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玲;黄巨恩;刘华钢
目的 检测大戟科植物续随子中分离纯化的3种千金二萜烷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 L1(1)、Euphorbia Factor L2(2)和Euphorbia Factor L3(3)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透明癌和卵巢囊腺癌等5种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了千金二萜烷化合物结构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阳性对照顺铂和3种化合物对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透明癌和卵巢囊腺癌等5种人妇科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发现Euphorbia Factor L1(1)和Euphorbia Factor L3(3)对子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16.74和1.01 μmol·L-1;Euphorbia Factor L3(3)对人卵巢透明癌和人卵巢囊腺癌细胞的增殖显示中等程度的抑制活性;Euphorbia Factor L2(2)即使在100 μmol·L-1的高浓度下,对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结论 Euphorbia Factor L3(3)对人妇科肿瘤细胞的增殖显示抑制活性,推测千金二萜烷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母核上的环外双键及邻位取代基有关.
作者:王思明;王溪;苏晓会;张嫚丽;董玫;史清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ACT)对大鼠切口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所有大鼠术前6天鞘内置管,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假手术+ACT组、切口痛组、切口痛+ACT低剂量(2.25 μg)组、切口痛+ACT高剂量(22.5 μg)组,每组16只.按照Brennan法建立切口痛模型.ACT和生理盐水均在术后d 1鞘内给予.分别于术前d 1(基础值)、术后d 1(给药前,给药后30、75、120、165、240 min)测定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并予比较.结果 切口痛术后d 1(给药前)与基础值相比TWL、MWT均明显降低(P<0.05);鞘内给予高剂量ACT,与给药前相比,给药后30、75、120 min TWL升高(P<0.05),但不影响大鼠的MWT;与切口痛组相比,切口痛+ACT高剂量组在给药后30、75、120 min TWL明显增高(P<0.05).结论 鞘内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ACT部分缓解了切口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但是对机械痛觉过敏没有影响,提示碳酸酐酶可能参与了切口痛的热痛敏过程.
作者:韩潞潞;赵华平;薛庆生;于布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isolated from sea cucumber,SC-FUC)对小鼠急性酒精中毒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 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益肝灵阳性对照组、SC-FUC低、高剂量组(50和100 mg·kg-1·d-1),连续灌胃SC-FUC 4 d,于末次给药后1 h按体重灌胃乙醇体积分数为56%的白酒(15 ml·kg-1),分别记录醉酒和醒酒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SC-FUC能有效推迟小鼠的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活力(P<0.01),提高肝脏ADH、ALD和抗氧化酶GSH-Px和CAT活力,降低MDA含量,对SOD活力无明显影响.结论 SC-FUC能明显促进乙醇在小鼠肝脏中的代谢速度,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治醉酒和保护肝脏作用.
作者:滕来宾;王静凤;杨延存;李冰;张珣;薛长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匹诺塞林(PNCB)对海兔神经元共培养体系(SN/L7)的电生理效应,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共培养海兔(aplysia)的感觉神经元(SN)和运动神经元(L7),使其互相接触形成突触连接.细胞培养至d 5,给予不同浓度的PNCB刺激,考察药物对SN/L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影响,随后撤去药物,观察EPSP的恢复情况.另取细胞,在PNCB孵育后加入0.005 mmol·L-15-羟色胺(5-HT),观察SN/L7对5-HT的反应性的变化.结果 PNCB作用5 min,使SN/L7的EPSP幅值降低.药物浓度低于0.1 mmol·L-1时,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负线性关系(r>0.995),在0.1~0.4 mmol·L-1的浓度范围内,作用强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线性关系(r>0.998);撤去药物后,SN/L7的 EPSP幅值可恢复至初始值.PNCB使SN/L7对5-HT的反应性消失,撤去药物后,该反应性得以恢复.结论 PNCB可逆地抑制体外共培养的海兔SN/L7神经元突触的兴奋性传导,并可逆地抑制SN/L7对5-HT的反应性.这一效应可能与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有关.
作者:应剑;胡江原;陈阳;Samuel Schacher;杜冠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蛇毒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v-cystatin)基因转染对小鼠黑素瘤细胞B16F1的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采用双向电泳-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分析稳定表达sv-cystatin的B16F1细胞系B16F1/cystatin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B16F1/pcDNA3.1的蛋白表达谱的差别,筛选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确定实验结果;对蛋白组数据和前期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16F1/cystatin和B16F1/pcDNA3.1细胞总蛋白的双向电泳图谱上共有匹配蛋白点(412±20)个,其中有11个蛋白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5个上调,6个下调.这11个蛋白和1个仅在B16F1/cystatin中表达的蛋白经MALDI-TOF-MS分析,其中10个蛋白得到了鉴定,它们分属于代谢酶系、小G蛋白Ran调控分子、真核翻译因子、核苷酸激酶等.Western blot显示NM23和RhoGDI-beta的蛋白表达分别上调了(2.23±0.34)倍和(1.57±0.11)倍;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M23、RhoGDI-beta、RANBP1的mRNA表达上调,eIF5A、eEF1-beta2、MDH1表达下调;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基于Gene Ontology的分析提示sv-cystatin作用的靶分子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周、质膜和细胞核,与转录、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细胞凋亡等过程有关.结论 sv-cystatin可能通过调控抑癌基因NM23、RhoGDI等蛋白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sv-cystatin的主要靶分子可能是转录因子、分泌蛋白和质膜受体.
