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云凤;祝晓春;孙东升;齐琦;王果元;金成艳;王丽娜;徐长庆;田野;张力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enalapril,Ena)抗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致心肌纤维化模型,经Ena低、中、高(2.5、5.0、10.0 mg·kg-1)3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卡托普利(100.0 mg·kg-1)治疗后观察其对心肌组织胶原变化、心室重量(HW/BW)和心室重量指数(LVI)、羟脯氨酸含量及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 Ena不同剂量组均能够降低心肌组织胶原含量(P<0.05或P<0.01),降低HW/BW和LVI(P<0.05或P<0.01),降低羟脯氨酸含量(P<0.05或P<0.01),减少TGF-β1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P<0.05或P<0.01),减轻心肌纤维化.结论 Ena通过抑制TGF-β1表达抗Iso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作者:孙红霞;杨世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phosphorothioate oligodeoxynucleotide,AS-PS-ODNs,ASPO)靶向诱导20例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凋亡,并与多种常用化疗药联合,观察ASPO对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及HL60细胞系的协同效应.方法 ①应用MTT比色法分析ASPO与常用化疗药物配伍协同作用特点;②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 P26 Bcl-2蛋白表达;③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测白血病细胞倍增时间;④丫啶橙(AO)染色, 流式DNA Content分析细胞凋亡率,电镜及DNA电泳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及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① ASPO与除DNR,NVT外的7种(HHRT,VCR、MTX、Ara-c、 VP16、ACR、DEX)化疗药物均有联合增强或相加作用.② 12例Bcl-2蛋白抑制率大于0.4为A组,8例小于0.4为B组.A组的凋亡率和B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A组的凋亡率高于B组(P<0.05).③原代急性白血病细胞ASPO组,Ara-c组和ASPO+Ara-c组,72 h细胞生长抑制检测发现ASPO+Ara-c组的细胞抑制率高于单用ASPO与单用Ara-c的细胞抑制率之和(P<0.01);④ A组的ASPO对细胞的抑制与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102.89±37.97呈正相关γ=0.577(P<0.05).结论 Bcl-2 ASPO能特异抑制白血病细胞(系)的Bcl-2蛋白表达;Bcl-2 ASPO 对倍增时间慢、BCL-2 蛋白表达高的原代白血病细胞作用效果好;Bcl-2的ASPO与多种化疗药物联合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艳娟;吕联煌;陈志哲;张臣青;林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 建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两个部分: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ON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微量泵注射0.9%生理盐水5 min,停止注射5 min,重复3次;预处理组(MPC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内,侧脑室内注射吗啡(1 μg·kg-1)5 min,停止5 min,重复3次;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预处理组(TFP+MPC组),在吗啡预处理前10 min一次侧脑室内给予TFP(浓度为20 g·L-1)5 μl;另设TFP自身对照组(TFP组).②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CON组和MPC组均同第一部分.观察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计算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心肌梗死面积以IS/AAR表示;检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 CGRP);测定海马组织钙调蛋白;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PC组的IS和IS/AAR均明显下降(P<0.01),TFP+MPC组分别与TFP组和CO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均明显高于MPC组(P<0.01);CON组分别与Sham组和MPC组相比,其下丘脑室旁核、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P物质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P<0.05);MPC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海马钙调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 侧脑室内注射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钙调蛋白介导释放CGRP和痛觉的干预有关.
作者:陆姚;范礼斌;张野;翁立军;李锐;程新琦;陈志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lovastatin)保护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机制.方法 EPCs与洛伐他汀或者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OX-1)的特异性阻断抗体(LOX-1 mAb)预处理24 h后,再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孵育48 h.然后,检测EPCs迁移、粘附和管状结构形成能力.为探讨洛伐他汀的作用机制,检测EPCs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量,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LO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oxLDL抑制EPCs迁移、粘附及管状结构形成能力,降低NO产生、eNOS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LOX-1蛋白及mRNA表达.洛伐他汀和LOX-1 mAb恢复EPCs功能,逆转oxLDL对NO、eNOS及LOX-1的调节.结论 洛伐他汀通过调节eNOS和LOX-1而保护EPCs免受oxLDL的损害.
