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

周强;黄煌渊;沈丽英;姜建元

关键词: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脊柱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8例脊柱手术中SEP监护的结果、特征、适用范围.其中颈部手术275例,胸椎、腰椎部手术183例,刺激电极为手指、足趾的环状电极或腕、踝的的表面电极,记录电极为头皮针电极.结果大部分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在器质性改变的范围内.409例(89.3%)术中SEP有波幅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后又恢复到近手术开始时水平;32例(7.1%)SEP波幅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潜伏期部分缩短;12例(2.6%)有术中SEP明显恢复;2例(0.4%)术中未见SEP明显改变,术后有功能障碍;3例(0.7%)术中出现SEP的波幅明显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术后恢复欠佳.结论 SEP在脊柱手术监护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癌基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癌基因蛋白表达在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与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对46例骨巨细胞瘤(含10例肿瘤复发)进行Jaffe分级与综合分级;同时镜下确认有否侵袭周围组织与出血坏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Ki67,bcl-2,c-erbB-2及nm23 4种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在肿瘤的出血坏死、侵袭与复发方面,Ⅰ、Ⅱ、Ⅲ级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Ⅲ级分类与综合分级也无相关性.4种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侵袭复发有关.结论单纯Ⅲ级分类法在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参照综合分级可能成为推断骨巨细胞瘤的性质与预后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陈县城;吴文乔;沈洪武;刘林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胸腰椎骨折三种内固定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种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方法观察外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其中Harrington棒内固定17例,Dick 棒内固定8例,Socon内固定10例.结果术后近期疗效观察显示,2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术后椎体高度Socon内固定恢复至92%,Harrington棒恢复至82%,Dick棒恢复至74%.结论脊柱骨折复位Socon内固定器较Dick棒、Harrington棒效果好.

    作者:陶杰;曹云;张明贵;黄恭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指神经深低温冷冻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

    我院自1996年5月用指神经深低温冷冻法预防和治疗痛性神经瘤34例42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谢祖宏;胡金城;应启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全手指缺损的手再造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左手被机器压伤后手指全部缺损5个月入院.局部检查:左手5指近节指骨近端以远缺损,指残端与手背和手掌形成贴骨瘢痕(图1),左拇指掌腕关节活动可,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有30°活动度.

    作者:冯亚高;汪功久;王伟;高成杰;付丽华;王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内压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明确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内压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的16侧病髋和12侧健髋的关节内压进行被动活动下动态测定.结果 16侧病髋中立位关节内压高达18.42 kPa±3.87 kPa,高于健侧的0.27 kPa±0.26 kPa(P<0.01);屈髋时关节内压进行性下降,屈40°时低,平均为3.36 kPa±1.77 kPa,压力变化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牵引等强制性伸髋措施可导至持续性髋关节内高压状态,会对股骨头血供造成严重危害.

    作者:阚金庆;冯志军;赵明祥;吕冠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骨肿瘤误诊为肩周炎2例

    1 病例资料例1,女,57岁.因右肩部疼痛伴干咳半年余、加重2天入院.无外伤史.查体:右肱骨下段肿胀,有压痛,活动受限.经X线摄片诊断为骨转移性肿瘤.后到赤峰市医院进一步做CT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左肺下叶周围性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并转移到右肱骨下段.另自述3 个月前在旗医院摄右肩关节正侧位片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肩周炎.

    作者:刘成;张守成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沿髋臼缘截骨,通过髋臼的整体旋转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结果 6例平均随访2.5年,根据Gordon等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结论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作者:于亚文;王永春;于大海;梁光宇;李志刚;董庆双;刘玉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胸腰椎损伤的分类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意外事故发生率随之上升,胸腰椎损伤亦日趋增多,损伤的分类及救治逐渐引起重视.以往对脊柱损伤的分类众说不一.近20年来,诊断技术不断提高,CT、ECT、MRI广泛应用于临床,电子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生物力学的研究,建立了更加贴近实际的生物及损伤模型,使脊柱损伤的诊断更加直接、明了,也促使脊柱损伤的分类不断完善.由于脊柱损伤的复杂性(一种暴力可产生一种以上的损伤)、检查条件的多层次性及研究侧重点的多面性,至今尚无公认的统一分类方法,往往根据治疗与研究需要,选择不同依据分类或多种分类方法并用.依据Denis三柱概念,目前趋向于按脊柱损伤机制和损伤后的形态、功能、时期分类,因其对各类损伤的治疗更加实用.现将有关分类介绍如下.

