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竺飞燕;张雄;王百辰;胡智伟

关键词:鱼藤酮,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α-突触核蛋白, 线粒体膜电位, 帕金森病
摘要:目的 探讨鱼藤酮对大鼠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分别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 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及凋亡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ɑ-synuclein)的表达,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分别为(83.0±9.3) %、(79.5±11.8) %、(41.0 ±7.0)%、(26.4±5)%、(10.2±3.5)%.Hoechst 33258 染色发现,鱼藤酮组细胞核固缩、裂解;与正常组比较,鱼藤酮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了6%,21%,64%,80%,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ɑ-synuclein结果显示,鱼藤酮组细胞出现ɑ-synuclein聚集,部分形成球状包涵体.鱼藤酮50、100、500、1 000、2 000 nmol·L-1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 绿荧光强度比值分别为1.21±0.13、0.85±0.1、0.32±0.18、0.25±0.09、0.18±0.0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n=3,P<0.01).结论鱼藤酮对PC1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诱导细胞凋亡和ɑ-synuclein聚集,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随着酒精性肝病(ALD)发病率逐年增长,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AL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以往主要集中在乙醇代谢过程引起氧化应激和谷胱甘肽耗竭、营养不良、内毒素激活枯否细胞而引起相关炎症上.新研究发现,脂代谢、肝再生和凋亡、肝脏抗氧化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肠道菌群紊乱、细胞因子、免疫反应等多种因素参与ALD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将目前有关ALD新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自然病程研究、流行现状和其它影响因素,对ALD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邱萍;李相;孔德松;曾善静;祖亚威;王允;潘苏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G蛋白抑制多肽汇利欣康对心肌肥大micro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G蛋白抑制多肽汇利欣康(HLXK)对心肌肥大时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LXK组,每组12只.去甲肾上腺素(NE,1.5 mg·kg-1)腹腔注射造模,每日两次;HLXK组在造模同时给予HLXK(90 μg·kg-1,ip,Bid);对照组注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在造模后d 20,称量小鼠体重和左心室重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将消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为对照组、模型组(NE 1 μmol·L-1)、HLXK组(NE 1 μmol·L-1+HLXK 11.30 mg·L-1),用[3H]-亮氨酸参入法检测蛋白质合成.以q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microRNAs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HLXK治疗组小鼠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肥大明显减轻,[3H]-亮氨酸参入量明显减少.NE可使小鼠心脏中和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中miR-199、miR-1-2-5p和miR-499的表达量明显增加,HLXK可明显抑制以上效应.结论 HLXK可抑制NE导致的小鼠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99、miR-1-2-5p和miR-499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丹云;刘红梅;唐渊;李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目的 探讨柚皮苷(NRG)能否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DOX)诱导的心肌毒性.方法 应用DOX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DOX心肌损伤模型.CCK-8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的比值;Hoechst 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数量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 的表达水平;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罗丹明123(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DOX在3~7 μmol·L-1 浓度范围内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其中5 μmol·L-1 DOX能明显引起心肌细胞损伤,表现为使细胞存活率下降近50%,并呈时间依赖性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1 μmol·L-1 NRG预处理60 min可明显抑制5 μmol·L-1 DOX引起的心肌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GSSG/(GSSG+GSH)的比值下降,凋亡细胞数目减少,GRP78表达被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及MMP丢失减少.结论 NRG能保护心肌细胞对抗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有关.

    作者:简春燕;郭润民;刘丹铭;闫海;冯鉴强;吴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鱼腥草地下茎提取物诱导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对鱼腥草不同部位提取物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鱼腥草地上茎(AS)、地下茎(SS)、叶(L)的粉末经乙醇提取得浸膏;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较高活性浸膏,光学显微镜、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DNA Ladde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情况;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验证浸膏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 各部位浸膏对SGC-7901细胞均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SS提取物活性强;不同浓度的SS提取物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细胞明显凋亡;DNA ladder条带也明显;Caspase-3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Bax、Bid、Bak、p53、Caspase-9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能够逆转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S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且是通过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转导通路来调控细胞凋亡的.

