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何首乌对泼尼松致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改变的预防作用

周满如;李近;吴敬开;曾小斌;陈景锋;崔燎;刘钰瑜

关键词:何首乌, 泼尼松, 骨微结构, 骨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大鼠
摘要:目的探讨何首乌对泼尼松致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改变的预防作用。方法6月龄 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9组:空白对照组、泼尼松组、罗盖全组、何首乌30%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何首乌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泼尼松连续灌胃21周建立骨丢失动物模型,药物预防组在给予泼尼松同时灌胃给予不同的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右股骨进行 Micro-CT 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松质骨骨微结构及检测相关参数,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骨微结构的破坏,BV /TV 下降28.6%(P <0.05),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刚度下降29.7%(P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对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BV /TV 上升46.7%(P <0.01),刚度上升25.9%(P <0.01)。何首乌30%醇提取物中、低剂量对骨微结构有改善作用,BV /TV 分别上升46.7%(P <0.01)和40.0%(P <0.05),何首乌总提取物高剂量对生物力学有改善作用,刚度上升24.7%(P <0.05),但改善作用比不上阳性组。结论泼尼松可引起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微结构异常;何首乌30%醇提取物中、低剂量以及何首乌总提取物高剂量可以预防泼尼松导致的大鼠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破坏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其他剂量组对此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蛇床子素可能通过上调 PPARα和 PPARγ的表达减轻野百合碱所致大鼠右心室重构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Ost 低剂量组(10 mg· kg -1)和 Ost 高剂量组(20 mg·kg -1)。后3组大鼠经颈背部一次性皮下注射 MCT 50 mg·kg -1建立右心室重构模型, Ost 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 d 1开始给药(ig,qd)。给药28 d后称大鼠右心室自由壁重量(RV)和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LV +SE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 =RV /LV +SEP);通过 HE 染色观察右心室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右心室 PPARα和 PPAR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 RVHI 明显升高(P <0.05);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畸形,胞质明显肿胀;PPARα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 <0.05)。与模型组相比, Ost 低、高剂量组大鼠 RVHI 明显降低(P <0.05);右心室心肌细胞排列较为整齐;PPARα和 PPARγ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 <0.05)。结论Ost 具有改善 MCT 所致大鼠右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至少部分与其上调 PPARα和PPARγ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叶丽;王颖婉;李意奇;王俊逸;杨丹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何首乌对泼尼松致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改变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何首乌对泼尼松致大鼠股骨微结构及生物力学改变的预防作用。方法6月龄 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9组:空白对照组、泼尼松组、罗盖全组、何首乌30%醇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何首乌总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泼尼松连续灌胃21周建立骨丢失动物模型,药物预防组在给予泼尼松同时灌胃给予不同的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右股骨进行 Micro-CT 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松质骨骨微结构及检测相关参数,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骨微结构的破坏,BV /TV 下降28.6%(P <0.05),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刚度下降29.7%(P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对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作用,BV /TV 上升46.7%(P <0.01),刚度上升25.9%(P <0.01)。何首乌30%醇提取物中、低剂量对骨微结构有改善作用,BV /TV 分别上升46.7%(P <0.01)和40.0%(P <0.05),何首乌总提取物高剂量对生物力学有改善作用,刚度上升24.7%(P <0.05),但改善作用比不上阳性组。结论泼尼松可引起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微结构异常;何首乌30%醇提取物中、低剂量以及何首乌总提取物高剂量可以预防泼尼松导致的大鼠股骨松质骨微结构破坏和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其他剂量组对此无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满如;李近;吴敬开;曾小斌;陈景锋;崔燎;刘钰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羟基积雪草苷对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天胡荽羟基积雪草苷(madecassoside from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MHS)对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PF 级昆明♂小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HS 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采用 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利用 Morris 水迷宫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 法测定小鼠海马组织中 Aβ1-42蛋白及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水平;RT-PCR 法检测 Aβ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HS 能明显降低 Aβ1-42蛋白的含量(P <0.05);抑制 APP、BACE1和 CatB,同时提高 NEP 和 IDE 的表达(P <0.05);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 PSD-95、p-NMDAR1、p-CaMKII、p-PKACβ、PKCγ、p-CREB 和 BDNF 的表达(P <0.05)。结论MHS 能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Aβ生成与沉积、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谭实美;韦玲;黄权芳;林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黄酚通过抗氧化应激改善高血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氨中毒学说在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的发生发展中占重要地位。相关研究已明确氨的中枢神经毒性作用[1],包括学习记忆障碍[2]。

