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尚;孙明月;殷惠军;黄烨
Janus活化激酶( Janus activated kinase , 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 , STAT) 途径介导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1]. 黄芪多糖(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 APS) 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有效治疗实验性结肠炎[2] ,但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调节结肠黏膜JAK/STAT信号表达有关尚不清楚.
作者:赵海梅;鹿秀云;岳海洋;刘億;刘雪珂;黄小英;刘端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霉素(DOX)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从形态学及组织凋亡蛋白的角度对其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CCI模型组(Model)、假手术+阿霉素5 mg·kg-1组(Sham+DOX)、CCI模型+阿霉素5 mg·kg-1组(Model+DOX).造模成功后,各组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Sham组和Model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在行为学检测结束后,即手术后d 15取大鼠右侧L4-5 DRG,观察DRG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DOX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DRG组织中Bax、Bcl-2、PKCɑ、PKCδ及PKCε的蛋白表达.结果 静脉注射DOX可在DRG组织检测到其自发荧光表达.与Sham组相比,Sham+DOX组痛阈值在整个观察期未见差别,而Model组在术后d 7痛阈值明显降低.与Model组相比,Model+DOX组的痛阈值在给药后明显回升,并表现出DRG细胞明显损伤,Bax/Bcl-2升高以及PKCδ、PKCε的蛋白表达量降低等现象.结论 DOX静脉注射可以到达并蓄积于DRG组织,明显减轻CCI大鼠的疼痛反应,这一作用与其降低PKCδ和PKCε的蛋白表达,诱导DRG的凋亡有关.
作者:何林峰;王可欣;雷蕾;张永健;苏素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过表达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ioesterase superfamily member 4,THEM4)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肾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影响.方法 将♂CD1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THEM4质粒组(DM+THEM4)、糖尿病+空质粒组(DM+V).后3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质粒注射组小鼠在成模4周后,分别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Yr-ads-4-THEM4质粒或pYr-adshuttle-4质粒(1 mg·kg-1).此后每隔7 d注射1次,共注射4次,之后处死小鼠并收集保存标本,Western blot检测THEM4、phospho-Akt(Ser 473)、TGF-β1、α-SM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THEM4、phospho-Akt(Ser 473)、纤维黏连蛋白(fibronectin,FN)及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蛋白表达和定位.结果 DM小鼠肾脏THEM4 mRNA和蛋白均呈低表达,而phospho-Akt(Ser 473)、TGF-β1、α-SMA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并出现ECM沉积.过表达的THEM4能够逆转DM小鼠肾脏phos-pho-Akt(Ser 473)蛋白活化,并下调 α-SMA、TGF-β1的表达,减轻DM小鼠肾脏ECM的沉积,降低小鼠尿蛋白水平.结论 过表达THEM4能够减轻DM小鼠肾脏ECM的沉积,可能是通过抑制phospho-Akt(Ser 473)蛋白的活化,下调α-SMA、TGF-β1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陈宁;郝军;朱桂云;安晓颖;孙精晶;欧阳琴;杨永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并取得明显进展.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黄酮、皂苷、生物碱等多种中药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腺苷脱氨酶和(或)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生成,或通过调控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尿酸排泄,从而发挥降尿酸的药理作用.该文以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为基础,对中药活性成分降尿酸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综述近年的研究报道.
作者:周洁;孙超;李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酒精暴露对肝脏溶酶体自噬的影响及槲皮素的拮抗效应.方法 成年♂C57 BL/6 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Con)、酒精组(Eth)、酒精+槲皮素组(Eth+Qu)、槲皮素对照组(Qu).各组小鼠等能量配对喂养15周,检测肝脏损伤相关指标、溶酶体损伤及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长期酒精摄入引起肝脏严重的脂质沉积、氧化损伤(MDA水平明显升高,而GSH水平明显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明显增加;肝细胞中自噬体标志蛋白LC3-II及自噬底物蛋白p62异常升高;Lyso-Tracker Red染色后,酒精组肝脏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胞质中cathepsin B活性明显升高;此外,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关键蛋白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的表达也明显下降;槲皮素干预减轻了溶酶体损伤、改善了自噬体的积累,降低了LC3-II与p62的蓄积,促进了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同时上调LAMP2A的表达,肝脏损伤明显缓解.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减轻溶酶体损伤、上调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关键蛋白LAMP2 A水平,缓解慢性酒精暴露所致肝脏自噬抑制,从而减轻酒精性肝损伤.
