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张富春;刘浪;孙素荣
目的 研究多肽AP25在组织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动脉环和鸡胚尿囊膜实验检测AP25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实验评价AP25抗肿瘤活性.结果 大鼠动脉环实验表明多肽AP25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环微血管生成,并且在0.25 mg·L-1时抑制率达到62.19%;鸡胚尿囊膜实验表明多肽AP25对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0 mg·L-1抑制率达到80.37%;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多肽AP25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可以明显地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结论 多肽AP25对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管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活性.
作者:张晓娟;王文静;王晶晶;沈鸿;王佳艺;徐寒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抗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新药AD-08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侧脑室注射Aβ1-42蛋白的引起的痴呆大鼠模型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对照组、AD-08低、中、高剂量组,以及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动物每天固定时间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溶剂(生理盐水);阳性药对照组和AD-08各剂量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SD大鼠给药8 d,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给药1个月,之后用Morris水迷宫方法对动物进行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并用AChE活性试剂盒测定受试动物大脑海马组织的AChE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痴呆模型组大鼠和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中的AChE活性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的AD-08均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并降低其海马组织AChE的活性(P<0.05).所试剂量(0.7 mg·kg-1~10 mg·kg-1)的AD-08改善痴呆模型动物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与多奈哌齐(1 mg·kg-1~3 mg·kg-1)相似(P>0.05).结论 AD-08可以明显改善Aβ1-42所致的痴呆模型大鼠和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AChE的活性有关.
作者:左亮;原冬冬;张媛;王琴;陶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是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能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现已用于临床治疗氧化应激、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疾病[1-2].但其对于糖尿病肾脏抗炎保护作用目前研究尚少.本实验通过观察ALA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探讨ALA对T2D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机制.
作者:鲍溪荷;徐将;叶山东;杨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处理150 min,随即恢复正常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造模时处理组、造模后处理组和全程处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化学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在白藜芦醇全程处理组中,各浓度白藜芦醇均可降低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升高细胞内GSH含量(P<0.05),其中以40 μmol·L-1白藜芦醇作用佳.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间内给予白藜芦醇,均较模型组增强神经元活力,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Bcl-2蛋白、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全程处理组作用佳,其次为预处理组.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且全程处理组作用佳,预处理组次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而实现.
作者:黄家贵;张黎黎;沈长波;刘舒;徐兰;杨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EPCs,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EPCs进行不同血清或PI3K抑制剂的干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小管功能及NO分泌量,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促进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小管功能(P<0.05),促进EPCs分泌NO,上调细胞eNOS mRNA、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均在PI3K抑制剂处理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EPCs的功能.
作者:秦臻;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恩诺沙星(errofloxacin,EF)是动物专用药,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速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1].细胞色素 P450(P450)是重要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对阐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EF 可抑制鸡、猪、鱼等 P450 [2-3],而对小鼠 P450 研究较少,且 EF 对其 CYP2B6、2C9 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 EF 对小鼠 CYP2B6、2C9 等 P450 酶系的影响,从而揭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卢丽红;张斐斐;林居纯;李银生;邱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薯蓣皂苷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加入含不同浓度的薯蓣皂苷(0.3、0.6、1.2 μmol·L-1)进行培养,以洛伐他汀(0.04 μmol·L-1)作为阳性对照.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LP的活性;采用RT-PCR检测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 表达情况;Von Kossa 染色法检测细胞矿化能力.②通过RNAi技术将Lrp5基因沉默,检测薯蓣皂苷是否依赖于Lrp5来调节OPG/RANKL的比值.结果 ①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②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增加MC3T3-E1细胞ALP的活性;③薯蓣皂苷可以剂量依赖的上调MC3T3-E1细胞Lrp5、β-catenin、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④薯蓣皂苷可以使MC3T3-E1细胞产生的矿化结节数增加;⑤薯蓣皂苷依赖于Lrp5来调节MC3T3-E1的OPG/RANKL比值.结论 ①适量浓度的薯蓣皂苷可以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②薯蓣皂苷可以调节Lrp5等与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以产生抗骨质疏松作用.