作者:齐元麟;纪明开;谢群;黄清玲;林建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对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及抗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取生长d 5~6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DMSO组、维拉帕米(2 μmol·L-1)组、地尔硫卓(10 μmol·L-1)组和硝苯地平(10 μmol·L-1)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制作心肌细胞H/R 损伤模型.测定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变化,观察心肌细胞损伤情况;RT-PCR方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培养心肌细胞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H/R组相比,维拉帕米组、地尔硫卓组和硝苯地平组Egr-1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弱(P<0.01).结论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硝苯地平均可抑制Egr-1的表达,减轻H/R心肌细胞的损伤,这可能是钙离子拮抗剂保护心肌细胞H/R损伤的共同机制之一.
作者:郑付春;黄展勤;石刚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别观察神经分化培养液和视黄酸对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滋养层细胞方法培养H9细胞,用化学成分确定的神经分化培养液诱导H9细胞神经分化,检测神经细胞特征蛋白表达;用视黄酸(RA)培养液诱导H9细胞分化,检测分化过程中内质网应激蛋白BI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神经分化培养液诱导H9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RA诱导的H9细胞分化过程中,BIP的表达随分化上调.结论 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提供了衍生神经细胞的潜在细胞来源和发育研究的平台.
作者:刘超;刘丽华;方圣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HB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对α干扰素(IFN-α)诱导的抗病毒蛋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以表达HBx蛋白的重组质粒FL1-145HBx转染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细胞,经IFN-α处理后,RT-PCR法分析细胞内抗病毒蛋白MxA和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STAT1 mRNA表达水平,同时运用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HBx、p-ERK、p-STAT1和t-STAT1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转染细胞内MxA、STAT1的mRNA和p-STAT1、t-STAT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而ER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后,转染细胞内MxA、STAT1 mRNA水平能够恢复至转染前的表达水平.结论 HBx蛋白很可能通过影响IFN-α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分子而抑制抗病毒蛋白MxA的表达;ERK信号转导途径的活化可能参与这一抑制过程.
作者:管世鹤;潘颖;杨凯;沈继龙;杨东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BALB/c小鼠Th1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方法 于P.y17XL感染前7天,连续每日给予BALB/c小鼠L-Arg(1.5 g·kg-1体质量)灌胃预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d 0、d 3和d 5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ALB/c小鼠CD4+CD69+T细胞、F4/80+CD36+巨噬细胞数量;ELISA 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 与NC组比较,L-Arg能够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延长生存时间.L-Arg组CD4+CD69+T细胞数量出现有意义的增加,IFN-γ分泌水平明显提高,F4/80+CD36+巨噬细胞数量出现明显升高,NO的分泌也明显增加.结论 在感染早期L-Arg处理可诱导Th1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明显遏制P.y17XL感染早期红内期疟原虫的感染进程.
作者:潘艳艳;刘军;李莹;延娟;冯永辉;王各各;冯辉;郑丽;曹雅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BAPTA-AM抗H2O2诱导的HepG-2细胞MT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Rhodamine 123(Rh 123))荧光染色、细胞色素C酶联免疫分析、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活性氧ROS检测法分别测定HepG-2细胞活性、线粒体(MT)膜电位、MT细胞色素C(CytC)的释放、Caspase-9的激活、活性氧(ROS)的产生量.结果 BAPTA-AM能抑制H2O2损伤HepG-2细胞所致MT跨膜电位的降低,减少CytC的释放,抑制Caspase-9激活和 ROS的生成,提高受攻击H2O2的细胞活力.结论 BAPTA-AM通过减轻钙超载,保护MT,抑制凋亡通路的激活,产生抗细胞损伤、挽救细胞生命之效.
作者:付再林;宋必卫;施水娟;杨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金钗石斛生物总碱对外源性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及诱导其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石斛生物总碱对星形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MTS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TNF-α炎性因子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real time RT-PCR) 检测炎症相关基因TNF-α、IL-6 mRNA的表达.结果 ① 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MTS检测吸光度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② 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降低LPS所致的TNF-α蛋白的高表达(P<0.05);③ 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降低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吸光度的升高,同时明显抑制LPS所致的TNF-α、IL-6 mRNA的高表达.结论 金钗石斛生物总碱能够拮抗LPS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其作用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炎症因子的释放密切相关.