作者:李艳艳;于微;冯里茹;郭小萍;姚平;王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别用中性红法、MTT法检测Ento-A对免疫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绵羊红细胞为免疫原,测试Ento-A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的作用,同时测试外周血象、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综合评价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高、中、低剂量组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的表达(P<0.01),升高脾脏指数(P<0.01)和胸腺指数(P>0.05),明显增加外周血象中WBC(P<0.01)、PLT(P<0.01)、HGB(P<0.01),而RBC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物Ento-A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作者:唐苗;余万鑫;吴桃清;马秀英;刘衡;张成桂;白丽;肖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肝纤维化关键细胞LX2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GF和LY294002对LX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法检测NGF对LX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研究NGF和LY294002单用与联用对p-Akt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NGF可降低LX2细胞存活率,小有效浓度为1 mg?L-1;增加LX2细胞凋亡率;降低p-Akt表达水平,而对Akt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NGF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LX2细胞凋亡,并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本研究对阐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凤桃;张学荣;孙林;王秀男;廖明;班建东;陈缨;农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活血软坚方(SEHM)在斑马鱼和内皮细胞模型上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I,VRI)诱导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模型,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血软坚方在不同浓度下对节间血管的保护作用和对斑马鱼肠下静脉的干预作用;Real-time PCR检测活血软坚方在不同浓度干预下斑马鱼体内flt-1、kdr、kdrl的mRNA表达;MTT法检测活血软坚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毒性作用和促增殖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同一浓度下,6、12、24 h 3个时间段各组细胞Akt、p38、p-p38、p44/42、p-p44/42以及VEGFR-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活血软坚方对斑马鱼肠下静脉有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P<0.01),对VRI诱导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有保护作用(P<0.01);且可明显促进VRI抑制的斑马鱼体内flt-1、kdr、kdrl mRNA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活血软坚方对HUVEC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增加细胞内Akt、p38、p-p38、p44/42、p-p44/42以及VEGFR-1的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活血软坚方在体内和体外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与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相关.
作者:朱思行;曲畅;朱灵妍;赵外荣;马子霖;周忠焱;唐靖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营心丹对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硝苯地平12.6 mg·kg-1组、营心丹高、中、低剂量组(25.2、12.6、6.3 mg·kg-1)、生理盐水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纯水),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 d,后1次给药1 h后,舌下静脉注射pit 1 U·kg-1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注射后10 min内不同时间点的肢体Ⅱ导联心电图ST段、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的变化,考察营心丹对血清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糖原磷酸化同工酶BB(GPB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结果 营心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降低心肌缺血阳性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GPBB、cTnI、cTnT的含量,营心丹剂量越大,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越小.结论 营心丹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作者:黄漠然;赵文靖;梁耀月;张加余;李晋生;王志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葛根素是从豆科植物野葛根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异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骨质疏松、降糖、抗癌等多种功能活性.该文主要对葛根素在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及癌症等抗炎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抗炎作用是葛根素治疗上述疾病的共同机制,以期进一步为葛根素在临床发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曾祥伟;冯倩;张莹莹;赵凤鸣;詹秀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微乳液递送吴茱萸碱(evodiamine loaded microemulsion,EDM)体外释放特征及大鼠的在体吸收情况.方法 制备EDM,用透析法研究其在pH 1.2盐酸溶液和pH 6.8磷酸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特征,计算其累积释放率.再用大鼠在体单向肠循环法研究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以及在胃的吸收情况,计算其在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on rate constant,Ka)与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Pef).本实验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evodiamine,ED)的浓度.结果 EDM和ED在pH 1.2盐酸溶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4.76±0.73)%、(13.98±0.49)%,EDM的累积释放率为ED的4.63倍;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1.72±0.51)%、(18.34±0.20)%,EDM的累积释放率为ED的5.01倍.EDM在胃肠的Ka为ED的3倍以上,Pef为ED的2倍以上.结论 微乳液能使ED的体外释放以及大鼠胃肠吸收均得以改善.
