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康两期;郭延杰;解放军第
目的评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改良莎氏手术后的疗效.方法 182例儿童先天性髋脱位行切开复位、髋臼扩大加深、骨膜植入、股骨上端旋转截骨术.结果随访94例,时间3~14年,平均6年,临床功能及X线形态优良率为85%.结论改良莎氏手术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首选术式,但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其他手术再脱位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补救手术.
作者:夏榕圻;楼跃;唐凯;范毓华;黄禄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迟发性感染的患者,均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14例同时取出内固定物,2例因骨折尚未愈合,内固定物予以保留,术后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14~21天.结果 16例中14例已取出内固定物的患者窦道、切口甲级愈合,疼痛减轻或消失,术后14天ESR、CRP降至正常.2例未行内固定物取出者,拔除引流管后15天~1个月,患处再次出现疼痛、肿胀及硬块,第2次施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周后,伤口愈合、疼痛、肿胀消失出院.16例患者术后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迟发性感染是由初次手术时术中污染引起的椎旁深部软组织的感染,确诊后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万春;王跃;康意军;卢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32例椎间盘钙化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32例均住院行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24例牵引治疗7~10天后症状完全消失;6例合并环枢关节半脱位者牵引治疗10~14天后症状完全消失,X线片显示环枢关节已复位;2例有神经受压症状者牵引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属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诊断并不困难.枕颌带牵引治疗效果好,即使存在神经压迫症状,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楼跃;夏榕圻;唐凯;范毓华;黄禄基;潘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81年Ponten提出筋膜皮瓣的概念后,该种皮瓣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我科采用小腿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跟创面2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钱尼文;柴勇;徐惠玲;石宣贵;方云德;江长青;尤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低毒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胸腰椎低毒菌感染者,采用CT引导下病椎穿刺活检及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诊断,早期行病椎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术.结果随访1~6年,患者切口愈合好.Asia分级:5例由D级恢复至E 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结论早期在CT 引导下行病椎穿刺活检术可以早期确诊;根据病灶部位经前或后侧入路行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是治疗胸腰椎低毒菌感染合并瘫痪的方法之一.
作者:郭志民;郭延杰;郭林新;练克俭;丁真奇;洪加源;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B超检查对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骨肿瘤的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超检查可以显示骨肿瘤特征性骨质破坏或侵蚀、骨膜和骨旁软组织病变的情况.93例患者中B超诊断恶性骨肿瘤61例,骨巨细胞瘤17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4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恶性骨肿瘤64例,骨巨细胞瘤15例,骨软骨瘤11例,骨囊肿3例.结论 B超诊断可以成为诊断骨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并且对进行骨肿瘤穿刺活检和选择切除肿瘤的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晖;康斌;刘国平;唐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腰骶部进行性疼痛1月余伴尿失禁5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剧烈活动后,忽发腰骶部剧烈疼痛,休息后症状无缓解.予以牵引、按摩,静脉注射川芎2 周后仍无效,病情渐加重,5天前出现尿失禁.查体:脊柱无侧弯或后突畸形,腰骶部无包块,局部压痛(+),无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片无异常发现,CT片示骶管囊肿(见图1).入院诊断:①骶管囊肿;②脊髓拴系综合征?择期在腰麻下行骶管囊肿摘除、马尾神经探查松解术,术中于骶管后壁凿一?
