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不同载体的体内成骨

陆骅;汤亭亭;董玉峰;戴克戎

关键词:骨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 冻干骨, 羟基磷灰石类
摘要:目的探讨冻干松质骨与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附着于冻干松质骨和羟基磷灰石,并植入裸鼠皮下.定期腹腔内注射四环素液.18只裸鼠分别在术后2、4、6周处死.取标本进行HE、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和四环素荧光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在细胞复合松质骨(MC)组的标本表面及较深部的骨小梁表面,而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MH)组,细胞仅贴附在标本的表面.4周时,MC组的贴附细胞呈规则排列的立方体形,而MH组的细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排列也比较紊乱.到6周时,仅MC组出现了类骨质和四环素荧光.在松质骨骨块的所有孔隙内都可见到来自宿主的纤维组织长入,而羟基磷灰石仅在邻近表面的孔隙内见到这种纤维组织.结论作为间充质干细胞载体,目前冻干松质骨要优于羟基磷灰石.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Gamma钉内固定及胎儿骨植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囊肿合并骨折1例

    图1 左股骨转子间骨囊肿合并转子下骨折术前图2 术后6个月X线片骨囊肿合并病理性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我们收治1例,采用刮除囊肿、植入自体及 胎儿混合骨,同时采用Gamma钉内固定,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民;张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目的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 方法用Gamma钉固定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股骨转子间骨折2个月、股骨转子下骨折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夏荣刚;何耀华;曾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B超诊断骨肿瘤的价值

    目的评价B超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骨肿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超检查可以显示骨肿瘤特征性骨质破坏或侵蚀、骨膜和骨旁软组织病变的情况.93例患者中B超诊断恶性骨肿瘤61例,骨巨细胞瘤17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恶性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15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3例.结论 B超诊断可以成为诊断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对进行骨肿瘤穿刺活检和选择切除肿瘤的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晖;康斌;刘国平;唐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Charnley关节夹在前十字韧带陈旧性断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Charnley关节夹使半脱位的胫股关节解剖复位、固定后,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结果治疗5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平均随访23个月,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上楼、蹲起时较明显;1例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稍用力屈膝活动时有疼痛感.结论对于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只有解剖复位半脱位的胫股关节,再重建强有力的韧带,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李松建;陈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手术误伤桡神经原因分析及对策

    肱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取内固定术时解剖不清或操作不慎偶可引起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994年5月~2000年4月,我科收治本院及外院因手术误伤桡神经患者12例,通过及时治疗,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46岁.肱骨中段骨折4例,中下段骨折8例;横形骨

    作者:卢云;汪香;常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正外伤性肘内翻

    目的寻找简易手术及内固定方法矫正外伤性肘内翻.方法采用外侧直切口,截骨之前将2根克氏针经外侧髁插入至远侧截骨线;采用楔形不完全截骨,保留内侧骨皮质,沿截骨线钻数个小孔,然后去除三角形骨块,用手法折断内侧骨皮质;在外翻位加压,同时前臂旋后和肘关节屈曲位直到角度满意后将远端克氏针送入近侧截骨线至内侧骨皮质.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于屈肘90°位l~l.5个月.结果 64例患者畸形均矫正并有平均4.2°提携角.无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5年(平均3.6年),无一例再次复发.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效果好.

    作者:杨述华;杜靖远;邵增务;王洪;肖宝钧;刘国辉;李进;杨操;许伟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肢体延长术发展概况及临床有关问题

    肢体延长术是治疗的肢体不等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陈爱民;刘尚礼;徐义春;黄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后入路椎体间螺纹融合器治疗下腰椎不稳

    目的提高植骨融合率,缩短腰椎不稳症患者康复时间.方法对18例腰椎滑移、椎间隙狭窄症等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体间撑开、TFC植入和(或)节段性内固定.结果术后经6~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术后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94.4%,骨融合率100% ,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结论 TFC融合技术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使不稳椎节达到早期融合的可靠、有效方法,但须注意术中神经保护及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龙亨国;李展振;祝海炳;危立军;刘志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

    目的总结单纯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在脊柱凹侧用哈氏棒撑开配合多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脊柱侧凸32例.结果随访4个月~7.6年.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67.1°,术后39°,矫正率47%.1例上钩脱位,1例出现深部感染.结论该方法手术过程简单,固定牢固,可减少骨折、脱钩等并发症,提高了矫正率.

