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谢予朋;闫荟;孙晓迪;石亚飞;孙世光
出芽式血管生成是肿瘤血管生成主要方式,其中出芽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相关分子的调控.新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除了受VEGF/VEGFR-2诱导转化为尖端细胞出芽外,VEGFR-3也会高表达于肿瘤血管内皮,对尖端细胞的选择以及肿瘤血管分支进行双向调控.该文重点阐述了VEGF/VEGFR与Dll4/Notch1信号通路的平衡对肿瘤血管出芽的重要意义,同时Ang/Tie、HIF、整合素等信号与VEGF/VEGFRs信号相互作用也对肿瘤血管出芽进行调控.靶向针对于出芽式肿瘤血管初始出芽阶段的抗血管治疗策略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的着眼点.
作者:韦忠红;汪思亮;盛晓波;杨召聪;陈晨;刘玉萍;陈文星;王爱云;郑仕中;陆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mTOR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引起造血干细胞(HSCs)脱离静止状态,导致造血干细胞池的耗竭,抑制mTOR 信号通路能够恢复HSCs的自我更新和造血能力,深入研究mTOR信号通路对HSCs的调控作用将对HSCs的临床应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许国顺;孟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肺上皮细胞核内Nrf2表达的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内毒素+丙泊酚组、内毒素+脂肪乳剂组和丙泊酚组,分别检测小鼠生存率、肺湿重/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肺上皮细胞核内Nrf2水平.结果 腹腔注射内毒素导致小鼠生存率降低,肺湿重/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和白细胞计数增加,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加,丙泊酚能明显提高小鼠肺上皮细胞核内Nrf2表达.结论 丙泊酚对内毒素诱发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丙泊酚激活肺上皮细胞核内Nrf2表达有关.
作者:王宏;刘刚;符炜;徐宁;戴体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ypoxia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是围生期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重者可威胁新生儿生命,存活者易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寻找治疗新生儿HIBD的有效方法意义重大.
作者:王菊香;朱新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cs disease, PD)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能过度兴奋[1].其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学说[1-2].有研究表明,新型神经肽(urocortin, UCN)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可用于PD、阿尔采末病等疾病的治疗[3-4].UCN是一种40个氨基酸小分子神经肽,由下丘脑分泌后刺激垂体前叶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目前研究认为UCN 可能具有神经系统保护功能[5-6],然而,UCN对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对其他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未见报道.
作者:孙莹;张迪;郑久明;刘新宇;刘春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黄芩苷在流感病毒感染致肺纤维化早期进展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黄芩苷溶液灌胃治疗后,观察肺指数、肺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测定肺组织p38MARK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测定肺组织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结果 黄芩苷187.5、375 mg·kg-1剂量均能明显抑制肺指数及肺组织纤维蛋白的分泌;明显降低肺组织p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P<0.01);明显抑制磷酸化NF-κB-p65及TGF-β1 蛋白表达(P<0.05).结论 黄芩苷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可能与其在肺炎致肺纤维化早期抑制纤维蛋白形成相关.
作者:万巧凤;顾立刚;李根茂;葛东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SD大鼠脑基底动脉的影响.方法 应用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观察给予大黄素前后脑基底动脉直径的变化;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大黄素对离体的SD大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电流的调节作用.结果 (1) 大黄素舒张脑基底动脉(P<0.05);(2) 大黄素呈电压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P<0.05);(3)大黄素呈浓度依赖性增强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10-7、10-6和10-5 mol·L-1 的大黄素分别增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 60mV)从(173±43) pA 到(226±36) pA、(266±54) pA和(303±71) pA (P<0.05);(4) 给予10-3 mol·L-1 的BKCa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 ammonium;TEA)不仅取消了大黄素对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而且使外向电流减小到(61.2±6.5) pA,比对照组电流减小了(0.65±0.06)倍(P<0.01).结论 大黄素通过增强BKCa通道的开放促进钾离子外流从而舒张脑基底动脉血管.
