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电泳urocortinⅡ对大鼠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及DA、ACH能神经传递影响

孙莹;张迪;郑久明;刘新宇;刘春娜

关键词:优洛可定, 纹状体, 多巴胺, 乙酰胆碱, 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微电泳, 帕金森病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cs disease, PD)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能过度兴奋[1].其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学说[1-2].有研究表明,新型神经肽(urocortin, UCN)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可用于PD、阿尔采末病等疾病的治疗[3-4].UCN是一种40个氨基酸小分子神经肽,由下丘脑分泌后刺激垂体前叶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目前研究认为UCN 可能具有神经系统保护功能[5-6],然而,UCN对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对其他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未见报道.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药AD-08对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动物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剂(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和AD-08各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SD大鼠给药8 d,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药1个月,之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对动物进行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并用AChE活性试剂盒测定受试动物大脑海马组织的AChE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痴呆模型组大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的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的AD-08均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组织AChE的活性(P<0.05).所试剂量(0.7 mg·kg-1~10 mg·kg-1)的AD-08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与多奈哌齐(1 mg·kg-1~3 mg·kg-1)相似(P>0.05).结论 AD-08可以明显改善Aβ1-42所致的痴呆模型大鼠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ChE的活性有关.

    作者:左亮;原冬冬;张媛;王琴;陶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海蓬子属植物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海蓬子属植物在我国沿海地区分布广泛,传统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该文着重对海蓬子属植物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黄酮类、有机酸、多糖和三萜皂苷类为海蓬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且海蓬子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降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海蓬子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海蓬子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管福琴;单宇;赵友谊;王奇志;王鸣;孙浩;陈雨;印敏;冯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兔眼组织AQP1表达的影响

    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 AQPl)在眼内组织分布较广,其与房水的分泌、排出及调节关系密切[1-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5-MCA-NAT能降低实验兔眼压[2-4];Neu-P11是一种高效的非选择性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能激活褪黑素受体,从而起到类似褪黑素的作用[5];Neu-P11在调节糖脂代谢、抗抑郁与抗焦虑效应和对睡眠潜伏期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5-6];前期研究证明Neu-P11局部滴眼,可降低正常眼压下新西兰大白兔眼压[7].本文研究旨在探讨AQP1在新西兰兔眼组织中的分布以及Neu-P11对AQP1表达的影响.

    作者:席守民;杨五彪;马灵筠;于乐;尹卫东;Moshe Laudon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黄素增强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SD大鼠脑基底动脉的影响.方法 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观察给予大黄素前后脑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黄素对离体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 (1) 大黄素舒张脑基底动脉(P<0.05);(2) 大黄素呈电压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P<0.05);(3)大黄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0-7、10-6和10-5 mol·L-1 的大黄素分别增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 60mV)从(173±43) pA 到(226±36) pA、(266±54) pA和(303±71) pA (P<0.05);(4) 给予10-3 mol·L-1 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 ammonium;TEA)不仅取消了大黄素对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而且使外向电流减小到(61.2±6.5) pA,比对照组电流减小了(0.65±0.06)倍(P<0.01).结论 大黄素通过增强BKCa通道的开放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舒张脑基底动脉血管.

    作者:张传林;王蕊;马克涛;司军强;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是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能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现已用于临床治疗氧化应激、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疾病[1-2].但其对于糖尿病肾脏抗炎保护作用目前研究尚少.本实验通过观察ALA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探讨ALA对T2D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机制.

    作者:鲍溪荷;徐将;叶山东;杨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EPCs,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EPCs进行不同血清或PI3K抑制剂的干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小管功能及NO分泌量,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促进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小管功能(P<0.05),促进EPCs分泌NO,上调细胞eNOS mRNA、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均在PI3K抑制剂处理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EPCs的功能.

    作者:秦臻;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黄芪多糖对哮喘大鼠Th17/Treg细胞因子及肺部炎症的影响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17A、IL-25、IL-35、IL-10水平及肺部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通过OVA腹腔注射致敏及OVA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采用肺组织HE染色评价大鼠肺部炎症;瑞氏染色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技术检测BALF中Th17细胞因子IL-17A、IL-25以及Treg细胞因子IL-35、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Ⅱ型肺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明显,BALF中IL-17A、IL-25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IL-35、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APS干预降低可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P<0.05),降低BALF中IL-17A、IL-25含量(P<0.05),升高IL-35、IL-10含量(P<0.05).结论 黄芪多糖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哮喘机体Th17/Treg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

    作者:李承德;周文宾;孙艳;方量;于佳;毛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姜黄素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SOD和MDA含量的影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重者可威胁新生儿生命,存活者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寻找治疗新生儿HIBD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

    作者:王菊香;朱新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出芽式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出芽式血管生成是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方式,其中出芽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相关分子的调控.新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受VEGF/VEGFR-2诱导转化为尖端细胞出芽外,VEGFR-3也会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对尖端细胞的选择以及肿瘤血管分支进行双向调控.该文重点阐述了VEGF/VEGFR与Dll4/Notch1信号通路的平衡对肿瘤血管出芽的重要意义,同时Ang/Tie、HIF、整合素等信号与VEGF/VEGFRs信号相互作用也对肿瘤血管出芽进行调控.靶向针对于出芽式肿瘤血管初始出芽阶段的抗血管治疗策略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的着眼点.

    作者:韦忠红;汪思亮;盛晓波;杨召聪;陈晨;刘玉萍;陈文星;王爱云;郑仕中;陆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处理150 min,随即恢复正常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造模时处理组、造模后处理组和全程处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化学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在白藜芦醇全程处理组中,各浓度白藜芦醇均可降低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升高细胞内GSH含量(P<0.05),其中以40 μmol·L-1白藜芦醇作用佳.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间内给予白藜芦醇,均较模型组增强神经元活力,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Bcl-2蛋白、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全程处理组作用佳,其次为预处理组.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且全程处理组作用佳,预处理组次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而实现.

