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筛窦囊肿1例

管丽丽;管学刚;徐洪超;管丽芳

关键词:占位性病变, 左眼, 眼球转动, 视力减退, 不适感, 治疗, 障碍, 收入, 门诊, 眶内, 患者
摘要:患者女,61岁.2年前发现左眼向外突出,无不适感,未行任何治疗.近1年渐加重,伴有视力减退、眼胀不适,眼球转动障碍有复视.于2005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临床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筛窦囊肿1例

    患者女,61岁.2年前发现左眼向外突出,无不适感,未行任何治疗.近1年渐加重,伴有视力减退、眼胀不适,眼球转动障碍有复视.于2005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眼眶内占位性病变收入院.

    作者:管丽丽;管学刚;徐洪超;管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泪囊低位小切口泪囊鼻腔吻合改良术50例临床观察

    我院眼科2001~2004年有选择性地对50例(50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泪囊低位小切口改良式手术方法,施行泪囊鼻腔粘膜吻合术,经观察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龙北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凝治疗效果.方法对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根据病变的程度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并随访1年,观察光凝治疗变后患者的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的变化,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136例(261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有效226只眼,总有效率86.5%,其中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4只眼,有效60只眼,有效率93.7%;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97只眼,有效眼166,有效率84.2%%.经统计学检验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讨论对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如有光凝指征,应尽早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这对于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患者视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变化特点,并比较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异常的敏感性.方法选择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经检眼镜检查、眼底摄片检查,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0例(120只眼)患者,进行振荡电位(OPs)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检查,观察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潜伏期和P-ERG的b波波幅、潜伏期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但潜伏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OPs总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的异常率分别为51.67%和36.6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OPs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和P-ERG的b波波幅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波幅的改变比潜伏期改变敏感;OPs检测方法较P-ERG敏感,提示OPs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微循环机能的变化.因此OPs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贾丽丽;王文清;李俊;杨建国;浦玉兰;杨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波前像差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波前像差作为一种描述视觉质量不完善的基本方法,在眼科各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其在白内障早期诊断、人工晶状体术后及人工晶状体设计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身文;张丰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睫状神经节甘油阻滞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90%医用甘油进行球后注射阻滞睫状神经节,以减轻或缓解绝对期青光眼患者眼痛等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光感消失伴有药物不能控制临床症状的绝对期青光眼123例(123只眼),其中高眼压伴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者102例(102只眼),伴大泡性角膜病变者17例(17只眼).将医用纯甘油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按球后注射法一次注入甘油1.5~2.0ml.伴有大泡性角膜病变者,注射前表面麻醉下将大泡刺破或将内液抽除,随访6~24月.结果随访显示,75.38%~86.76%患者症状缓解,眼压降低.结论球后注射甘油进行睫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患者无痛苦、易接受,可作为有症状绝对期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袁志兰;陈琴;杨勤;李健;于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一、临床资料本组30例(40只眼),年龄15~55岁.双侧上垂下垂10例,单侧下垂20例;先天性21例,外伤性5例,老年性4例.其中20例(28只眼)手术后进行3个月~2年随访.

    作者:汪氡伍;闵燕;陈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眼病筛查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对儿童眼病进行初步筛查的实用、便利的方法和工具.方法利用红光反射试验(Bruckner Test)原理,使用特殊儿童验光仪,对门诊儿童眼科病人分别进行常规观察、眼病筛查检查,结合临床验证眼病筛查方法的使用价值.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结果对于几种常见儿童眼病,通过典型病例观察,总结出可以应用眼病筛查实践的、特异性儿童眼病眼部图像改变.就筛查的有效性分析,PR-2000筛查方法组敏感性为99.8%,特异性为97.9%.就实用性分析,PR-2000筛查方法组的阳性预测价值为94.1%,阴性预测价值为99.9%.结论儿童眼病筛查是一种简单快捷的眼病筛查手段,能够早期发现许多儿童眼部异常.可以用作儿童眼科的常备工具,也可以用于初级儿童眼保健.

    作者:项道满;曾芳玲;陈叶桃;冯光强;黄业贤;王建勋;毛娅妮;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非复杂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非复杂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手术复位的效果,并对放液与不放液进行探讨.方法 85例(85只眼)均行巩膜手术,以巩膜外加压、环扎、放液、冷凝为主要手术方式.11只眼不放液.部分加眼内注气.结果在85只眼中,终手术成功率为95.29%.视力提高73只眼,占85.88%.结论非复杂型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灵活应用巩膜手术,可以获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率.

    作者:陈跃华;郑红;方雯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迟发真菌性眼内炎1例

    患儿,男,5岁.右眼红疼、畏光、流泪5天,于2004年5月6日就诊.患者于2004年3月16日曾因右眼被剪子刺伤入我院眼科,在全麻下行角膜伤口清创缝合术,3个月后又在我院行全麻下的晶状体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出院时视力0.4.追踪观察6个月,右眼视力仍0.4.5天前无任何诱因下出现右眼红痛、畏光流泪,检查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右视力0.06,混合性充血,角膜陈旧性伤口是线状瓷白色混浊,KP(++),房水混浊(++),瞳孔中等直径4mm,光反应迟钝,人工晶状体位正,B超显示玻璃体混浊,眼底看不清,眼压正常.