作者:张俊青;吴芹;龚其海;张锋;金凤;聂晶;石京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吲哚-3-原醇(I3C)对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CCl4、酒精、高脂低蛋白饲料)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I3C治疗10 d后,检测大鼠肝组织的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通过HE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及胶原含量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2(MMP-2)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I3C治疗组肝组织Hyp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以大剂量(12 mg·kg-1)组明显(P<0.01),MMP-2蛋白表达升高;病理学改变尤其是胶原纤维的沉积明显减轻(P<0.05),α-SMA表达也降低.结论 I3C可促进复合因素所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恢复,其机制与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减少活化HSC数量以及促进基质胶原降解有关.
作者:高爱梅;平洁;汪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药物成瘾被认为是一种异常的学习记忆,主要特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和易复发;其中高复吸率一直是药物成瘾研究和治疗的难题,消退性学习可以明显增加成瘾动物的戒断时间.因此,深入研究消退性学习的机制成为神经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消退性学习被认为是形成了一种新的抑制性记忆.该文主要就消退性学习可能涉及的核团以及谷氨酸受体和表观遗传学机制在消退学习研究中的主要发现作了简单的综述;另外还对以消退性学习为原理的暴露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作者:刘文涛;王维胜;何玲;刘景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B、C、D 三组分别灌胃雷帕霉素0.2、0.4、0.6 mg·d-1,A组每天予以无菌水灌胃,共3周.3周后,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EDTA抗凝,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CD4+CD25+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RT-PCR检测小鼠脾细胞Foxp3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小鼠脾脏中p-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各实验组及对照组中p-mTOR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 Foxp3mRNA在实验组(B、C、D)小鼠脾脏中表达的程度分别为(0.4853±0.0574、0.7886±0.1085、0.9639±0.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A(0.1345±0.0271)(P<0.05);实验组(B、C、D)小鼠脾脏中p-mTOR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2326±0.0431、0.1156±0.0223、0.0556±0.0041),明显低于对照组A(0.4223±0.0534)(P<0.05);两指标经pearson相关分析,小鼠脾脏中Foxp3mRNA的表达与p-mTO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会促使Foxp3的表达增强;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与Foxp3的表达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葛圣林;彭磊磊;张成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动脉粥样硬化 ( atherosclerosis,AS ) 是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性血管疾病,该文就AS炎性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如细胞间黏附分子-1 ( ICAM-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VCAM-1 )、核因子-κB ( NF-κB ) 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 PPARγ ),以及中医药在抗AS中调节这些炎性信号通路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马悦颖;刘建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抗抑郁作用经典古方小补心汤由代赭石、旋复花、竹叶和淡豆豉4味中药组成,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张有志等[1-2]研究结果表明,小补心汤乙醇提取物总黄酮(BX-2)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活性,且BX-2抗抑郁作用的效价强度比小补心汤明显提高,由于BX-2所含成分多,含量低,目前动物体内物质基础研究无法开展,为了研究其体内效应物质基础,本实验尝试用大鼠原位肠肝循环灌流模型对BX-2的体内效应物质基础进行初步研究.
作者:王素军;阮金秀;张振清;张有志;于能江;王桂香;莫李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化学用品、化学药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其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据文献[1]报道,几乎所有的化学药物在对母体产生毒性的同时就引起胎儿发育减慢、畸形(四肢缺损、中枢神经系统缺损、无肾等)、甚至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因化学药物导致胎儿畸形发生率在国外占20%~30%,国内占14.8%[2].本文以Wistar孕鼠为对象,就环磷酰胺对胎鼠脑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为环磷酰胺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明仁;郑高键;高国富;张璐;连秀珍;张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的病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药物干预癫痫的新靶点.该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由于功能以及与神经元之间信号调控异常从而诱发癫痫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慧;李海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榄香烯(elemene,ELE)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Ⅰ和Ⅱ(TOPOⅠ、TOPO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ELE对HepG-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噻唑蓝还原法(MTT)观察ELE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PCR法检测ELE对HepG-2细胞TOPOⅠ和TOPOⅡ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LE对HepG-2细胞TOPOⅠ和TOPO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LE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调TOPOⅠ、TOPOⅡ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ELE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下调TOPOⅠ、TOPOⅡ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龚敏;梁鑫淼;崔晓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缺氧/复氧对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TLR4受体及其通路中MyD88、NF-κBp65、p-ERK1/2、p-IκBα和p38的影响和不同浓度栀子苷的干预作用,以揭示栀子苷治疗脑缺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的方式制备模型,用栀子苷125、250和500 μmol·L-1 3个浓度梯度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小胶质细胞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p-IκBα、p38、p-ERK1/2蛋白,免疫荧光双染观察MyD88和NF-κB;结果 缺氧/复氧激活了TLR4通路,并通过MyD88依赖途径激活了下游蛋白MyD88、NF-κBp65、p-ERK1/2、p-IκBα和p38;栀子苷250和500 μmol·L-1组抑制了通路蛋白的活性;结论 缺氧/复氧使TLR4通路蛋白磷酸化激活.栀子苷通过对TLR4通路蛋白的抑制发挥抗炎效应,促进脑缺血的恢复.
作者:侯金才;张鹏;刘建勋;韩笑;李丹;王秀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