    作者:刘金娟;杨成流;陈永强;蒋继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纳他卡林激活内皮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SUR2B/Kir6.1亚型对eNOS磷酸化的调节作用

    目的 纳他卡林可选择性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SUR2B/Kir6.1亚型,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增强,NO释放增加.eNOS活性与eNOS磷酸化密切相关,研究表明eNOS-Ser1177、eNOS-Ser635、eNOS-Ser615磷酸化增强eNOS活性,eNOS-Thr495、eNOS-Ser116磷酸化抑制eNOS活性.本文研究纳他卡林激活KATP对eNOS各磷酸化位点的影响,以此认识纳他卡林增强eNOS活性的作用特点.方法 在培养的内皮细胞上给予(1)10-9~10-5mol·L-1不同浓度的纳他卡林孵育5 min,(2)预孵育0.01~1 μmol·L-1格列苯脲30 min,给予1μmol·L-1纳他卡林孵育5 min,提取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NOS-Ser1177、eNOS-Ser635、eNOS-Ser615、eNOS-Thr495、eNOS-Ser116磷酸化的变化.结果 纳他卡林可浓度依赖性的升高eNOS-Ser1177、eNOS-Ser635的磷酸化及eNOS-Thr495的去磷酸化,而对eNOS-Ser615和eNOS-Ser116磷酸化无影响.此作用可被KATP特异性阻断剂格列苯脲拮抗.结论纳他卡林通过激活内皮细胞KATP,调节eNOS-Ser1177、eNOS-Ser635的磷酸化及eNOS-Thr495的去磷酸化,但不影响eNOS-Ser615和eNOS-Ser116磷酸化,从而增强eNOS活性.

    作者:沈薇;汪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癸素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黄癸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MDA-MB-231及其裸鼠模型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黄癸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及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建立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黄癸素灌胃给药对荷瘤的抑制作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黄癸素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作用48h的IC50为(1.26±0.30)mg·L-1,而对MCF-7细胞的IC50则为(32.07±9.09)mg·L-1.在体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90、120 mg·kg-1)黄癸素对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 42.26 % 和 71.57 %(P<0.01).TUNEL法表明黄癸素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结论 黄癸素有抑制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肿瘤生长、促进瘤组织凋亡的作用.

    作者:林菁;唐建武;祁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赤芍与辛芍组方中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目的 建立UPLC-MS法,进行辛芍组方与单味赤芍提取物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大鼠药动学研究,探讨中药复方对药效成分体内过程的影响.方法 色谱采用Waters BEH C18柱,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选择性离子监测(SIR).实验大鼠分别灌胃辛芍组方、赤芍提取物,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参数进行拟合.结果 没食子酸和芍药内酯苷线性关系、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药动学模型,赤芍和辛芍组方两组没食子酸Tmax和T1/2z差异无显著性,芍药内酯苷的各药动学参数均具有一定差异.结论 中药组方与单味药材体内药动学之间存在差异,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复方间的相互配伍以及复方组成有关.

    作者:何峰;牟景丽;郑林;王永林;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γ-分泌酶、淀粉样前体蛋白和早老蛋白1在阿尔采末病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阿尔采末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APP、PS1为已被明确的痴呆基因,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三者都是目前AD领域研究的热点,但是三者在AD间的具体相互作用机制及过程迄今还尚未明确,这些都可能是发现AD治疗新途径的潜在位点.