    作者:薛占霞;高永山;沈丽霞;薛贵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大黄酚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中 BDNF、iNOS 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黄酚对糖尿病脑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黄酚对糖尿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的影响;应用试剂盒法检测不同实验组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CAT、SOD、GSH)的活性。结果大黄酚改善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了糖尿病大鼠模型组海马中 AChE 和 BDNF 的活性,抑制了模型组海马中ChAT、iNOS、CAT、SOD 和 GSH 的活性。结论大黄酚可能通过增强 BDNF 的活性,下调 iNOS 的功能及抗氧化途径从而对糖尿病脑病产生保护作用,其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新型药物。

    作者:毛小元;李秋琪;周宏灏;刘昭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L1在氟西汀抑制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 L1(UCH-L1)在氟西汀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用野百合碱(60 mg·kg -1)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用低剂量(2 mg·kg -1·d -1)或高剂量(10 mg·kg -1·d -1)的氟西汀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肺组织与肺小动脉形态,以及 UCH-L1蛋白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的变化。结果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肺动脉重构、肺组织炎症反应、肺组织 UCH-L1表达减少以及 NF-κB 活性增加。氟西汀剂量依赖地抑制这些变化。但是各组之间大鼠肺动脉 UCH-L1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西汀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组织炎症反应,与上调的UCH-L1蛋白抑制 NF-κB 活性有关。

    作者:王寒明;王怀良;艾秀丽;白洋;王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参与炎症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TRAF)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因子。TRAF 参与多种受体家族的信号转导,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和 Toll 样-IL-1受体(Toll-like receptors-interleu-kin-1 receptors,TLR-IL-1R)家族等,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受体活化时,TRAF 直接或间接募集下游受体的胞内结构域,参与信号转导,终激活 NF-κB 和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等活化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从而诱导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影;陈镜宇;张玲玲;魏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芪多糖对结肠炎大鼠小肠PP结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可有效治疗实验性结肠炎[1],但其能否调节结肠炎大鼠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PP 结)中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观察小肠 PP 结中 T 淋巴细胞、CD25+T 淋巴细胞与 Th17细胞的表达,以明确 APS 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端勇;黄敏芳;徐荣;王馨;邹勇;岳海洋;黄小英;赵海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PCSK9及 IDOL 在姜黄素促进 HepG2细胞摄取 LDL-C 中的作用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姜黄素的降脂机制,为姜黄素作为降脂药物的临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油红 O 染色、酶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胆固醇摄取,RT-Q-PCR 及 Western blot 检测姜黄素对HepG2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相关因子在 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姜黄素组的 HepG2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增多,且TC 及 FC 含量增高。DiI 标记 LDL,姜黄素组 HepG2细胞橙红色荧光高于对照组。姜黄素能升高 SREBP2和 LDLR 的mRNA 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 PCSK9蛋白成熟体及 IDOL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下调 PCSK9及 IDOL 的表达,进而减少 LDLR 降解,促进 HepG2细胞摄取 LDL-C。

    作者:欧露;张彩平;刘英;乔新惠;麻燕妮;欧淳;胡小波;田英;龙石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产后抑郁小鼠模型的构建及越鞠甘麦大枣汤对其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目的: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观察中药越鞠甘麦大枣汤对产后抑郁母鼠的快速抗抑郁作用。方法将32只 Balb /c 母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予模型组小鼠♀♂合笼交配怀孕,于分娩后3周检测母鼠行为学,包括蔗糖消耗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ming test ,FST)及陌生环境摄食实验(novelty suppressed feeding test,NSFT),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单次给予越鞠甘麦大枣汤(越甘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以单次给予模型组西药氯胺酮(氯胺酮组)设为阳性参照组。结果产后3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蔗糖消耗测试中,模型组母鼠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降低(P <0.01);在强迫游泳测试中,模型组母鼠绝望状态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 <0.01);在陌生环境摄食实验中,模型组母鼠摄食潜伏时间明显增加而单位时间摄食量明显减少(P <0.01,P <0.01)。而单次给予中药越甘24 h 之后,PPD 模型母鼠的糖水消耗百分比明显增加(P <0.01),在强迫游泳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明显降低(P <0.01),陌生环境摄食测试中的潜伏时间明显缩短,单位时间摄食量明显增加(P <0.01,P <0.01),表现出与西药氯胺酮相似的结果。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 /c 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中药越甘对产后抑郁小鼠模型具有与西药氯胺酮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