    作者:冯俊才;杨丽霞;杨朝霞;靳钦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激光瞳孔塑形术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瞳孔异常(包括人工晶状体异位)方法的设计原理、操作步骤、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采用Nd:YAG激光,低度能量2~8mJ、中等光斑2~5μm,对瞳孔缘、虹膜根部及影响瞳孔形态的牵引条索进行切割性爆破.结果四种情况中的成功率,瞳孔扩大100%,瞳孔缩小83.33%,纯瞳孔塑形50%,瞳孔再造50%.结论 Nd:YAG激光瞳孔塑形术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瞳孔异常或轻度人工晶状体异位的微侵入性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建国;陈广鹏;杨铁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眼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8例(8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超声乳化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手术后5~14天,角膜出现浅溃疡或上皮缺损,对于局部抗生素、人工泪液、角膜营养剂及包眼等治疗无反应.结合病史及干眼检查确诊为干眼.应用1%环胞霉素A点患眼每日4次,辅助应用人工泪液及角膜营养剂治疗.结果 8例患眼对环胞霉素A开始反应,溃疡及上皮缺损开始愈合,治疗5~10天后,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愈合,眼充血消退.结论局部应用环胞霉素A能有效地治愈干眼病患者在施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或上皮缺损;手术的刺激可能诱发并加重干眼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因而导致眼表功能障碍;干眼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如须手术可考虑在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阻止眼表上皮缺损或溃疡的发生,维护眼表的正常功能.

    作者:李群;黄丽娜;杜冰;冯其高;欧阳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与眼压变化

    迄今为止血液透析与眼压变化的相互关系尚未明确,对于血透与眼压变化的研究尚少,既往研究观点各异,结论也不一致.本文复习了关于血液透析期间眼压改变的相关文献,发现在有青光眼病史、窄房角或者房水流出障碍的血透患者中,透析后出现眼压升高的几率大大高于眼部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对这部分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眼科检查是必要的.要明确血液透析与眼压变化的关系,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蒋峰;蔡季平;魏锐利;刘秀明;陈锦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LASIK术后5年外伤致角膜瓣移位1例

    患者男,22岁.右眼被人用拳击伤后眼痛、流泪、视力下降1小时于夜间急诊来我科.既往5年前双眼在外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双眼视力1.0,本次就诊一般状态好,左眼裸眼视力1.0,右眼裸眼视力光感(+),眼睑肿胀,球结膜下出血,角膜中央5.5mm×5.5mm11~3点位舌形瓣移向上方,角膜瓣出现皱褶,前房积满血液,眼压Tn.诊断.

    作者:唐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6H8对兔眼前节组织结构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全氟己基正辛烷(perfluorohexyloctane,F6H8)兔眼前房内存留不同时间对兔眼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虹膜等组织结构的解剖和功能影响,方法 10只比利时有色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前房穿刺缓放房水后实验眼前房内注入0.2mlF6H8,对照眼注入0.2ml生理盐水.术后定期行裂隙灯、眼压、角膜厚度测量和角膜内皮镜检查,于术后一定时间气栓法处死兔取眼球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对照眼;下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减少,角膜水肿、增厚.术后4w时小梁网结构失常,虹膜根部新生血管萌芽,角膜内皮细胞肿大,后表面有巨噬细胞附着;8~12w时,下方角膜内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区域变性崩解坏死;前房角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小梁网结构破坏,虹膜表面灶状巨噬细胞浸润并侵犯虹膜基质,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形成.结论 F6H8前房内填充会造成眼前节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F6H8作为硅油的清洗剂使用时,术中应尽量将其清除干净,注意避免其进入前房,尤其在无晶状体眼的患者更应谨慎,以免造成角膜内皮损害和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赵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后发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是后发性白内障等囊下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可引起晶状体囊膜皱缩、混浊,终造成严重的视力下降乃至失明.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其中转移生长因子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作用为关键,细胞外基质等其它因素也与之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近年来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机制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贾仁兵;徐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甾体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对LASIK术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影响

    目的探讨甾体类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泪膜及角膜知觉的影响.方法将54例(100只眼)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后分别给予0.3%妥布霉素+0.1%地塞米松滴眼液及0.3%妥布霉素+0.1%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1、2、4周对随访患者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中央角膜知觉检查和主观干眼症状调查.结果术后各时间段两组患者的Schirmer值、主观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1、2周两组BUT值和中央角膜知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4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ASIK术后早期,应用NSAIDs的患者泪膜更不稳定,角膜知觉的恢复较甾体类消炎药组缓慢.NSAIDs对泪膜稳定性及中央角膜知觉的影响大于甾体类消炎药.

    作者:王必灵;雷澄;胡庆华;姜艳碧;罗晓亮;侯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个体化切削对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的近视眼患者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个体化切削对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的近视眼的治疗探讨.方法对佳矫正视力≤0.8者30例(53只眼)近视患者行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年龄18~35岁,平均23.9岁.结果术后随访6月以上,裸眼视力≥1.0者26只眼(49%).不同像差组中,以三阶像差组效果好,达68.4%.结论个体化切削通过像差的矫正使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的近视眼视力得到提高,部分患者获得正常视力.

    作者:郑秀华;郑秀云;刘素美;孟小丽;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78例临床分析

    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78例均为双眼发病.大年龄23岁,小年龄6岁,男性50例,女性28例.初发者17例,其余均为反复发作者,病史长者9年.睑结膜型42例,球结膜型10例,混合型26例.所有病例均经结膜刮片检查和泪液成分测定发现嗜酸细胞而确诊.

    作者:石润梅;何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创小梁切除术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30只眼)青光眼患者表麻下,不作上直肌牵引,作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小切口,盐水棉棒压迫止血,用巩膜隧道刀制作浅层巩膜瓣,用直径1mm的显微咬切器切除不含小梁网的角膜组织.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平均6个月,眼压正常者28只眼占96%.结论 微创小梁切除术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瘢痕化轻,疗效良好.

    作者:徐昕;俞存;唐红燕;戴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眼科杂志

临床眼科杂志

主管: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眼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