤维束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9个月(1年6个月~3年7个月),以患者的主观感觉评价疗效,6例对手术结果满意,2例对手术结果基本满意,1例对手术不满意.结论斜角肌切断及纤维束带切除术是治疗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业金;苏家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患者,MED组23例, 开窗手术组16例,术后来院复诊,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医生检查患者后填写腰痛疾患评诂表,行MRI检查并测量椎间盘突出物的大小,比较MED组与开窗手术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1个月(3~19个月).与开窗手术组比较,MED组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较少;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 .两组患者的恢复工作时间和客观临床改善率相似(P>0.05),术后总体改善率MED组为70.2%、开窗手术组为70.6%.但MED组患者主观满意率(73.9%)低于开窗手术组(93.8%)(P<0.05).两组间MRI的改变相似,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变小.结论 MED是一种微创技术,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手术相近;随访期间,突出的椎间盘趋于变小但未消失.
作者:舒怡;刘社庭;熊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1年9月~2002年6月,我院收治41例以胫内侧髁前下方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患者,发现它与一般的膝关节疼痛不同.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相文;汪建军;梁碧霞;李日光;吴晓华;杨碧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侵袭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肱骨鹰嘴窝上小切口多根针髓腔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1例.结果 3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8.4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6~11周,平均6.8周,随访期间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征象.Constant Scoring System综合评分70~98分,平均86.4分.临床疗效评估:12例优,16例良,3例一般.结论采用经肱骨鹰嘴窝上小切口多根针髓腔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肩关节可获得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林宏生;查振刚;Axel Ekkernkamp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