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刚;刘仲;陈福扬;王亮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早期常是从侵犯膝关节某一单室开始的,首先是关节软骨某一负重区域破坏,继而产生关节面的不平整、关节不稳、关节面磨损加快,久而久之破坏全关节.如何合理地仅治疗病变的单室而保留膝关节韧带和尚完好的软骨,或者置换那些仅有膝关节单室部分骨质缺损或塌陷的情况,从而阻断或延缓多室关节炎的形成, 这正是实施单室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的目的.该手术以其具有的切除骨质少、植入异物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以及翻修较易等优点在欧美得到广泛开展,国内相关报道少.作者就其发展史及手术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宋炎成;查振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 方法用Gamma钉固定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股骨转子间骨折2个月、股骨转子下骨折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夏荣刚;何耀华;曾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单纯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在脊柱凹侧用哈氏棒撑开配合多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脊柱侧凸32例.结果随访4个月~7.6年.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67.1°,术后39°,矫正率47%.1例上钩脱位,1例出现深部感染.结论该方法手术过程简单,固定牢固,可减少骨折、脱钩等并发症,提高了矫正率.
作者:李青;刘康;袁元杏;徐卓明;曾毅军;宁晔;陈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数Monteggia骨折(以下简称孟氏骨折)都可以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而治愈.有些孟氏骨折的尺骨骨折为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经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无法维持骨折对位,不得不改为手术治疗.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髓内穿针固定治疗这类骨折共7例,效果满意.
作者:王培刚;刘仲;陈福扬;王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肱骨中段及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取内固定术时解剖不清或操作不慎偶可引起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994年5月~2000年4月,我科收治本院及外院因手术误伤桡神经患者12例,通过及时治疗,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46岁.肱骨中段骨折4例,中下段骨折8例;横形骨
作者:卢云;汪香;常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2例,男22例,女30例,年龄30~92岁.骨折按解剖部位分型[1]:头下型11例,经颈型28例,基底型13例;Gardan 分型:Ⅱ型4例,Ⅲ型14例,Ⅳ型3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6天.
作者:徐夏良;庄起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缺损的治疗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的临床使用虽然得到普遍的认同,但在缺损体积较大(如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返修)时,供量显得远远不够. 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深远前景预示着治疗大块骨缺损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骨种子细胞贴附于细胞外基质(支架)后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可替代现行的临床骨移植,这种人工骨具有自体和异体移植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祝联;曹谊林;崔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冻干松质骨与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附着于冻干松质骨和羟基磷灰石,并植入裸鼠皮下.定期腹腔内注射四环素液.18只裸鼠分别在术后2、4、6周处死.取标本进行HE、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和四环素荧光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在细胞复合松质骨(MC)组的标本表面及较深部的骨小梁表面,而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MH)组,细胞仅贴附在标本的表面.4周时,MC组的贴附细胞呈规则排列的立方体形,而MH组的细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排列也比较紊乱.到6周时,仅MC组出现了类骨质和四环素荧光.在松质骨骨块的所有孔隙内都可见到来自宿主的纤维组织长入,而羟基磷灰石仅在邻近表面的孔隙内见到这种纤维组织.结论作为间充质干细胞载体,目前冻干松质骨要优于羟基磷灰石.
作者:陆骅;汤亭亭;董玉峰;戴克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Charnley关节夹使半脱位的胫股关节解剖复位、固定后,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结果治疗5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平均随访23个月,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上楼、蹲起时较明显;1例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稍用力屈膝活动时有疼痛感.结论对于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只有解剖复位半脱位的胫股关节,再重建强有力的韧带,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李松建;陈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图1 左股骨转子间骨囊肿合并转子下骨折术前图2 术后6个月X线片骨囊肿合并病理性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我们收治1例,采用刮除囊肿、植入自体及 胎儿混合骨,同时采用Gamma钉内固定,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民;张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寻找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人工骨材料.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氧化锆(ZrO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三者混合制成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将兔腰椎间盘钻除后植入,分别于3、6、9、12周取标本进行肉眼、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作用. 结果 3周时有纤维组织长入,6周时有一定的骨组织开始长入, 9周时骨组织长入更多,12周时有大量骨组织长入. 结论 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作者:徐卫国;陈安民;孙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4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2例因骨折尚未愈合,内固定物予以保留,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天.结果 16例中14例已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窦道、切口甲级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4天ESR、CRP降至正常.2例未行内固定物取出者,拔除引流管后15天~1个月,患处再次出现疼痛、肿胀及硬块,第2次施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的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万春;王跃;康意军;卢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30例患者33髋.结果随访25例28髋,平均随访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髋,良9髋,可4髋,差2髋.结论术前准确测定髋臼骨质分布、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正确重建髋臼,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患者大都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王昆;蔡道章;戎利民;金文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显露下肢症状严重侧椎板,咬除病椎间隙的部分上下椎板和棘突,保留完整的棘上韧带和对侧椎板,摘除突出髓核.结果术后随访22例,时间1年~1年 6个月,优良率达95.4%.结论这种单开窗椎管扩大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而且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少先;陈兴礼;赵锦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交锁髓内钉因具有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关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重视.1998年2 月~2000年5月笔者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9例,疗效满意 .
作者:洪潮;顾小华;许建华;马魏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报道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并探讨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的作用.方法对2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 随访时间2~7年, 平均3年8个月.并对其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7.79±19.66增至86.46±10.22, 患者年龄与恢复率成负相关(r=-0.593, P<0.01), 但脊髓受压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骨折脱位者术后神经恢复比无骨折脱位者要差(t=3.342, P<0.01).结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是引起中央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类病例应行MRI检查及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作者:戴力扬;茆振华;沈建中;周之德;姜其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骨囊肿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青少年骨囊肿骨折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内固定,于术后3、6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8 例切口均I期愈合,6例达到优(Ⅳ级),1例达到良(Ⅲ级),1例出现骨骺早闭,优良率87 .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骨板内固定治疗骨囊肿病理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康两期;郭延杰;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笼在颈椎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完成骨笼植入的19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2、3、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随访17例, 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 病变间隙术后获得即时的稳定,椎间隙高度术后即时有增高,但术后1、2、3个月有丢失,3个月后丢失停止.功能评定:14例中13例优良,另3例外伤性截瘫者神经功能有改善.无骨笼脱出移位的并发症.结论骨笼是治疗颈椎疾病的良好选择,但骨笼内充分地植骨和早期制动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袁元杏;李青;刘康;宁晔;曾毅军;陈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改良莎氏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182例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行切开复位、髋臼扩大加深、骨膜植入、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结果随访94例,时间3~14年,平均6年,临床功能及X线形态优良率为85%.结论改良莎氏手术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但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其他手术再脱位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救手术.
作者:夏榕圻;楼跃;唐凯;范毓华;黄禄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81年Ponten提出筋膜皮瓣的概念后,该种皮瓣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我科采用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创面2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钱尼文;柴勇;徐惠玲;石宣贵;方云德;江长青;尤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