作者:石明芯;胡江波;晏声蕾;赵静;张景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e预处理对异丙肾上腺素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JAK2/STAT3通路的影响.方法 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建立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葛根素对照组(PUE)、Re高剂量组(Re-H,20 mg·kg-1)、Re低剂量组(Re-L,10 mg·kg-1).Moor激光血流成像系统观测各组大鼠心脏表面血流值;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中CK、LDH、SOD、MDA、GSH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JAK、p-JAK、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脏表面平均血流量明显下降,心肌CK、LDH、MDA含量升高,GSH、SOD含量下降,Bcl-2/Bax比值下降(P<0.05),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Re-H组心肌表面平均血流有明显提升(P<0.05);CK、LDH、MDA含量降低,GSH-Px含量升高(P<0.05),Bcl-2/Bax比值上升(P<0.05),JAK2/STAT3通路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 人参皂苷Re预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JAK2/STAT3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冷雪;宋囡;臧安缘;李其芳;谷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CF/C-kit)系统的变化及其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12只新生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醋酸刺激、束缚应激三因素法制备IBS-D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肠组织中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qPCR法检测SCF和C-kit的mRNA表达;统计学分析SCF和C-kit的表达与IBS-D脾系数、胸腺系数、TNF-α、IL-8、IL-10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SCF和C-kit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减少,同时二者的mRNA表达降低.SCF的表达与脾系数、TNF-α、IL-8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C-kit的表达与胸腺系数、脾系数、TNF-α呈负相关.结论 IBS-D大鼠SCF/C-kit系统异常,可能与IBS-D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作者:柴玉娜;唐洪梅;黄育生;秦崇臻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通过与硫氧还蛋白(Trx)的结合而抑制Trx的抗氧化作用,促进了活性氧簇(ROS)的产生与积聚,诱发内质网应激与线粒体应激,终可诱导炎症或细胞凋亡.TXNIP所介导的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癌症(肝细胞癌、膀胱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文就TXNIP介导的氧化应激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莫与琳;杨亚军;崔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丹酚酸B(Sal B)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并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单次腹腔注射法建立T2DM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T2DM模型组、T2DM+Sal B组、Sal B组,上述条件继续饲养8周.检测各组小鼠心脏重量、胫骨长度、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及心脏PPARα表达水平.体外采用高糖联合高胰岛素(HGI)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观察Sal B及PPARα抑制剂MK886对心肌细胞表面积、3H-亮氨酸参入率、3H-D-葡萄糖参入率及PPARα表达的影响.结果 Sal B能降低T2 DM模型小鼠心脏重量/胫骨长度比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并上调心脏组织PPARα表达水平.体外Sal B(10-100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GI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亮氨酸参入率增加及3 H-D-葡萄糖参入率、PPARα的下调,但上述效应能够被MK886所消除.结论 Sal B能够抑制T2DM模型小鼠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上调PPARα表达有关.