    作者:李青;刘康;袁元杏;徐卓明;曾毅军;宁晔;陈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肱骨骨折伴同侧肩关节脱位2例

    单纯肱骨骨折或单纯肩关节脱位临床上常见,但肱骨骨折同时伴有同侧肩关节脱位则极少见.1997年5月~1999年3月我科共收治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43岁,右上肢被机械绞伤后1h入院.查体:右上臂中段畸形、肿胀,可扪及骨擦感,皮肤有擦痕,X线片示右肱骨中段横形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行手法复位、小夹板临时固定,在牵拉过程中,右上

    作者:李跃辉;王纯育;梁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动力加压髋螺钉取出后钉道内植骨的生物力学意义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愈合后,取出DHS以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和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DHS取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和DHS取出后钉道内植骨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 结果 DHS取出术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与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术后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DHS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应在股骨上段螺钉道内植骨补强,这有利于提高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防止再骨折和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浩;朱建民;曾明;王以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18例复杂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骨折切开复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2例,延伸髂腹股沟入路4例,改良S-P入路2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11例解剖复位,疗效优;5例复位满意,4例优,1例良;2 例陈旧性骨折复位不满意,疗效差.结论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此类骨折 ,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头臼关系.

    作者:杨震龙;马梦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室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早期常是从侵犯膝关节某一单室开始的,首先是关节软骨某一负重区域破坏,继而产生关节面的不平整、关节不稳、关节面磨损加快,久而久之破坏全关节.如何合理地仅治疗病变的单室而保留膝关节韧带和尚完好的软骨,或者置换那些仅有膝关节单室部分骨质缺损或塌陷的情况,从而阻断或延缓多室关节炎的形成, 这正是实施单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的目的.该手术以其具有的切除骨质少、植入异物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以及翻修较易等优点在欧美得到广泛开展,国内相关报道少.作者就其发展史及手术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宋炎成;查振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钢板结合异体骨板治疗长骨干骨囊肿病理性骨折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骨囊肿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青少年骨囊肿骨折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内固定,于术后3、6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8 例切口均I期愈合,6例达到优(Ⅳ级),1例达到良(Ⅲ级),1例出现骨骺早闭,优良率87 .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骨板内固定治疗骨囊肿病理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康两期;郭延杰;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撬拨髓内穿针固定治疗孟氏骨折

    多数Monteggia骨折(以下简称孟氏骨折)都可以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而治愈.有些孟氏骨折的尺骨骨折为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经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无法维持骨折对位,不得不改为手术治疗.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髓内穿针固定治疗这类骨折共7例,效果满意.

    作者:王培刚;刘仲;陈福扬;王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矫治肢体短缩并骨不连

    目的观察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一期完成肢体延长和骨不连加压融合手术的疗效.方法①切除骨不连区域瘢痕和硬化骨,用伊氏外固定架牵开骨不连区延长肢体,于牵开区内植入自体骨,再利用外固定架加压融合.②清除骨不连区瘢痕后,用3组外固定架在对骨不连区加压的同时,于骨干的上端或下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患者骨融合和肢体延长均获得成功.结论伊利扎诺夫技术用于矫治肢体骨不连短缩疗效可靠,针道感染是其主要并发症.

    作者:王建华;顾根才;赵海;周波;王存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腰骶部进行性疼痛1月余伴尿失禁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剧烈活动后,忽发腰骶部剧烈疼痛,休息后症状无缓解.予以牵引、按摩,静脉注射川芎2 周后仍无效,病情渐加重,5天前出现尿失禁.查体:脊柱无侧弯或后突畸形,腰骶部无包块,局部压痛(+),无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无异常发现,CT片示骶管囊肿(见图1).入院诊断:①骶管囊肿;②脊髓拴系综合征?择期在腰麻下行骶管囊肿摘除、马尾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于骶管后壁凿一?

    作者:罗军;李昌林;王海荣;陈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椎间盘镜与自制微型器械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介绍椎间盘镜与微型器械联合应用治疗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40例复杂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下,应用自制微型骨刀或微型环锯切除增生内聚的小关节突和钙化的椎间盘组织,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按Nakai分级标准评定:优34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改良手术器械的使用,扩大了椎间盘镜的适用范围,创伤小,操作安全.

    作者:薛向东;张云强;陈克洲;宋开方;陈艺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介绍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及其应用.方法采用该术式治疗3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6%,术后4年平均改善74%,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腰椎管直径平均增加20%,棘突原位愈合率87%.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其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均满意.

    作者:郭立新;陈兴;马远征;孙继桐;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4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2例因骨折尚未愈合,内固定物予以保留,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天.结果 16例中14例已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窦道、切口甲级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4天ESR、CRP降至正常.2例未行内固定物取出者,拔除引流管后15天~1个月,患处再次出现疼痛、肿胀及硬块,第2次施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的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万春;王跃;康意军;卢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