作者:马凤霞;任倩;韩忠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of Naja atra venom, NAV-LAAO),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方法 分离纯化NAV-LAAO;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及细胞小管形成实验观察NAV-LA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眼镜蛇毒粗毒经两步层析法得到的LAAO,分子量约为58 ku.NAV-LAAO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小管形成,其抑制细胞生长的IC50为21.42 mg*L-1 .与对照组相比,LAAO组caspase-3、caspase-8升高.结论 应用两步层析法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NAV-LAAO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和影响细胞小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陈洲;黄剑钧;薛玲;许云禄;林丽珊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新型钙通道阻断剂盐酸双苯氟嗪在Beagle犬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Beagle犬18只,随机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分别单次股静脉注射1.5、3.0和6.0 mg·kg-1的盐酸双苯氟嗪溶液,后肢股静脉分时取血,处理,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血浆中盐酸双苯氟嗪的浓度,应用3P97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所建立测定方法 的特异性、低检测限、低定量限、提取回收率、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及稳定性均符合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 的要求.单次静脉注射后,盐酸双苯氟嗪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开放二房室模型,低、中、高3个剂量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β分别为24.7、24.2和29.6 h;AUC分别为0.44、1.12 和2.86 g·min·L-1;Vc分别为1.30、1.22和1.28 L·kg-1;CL分别为3.4×10-3、2.7×10-3和2.1×10-3 L·kg-1·min-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RP-HPLC法能够满足盐酸双苯氟嗪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静脉注射盐酸双苯氟嗪在犬体内消除过程属于两相消除,AUC与剂量呈线性相关.
作者:胡会青;王永利;绳晶伟;王海燕;许彦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为新药发现阶段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提供实用的微量筛选方法 .方法 以α-葡萄糖苷酶为酶源,96孔板为载体,在生理pH值和温度的条件下,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对酶活力的影响,确定酶反应佳条件.在确定筛选模型运行条件后,对阳性药物和492种贵州民族药植物提取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 采用正交试验法成功构建了实用灵敏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492种植物提取物筛选结果表明,有145种提取物的抑制率达到了50%以上.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微量筛选模型具备了简便、快速、灵敏、高效、经济的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者:杨付梅;孙黔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内灌流6-羟基多巴胺(6-OHDA)对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以及美多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美多芭高、低剂量组.采用微透析技术脑内灌流6-OHDA造模,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技术,动态监测清醒自由活动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神经递质水平.结果 6-OHDA脑内灌流40 min后,模型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谷氨酸(Glu)浓度有4个时间点、γ-氨基丁酸(GABA)浓度有1个时间点、牛磺酸(Tau)浓度有8个时间点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美多芭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分别有5个和4个时间点Glu浓度降低、有7个和2个时间点GABA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 6-OHDA脑内灌流引起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变化,美多芭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引起的Glu升高,并进一步增加GABA的浓度.
作者:焦玥;王丹巧;吴兆恩;范斌;彭娟;汪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从蛋白质整体水平探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的模型;提取脑组织总蛋白质,以双向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分离,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双向电泳图谱,利用专门的软件筛选出差异蛋白质,用MALDI-TOF-MS获得肽指纹图谱,MS-Fit数据库进行搜索,获得有关的蛋白质信息.结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与正常组脑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与模型组比较筛选出23个差异表达蛋白斑点,其中13个低表达,10个高表达,鉴定其中6个蛋白质,发现白细胞三烯A-4水解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降解胞外酶等与脑缺血相关的蛋白质.结论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发现了一些与脑缺血相关的蛋白,有助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机制.
