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喜
和朋友约了见面,可是到了约会地点,接到朋友塞车的电话.在公车站等车,可是巴士偏偏不来.
作者:亦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一雪梨烧鸡块原料:母鸡1只,鸭梨200克,酱油少许,料酒、白糖少许,精盐适量,葱段、姜片、水淀粉各适量.
作者:祯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在英文中,中国一词的音译是瓷器,而在俄文中,中国一词的音译是茶叶,可见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在外国人眼中有多么重要.
作者: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皮肤白里透红,令众多女性梦寐以求.好的皮肤是每个爱美人士的追求,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愿者不多,不少先天或后天的干扰因素令人苦恼.在日常生活中,巧选食物可使一些皮肤症状得到改善.
作者:李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奶类所含的营养素比较全面,营养价值很高又易于消化吸收,适合于病人、幼儿、老年人食用.而牛奶是人类普遍食用的奶类.
作者:梦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栗子炒子鸡取子鸡,去骨洗净,鲜嫩粟子适量,葱段、黄酒、酱油、白糖、盐、味精、醋、生粉、色拉油、麻油各适量.先将鸡切成小方块,用盐、黄酒、生粉上浆,将黄酒、酱油、白糖、醋、味精、生粉调成芡汁.等锅里的油五成热时,将鸡块入锅炒熟捞出.油温再升高时,炒栗子,捞出后,再将葱稍炒到香,把鸡肉、栗子一起入锅,差不多将要盛起时把调好的芡汁入锅,略炒再加麻油,即成.
作者:阿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多,身寒呕逆.
作者:丽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亦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国儿童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少,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仍然很高.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与我国膳食中铁的吸收率有关,另外是由于饮食不合理、挑食、偏食等.
作者:杨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细嚼慢咽虽然是一种单纯的口腔动作,但并不只是关系到口腔的问题,它对于人的健康与防病也有很大的影响.若在吃饭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也是养生之妙道.
作者:阿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海藻类食物主要包括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及裙带菜等.在海藻的有效成分中,矿物质含量多,其中比较多的有钙、铁、钠、镁、磷和碘等.现代科学研究认为,经常食用海藻类食物可有效地调节人体血液的酸碱度.因为,海藻是含钙质极为丰富的碱性食物,有利于调节血液的偏酸性,避免体内的碱元素如钙、锌等因酸性中和而被过多消耗.
作者:李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哪些食品易引起食物中毒?一般来说,以下这些食品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作者:雪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乌干达的香蕉其大如瓜,个个都有500克以上.国宴定有香蕉饭.客人光临,先敬一杯香蕉酒,再品尝流着糖胶的烤蕉点心.正餐家宴主食就是香蕉饭.这种饭做法十分考究:把香蕉去皮稍蒸,捣成蕉泥,拌以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或咖喱牛肉等配料.吃完这顿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香蕉饭,主人又将客人请到一个装有香蕉啤酒的大酒坛旁边,递上一根近一米长的草管,围坐而对饮,侃侃叙怀,别有情趣.
作者:兰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数九寒天,北风凛冽,寒风刺骨,令多少人望而却步!然而,此时此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上,头戴皮帽、身穿皮裤的赫哲人却在冰河上凿冰捕鱼.
作者:孔润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小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1.蜂蜜作用不平凡蜂蜜是一种人所共知的日用保健品,它气味芬芳,香甜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近,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发现,蜂蜜在护肤养颜、愉悦心境方面功效卓著,其原因在于蜂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类物质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血脂及防止器官老化等.因而,蜂蜜对于祛病、保健、益寿大有裨益.研究还发现,100克优质蜂蜜所含的抗炎物质,与相同数量的大蒜相当.所以,蜂蜜是一种作用非凡、功能众多的保健品.
作者:张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胃病忌吃糖吃糖将使胃酸增多,从而加重胃的反酸与疼痛症状.慢性胃炎忌啤酒啤酒中含有能减少或阻止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的某些特殊成分,使胃黏膜受到胃酸的侵害.大量饮用啤酒还可诱发慢性胃炎.
作者:李文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电视与胆结石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调查表明:不少胆结石患者有个习惯,就是喜欢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边看一边吃瓜子和各种甜食.这就使胆结石与现代文明--电视结了缘.
作者: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第六章第二节pH对细胞的影响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体长期积累的酸性物质日益增加.当酸性物质的累积大大超出人体正常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形成酸性体质,对人体将引出一系列的恶果,由生理变化酿成病理祸根,随即而来的是各种疾病尤其是代谢病的发生.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蛋白质在不同pH下的性质和行为所造成的结论是一致的.这种分子学层面的论述,迄今为止尚未见报道.
作者:李建民;许先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漫步都市街头,药膳悄然成了一些人的盘中餐,不少商家都打出了药膳进补这道招牌.是啊,既是美味佳肴,又可祛病强身,何乐而不为!然而,在我们身边,因为食用药膳不当而致病者亦大有人在.
作者:楚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