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晖;余慧茜;姜雅萍;游涛
目的 研制一种具有消毒作用的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用于医院超声诊疗时替代耦合剂使用,同时对探头与皮肤消毒.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实验方法,对该新型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的杀菌效果及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该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是一种以植物源松油醇为杀菌成分的复方制剂.用该消毒超声凝胶原液作用1.5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4.0,对载体上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3.0.小鼠急性经口试验LD50值>5 000 mg/kg(体重),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阴性,其原液对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该消毒超生耦合凝胶于37℃密封放置3个月,松油醇有效含量下降率为2.52%.结论 该新型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凝胶具有快速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真菌的效果,性能稳定,属无毒级物质,无致突变作用,对皮肤无刺激,全部达到研究设计指标.
作者:鞠方涛;王秋红;崔满春;张斌;陈会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一种过氧化氢消毒液的毒性,了解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活体动物试验法,对过氧化氢消毒液消毒相关毒性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该过氧化氢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体重).过氧化氢消毒液原液对家兔完整皮肤刺激指数为0,眼刺激试验平均积分为0.75,7d恢复正常,对豚鼠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该消毒液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动物各项检测指标无异常发现.结论 该过氧化氢消毒液属于无毒级物质,对皮肤无刺激性,不致敏,无致微核作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异常.
作者:秦光和;李姿;景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消毒的卫生管理.方法 对152家医疗机构污水进行采样监测.结果 2011年和2012年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分别为50.85%和79.57%,2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检出沙门菌和志贺菌,超标项目为总余氯和粪大肠菌群.结论 2012年昆明市医疗机构污水监测合格率较2011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需加强监督监测力度和消毒工作指导,使医疗机构污水达标排放.
作者:周卫民;韩瑞萍;董丽琼;邱裕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疗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实际考察某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结果 洗手指征平均执行率为84.5%,洗手方法正确率平均为83.3%,用纸巾或烘干机干手者占52.4%.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的主要因素是重视不够,工作忙没空洗手.结论 该疗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是对手卫生不够重视,应强化管理和干预措施.
作者:张秀芬;第五进学;唐裕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有卧床病人时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消毒.方法 利用平板沉降法采样培养法,对食醋消毒母婴同室病房空气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25g/L的食醋3~10mL/m3加热熏蒸30 min,母婴同室病房在行食醋熏蒸前细菌数为400 ~ 800 cfu/m3,而消毒后细菌数为75 ~150 cfu/m3.结论 母婴同室病房使用食醋熏蒸法进行空气消毒可降低病房菌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成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寻找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的佳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的420件腹腔镜手术器械随机分为2组,一组人工清洗,一组机器清洗.清洗后放大镜下目测和潜血试验进行清洗质量检查.结果 放大镜下目测2种清洗方法清洗合格率均为100%,潜血试验显示穿刺器和分离钳齿面二种清洗方法器械清洗合格率无差异,但钳柄管腔清洗合格率2种方法有显著差异,机器清洗优于人工清洗.结论 为保证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建议使用机器清洗腹腔镜手术器械.
作者:姜华;薛澄琳;屈芸娜;阳妤;张花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室环境物品消毒效果及病原菌检测.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对不同消毒方法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使用紫外线灯管消毒30~60 min后,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为87.3%;用循环风空气净化器运行60 min后,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清除率为98.5%.在两种空气消毒法消毒条件下,室内环境物体表面及其他消毒对象的消毒效果保持也存在差别.结论 循环风空气净化装置的应用可明显提高血液透析室空气和室内环境卫生质量,有助于防控透析后医院感染.
作者:姚莲萍;汪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青岛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运输特等站,每天始发列车51趟,到达列车52趟,日大旅客发送量超过6万人,每天的旅客接发送任务繁重.为保证旅客乘车时的饮食安全,济南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所每年定期对餐车的餐饮具消毒质量进行监测,及时了解餐车的消毒质量,并对消毒过程进行监督培训指导.
