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黄家贵;张黎黎;沈长波;刘舒;徐兰;杨琴

关键词:白藜芦醇, 神经元, 缺糖缺氧,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时间窗
摘要: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处理150 min,随即恢复正常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造模时处理组、造模后处理组和全程处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化学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在白藜芦醇全程处理组中,各浓度白藜芦醇均可降低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升高细胞内GSH含量(P<0.05),其中以40 μmol·L-1白藜芦醇作用佳.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间内给予白藜芦醇,均较模型组增强神经元活力,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Bcl-2蛋白、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全程处理组作用佳,其次为预处理组.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且全程处理组作用佳,预处理组次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而实现.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吡唑啉酮衍生物镉(Ⅱ)配合物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与Bax和Bcl-2的关系

    目的 研究吡唑啉酮衍生物镉(Ⅱ)配合物(Ls-17)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Ls-17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caspase活性法检测caspase-3和9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Ls-17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的IC50值为25.12 mg·L-1,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导致细胞凋亡;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激活caspase-3和9,使Bax/Bcl-2的比值增大.结论 Ls-17能够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使Bax/Bcl-2的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吴婷;张富春;刘浪;孙素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药AD-08对两种痴呆动物模型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动物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剂(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和AD-08各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SD大鼠给药8 d,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药1个月,之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对动物进行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并用AChE活性试剂盒测定受试动物大脑海马组织的AChE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痴呆模型组大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的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的AD-08均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组织AChE的活性(P<0.05).所试剂量(0.7 mg·kg-1~10 mg·kg-1)的AD-08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与多奈哌齐(1 mg·kg-1~3 mg·kg-1)相似(P>0.05).结论 AD-08可以明显改善Aβ1-42所致的痴呆模型大鼠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ChE的活性有关.

    作者:左亮;原冬冬;张媛;王琴;陶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薯蓣皂苷通过上调Lrp5、β-catenin 表达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薯蓣皂苷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0.3、0.6、1.2 μmol·L-1)进行培养,以洛伐他汀(0.04 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活性;采用RT-PCR检测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 表达情况;Von Kossa 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②通过RNAi技术将Lrp5基因沉默,检测薯蓣皂苷是否依赖于Lrp5来调节OPG/RANKL的比值.结果 ①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②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增加MC3T3-E1细胞ALP的活性;③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上调MC3T3-E1细胞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④薯蓣皂苷可以使MC3T3-E1细胞产生的矿化结节数增加;⑤薯蓣皂苷依赖于Lrp5来调节MC3T3-E1的OPG/RANKL比值.结论 ①适量浓度的薯蓣皂苷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②薯蓣皂苷可以调节Lrp5等与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以产生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张春芳;吴珊;彭金咏;夏凡;王长远;刘琦;孟强;刘克辛;孙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电泳urocortinⅡ对大鼠纹状体神经元自发放电及DA、ACH能神经传递影响

    帕金森病(Parkinsoncs disease, PD)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能过度兴奋[1].其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学说[1-2].有研究表明,新型神经肽(urocortin, UCN)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可用于PD、阿尔采末病等疾病的治疗[3-4].UCN是一种40个氨基酸小分子神经肽,由下丘脑分泌后刺激垂体前叶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目前研究认为UCN 可能具有神经系统保护功能[5-6],然而,UCN对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对其他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未见报道.

    作者:孙莹;张迪;郑久明;刘新宇;刘春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黄素增强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SD大鼠脑基底动脉的影响.方法 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观察给予大黄素前后脑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黄素对离体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 (1) 大黄素舒张脑基底动脉(P<0.05);(2) 大黄素呈电压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P<0.05);(3)大黄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0-7、10-6和10-5 mol·L-1 的大黄素分别增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 60mV)从(173±43) pA 到(226±36) pA、(266±54) pA和(303±71) pA (P<0.05);(4) 给予10-3 mol·L-1 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 ammonium;TEA)不仅取消了大黄素对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而且使外向电流减小到(61.2±6.5) pA,比对照组电流减小了(0.65±0.06)倍(P<0.01).结论 大黄素通过增强BKCa通道的开放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舒张脑基底动脉血管.

    作者:张传林;王蕊;马克涛;司军强;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芒果苷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芒果苷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SASP,350 mg·kg-1,腹腔注射)以及芒果苷组(MA,50 mg·kg-1,灌胃).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均以饮用水中添加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造模.SASP组和MA组分别于造模前2 d每日给予SASP和MA直到实验结束.于造模7 d处死小鼠,对结肠行HE染色后进行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以ELISA方法检测结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病理损伤和评分、MPO活性和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MA组上述指标比模型组明显改善,但改善效果不如SASP组明显.结论 芒果苷可以减轻实验性UC小鼠的结肠黏膜损伤,其UC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减少炎症细胞因子产生有关.