    作者:夏宝妹;张海楼;薛文达;陈畅;陶伟伟;吴颢昕;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干扰素诱导的双链 RNA 依赖性蛋白激酶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构建表达双链 RNA 依赖性蛋白激酶(PKR)融合绿色增强荧光蛋白(pEGFP-PKR)真核表达质粒,并进一步研究 PKR 蛋白在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以 pEGFP-N1为空载体,运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GFP-PKR,通过双酶切和直接测序两种方法验证重组质粒pEGFP-PKR 是否构建成功。以能分泌完整 HBV 病毒颗粒子的肝胚瘤细胞株 HepG2.2.15细胞为细胞模型,采用重组质粒转染方式处理 HepG2.2.15细胞,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 pEGFP-PKR 在细胞内的表达,以电化学发光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分析细胞上清 HBV 抗原表达和细胞病毒复制水平。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EGFP-PKR,转染 HepG2.2.15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融合蛋白 pEGFP-PKR 表达,同时细胞分泌的HBV 抗原与空载体组相比较明显下降(P <0.05),而细胞外HBV 复制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体外肝细胞模型中,PKR 蛋白具有一定的抗 HBV 活性作用。

    作者:王爱华;管世鹤;杨凯;张浩;孙蓓蓓;潘颖;沈继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多肽 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活性研究

    目的:检测多肽 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治疗实验性乳腺癌的活性是否优于单用两种药物的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人乳腺癌 MDA-MB-231裸鼠移植瘤模型,以多西他赛(10 mg·kg -1)和多西他赛(5 mg· kg -1)为阳性对照,观察 AP25单用及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用金氏公式计算 Q 值,评价联合用药的作用效果。结果动物实验表明,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抑瘤率明显提高,AP25(20 mg·kg -1)与多西他赛(10 mg·kg -1)联合使用具有较明显的抑制 MDA-MB-231肿瘤生长的作用,0.85<Q =0.99<1.15,联合作用为相加;AP25(20 mg·kg -1)与多西他赛(5 mg·kg -1)联合使用具有明显抑制 MDA-MB-231肿瘤生长的作用,Q =1.18>1.15,联合作用为协同。结论多肽 AP25与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多西他赛的给药剂量,从而降低毒副作用。

    作者:王佳艺;何俊劲;郝静超;程昊冉;徐寒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氯通道在阿霉素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氯离子通道在阿霉素诱导的低分化鼻咽癌CNE-2Z 细胞凋亡及凋亡性容积减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氯电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细胞图像分析法检测细胞容积变化。结果(1)阿霉素诱导 CNE-2Z 细胞凋亡;(2)阿霉素诱导 CNE-2Z 细胞发生凋亡性容积减小,细胞外灌流阿霉素2 h,细胞容积减小约10%;(3)阿霉素可激活氯通道,产生一个有较明显外向优势的氯电流;(4)氯通道阻断剂5-nitro-2-(3-phenylpropylami-no)-benzoate (NPPB)明显抑制阿霉素诱导的凋亡性容积减小、细胞凋亡和氯电流。结论阿霉素可通过激活氯通道而诱导细胞凋亡,氯通道在阿霉素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梅;罗海;林嘉伟;魏燕;李媛;刘善文;孟龙;邹丽莉;朱林燕;王立伟;陈丽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梓醇多效性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梓醇是一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脑缺血损伤、抗老年性痴呆、抗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止痛、抗肿瘤、缓泻、降血糖、保肝及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总结了目前梓醇研究所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NF-κB 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BDNF/TrkB 信号通路、JAK2/STAT3血管新生信号通路、MAPK 信号通路、TGF-β/Smad 信号通路、乙酰胆碱信号通路等,以此加深对梓醇分子信号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为梓醇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静欢;邹利;万东;祝慧凤;王园;秦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Th1/Th2失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药多靶点调节的应用前景分析

