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李治刚
目的:探讨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A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小切口手术,为B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电凝刮切术,为C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好于B、C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12~15个月的随访, C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8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SAS评分、疼痛的程度及其改行剖宫产的比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改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焦虑心理和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分娩质量。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7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联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安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4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其进行了专科护理。手术结束后,观察这45例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结果:这45例患者中骨折部位恢复为优者有30例,骨折部位恢复为良者有11例,骨折部位恢复为中者有3例,骨折部位恢复为差者有1例,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91.11%。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牛慧娟;郭婷婷;张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麻醉后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指标变化的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肺动脉压指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秀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稳定。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娟;刘贺;卢伟东;庞志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进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A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的时间、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止血的时间、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在施行GP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采取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后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CA125、CEA、EGFR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1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化疗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南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3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药灌肠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220例次手术中,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结论:总体来说,我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尚处于令医生和患者满意的状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会将提高业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作为工作的重点。
作者:韩雪琴;雷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及其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生命体征的恢复,提高其治疗效果,确保其生命安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玲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预防产妇发生寒战和牵拉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产妇。为观察组产妇使用含有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剂进行麻醉,为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麻醉,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麻醉后,观察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可明显减轻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0例受检者。为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受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体检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体检结束后,观察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微波疗法和干扰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和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的优点。因此,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为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为参照组产妇进行产科常规乳房护理,在为试验组产妇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于产后第1d进行乳房按摩,并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产后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与参照组产妇相比,试验组产妇在产后开始泌乳的时间较早,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产妇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行传统的乳房护理相比,为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能使其尽早分泌乳汁且增加其乳汁的分泌量,显著提高其进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及药动学指标。方法:分别以人工配置胃液、肠液及大肠液进行HSYA模拟肠道稳定性试验(实验一)。以红花黄色素原料、丹参复方注射液为实验试剂为大鼠进行灌胃,取血进行血药浓度实验(实验二)。结果:进行实验一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均符合相关的实验要求。取0.12mg的HSYA进行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达到98.91%。HSYA在进入人工胃液内6h后其质量减少0%,在进入人工肠液6h后其质量减少4.2%,在进入人工大肠液中6h后其质量减少32.7%。进行实验二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相关的要求。应用红花黄色素溶液、丹红注射液为大鼠进行灌胃的吸收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转运速率常数等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方组大鼠的HSYA曲线下面积、峰值时间、分值浓度均低于复方组大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肠道给药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欠佳。若为患者口服此药应尽量使其在胃部被充分吸收。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复方制剂为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对该物质的吸收度。
作者:张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和Nhcy组(正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对两组患者3年内的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再根据这100例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后将上述对比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68%,死亡率为6%;N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30%,死亡率为2%。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Nhcy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20.36±3.87),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11.64±5.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少静;王艳玲;张秀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1.8)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9±1.4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娅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定期的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唐山国矿楼小区的108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我们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为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1年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服药的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压的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压监测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稳定其血压。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邸艳荣;艾华;师芳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输液室常见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对其进行解决的对策。方法:对近几年我院门诊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我院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差错事件主要有输液反应、静脉穿刺失败等,相关单位应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加对输液患者的巡视频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素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营造洁净的输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引起门诊输液室发生差错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蒋合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97例及在编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患者48例、护理人员6名,观察组中包含患者47例、护理人员6名。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