作者:王继生;周成林;邱宗荫;夏永鹏;李惠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p38/Fas/FasL信号途径在戊地昔布诱导裸鼠食管癌移植瘤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食管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戊地昔布4 wk.剥离瘤结节,计算瘤体体积和肿瘤生长抑制率;HE染色检测裸鼠移植瘤的结构变化;FCM法检测移植瘤中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和FCM法检测p-p38、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检测移植瘤中p38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戊地昔布可明显降低肿瘤重量,肿瘤生长抑制率为45.80%.②戊地昔布可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率.③戊地昔布可上调p38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凋亡基因Fas和FasL蛋白表达升高.④肿瘤组织的凋亡率与p-p38、Fas、Fas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p38与凋亡基因Fas、FasL蛋白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⑤给予戊地昔布后,裸鼠胃肠上皮细胞形态没有异常.结论 激活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从而上调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的表达,可能是戊地昔布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玉军;刘淑霞;刘青娟;左连富;刘俊茹;郭建文;吴海江;王晓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 DADS) 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G2/M周期阻滞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DADS对MGC803细胞的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功能基因芯片检测周期相关差异表达基因;Western blot、RT-PCR验证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MTT法、流式细胞术证明DADS可明显抑制MGC803细胞增殖并诱导G2/M期阻滞.基因芯片结果显示,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4 h后,表达上调的基因有CDC45L、CDK5R1、p21、CUL4A、GADD45α、RAD17、TP53,下调的基因是ANAPC5、ATR、BRCA1、CCNA2、CCNB2、CCNE1、CCNE2、CDC16、CDC6、CDK5RAP1、GTF2H1、MCM5、RAD9A、RGC32.RT-PCR显示30 mg·L-1 DADS处理MGC803细胞4、8、12 h后,p21、GADD45α时间依赖性的表达增强(P<0.05),CyclinB1呈时间依赖性的表达降低(P<0.05).TP53在4、8、1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0 mg·L-1DADS作用MGC803细胞6、12、24 h后,p53、GADD45α、p21蛋白表达上调,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DADS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G2/M周期阻滞是由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共同调节完成的.
作者:黄炎;姜浩;周建国;王莉;陆丽峰;石莺;唐海林;林敏;凌晖;苏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谷氨酸的过量释放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在动物模型中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其同时阻断了正常的兴奋性传递,限制了这类化合物的临床应用;而mGluRs通过突触前机制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有望成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mGluRs在这些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龙锐;杜俊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功能核磁共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药物作用前后神经元的活动状况能够通过脑血氧含量变化间接反映出来.这使得药理学家可以借助核磁共振技术,评价药物对脑区和网络空间的作用.目前,应用于人类受试者的神经药理学磁共振研究涉及的药物,主要集中在单胺能与胆碱能神经传递的激动剂与抑制剂方面.该文主要介绍药物磁共振成像(phMRI)的基本概念和实验中常用的任务,同时结合多巴胺能药物的研究,综述了phMRI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吴润果;邱蕾;郑璐;张占军;罗跃嘉;王永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金属蛋白酶atrase A对人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SRB法、形态学观察分别检测atrase A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内皮细胞经atrase A处理后,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释放IL-8、ICAM-1、MCP-1、E-selectin的变化,萤光发光法检测各组caspase-8、caspase-3/7的表达情况.经尾静脉给予大鼠atrase A后,检测大鼠血清中ICAM-1、IL-8、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Atrase A(400、40 mg·L-1)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MTT法结果显示,atrase A对高接种密度的内皮细胞基本上没有影响;镜检结果显示,atrase A(400、40 mg·L-1)可使贴壁生长的内皮细胞解离悬浮.而4 mg·L-1的atrase A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没有影响.高剂量atrase A(400 mg·L-1)可诱导内皮细胞IL-8、ICAM-1、MCP-1释放增加,而低剂量atrase A(4 mg·L-1)对各炎症介质的表达没有影响.Atrase A还可诱导内皮细胞caspase-8、caspase-3/7的表达,12 h达峰值.经尾静脉分别给予2 240 μg·kg-1和400 μg·kg-1的atrase A后,高剂量组SD大鼠血清中ICAM-1、IL-8、TNF-α表达增加;而低剂量组中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眼镜蛇毒金属蛋白酶atrase A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凋亡.