作者:罗军;李昌林;王海荣;陈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如何提高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CDH)的治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1997年5月~20 00年10月我院应用髋臼成形术+股骨转子下截骨术联合治疗大龄CDH 13例,获得较好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作者:王立胜;赵志强;张向东;张连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解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全髋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笔者将1998年1月~2001年1月在我院施行全髋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组(实验组)、丁卡因腰麻组(对照组).现将麻醉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施培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骨化性纤维瘤多发生于颌骨、颅骨,少见于四肢长骨,作者诊治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陈建常;史振满;杨宝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应用Charnley关节夹使半脱位的胫股关节解剖复位、固定后,用半腱肌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结果治疗5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平均随访23个月,3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微疼痛,上楼、蹲起时较明显;1例膝关节不能完全屈曲,稍用力屈膝活动时有疼痛感.结论对于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断裂,只有解剖复位半脱位的胫股关节,再重建强有力的韧带,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秋生;杨建成;李松建;陈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 方法用Gamma钉固定治疗46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结果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股骨转子间骨折2个月、股骨转子下骨折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内翻畸形.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夏荣刚;何耀华;曾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提高植骨融合率,缩短腰椎不稳症患者康复时间.方法对18例腰椎滑移、椎间隙狭窄症等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椎体间撑开、TFC植入和(或)节段性内固定.结果术后经6~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术后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94.4%,骨融合率100% ,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结论 TFC融合技术可恢复椎间隙高度、治疗下腰椎不稳,是一种使不稳椎节达到早期融合的可靠、有效方法,但须注意术中神经保护及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龙亨国;李展振;祝海炳;危立军;刘志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愈合后,取出DHS以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和完整的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DHS取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6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分别测定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和DHS取出后钉道内植骨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 结果 DHS取出术后,不处理的股骨上段与完整股骨上段、DHS取出术后钉道植骨的股骨上段的力学特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股骨颈骨折DHS治疗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应在股骨上段螺钉道内植骨补强,这有利于提高股骨上段的生物力学性能,便于患者早期全负荷功能锻炼,防止再骨折和髋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方浩;朱建民;曾明;王以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笼在颈椎疾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完成骨笼植入的19例颈椎疾病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2、3、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进行功能评定.结果随访17例, 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 病变间隙术后获得即时的稳定,椎间隙高度术后即时有增高,但术后1、2、3个月有丢失,3个月后丢失停止.功能评定:14例中13例优良,另3例外伤性截瘫者神经功能有改善.无骨笼脱出移位的并发症.结论骨笼是治疗颈椎疾病的良好选择,但骨笼内充分地植骨和早期制动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作者:袁元杏;李青;刘康;宁晔;曾毅军;陈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肢体延长术是治疗的肢体不等长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陈爱民;刘尚礼;徐义春;黄东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寻找用于椎体间植骨的人工骨材料.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氧化锆(ZrO2)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三者混合制成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将兔腰椎间盘钻除后植入,分别于3、6、9、12周取标本进行肉眼、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其成骨作用. 结果 3周时有纤维组织长入,6周时有一定的骨组织开始长入, 9周时骨组织长入更多,12周时有大量骨组织长入. 结论 HA-ZrO2/BMP增韧复合骨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
作者:徐卫国;陈安民;孙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骨囊肿骨折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青少年骨囊肿骨折8例,行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异体骨板内固定,于术后3、6个月进行X线摄片观察,依据骨囊肿治疗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8 例切口均I期愈合,6例达到优(Ⅳ级),1例达到良(Ⅲ级),1例出现骨骺早闭,优良率87 .5%.结论病灶刮除植骨钢板结合骨板内固定治疗骨囊肿病理性骨折效果好,可以达到骨折的牢固固定.
作者:翟文亮;丁真奇;练克俭;康两期;郭延杰;解放军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单纯哈氏棒加多节段椎板下钢丝治疗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在脊柱凹侧用哈氏棒撑开配合多节段椎板下钢丝固定治疗脊柱侧凸32例.结果随访4个月~7.6年.术前侧凸平均Cobb角67.1°,术后39°,矫正率47%.1例上钩脱位,1例出现深部感染.结论该方法手术过程简单,固定牢固,可减少骨折、脱钩等并发症,提高了矫正率.
作者:李青;刘康;袁元杏;徐卓明;曾毅军;宁晔;陈尔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水泥充填固定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术后不作任何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10例.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优8例,良2例.X线片见骨折移位得到较满意矫正,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愈合或骨缺血性坏死.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法是治疗各种类型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之一.
作者:柯楚群;林英权;许知光;梁观宝;黄新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