作者:张春芳;吴珊;彭金咏;夏凡;王长远;刘琦;孟强;刘克辛;孙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SD大鼠脑基底动脉的影响.方法 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观察给予大黄素前后脑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黄素对离体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 (1) 大黄素舒张脑基底动脉(P<0.05);(2) 大黄素呈电压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P<0.05);(3)大黄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0-7、10-6和10-5 mol·L-1 的大黄素分别增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 60mV)从(173±43) pA 到(226±36) pA、(266±54) pA和(303±71) pA (P<0.05);(4) 给予10-3 mol·L-1 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 ammonium;TEA)不仅取消了大黄素对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而且使外向电流减小到(61.2±6.5) pA,比对照组电流减小了(0.65±0.06)倍(P<0.01).结论 大黄素通过增强BKCa通道的开放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舒张脑基底动脉血管.
作者:张传林;王蕊;马克涛;司军强;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海马CA1区及其内分布的乙酰胆碱(ACh)受体在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 侧脑室微量注射ACh能使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完全抑制时程缩短;注入ACh的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够阻断ACh的上述效应;注入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ACh通过影响海马CA1区PEN和PIN的电活动,参与了海马CA1区的痛觉调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受体介导而实现的.
作者:肖宇;贾伟伟;李雪;卢长柱;王月飞;霍红;徐满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17A、IL-25、IL-35、IL-10水平及肺部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通过OVA腹腔注射致敏及OVA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采用肺组织HE染色评价大鼠肺部炎症;瑞氏染色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技术检测BALF中Th17细胞因子IL-17A、IL-25以及Treg细胞因子IL-35、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Ⅱ型肺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明显,BALF中IL-17A、IL-25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IL-35、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APS干预降低可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P<0.05),降低BALF中IL-17A、IL-25含量(P<0.05),升高IL-35、IL-10含量(P<0.05).结论 黄芪多糖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哮喘机体Th17/Treg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
作者:李承德;周文宾;孙艳;方量;于佳;毛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黄芩苷在流感病毒感染致肺纤维化早期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灌胃治疗后,观察肺指数、肺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测定肺组织p38MARK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结果 黄芩苷187.5、375 mg·kg-1剂量均能明显抑制肺指数及肺组织纤维蛋白的分泌;明显降低肺组织p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明显抑制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P<0.05).结论 黄芩苷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可能与其在肺炎致肺纤维化早期抑制纤维蛋白形成相关.
作者:万巧凤;顾立刚;李根茂;葛东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维甲酸对胆管结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应用维甲酸给予胆管结扎大鼠模型,用大鼠全基因芯片分析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并进行通路分析,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与验证肝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全基因组芯片分析表明:共有491个基因同时在模型组和维甲酸组中发生变化,该变化与细胞黏附、整合素等信号通路有关,并影响药物代谢,视黄醇代谢,淀粉、蔗糖和半乳糖代谢,脂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维甲酸能抑制肝脏组织中肝纤维化相关基因(Col1a1和TGF-β)的mRNA水平,降低肝纤维化相关蛋白(TGF-β、α-SMA)的表达.结论 维甲酸可以有效改善胆管结扎大鼠模型的肝纤维化的程度,逆转胆管结扎造成的基因表达变化,其中包括下调多种肝纤维化基因,从而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喻冬柯;高塬;张彩霞;张胜华;甄永占;邵荣光;何红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檗碱(berberine)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高脂膳食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实验性2型DC大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模型动物心脏功能、结构变化以及血浆、心肌组织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治疗6周后,可明显改善DC大鼠模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心室前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另外,小檗碱可减少模型动物血糖、血脂以及心脏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脂肪酸跨膜转运载体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ers,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tty acid β oxidase,FA-β-oxidase)含量.