作者:肖琛;郭晓沫;于金宁;赵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助产士职业暴露现状,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了解某医院产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调查期间,该医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86例,其中产科助产士34例,占18.27%.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21例;暴露来源以血源性暴露为主,主要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羊水,其次为梅毒患者的血液羊水.结论 助产士职业暴露多数发生在治疗操作中,应加强助产士标准预防措施,采取防护措施.
作者:罗长华;王华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现状.方法 通过观察和发放调查表掌握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现状、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度.结果 病区辅助人员岗前接受手卫生培训仅达69.72%,接触患者后手卫生执行率仅为43.89%,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执行率为27.08%,两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应加强对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管理,开展岗前手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病区辅助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控制院内感染.
作者:吴朝晖;余慧茜;姜雅萍;游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医疗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内镜技术的手术量迅猛增长,使得不同类型的内镜器械和相关设备使用率增高.由于设备昂贵,在内镜手术增多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加快器械的周转速度.近年来,针对以往分散式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将内镜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CSSD)标准化管理流程,实施集中式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国内医院所采用.
作者:钱小芳;刘桂华;徐爱梅;念金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加强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妇产科在连续3年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3例,手部暴露占69.57%,主要发生在产房和手术室.暴露源主要是血液、羊水喷溅,还有针刺伤和刀割伤以及处理医疗废物时的锐器伤等.结论 妇产科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暴露感染的风险,应加强个人职业暴露防护.
作者:牛建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它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为此国家卫生部专门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有80%~85%的物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其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等优点而广为使用,但其不能用于怕热怕湿物品的灭菌.
作者:张玉桂;彭成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干区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现状,加强和规范消毒质量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辖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灯、器械清洗效果和医院污水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3年总合格率为97.5%.2009-2011年度合格率分别为96.6%、99.5%和96.1%;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6.7%和98.2%;器械潜血试验、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和紫外线灯、医院污水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100.0%、96.6%、98.9%、99.0%、99.5%和94.4%.结论 江干区各级医疗机构总体消毒质量较好,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消毒质量管理,尤其是要加强污水的规范处理.
作者:高海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提出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9-2011年57 795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2009-2011年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1 143例、1 189例次,感染率为1.98%、例次感染率2.06%.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感染居首,其次是胃肠道和手术切口及泌尿道感染.感染病人标本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19%,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34.56%、18.25%.结论 该医院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率较低,但呼吸道感染是控制重点,主要措施是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英秀;梁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0-2011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两年内共收治不同病种的重症病人684例,发生医院感染136例,感染率为19.8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为61.3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构成占42.65%;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13.97%和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占11.03%.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结论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严格无菌操作和执行手卫生措施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主要有效防控措施.
作者:周冬梅;马玲霞;侯瑞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再生器械及物品的清洗质量,完善清洗、消毒和灭菌标准操作流程.方法 2007年6月起消毒供应中心开始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逐渐取消全院自备包,将再生物品集中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对PDCA循环应用前后清洗质量、氧气湿化瓶消毒全院日平均人力及耗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手术器械、麻醉喉镜清洗质量显著提高;氧气湿化瓶、气管内套管等物品的清洗质量明显提高.全院氧气湿化瓶浸泡消毒耗材与人力分别节约85%、81.48%.结论 PDCA循环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体现质量持续改进,节约成本,使消毒灭菌工作更加制度化、标准化.
作者:谢金兰;秦颖;钱巧珍;石纯娟;张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急诊抢救室消毒质量,探讨改进方法.方法 对2008-2011年急诊抢救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各种监测对象共采样327件,合格率为96.3%.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均有不合格样品,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低.消毒液监测全部合格.结论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消毒质量,防止医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胡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GB/T 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国家标准由国家卫生部提出,根据卫生部制(修)订卫生标准项目计划和《消毒标准委员会2006年制、修订标准项目》内容,本编写组承担了编写任务.几经修改和讨论,于2011年作为国家推荐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作者:魏兰芬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报告开胸手术后患者肺部真菌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103例开胸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103例开胸手术患者中,有37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5.92%.引起开胸手术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高龄、严重基础病和机械通气等.结论 该医院开胸手术患者医院获得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直接与病人本身状况和呼吸道侵入性操作有关.
作者:洪丽霞;吴惠文;黄凤玉;冯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