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联;曹谊林;崔磊
自1981年Ponten提出筋膜皮瓣的概念后,该种皮瓣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我科采用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创面2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钱尼文;柴勇;徐惠玲;石宣贵;方云德;江长青;尤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改良莎氏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182例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行切开复位、髋臼扩大加深、骨膜植入、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结果随访94例,时间3~14年,平均6年,临床功能及X线形态优良率为85%.结论改良莎氏手术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但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其他手术再脱位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救手术.
作者:夏榕圻;楼跃;唐凯;范毓华;黄禄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估骶骨肿瘤的术前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 方法 7例骶骨肿瘤患者在术前2~4天采用明胶海绵结合弹簧栓及丝线栓塞. 结果所有病灶均完全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平均随访11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局部复发. 结论骶骨肿瘤的术前动脉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
作者:朱六龙;孔荣;尚希福;许加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骨囊肿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青少年骨囊肿骨折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内固定,于术后3、6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8 例切口均I期愈合,6例达到优(Ⅳ级),1例达到良(Ⅲ级),1例出现骨骺早闭,优良率87 .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骨板内固定治疗骨囊肿病理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康两期;郭延杰;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交锁髓内钉因具有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关节、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且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受到重视.1998年2 月~2000年5月笔者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39例,疗效满意 .
作者:洪潮;顾小华;许建华;马魏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Charnley关节夹使半脱位的胫股关节解剖复位、固定后,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结果治疗5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平均随访23个月,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上楼、蹲起时较明显;1例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稍用力屈膝活动时有疼痛感.结论对于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只有解剖复位半脱位的胫股关节,再重建强有力的韧带,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李松建;陈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全髋关节成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30例患者33髋.结果随访25例28髋,平均随访5.3年,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3髋,良9髋,可4髋,差2髋.结论术前准确测定髋臼骨质分布、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术中正确重建髋臼,术后积极康复训练,患者大都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
作者:王昆;蔡道章;戎利民;金文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角度Dick系统在治疗爆裂型脊椎骨折中对恢复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的作用.方法采用角度Dick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27例,通过术前、术后X线平片和CT扫描片观察、测量、对比椎体前后高度和椎管容积的恢复情况.结果恢复椎体高度和椎间隙宽度达90%以上,椎管前后径增大小0.4 cm,大1.0 cm.随访10~16个月,神经症状改善有效率100%,不全瘫者全部恢复,完全瘫者部分恢复.结论角度Dick钉在后路手术中可解决脊椎曲度和脊髓前方受压问题,损伤小、康复效果好.
作者:陈晓明;曲志国;韩国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冻干松质骨与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附着于冻干松质骨和羟基磷灰石,并植入裸鼠皮下.定期腹腔内注射四环素液.18只裸鼠分别在术后2、4、6周处死.取标本进行HE、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和四环素荧光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附在细胞复合松质骨(MC)组的标本表面及较深部的骨小梁表面,而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MH)组,细胞仅贴附在标本的表面.4周时,MC组的贴附细胞呈规则排列的立方体形,而MH组的细胞为不规则的立方体,排列也比较紊乱.到6周时,仅MC组出现了类骨质和四环素荧光.在松质骨骨块的所有孔隙内都可见到来自宿主的纤维组织长入,而羟基磷灰石仅在邻近表面的孔隙内见到这种纤维组织.结论作为间充质干细胞载体,目前冻干松质骨要优于羟基磷灰石.
作者:陆骅;汤亭亭;董玉峰;戴克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愈合后,取出DHS以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和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DHS取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和DHS取出后钉道内植骨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 结果 DHS取出术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与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术后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DHS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应在股骨上段螺钉道内植骨补强,这有利于提高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防止再骨折和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浩;朱建民;曾明;王以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报道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并探讨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的作用.方法对24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中央脊髓损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所有病例均行前路减压与融合手术, 随访时间2~7年, 平均3年8个月.并对其椎间盘突出程度及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ASIA运动评分由47.79±19.66增至86.46±10.22, 患者年龄与恢复率成负相关(r=-0.593, P<0.01), 但脊髓受压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骨折脱位者术后神经恢复比无骨折脱位者要差(t=3.342, P<0.01).结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是引起中央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此类病例应行MRI检查及前路减压融合手术.
作者:戴力扬;茆振华;沈建中;周之德;姜其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骨折切开复位采用前后联合入路12例,延伸髂腹股沟入路4例,改良S-P入路2例.结果平均随访3年.11例解剖复位,疗效优;5例复位满意,4例优,1例良;2 例陈旧性骨折复位不满意,疗效差.结论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此类骨折 ,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头臼关系.
作者:杨震龙;马梦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低毒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胸腰椎低毒菌感染者,采用CT引导下病椎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早期行病椎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结果随访1~6年,患者切口愈合好.Asia分级:5例由D级恢复至E 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结论早期在CT 引导下行病椎穿刺活检术可以早期确诊;根据病灶部位经前或后侧入路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胸腰椎低毒菌感染合并瘫痪的方法之一.
作者:郭志民;郭延杰;郭林新;练克俭;丁真奇;洪加源;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肢体延长术是治疗的肢体不等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陈爱民;刘尚礼;徐义春;黄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固定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术后不作任何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0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8例,良2例.X线片见骨折移位得到较满意矫正,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愈合或骨缺血性坏死.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法是治疗各种类型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楚群;林英权;许知光;梁观宝;黄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B超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骨肿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超检查可以显示骨肿瘤特征性骨质破坏或侵蚀、骨膜和骨旁软组织病变的情况.93例患者中B超诊断恶性骨肿瘤61例,骨巨细胞瘤17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恶性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15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3例.结论 B超诊断可以成为诊断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对进行骨肿瘤穿刺活检和选择切除肿瘤的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晖;康斌;刘国平;唐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寻找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人工骨材料.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氧化锆(ZrO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三者混合制成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将兔腰椎间盘钻除后植入,分别于3、6、9、12周取标本进行肉眼、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作用. 结果 3周时有纤维组织长入,6周时有一定的骨组织开始长入, 9周时骨组织长入更多,12周时有大量骨组织长入. 结论 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作者:徐卫国;陈安民;孙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解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全髋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笔者将1998年1月~2001年1月在我院施行全髋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丁卡因腰麻组(对照组).现将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施培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及其应用.方法采用该术式治疗37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6%,术后4年平均改善74%,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腰椎管直径平均增加20%,棘突原位愈合率87%.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其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均满意.
作者:郭立新;陈兴;马远征;孙继桐;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多数Monteggia骨折(以下简称孟氏骨折)都可以经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而治愈.有些孟氏骨折的尺骨骨折为斜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经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固定无法维持骨折对位,不得不改为手术治疗.自1996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复位、经皮撬拨、髓内穿针固定治疗这类骨折共7例,效果满意.
作者:王培刚;刘仲;陈福扬;王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