作者:臧慧梅;苏磊;陈家政;闫涛;林家茂;房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波动高糖诱导内皮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构建波动高糖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并以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作为诱导剂,与健康人血小板进行共孵育;体内构建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体内、外实验均分为正常(N)组、稳定高糖(W)组、波动高糖(B)组和波动高糖+阿司匹林(ASA)组.分别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测得阿司匹林半数致死量,按实验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等效剂量换算表计算阿司匹林体外、体内实验中的剂量.细胞实验中给予ASA(1 mmol·L-1)干预15 min后加入健康人血小板,测定人血小板大聚集率、细胞培养上清液sE-selectin和vWF水平;动物实验中给予ASA(60 mg·kg-1·d-1)灌胃1次,干预6周后测定大鼠血清sE-selec-tin和vWF水平,以及大鼠血小板膜蛋白CD62p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W组和B组细胞上清及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vWF和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增多(P<0.01),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大聚集率及大鼠血小板膜蛋白CD62 p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且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ASA干预后,vWF和sE-selectin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人血小板大聚集率及大鼠血小板膜蛋白CD62p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波动高糖不仅可以导致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也可诱发血小板出现过度活化聚集,阿司匹林对此均具有明显抑制效应.
作者:王景尚;孙明月;殷惠军;黄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 T2 DM )导致的肝、肾损伤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 ,因此,预防及延缓T2DM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研究及药物的开发备受人们关注. GK大鼠是自发性非肥胖型糖尿病动物模型[3] ,与人类T2DM病程特点尤为相似[4]. 本实验应用沙蓬粗寡糖( AOS)对GK大鼠进行干预,观察其对肝、肾的保护作用,为沙蓬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包书茵;韩淑英;朝日雅;澈力格尔;奥·乌力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能否抑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炎症反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主动脉VSMCs;不同浓度AA干预后,采用MTT法测定VSMCs的活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real-time PCR检测IL-6、MCP-1、TNF-α蛋白及mRNA水平;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测定TLR4和PPAR-γ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当AA浓度在0~30μmol·L-1范围内时,对VSMCs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当500μg·L-1 LPS刺激VSMCs后,IL-6、MCP-1、TNF-α、TLR4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PAR-γ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AA(10、20、30μmol·L-1)对LPS诱导的VSMCs细胞IL-6、MCP-1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的降低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此外,AA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VSMCs细胞TLR4 mR-NA和蛋白表达,且TLR4-siRNA能够起到与AA类似的抗炎作用.AA还可上调VSMCs细胞内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而PPAR-γ拮抗剂GW9662则能够部分抵消AA的抗炎作用.结论 AA能有效抑制LPS诱导的VSMCs细胞IL-6、MCP-1、TNF-αmRNA和蛋白表达,AA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下调TLR4表达和上调PPAR-γ活性作用相关.
作者:孟哲;李海禹;刘宇宙;陶海龙;李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流式及Western blot分析不同浓度Tet对MCF-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IGFBP-5表达的影响;应用CCK-8分析Tet及IGFBP-5过表达或沉默表达对Tet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et对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以及过表达IGFBP-5和(或)Tet对乳腺癌MCF-7细胞p53表达的影响.结果 Tet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G1期阻滞,并降低PCNA表达水平;同时,Tet明显增加MCF-7细胞凋亡比例,升高Bad的蛋白水平,降低Bcl-2的蛋白水平.Tet上调MCF-7细胞IG-FBP-5的表达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加Tet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沉默IGFBP-5则减弱Tet的这种作用.Tet升高MCF-7细胞的p53蛋白水平,降低MDM2的蛋白水平;过表达IGFBP-5增强Tet对p53表达的促进和对MDM2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Tet对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IGFBP-5而增强p53信号的功能有关.
作者:周林云;任文艳;廖云鹏;王涵;朱茄慧;胡莹;李福书;周娅;何百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在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表达的质子门控的阳离子通道,ASIC1a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作为细胞外质子的关键受体,ASIC1a参与涉及组织酸中毒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疼痛、炎症、癫痫发作、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在应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时,过度活化的T、B细胞导致机体多组织器官受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SIC1 a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ASIC1a的生物学特征作简要综述,重点探讨ASIC1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勇;葛金芳;陈飞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