    作者:贾连顺;宋海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结合自体骨移植1例

    在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若发生假体松动,处理非常棘手.为了延缓半骨盆假体松动,我们曾在术中加用自体骨移植1例,随访至今,疗效满意.

    作者:李剑;祝天经;罗彦文;胡伟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目的观察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达骨性愈合,6~13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13例,良7例.结论三角形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高成杰;王伟;孙辉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骶骨脊索瘤病理分型与预后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临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软骨型9例,平均生存5.5年;典型脊索瘤15例,平均生存3.5年.3例手术完全切除,随访2、2.5、4年未复发;不完全切除21例,2年复发13例.结论软骨型脊索瘤比典型脊索瘤预后佳.包括骶骨的肿瘤完全切除术预后良好,但常难以实现.

    作者:兰斌尚;王坤正;张建华;吕惠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共治疗16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71例,手术治疗96例:其中螺钉固定52例,麦氏鹅头钉固定12例,130°角状钢板固定17例,Richard钉固定15例.对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的病死率和优良率、手术内固定组间的优良率进行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病死率:非手术组8.06%,手术组1.1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优良率:手术组80.68%,非手术组55.00%,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而手术内固定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宜,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骨折类型来确定.

    作者:徐生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椎管内肿瘤13例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率.方法对13例X线CT检查漏/误诊的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保守治疗.随访12例,时间3个月~6年5个月,优11例,良1例.结论对怀疑椎管内肿瘤的患者须尽早做MRI及增强MRI检查,避免椎管内肿瘤的漏/误诊.

    作者:黄建华;张明贵;高伟;丁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跳跃性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

    目的探讨跳跃性脊柱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2例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10例.结果漏诊率达22.7%;按Frankel功能分级,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脊髓功能均有恢复但差异不明显.结论对该类损伤要明确受伤机制,仔细检查,以防漏诊.适当放宽手术指征,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

    作者:李翔;王道新;秦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皮瓣和肌皮瓣一期修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性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可以一期修复多种复杂创伤创面,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有利于功能恢复.笔者自1990~1998年间,共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56例,吻合血管皮瓣移植24例,均一期修复创伤性组织缺损,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马维虎;闵三旭;付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足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报道足内侧皮瓣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足内侧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足跟、前足底、足背及内踝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皮瓣面积3 cm×2 cm~10 cm×8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2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弹性好,有感觉,无溃破.结论该皮瓣符合足部修复要求,修复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作为首选.

    作者:明立功;明立德;明新广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经椎弓根内固定早期治疗无或轻微神经症状脊柱骨折

    目的探讨无或轻微神经症状脊柱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别采用Dick、RF、AF复位内固定27例.结果除1例排尿功能55天后恢复外,余26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均在1~12天内恢复或基本恢复.随防5个月~2年,27例均痊愈,恢复原有工作.结论早期手术冶疗是减少脊髓继发损害、恢复生理功能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鹏;陈德武;何少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全髋置换术中聚乙烯内衬的安装

    自1963年Charnley首先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假体设计、制作工艺不断得到改进,而且手术技术也日臻完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假体与金属股骨头所组合的人工关节被认为是佳的优化组合,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大多数非骨水泥固定的人工髋臼是金属外壳与可拆卸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组成.一般聚乙烯内衬与金属壳非常密贴,镶嵌牢靠,有锁定结构,安装时应该很容易[1].临床上有时遇到内衬安装非常困难的情况,而在国内的工具书和文献上却少有报道.笔者曾经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昱新;王鹤岐;汤荣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侧外固定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侧外固定架不同时间动力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3组共15只山羊,每只行左侧胫骨横断后,用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各组分别于术后2、4、6周实施动力化,定期摄X线片、行B超检查、生物力学测试,骨折愈合后行三点弯曲试验、组织学检查.结果 4周动力化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支架适时动力化后可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进程,骨折术后4周动力化佳.

    作者:程爱新;王玉华;张元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游离髓核形成的神经根肿块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我科1994~1998年收治2例由游离髓核形成的神经根肿块,临床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作者:车坚;袁东堂;张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