作者:张传林;王蕊;马克涛;司军强;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阿司咪唑对斑马鱼的心脏毒性,为斑马鱼的心脏毒性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4、10、20 μmol·L-1的阿司咪唑观察其对72 hpf( hour post fertilization)斑马鱼的形态影响,包括畸形、心囊水肿、血细胞在心区堆积等情况,计算心率、死亡率及EC50,测量静脉窦-动脉球(SV-BA)间距,以及对2 hpf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结果 阿司咪唑处理后,斑马鱼出现出心率下降、SV-BA间距增大、血细胞在心区堆积、全身无血流、心囊水肿、心脏停止跳动等中毒现象,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同时观察到阿司咪唑对2 hpf斑马鱼的心脏发育有明显影响.结论 利用阳性药物阿司咪唑探讨药物对斑马鱼心脏功能和发育方面的毒性,有助于建立基于斑马鱼的心脏毒性评价筛选体系.
作者:吴晓敏;何秋霞;韩利文;袁延强;杨官娥;刘可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及其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并鉴定人外周血EPCs,制备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EPCs进行不同血清或PI3K抑制剂的干预,检测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成小管功能及NO分泌量,RT-PCR检测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能促进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及成小管功能(P<0.05),促进EPCs分泌NO,上调细胞eNOS mRNA、总Akt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但这些作用均在PI3K抑制剂处理后明显减弱(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EPCs的功能.
作者:秦臻;黄水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内质网应激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介导的细胞凋亡是一种新的凋亡途径,ERS过长过强,可多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肿瘤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凋亡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治疗中尤为关键.凋亡通路中任意环节缺陷都能导致肿瘤细胞对凋亡的耐受.该文就内质网中影响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些重点耐药分子作一综述,包括P-gp分子、IAP家族、Bcl-2耐药家族中的关键蛋白以及内质网钙泵IP3R.
作者:李玄;贺晓丽;毕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通过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的含量,评价炎症反应的程度;通过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的含量,评价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通过ELISA法检测脑组织TNF-α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 黄芩苷治疗组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减少脑梗死体积,以及降低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水平.结论 黄芩苷具有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TNF-α和AQP-4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涂献坤;杨卫忠;石松生;陈春美;陈建屏;王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α-硫辛酸(α-lipoic acid,ALA)是一种类维生素物质,存在于线粒体,能通过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是唯一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的万能抗氧化剂,现已用于临床治疗氧化应激、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有关疾病[1-2].但其对于糖尿病肾脏抗炎保护作用目前研究尚少.本实验通过观察ALA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探讨ALA对T2DM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肾脏保护机制.
作者:鲍溪荷;徐将;叶山东;杨春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小檗碱(berberine)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大鼠模型心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 高糖高脂膳食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实验性2型DC大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模型动物心脏功能、结构变化以及血浆、心肌组织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作用.结果 小檗碱治疗6周后,可明显改善DC大鼠模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心室前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另外,小檗碱可减少模型动物血糖、血脂以及心脏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脂肪酸跨膜转运载体蛋白(fatty acid transporters,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tty acid β oxidase,FA-β-oxidase)含量.结论 小檗碱可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抑制心肌肥厚和心室重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高血糖和高血脂状态、以及增加FATPs和FA-β-oxidase改善心肌内脂肪酸代谢紊乱有关.
作者:董世芬;洪缨;汪瑞祺;于海食;刘明;孙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 (TSG) 抗动脉粥样硬化 (AS) 的作用机制,并筛选新的TSG作用靶分子.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 VitD3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组)、模型组(高脂饲料)、TSG低剂量组(30 mg·kg-1·d-1)、TSG中剂量组(60 mg·kg-1·d-1)、TSG高剂量组(120 mg·kg-1·d-1).造模给药12周后分离大鼠主动脉,提取总蛋白和总RNA.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差异蛋白质点并初步定量,切割出差异蛋白质点,酶解并进行质谱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各组中波形蛋白(差异蛋白质点)转录的变化.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TSG作用后的差异蛋白质为波形蛋白,与正常组相比,AS模型组的波形蛋白呈高表达,TSG作用后波形蛋白表达受到明显的抑制.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表明,TSG对波形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在转录水平.结论 TSG的抗AS作用很可能与波形蛋白的下调作用有关,波形蛋白有望成为新的TSG作用靶分子.