作者:叶巧玲;孙黔云;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茶黄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探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结果用相对荧光强度((FI-FI0)/FI0,%;FI0:对照;FI:给药)表示.结果①茶黄素(10,20,40 μmol·L-1)对正常台氏液中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没有影响,却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模拟缺血液中心室肌细胞[Ca2+]i的增加.②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可大部分取消茶黄素(20 μmol·L-1) 在模拟缺血液中的作用.③茶黄素( 20 μmol·L-1)能明显抑制无钙台氏液中由低浓度ryanodine引起的[Ca2+]i增加.④当细胞外液钙浓度由1 mmol·L-1增加到10 mmol·L-1而诱发心室肌细胞钙超载时,部分心室肌细胞产生可传播的钙波,茶黄素(20 μmol·L-1 )可降低钙波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终阻断钙波并降低[Ca2+]i.结论 茶黄素可抑制电压门控性钙通道的外钙内流和减少肌浆网的内钙释放从而降低[Ca2+]i.
作者:马会杰;马慧娟;李茜;袁芳;张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车前子多糖(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the seed of Plantago asiatica L,PLPS),是车前子中含量较高且极具开发价值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研究表明[1],PLPS的持水性、吸水膨胀能力强,具有润肠通便、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活性等功效.
作者:陈一晴;聂少平;黄丹菲;韩澄;谢明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H2S对氯化钴 (CoCl2) 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NaHS(H2S的供体)在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30 min加入培养基中,作为预处理.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GSSG试剂盒检测GSSG/(GSSG+GSH) 的比值;双氯荧光素 (DCFH-DA) 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 (ROS);罗丹明123 (Rh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MMP).结果在400~8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36 h,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细胞存活率.在600 μmol·L-1 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前30 min,应用400 μmol·L-1 NaHS可明显地抑制CoCl2对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并使H9C2心肌细胞内GSSG/(GSH+GSSG) 比值及ROS水平明显降低,同时明显地改善MMP.结论 H2S能明显地对抗化学性缺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此保护作用与其降低GSSG/(GSH+GSSG)比值和ROS水平,改善MMP,抑制Caspase-3活化等机制有关.
作者:廖新学;杨春涛;杨战利;李建平;王礼春;黄雪;郭瑞鲜;陈培熹;冯鉴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从海洋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活性多糖,有望成为肿瘤治疗中新的药物资源,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对近年来海洋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周庆峰;李明月;那广水;李成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GA)的跨细胞转运过程及其机制.方法 ① Caco-2和MDCK细胞单层模型建立:Caco-2、MDCK细胞分别按密度1×105、5×104个细胞/cm2接种到Millicell-CM culture plate inserts上培养,待细胞单层达到一定致密程度后进行透过实验.②透过实验:用M2e酶标仪测定CGA在不同方向、不同浓度下的跨细胞转运情况并计算累积透过量.结果在两种细胞模型上CGA均有不同程度的双向跨细胞转运(吸收和分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能明显减少CGA的分泌.结论 CGA跨细胞转运同时存在吸收和分泌的动力学过程.P-gp部分参与CGA的分泌机制.
作者:葛建丹;陈媚;宋必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Visfatin由Fukuhlara等[1]2005 年发现,主要由内脏脂肪分泌.具有促进脂肪形成、降低血糖等类胰岛素作用,与肥胖、2型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肪因子的产生[2].本研究通过高脂喂养建立肥胖SD大鼠实验模型,用吡格列酮干预来观察其对visfatin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吕齐欢;王佑民;丁晓洁;程媛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