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
地处湘西北的著名游览地桃花源,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记>,便忙煞了古今游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有风味十足的著名特产--擂茶.
作者:娅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古国.中医、中药又堪称国宝,博大精深.中草药是古人在与疾病斗争中认识并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药性和相对安全的疗效,已为世人所知.中草药也成为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的一个大宗,在换取外汇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人民带去健康和福音.邮电部于1978年9月15日发行志号为T.30的<药用植物>特种邮票1套5枚,今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陈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百日咳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即鸡鸣样的回声,后倾吐痰沫而止为特征.本病四季都可发生,但冬春季尤多.患病以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年龄愈小则病情愈重.病程较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对于本病的治疗,除了用药之外,适当的药膳可以帮助康复.
作者:云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和朋友约了见面,可是到了约会地点,接到朋友塞车的电话.在公车站等车,可是巴士偏偏不来.
作者:亦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我20岁学会了抽烟,吞云吐雾48载.每日里有20多支烟毒流进了我的血管,熏烤着我的肌体.于是,各种慢性病随之袭来,接着是上医院的次数增多了,六七种中西药轮番灌进了我的胃里,我有时躺在床上,面朝天花板连声叫苦.
作者:杨文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竹茹性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作用.竹茹10~15克水煎饮服,可治饮酒后头痛、呕吐等症.高良姜性味辛热,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之功.高良姜10~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太多,身寒呕逆.
作者:丽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胃病忌吃糖吃糖将使胃酸增多,从而加重胃的反酸与疼痛症状.慢性胃炎忌啤酒啤酒中含有能减少或阻止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的某些特殊成分,使胃黏膜受到胃酸的侵害.大量饮用啤酒还可诱发慢性胃炎.
作者:李文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新加坡国会于2003年通过的一项法案规定,从该年8月1日开始,必须在香烟包装盒的显著位置标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写明吸烟会导致的疾病.
作者:王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细嚼慢咽虽然是一种单纯的口腔动作,但并不只是关系到口腔的问题,它对于人的健康与防病也有很大的影响.若在吃饭时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也是养生之妙道.
作者:阿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喜欢四川菜,除了因为身处重庆外,还因本身嗜辣,更爱它的复杂多变,一道菜往往蕴藏多种味道,每种皆有不同层次,变化之多,足以构成一门可让人好好研究的学问.
作者:林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皮肤白里透红,令众多女性梦寐以求.好的皮肤是每个爱美人士的追求,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愿者不多,不少先天或后天的干扰因素令人苦恼.在日常生活中,巧选食物可使一些皮肤症状得到改善.
作者:李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我国儿童膳食中铁的摄入量不少,但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仍然很高.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与我国膳食中铁的吸收率有关,另外是由于饮食不合理、挑食、偏食等.
作者:杨军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小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者越来越多.众所周知,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这本应得到合理科学的治疗.然而,有些人为了减肥,总是故意饿自己,伤胃不说,还可能连累到肺.加拿大科研人员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上报告说,因节食、营养不良等导致厌食症的人,患肺气肿的风险大大增加.
作者:赵兰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美国医学会期刊>发表文章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适当多吃海鲜,好是保证每周两三次,每次100克.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
作者:宁在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一雪梨烧鸡块原料:母鸡1只,鸭梨200克,酱油少许,料酒、白糖少许,精盐适量,葱段、姜片、水淀粉各适量.
作者:祯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打开你厨房里的壁橱,一定也有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调味品.正是它们,为我们单调的日子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味道.更妙的是,如果使用恰当,调味还能部分替代脂肪、糖和盐,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
作者:吕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哪些食品易引起食物中毒?一般来说,以下这些食品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外观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有毒成分的物质,如毒蘑菇;本身含有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河豚鱼;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粮食等.
作者:雪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漫步都市街头,药膳悄然成了一些人的盘中餐,不少商家都打出了药膳进补这道招牌.是啊,既是美味佳肴,又可祛病强身,何乐而不为!然而,在我们身边,因为食用药膳不当而致病者亦大有人在.
作者:楚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栗子炒子鸡取子鸡,去骨洗净,鲜嫩粟子适量,葱段、黄酒、酱油、白糖、盐、味精、醋、生粉、色拉油、麻油各适量.先将鸡切成小方块,用盐、黄酒、生粉上浆,将黄酒、酱油、白糖、醋、味精、生粉调成芡汁.等锅里的油五成热时,将鸡块入锅炒熟捞出.油温再升高时,炒栗子,捞出后,再将葱稍炒到香,把鸡肉、栗子一起入锅,差不多将要盛起时把调好的芡汁入锅,略炒再加麻油,即成.
作者:阿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