作者:姚文娟;范文俊;顾承静;金翔;王慧敏;张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恩诺沙星(errofloxacin,EF)是动物专用药,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速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1].细胞色素 P450(P450)是重要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对阐明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和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EF 可抑制鸡、猪、鱼等 P450 [2-3],而对小鼠 P450 研究较少,且 EF 对其 CYP2B6、2C9 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 EF 对小鼠 CYP2B6、2C9 等 P450 酶系的影响,从而揭示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卢丽红;张斐斐;林居纯;李银生;邱江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咖啡酸锗体内抗H22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荷H22肝癌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 组:生理盐水组(NS组,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组(阳性对照组)、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给药,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咖啡酸锗对小鼠肿瘤组织的影响(抑瘤率),采用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以及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NS组比较,咖啡酸锗各剂量组瘤重均明显降低(P<0.01),咖啡酸锗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7.78%、48.89%、54.81%,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血管数目比NS组明显减少(P<0.01),肿瘤细胞生长受抑,而坏死程度较严重.咖啡酸锗各剂量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咖啡酸锗对荷H22肝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志愉;刘春花;周泉;陈冬;许卫珍;肖纯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海马CA1区及其内分布的乙酰胆碱(ACh)受体在大鼠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电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结果 侧脑室微量注射ACh能使大鼠海马CA1区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降低、潜伏期延长,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完全抑制时程缩短;注入ACh的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够阻断ACh的上述效应;注入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ACh通过影响海马CA1区PEN和PIN的电活动,参与了海马CA1区的痛觉调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受体介导而实现的.
作者:肖宇;贾伟伟;李雪;卢长柱;王月飞;霍红;徐满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窗内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处理150 min,随即恢复正常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造模时处理组、造模后处理组和全程处理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化学比色法测定LDH活性和GSH含量.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Bcl-2、Caspase-3 蛋白表达.结果在白藜芦醇全程处理组中,各浓度白藜芦醇均可降低培养上清液LDH活性,升高细胞内GSH含量(P<0.05),其中以40 μmol·L-1白藜芦醇作用佳.在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不同时间内给予白藜芦醇,均较模型组增强神经元活力,减少神经元凋亡,上调Bcl-2蛋白、下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5),其中全程处理组作用佳,其次为预处理组.结论 白藜芦醇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且全程处理组作用佳,预处理组次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至少部分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而实现.
作者:黄家贵;张黎黎;沈长波;刘舒;徐兰;杨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开放血肿瘤屏障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给予TNF-α后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动态检测胶质瘤细胞的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和腺嘌呤核苷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的表达水平;荧光分析法检测体外血肿瘤屏障模型的通透性改变.结果 给予TNF-α后,胶质瘤细胞内HSP70表达增加,于30 min时含量多.C6细胞内A1R的表达水平也在给予TNF-α后明显增加,并于120 min达高峰后逐渐减少.其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亦于给予TNF-α后120 min达大后减少.结论 经TNF-α作用后的胶质瘤细胞HSP70表达增加,增加的HSP70可能是通过某种内在机制提高A1R的表达水平,进而增加了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
作者:秦丽娟;谷艳婷;王艳蕾;张田;贾永森;王小君;孙娜;薛一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IL-17A、IL-25、IL-35、IL-10水平及肺部炎症的影响,探讨其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通过OVA腹腔注射致敏及OVA雾化吸入激发制备哮喘大鼠模型.采用肺组织HE染色评价大鼠肺部炎症;瑞氏染色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分类;电镜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酶联免疫技术检测BALF中Th17细胞因子IL-17A、IL-25以及Treg细胞因子IL-35、IL-10的水平.结果 哮喘组大鼠肺组织炎症表现显著,Ⅱ型肺泡上皮超微结构损伤明显,BALF中IL-17A、IL-25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IL-35、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APS干预降低可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P<0.05),降低BALF中IL-17A、IL-25含量(P<0.05),升高IL-35、IL-10含量(P<0.05).结论 黄芪多糖治疗哮喘的机制可能与调节哮喘机体Th17/Treg细胞因子间的平衡有关.
作者:李承德;周文宾;孙艳;方量;于佳;毛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