    作者:张晶晶;丁丽丽;任改艳;窦薇;王峥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黄芩苷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表达及减轻脑损伤的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评价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 黄芩苷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降低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 黄芩苷具有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涂献坤;杨卫忠;石松生;陈春美;陈建屏;王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恩诺沙星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

    恩诺沙星(errofloxacin,EF)是动物专用药,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速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1].细胞色素 P450(P450)是重要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对阐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EF 可抑制鸡、猪、鱼等 P450 [2-3],而对小鼠 P450 研究较少,且 EF 对其 CYP2B6、2C9 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 EF 对小鼠 CYP2B6、2C9 等 P450 酶系的影响,从而揭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卢丽红;张斐斐;林居纯;李银生;邱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大黄素抑制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

    目的 观察大黄素(emodin)对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离体十二指肠标本随机分为7组(n=6):对照组、大黄素剂量组(1、5、10、20 μmol·L-1),普萘洛尔(propranolol,PRO)加大黄素组、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GLI)加大黄素组、NG-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加大黄素组、无钙Krebs-Henseleit(K-H)液对照组及无钙K-H液加大黄素组.采用颈椎离断法处死大鼠并分离其十二指肠,将肠段标本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并置于氧饱和的K-H液中.采用BL-420E+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张力(tention,TE)、幅度(amplitude,AM)和频率(frequency,FR)的影响.结果 (1)大黄素能使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张力和幅度明显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对频率无明显影响.(2)普萘洛尔(P<0.01)、格列苯脲(P<0.01)可部分阻断大黄素对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3)L-NAME对大黄素所引起的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无影响.(4)氯化钙所引起的十二指肠平滑肌收缩可被大黄素所抑制(P<0.01).结论 大黄素能明显减弱大鼠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收缩张力和收缩幅度,对收缩频率无影响.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肾上腺素β受体、开放ATP敏感钾通道、阻断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实现.

    作者:高柳;杨晶;胡畔;韩笑;蒋丽丽;马会杰;郭赞;张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TGF-β2、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TGF-β2、TNF-α分泌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分析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体外处理人肝癌MHCC97H细胞后TGF-β2、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种浓度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MHCC97H细胞TGF-β2、TNF-α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25、50、100、200 mg·L-1 4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GF-β2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100、200 mg·L-13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可能通过抑制TGF-β2和TNF-α的表达来发挥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谢群;林扬元;唐南洪;林建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二苯乙烯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 (TSG) 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作用机制,并筛选新的TSG作用靶分子.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 VitD3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组)、模型组(高脂饲料)、TSG低剂量组(30 mg·kg-1·d-1)、TSG中剂量组(60 mg·kg-1·d-1)、TSG高剂量组(120 mg·kg-1·d-1).造模给药12周后分离大鼠主动脉,提取总蛋白和总RNA.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并初步定量,切割出差异蛋白质点,酶解并进行质谱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转录的变化.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TSG作用后的差异蛋白质为波形蛋白,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的波形蛋白呈高表达,TSG作用后波形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TSG对波形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在转录水平.结论 TSG的抗AS作用很可能与波形蛋白的下调作用有关,波形蛋白有望成为新的TSG作用靶分子.

    作者:姚文娟;范文俊;顾承静;金翔;王慧敏;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内皮祖细胞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EPCs,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EPCs进行不同血清或PI3K抑制剂的干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小管功能及NO分泌量,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促进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小管功能(P<0.05),促进EPCs分泌NO,上调细胞eNOS mRNA、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均在PI3K抑制剂处理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EPCs的功能.

    作者:秦臻;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氯硝柳胺丙戊酸酯的体外化学稳定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目的 对具有潜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蛋白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氯硝柳胺丙戊酸酯进行体外水解动力学、血浆稳定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研究体外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体内研究大鼠静脉注射10 mg·kg-1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及氯硝柳胺的浓度,对其血药浓度-时间采用BABP 3.0软件拟合,估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氯硝柳胺丙戊酸酯、氯硝柳胺在血浆中0.1-10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80%和日内及日间精密度<10%;氯硝柳胺丙戊酸酯体外在酸性及中性水溶液中比较稳定,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水解,在体外血浆中水解半衰期为8.5 min;氯硝柳胺丙戊酸酯以10 mg·kg-1静脉给药后,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大鼠体内的T12为(14.25±2.43) min,AUC0-t 为(280.6±39.7) min·mg·L-1,氯硝柳胺在大鼠体内的T12为(1.61±0.32) min,AUC0-t 为(57.1±20.4) min·mg·L-1.结论 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体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体内能够水解成氯硝柳胺和丙戊酸.