结论 小檗碱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抑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以及增加FATPs和FA-β-oxidase改善心肌内脂肪酸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董世芬;洪缨;汪瑞祺;于海食;刘明;孙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nake venom cystatin,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人肝癌MHCC97H细胞TGF-β2、TNF-α分泌的影响;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分析不同浓度sv-cystatin重组蛋白体外处理人肝癌MHCC97H细胞后TGF-β2、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种浓度的sv-cystatin重组蛋白对MHCC97H细胞TGF-β2、TNF-α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25、50、100、200 mg·L-1 4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GF-β2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0、100、200 mg·L-13种浓度的重组蛋白能够抑制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cystatin重组蛋白可能通过抑制TGF-β2和TNF-α的表达来发挥多方面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谢群;林扬元;唐南洪;林建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对具有潜在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和蛋白酪氨酸激酶双重抑制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氯硝柳胺丙戊酸酯进行体外水解动力学、血浆稳定性及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研究体外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体内研究大鼠静脉注射10 mg·kg-1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后,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及氯硝柳胺的浓度,对其血药浓度-时间采用BABP 3.0软件拟合,估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血浆中氯硝柳胺丙戊酸酯、氯硝柳胺在血浆中0.1-100.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80%和日内及日间精密度<10%;氯硝柳胺丙戊酸酯体外在酸性及中性水溶液中比较稳定,在碱性水溶液中易水解,在体外血浆中水解半衰期为8.5 min;氯硝柳胺丙戊酸酯以10 mg·kg-1静脉给药后,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大鼠体内的T12为(14.25±2.43) min,AUC0-t 为(280.6±39.7) min·mg·L-1,氯硝柳胺在大鼠体内的T12为(1.61±0.32) min,AUC0-t 为(57.1±20.4) min·mg·L-1.结论 氯硝柳胺丙戊酸酯在体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体内能够水解成氯硝柳胺和丙戊酸.
作者:汪电雷;陶秀华;李家明;袁明;张弦;汪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 (TSG) 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作用机制,并筛选新的TSG作用靶分子.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 VitD3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组)、模型组(高脂饲料)、TSG低剂量组(30 mg·kg-1·d-1)、TSG中剂量组(60 mg·kg-1·d-1)、TSG高剂量组(120 mg·kg-1·d-1).造模给药12周后分离大鼠主动脉,提取总蛋白和总RNA.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并初步定量,切割出差异蛋白质点,酶解并进行质谱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转录的变化.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TSG作用后的差异蛋白质为波形蛋白,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的波形蛋白呈高表达,TSG作用后波形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TSG对波形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在转录水平.结论 TSG的抗AS作用很可能与波形蛋白的下调作用有关,波形蛋白有望成为新的TSG作用靶分子.
作者:姚文娟;范文俊;顾承静;金翔;王慧敏;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并确定其亚溶破剂量.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HUVEC,在其表面组装攻膜复合物C5b-9,激光共聚焦检测其组装情况;增加补体浓度,通过激光共聚焦定性观察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定量检测,确定其亚溶破剂量.结果 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C5b-9成功组装于HUVEC表面;当C5b6的浓度达到1.6 mg·L-1时,LDH的分泌量骤增,激光共聚焦显示该剂量下部分细胞胞膜破裂.结论 成功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药物防治奠定基础.
作者:李阳;谢予朋;闫荟;孙晓迪;石亚飞;孙世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引起造血干细胞(HSCs)脱离静止状态,导致造血干细胞池的耗竭,抑制mTOR 信号通路能够恢复HSCs的自我更新和造血能力,深入研究mTOR信号通路对HSCs的调控作用将对HSCs的临床应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许国顺;孟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吡唑啉酮衍生物镉(Ⅱ)配合物(Ls-17)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Ls-17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变化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caspase活性法检测caspase-3和9的变化,Western blot法分析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Ls-17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的IC50值为25.12 mg·L-1,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导致细胞凋亡;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激活caspase-3和9,使Bax/Bcl-2的比值增大.结论 Ls-17能够抑制Eca-109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的表达,使Bax/Bcl-2的比值升高有关.
作者:吴婷;张富春;刘浪;孙素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咖啡酸锗体内抗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荷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 组:生理盐水组(NS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抑瘤率),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咖啡酸锗各剂量组瘤重均明显降低(P<0.01),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78%、48.89%、54.81%,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血管数目比NS组明显减少(P<0.01),肿瘤细胞生长受抑,而坏死程度较严重.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咖啡酸锗对荷H22肝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志愉;刘春花;周泉;陈冬;许卫珍;肖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