    缺血组织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程度急剧增加,免疫反应是缺血/再灌注造成组织二次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Th1/Th2在正常机体中处于免疫平衡状态,在缺血/再灌注环境下,易发生 Th1/Th2漂移,形成 Th1优势状态,介导细胞免疫。过度的免疫反应即可引起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研究发现,诱导 Th1优势状态向 Th2优势状态转化,是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途径。随着多组分、多靶点的现代药物研发模式的兴起,中药在治疗复杂疾病中的优势凸显。该文从Th1/Th2失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及中药在该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作者:邓雪红;邢小燕;李光;张美双;石金金;孙桂波;孙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于小鼠败血症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从动物休克模型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败血症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盲肠结扎穿孔诱导的败血症休克模型(CLP),研究白藜芦醇给药后的小鼠的存活率。然后利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建立 LPS 损伤模型,采用反转录PCR(RT-PCR)、Real-time PCR 检测细胞内源性 TNF-α、SIRT1等的 mRNA 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分析 NF-κB 重要亚基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单纯休克模型组相比较,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和5 mg·kg -1·d -1)治疗明显增加败血症休克小鼠的存活率;白藜芦醇处理明显促进 SIRT1、SIRT6和 SIRT7的 mRNA 表达,抑制 LPS 诱导的 NF-κB 核转位。结论适当剂量的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 SIRT 家族成员,并抑制 NF-κB 炎症反应通路,对败血症休克具有潜在的药理学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英;冀雅静;吴丹;吴瑶;蒋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以核受体为靶标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胆汁淤积的治疗药物匮乏,熊去氧胆酸是目前唯一被FDA 通过的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但其药效却限于疾病早期,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胆汁淤积治疗药物。核受体能调控胆汁酸稳态,它作为胆汁淤积治疗的靶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该综述对目前报道多的核受体进行总结,分析其作为胆汁淤积药物治疗靶标的利弊及应用前景。

    作者:陈攀;李晶洁;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PPARβ在虎杖苷抗高糖高胰岛素诱导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虎杖苷(polydatin,PD)对高糖高胰岛素[(high glucose and insulin,HGI)葡萄糖25.5 mmol·L -1+胰岛素0.1μmol·L -1]诱导心肌肥大的影响,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s-β,PPARβ)、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关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细胞表面积、蛋白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mRNA 表达作为心肌细胞肥大反应指标;利用qRT-PCR、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 PPARβ、NF-κB p65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ed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 及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 NO含量和 NOS 活性。结果HGI 作用下,细胞表面积增大、总蛋白含量增加、ANF mRNA 表达升高(P <0.01),出现明显的心肌肥大;同时,PPARβ表达降低,而 NF-κB p65、iNOS 表达明显升高;总 NOS 活性及 NO 含量亦增加(P <0.01)。PD (0.1、1、10μmol·L -1)明显抑制 HGI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P <0.01);并逆转 HGI 对 PPARβ及 NF-κB p65、iNOS 表达和总 NOS 活性、NO 含量的影响。PPARβ选择性阻断剂GSK0660可阻断 PD 对心肌肥大的保护,取消其上述作用(P<0.05)。结论PD 对 HGI 诱导的心肌肥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 PPARβ表达,抑制 NF-κB-iNOS-NO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作者:黄波;江芬;薛莱;吴阳;杜为民;邱红梅;蒋青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45只 SD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和白藜芦醇组(30 mg· kg -1,Res),每组15只。于缺血/再灌注后3 h 使用白藜芦醇或溶剂治疗,连用7 d。脑缺血24 h 时,TTC 法检测脑梗死体积,HE 染色检测病理变化,Longa 评分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缺血半暗带皮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脑缺血14 d 时,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神经元 NeuN 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治疗较对照组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少神经元脱失及凋亡,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增殖(P <0.01)。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保护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余萍萍;王莉;唐凡人;周露玲;曾立;宋晓松;陈吉祥;杨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汉果提取物诱导肺癌细胞 A549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罗汉果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罗汉果醇单体,以肺癌细胞 A549为对象,采用 MTT 法检测罗汉果醇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蛋白印迹法检测罗汉果醇对 p21、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罗汉果醇能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蛋白印迹检测表明,罗汉果醇可以促进 p21表达升高,Bcl-2表达下降。结论罗汉果醇通过调节 p21、Bcl-2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促进肺癌细胞 A549的凋亡。

    作者:刘灿;蔡天宇;赵晓萌;马兰青;窦德泉;孙媛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