    作者:汪电雷;陶秀华;李家明;袁明;张弦;汪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腺嘌呤核苷受体介导肿瘤坏死因子-α开放血肿瘤屏障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开放血肿瘤屏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给予TNF-α后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胶质瘤细胞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腺嘌呤核苷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的表达水平;荧光分析法检测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的通透性改变.结果 给予TNF-α后,胶质瘤细胞内HSP70表达增加,于30 min时含量多.C6细胞内A1R的表达水平也在给予TNF-α后明显增加,并于12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其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亦于给予TNF-α后120 min达大后减少.结论 经TNF-α作用后的胶质瘤细胞HSP70表达增加,增加的HSP70可能是通过某种内在机制提高A1R的表达水平,进而增加了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

    作者:秦丽娟;谷艳婷;王艳蕾;张田;贾永森;王小君;孙娜;薛一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a+/K+泵参与缺氧诱发的大鼠脑血管收缩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Na+/K+泵是否参与缺氧诱发的脑血管收缩.方法 以PSS、K-PSS、oua-PSS、oua-K-PSS或K-free-PSS液灌流大鼠离体基底动脉后5、10、15、30和 60 min时,以压力肌动描记系统记录缺氧前后血管直径的变化.结果 缺氧、K+和哇巴因灌流均可使大鼠基底动脉产生明显收缩,缺氧可增强K+、10-8和10-7 mol·L-1哇巴因对正常基底动脉的收缩(P<0.01),但对K+与10-8或10-7 mol·L-1哇巴因共同预收缩的基底动脉以及5×10-7 mol·L-1哇巴因收缩的基底动脉并无影响.而且用可取消Na+/K+泵活性的无K+-PSS液,不管在正常或缺氧情况下,均能使基底动脉在5 min内达到大收缩.结论 Na+/K+泵可能参与了缺氧诱发的脑血管收缩,其机制可能与缺氧抑制Na+/K+泵有关.

    作者:孟岩;罗红;任晓华;王永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肽酶抑制剂在神经损伤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N-乙酰天冬氨酰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分布广的神经递质之一,它与突触前膜上的第Ⅱ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结合后可以抑制谷氨酸(Glu)等神经递质的释放.Glu水平的升高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疾病如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精神分裂症、多发性硬化、中风、糖尿病性神经病以及阿尔采末病等密切相关.NAAG从突触释放后会被特异性的肽酶水解而失活.NAAG肽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这种肽酶从而延长NAAG的活性并且对多种神经损伤疾病的动物模型均有治疗效果.该文就NAAG肽酶抑制剂在这些动物模型中的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张苏明;张励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重组天花粉蛋白高表达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p73基因甲基化影响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重组天花粉蛋白(recombinant trichosanthin,rTCS)高表达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p73基因甲基化影响的机制.方法 RT-PCR、QT-PCR、Western blot检测rTCS高表达后Caski细胞中DNA甲基化转移酶I(DNMT1)的表达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p73基因5′端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结果 宫颈癌Caski细胞p73为低表达,其启动子呈部分甲基化状态.高表达rTCS的细胞株其DNMT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降低,其中mRNA水平降低0.56倍(P<0.01),p7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亦有所降低,p73mRNA水平表达升高.结论 高表达rTCS可能通过抑制DNMT1的表达,致使抑癌基因p73启动子去甲基化而重新表达,终发挥抑癌基因功能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

    作者:彭平平;黄利鸣;韩钰;尤程程;方正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阿司咪唑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阿司咪唑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斑马鱼的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4、10、20 μmol·L-1的阿司咪唑观察其对72 hpf( hour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的形态影响,包括畸形、心囊水肿、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计算心率、死亡率及EC50,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对2 hpf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 阿司咪唑处理后,斑马鱼出现出心率下降、SV-BA间距增大、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全身无血流、心囊水肿、心脏停止跳动等中毒现象,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到阿司咪唑对2 hpf斑马鱼的心脏发育有明显影响.结论 利用阳性药物阿司咪唑探讨药物对斑马鱼心脏功能和发育方面的毒性,有助于建立基于斑马鱼的心脏毒性评价筛选体系.

    作者:吴晓敏;何秋霞;韩利文;袁延强;杨官娥;刘可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建立

    目的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确定其亚溶破剂量.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HUVEC,在其表面组装攻膜复合物C5b-9,激光共聚焦检测其组装情况;增加补体浓度,通过激光共聚焦定性观察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定量检测,确定其亚溶破剂量.结果 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C5b-9成功组装于HUVEC表面;当C5b6的浓度达到1.6 mg·L-1时,LDH的分泌量骤增,激光共聚焦显示该剂量下部分细胞胞膜破裂.结论 成功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防治奠定基础.

    作者:李阳;谢予朋;闫荟;孙晓迪;石亚飞;孙世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mTOR信号通路对造血干细胞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引起造血干细胞(HSCs)脱离静止状态,导致造血干细胞池的耗竭,抑制mTOR 信号通路能够恢复HSCs的自我更新和造血能力,深入研究mTOR信号通路对HSCs的调控作用将对HSCs的临床应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许国顺;孟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