    作者:韦云;刘剑刚;李浩;唐旭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藜芦醇调节STAT3与miR-21表达抗肝癌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抗肝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移植性肝癌小鼠模型,口服给予Res进行干预,分析肿瘤生长状况.然后采用Real-time PCR、RT-PCR等方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微小核糖核酸-21 (miR-2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分析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性表达,流式细胞术观察CD4+CD25+T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荷瘤对照组相比,Res给药组CD4+CD25+T细胞数量和Foxp3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miR-21表达减少,该效应或许与其下调STAT3磷酸化活性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Res可能通过调控STAT3信号分子及 miR-21表达,抑制调节性T细胞产生,改变肿瘤微环境,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作者:李覃;王伟;张实;邢杰;王增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磷酸二酯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磷酸二酯酶(PDEs)是一类可水解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和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的酶类,可调节细胞内的多种信号传递和生理活动.PDEs由11种不同的家族组成,且各家族包含不同的亚型,各个亚型在细胞内分布、表达、调节方式以及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均不同,参与了炎症、哮喘、抑郁、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这些特点使得PDE作为新的药物靶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将从PDE各家族生物学特点、生理病理学意义及其抑制剂的应用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陈昌亮;黄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PGIS-PGI2-I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贝前列素钠(50、100 μg·kg-1)术前30 min灌胃给药,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黄嘌呤氧化酶法、TBA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中SOD活性、MDA含量变化,ELISA测定大鼠海马PGI2含量,RT-PCR检测大鼠海马COX-2、PGIS与IP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寻台潜伏期,寻台路径明显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PGI2含量明显增加,COX-2、PGIS、IP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较,贝前列素钠能明显改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升高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海马PGI2含量,抑制海马COX-2、PGIS及IP mRNA的表达.结论贝前列素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调控PGIS-PGI2-IP信号通路平衡.

    作者:杨彬;余丽娟;王佳;赵磊;胡馨月;纪超男;魏玉玲;阳群芳;蒋青松;杨俊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导致胃癌发生的作用机制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的细胞毒作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致病岛 (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pathogenicity island,cagPAI) 和空泡毒素A (vacuolatingcytotoxin A,vacA) 是Hp典型的细胞毒代表.cagPAI可诱发促炎因子的释放及增强促上皮细胞增殖信号的兴奋程度;vacA则导致上皮空泡化和病原体黏附.明确cagPAI和vacA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利于全面理解Hp感染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以及根治Hp感染的重要意义.

    作者:胡洁;孙哲;梅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正交试验法验证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优化其治疗的佳剂量及时间窗.方法 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试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结构;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早期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定性、定量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SE mRNA转录水平.结果 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佳时间和剂量:根据甲苯胺蓝染色显示为脑缺血2.0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为脑缺血1.5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为脑缺血2.0 h腹腔注射10 mg·kg-1; Western blot分析为脑缺血2.0 h给予10 mg·kg-1;RT-PCR显示为脑缺血1.5 h给予10 mg·kg-1.结论 根据用药剂量小化和治疗时间窗大化的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佳治疗时间窗为脑缺血1.5~2.0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10 mg·kg-1.

    作者:赵丽;郭云良;李晓丹;王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GMC增殖、FN表达及p38MAPK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观察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大黄素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N、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糖能够诱导大鼠GMC增殖、上调FN的表达以及促进p38MAPK活化,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GMC增殖、FN表达与p38MAPK活化,与高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抗糖尿病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大黄素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李学娟;陈泽彬;魏红;王国兵;刘敏;黄河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3H小鼠乳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肿瘤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主要的原因,因此减少转移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由于肺循环中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管分布,且肺动脉的凝固纤溶活性较高,很容易发生肺转移癌,而乳腺癌发生肺转移的几率也居各种癌症之首,因此,阻断肺转移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

    作者:晁振华;赵素容;蒋琛琛;张倩雯;李阳;刘浩;蒋志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拮抗触液核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触液核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在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成年♂ SD大鼠48只,体质量230~270 g,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24):吗啡-纳洛酮-DMSO组(A组)和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B组).采用剂量递增法皮下注射吗啡以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d 6上午经腹腔注射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出现,即建立吗啡戒断模型.采用行为药理学方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侧脑室内注射ERK5特异性抑制剂BIX02188,观察其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行为、戒断所致痛觉过敏及触液核p-ERK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跳跃、咬牙、湿狗样抖动、腹泻及体重减轻等戒断症状明显缓解(P<0.05),而扭体、流涎无改善(P>0.05);戒断所致痛觉过敏明显减轻(P<0.05).与吗啡-纳洛酮-DMSO组相比,吗啡-纳洛酮-BIX02188组大鼠触液核p-ERK5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拮抗触液核ERK5可减轻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提示触液核ERK5参与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症状的表达.