    作者:黄家贵;张黎黎;沈长波;刘舒;徐兰;杨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TGF-β2、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TGF-β2、TNF-α分泌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分析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体外处理人肝癌MHCC97H细胞后TGF-β2、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种浓度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MHCC97H细胞TGF-β2、TNF-α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25、50、100、200 mg·L-1 4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GF-β2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100、200 mg·L-13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可能通过抑制TGF-β2和TNF-α的表达来发挥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谢群;林扬元;唐南洪;林建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司咪唑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阿司咪唑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斑马鱼的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4、10、20 μmol·L-1的阿司咪唑观察其对72 hpf( hour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的形态影响,包括畸形、心囊水肿、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计算心率、死亡率及EC50,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对2 hpf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 阿司咪唑处理后,斑马鱼出现出心率下降、SV-BA间距增大、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全身无血流、心囊水肿、心脏停止跳动等中毒现象,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到阿司咪唑对2 hpf斑马鱼的心脏发育有明显影响.结论 利用阳性药物阿司咪唑探讨药物对斑马鱼心脏功能和发育方面的毒性,有助于建立基于斑马鱼的心脏毒性评价筛选体系.

    作者:吴晓敏;何秋霞;韩利文;袁延强;杨官娥;刘可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电泳urocortinⅡ对大鼠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及DA、ACH能神经传递影响

    帕金森病(Parkinsoncs disease, PD)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能过度兴奋[1].其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学说[1-2].有研究表明,新型神经肽(urocortin, UCN)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可用于PD、阿尔采末病等疾病的治疗[3-4].UCN是一种40个氨基酸小分子神经肽,由下丘脑分泌后刺激垂体前叶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目前研究认为UCN 可能具有神经系统保护功能[5-6],然而,UCN对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对其他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未见报道.

    作者:孙莹;张迪;郑久明;刘新宇;刘春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咖啡酸锗对荷H22肝癌小鼠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目的 探讨咖啡酸锗体内抗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荷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 组:生理盐水组(NS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抑瘤率),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咖啡酸锗各剂量组瘤重均明显降低(P<0.01),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78%、48.89%、54.81%,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血管数目比NS组明显减少(P<0.01),肿瘤细胞生长受抑,而坏死程度较严重.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咖啡酸锗对荷H22肝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志愉;刘春花;周泉;陈冬;许卫珍;肖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乙酰胆碱在大鼠海马CA1区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海马CA1区及其内分布的乙酰胆碱(ACh)受体在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 侧脑室微量注射ACh能使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完全抑制时程缩短;注入ACh的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够阻断ACh的上述效应;注入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ACh通过影响海马CA1区PEN和PIN的电活动,参与了海马CA1区的痛觉调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受体介导而实现的.

    作者:肖宇;贾伟伟;李雪;卢长柱;王月飞;霍红;徐满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蛇床子素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对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25-35制作AD大鼠模型,并以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进行干预,应用HE染色、TUNEL法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蛇床子素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极少见凋亡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极少;模型组视野内凋亡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多,Bcl-2和Bax蛋白表达增多,且Bax蛋白表达升高幅度更大;与模型组相比,蛇床子素组凋亡细胞数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 蛇床子素调节AD大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具有抗凋亡、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学习记忆障碍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董晓华;俞学忠;孟宪勇;张丹参;沈丽霞;李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黄芩苷在流感病毒致肺纤维化早期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索黄芩苷在流感病毒感染致肺纤维化早期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灌胃治疗后,观察肺指数、肺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测定肺组织p38MARK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结果 黄芩苷187.5、375 mg·kg-1剂量均能明显抑制肺指数及肺组织纤维蛋白的分泌;明显降低肺组织p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明显抑制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P<0.05).结论 黄芩苷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可能与其在肺炎致肺纤维化早期抑制纤维蛋白形成相关.

    作者:万巧凤;顾立刚;李根茂;葛东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多肽AP25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多肽AP25在组织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动脉环和鸡胚尿囊膜实验检测AP25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实验评价AP25抗肿瘤活性.结果 大鼠动脉环实验表明多肽AP25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环微血管生成,并且在0.25 mg·L-1时抑制率达到62.19%;鸡胚尿囊膜实验表明多肽AP25对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0 mg·L-1抑制率达到80.37%;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多肽AP25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可以明显地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结论 多肽AP25对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管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活性.

    作者:张晓娟;王文静;王晶晶;沈鸿;王佳艺;徐寒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脏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小檗碱(berberine)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高脂膳食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实验性2型DC大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模型动物心脏功能、结构变化以及血浆、心肌组织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治疗6周后,可明显改善DC大鼠模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心室前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另外,小檗碱可减少模型动物血糖、血脂以及心脏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脂肪酸跨膜转运载体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ers,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tty acid β oxidase,FA-β-oxidase)含量.结论 小檗碱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抑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以及增加FATPs和FA-β-oxidase改善心肌内脂肪酸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董世芬;洪缨;汪瑞祺;于海食;刘明;孙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中的耐药节点

    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介导的细胞凋亡是一种新的凋亡途径,ERS过长过强,可多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肿瘤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治疗中尤为关键.凋亡通路中任意环节缺陷都能导致肿瘤细胞对凋亡的耐受.该文就内质网中影响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些重点耐药分子作一综述,包括P-gp分子、IAP家族、Bcl-2耐药家族中的关键蛋白以及内质网钙泵IP3R.

    作者:李玄;贺晓丽;毕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