    作者:王春光;郭淑琴;张志强;丁彦玲;殷树欣;陈宏伟;张励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的研究

    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evica 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具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和冠心病作用,田蓟苷(Tilianin)是其主要活性成分[1-2].因其水溶性差,口服给药吸收不理想[3].为增加田蓟苷溶解度,课题组前期进行了微乳制备工艺的研究[4].在此基础上,依据大鼠与人小肠生理状况相似的特点[5],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和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田蓟苷肠灌流液、田蓟苷微乳在大鼠各肠段吸收行为及其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探讨微乳载体对田蓟苷口服吸收的影响,为田蓟苷新型给药系统的口服制剂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袁勇;邢建国;王立萍;陈卫军;王新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经内质网途径影响ApoE-/-鼠肝细胞凋亡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ApoE-/-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 ApoE-/-对照组(ApoE-/- group):普通饮食饲养;②蛋氨酸饮食组(methionine diet group):普通饮食+1.7%蛋氨酸饲养;③干预组(treatment group):普通饮食+1.7%蛋氨酸+0.006%叶酸及0.0004% VitB12饲养.另取12只正常C57 BL/6J小鼠给予普通饮食,作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饲养20周后,ELISA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和肝组织Caspase-12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DAPI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细胞核形态;电镜观察肝脏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ApoE-/-对照组相比,蛋氨酸饮食组Hcy浓度分别增高2.4倍(P<0.01)和2.5倍(P<0.01);ALT活性分别增高2.0倍(P<0.05)和1.2倍(P<0.05);各组AST活性无明显差异;肝组织切片DAPI染色及电镜结果显示,蛋氨酸饮食组小鼠肝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蛋氨酸饮食组小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浓缩,内质网大量增生,可见细胞凋亡前体及凋亡小体;Caspase-12活性检测显示蛋氨酸饮食组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与蛋氨酸饮食组比较,干预组小鼠血清Hcy浓度降低,Caspase-12活性下降,肝细胞病理变化减轻,血清ALT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HHcy可能通过影响ApoE-/-鼠内质网功能改变,引起肝细胞凋亡.

    作者:王磊;田珏;曹成建;杨程;蔡欣;周龙霞;杨晓玲;姜怡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氮杂-2-脱氧胞苷联合曲古抑菌素A对胃癌细胞SGC-7901MGMT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5-Aza-dC)及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及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从体内、体外观察抑癌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改变,探讨5-Aza-dC联合 TSA用于胃癌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5-Aza-dC组、TSA组和5-Aza-dC联合TSA组,利用CCK-8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T-PCR检测各组MGMT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GMT、NF-κB p65蛋白表达及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5-Aza-dC、TSA单独处理均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和促进其凋亡,联合用药后效果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单药组移植瘤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移植瘤变小;5-Aza-dC、TSA单独或联合处理SGC-7901细胞和裸鼠移植瘤后,与对照组比较,MGMT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升高明显,NF-κB p65在各处理组中的表达量未发生变化,但其磷酸化程度较对照组下降,联合用药较单药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5-Aza-dC与TSA发挥抑制胃癌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提高MGM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实现的,两药联合使用的抗癌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孟兰;程民;沈国栋;徐婷娟;刘林青;唐杨琛;韩晓青;沈干;胡世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以α-synuclein为靶点的抗帕金森病药物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PD的药物治疗仅限于改善症状,尚缺乏能够延缓疾病进程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是一种位于神经元突触前末端、由14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的突变、聚集和过度积累与包括PD在内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针对α-syn及其相关靶点的药物,可能是控制PD等突触核蛋白病进程的有效途径.该文主要从抑制α-syn表达和聚集、促进其解聚和降解、调节其修饰状态等方面,对以α-syn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沈琮;张兰;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