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琳;李琴;王维亭;陈蔚江;郭莲军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给予多沙唑嗪(rac-DOX)及其对映体(S-DOX、R-DOX)对麻醉大鼠血压和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八道生理仪记录麻醉大鼠颈总动脉血压、心率以及膀胱排尿压、排尿间隔,并测量排尿量.结果 十二指肠给予S-DOX、R-DOX和rac-DOX均可剂量依赖性降低颈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1.0 mg·kg-1时3者对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分别达到23.5%±4.6%、38.5%±8.9%和42.6%±7.5%,3者降低平均动脉压的ED30值依次为(2.0±0.8)、(0.6±0.7)、(0.6±0.5) mg·kg-1.S-DOX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的作用均弱于rac-DOX和R-DOX(P<0.05),rac-DOX与R-DOX的降压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rac-DOX在0.1~3.0 mg·kg-1剂量范围内剂量依赖性抑制麻醉大鼠心率,而S-DOX和R-DOX仅在3.0 mg·kg-1剂量时对心率有抑制作用.十二指肠给予S-DOX、R-DOX和rac-DOX均剂量依赖性降低麻醉大鼠膀胱排尿压,3种药物对排尿压的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3.4%±5.7%、14.5%±11.0%和10.9%±7.6%,3者降低排尿压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S-DOX相比,R-DOX可缩短排尿间隔并减少排尿量(P<0.05),而S-DOX和rac-DOX对排尿间隔和排尿量无影响.结论 与R-DOX和rac-DOX相比,S-DOX保留了对麻醉大鼠膀胱排尿压的有利作用,减轻了对血压、心率和膀胱排尿间隔的不良影响.
作者:田河林;任雷鸣;何东伟;赵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是目前研究的比较活跃的一种小RNA.利用siRNA使基因沉寂从而调节目的蛋白的功能,在疾病的基因治疗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该文从siRNA在哺乳动物整体水平研究的角度,对近年来siRNA的载体策略以及siRNA导入体内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了siRNA在体内应用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者:付爱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odified aFGF,M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MaFGF 1组(8 μg·kg-1)和MaFGF 2组(16 μg·kg-1),每组8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通过光、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MaFGF能明显减轻肾组织水肿、间质浸润以及肾小管扩张与破坏,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微绒毛、线粒体、溶酶体等)损伤较轻或基本正常.结论 M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文娟;黄巨恩;李校堃;肖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类叶升麻苷抗鱼藤酮致多巴胺能神经元SH-SY5Y细胞损伤,对帕金森病相关蛋白Parkin、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类叶升麻苷抗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rkin、α-Sy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细胞α-Syn分布.结果 ①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可明显降低鱼藤酮诱导的SH-SY5Y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②0.5 μmol·L-1的鱼藤酮处理SH-SY5Y细胞48 h能引起Parkin蛋白的明显降解及α-Syn蛋白二聚体增加;③预先用类叶升麻苷(10,20或40 mg·L-1)处理细胞,能够有效减少鱼藤酮诱导的Parkin蛋白的降解,呈浓度依赖性;并能够抑制鱼藤酮诱导的α-Syn蛋白二聚体增加及α-Syn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 类叶升麻苷对鱼藤酮致SH-SY5Y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Parkin蛋白的降解和抑制α-Syn蛋白的二聚体形成有关.
作者:高燕;蒲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钠(10 mg·kg-1·d-1)抗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Wistar大鼠右侧基底核注入50 μl自体全血的方法建立模型,并在模型建立后6,24,48或72 h处死大鼠.应用干湿重法、酶学方法、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Na+,K+含量,神经胶质原纤维蛋白(GFAP)阳性细胞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出血同侧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和GFAP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P<0.05),K+含量和occlud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出血同侧脑组织含水量,Na+含量和GFAP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K+含量和occludin的表达则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可减轻和(或)延缓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发生,进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谢晓利;刘云会;薛一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大鼠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的方法.方法取大鼠基底动脉,剪成约0.2 mm的小段,用含胶原酶Ⅱ型(0.5 g·L-1)、弹性酶(0.15 g·L-1)、透明质酸酶Ⅳ-S型(0.5 g·L-1)及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型(0.1 g·L-1)的消化液在37℃消化1 h.而后用含20% FCS的DMEM/F12进行培养.结果 原代培养3 d后细胞可少量贴壁,1 wk左右可传代,细胞传代成活率达97%.光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第4代细胞纯度为98%.结论 与目前国内培养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方法相比,本方法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细胞纯度高.
作者:吕平;申海涛;张浩;王永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40年来,人们对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胃癌研究较多,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疗效一直不很理想.与此同时,随着肿瘤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胃癌发病分子基础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了解到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因的改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细胞功能的变化,此外也发现了多种癌细胞环境因子通过作用于其受体及信号转导通路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功能.越来越丰富的关于胃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利用信号转导通路为靶点研究新的抗癌药物成为可能.
作者:王立辉;杨静玉;吴春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H2O2预处理对PC12细胞iNOS与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在适应性细胞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在PC12细胞建立H2O2预处理对抗H2O2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模型,采用甲氮甲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FCM)检测iNOS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用10 μmol·L-1 H2O2预处理PC12细胞90 min可明显地抑制20~100 μmol·L-1 H2O2作用24 h后引起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并可明显地促进PC12细胞iNOS与COX-2蛋白表达;选择性iNOS抑制剂AG和COX-2抑制剂NS-398分别阻断H2O2预处理诱导的抗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H2O2预处理可诱导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促进PC12细胞的iNOS与COX-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景田;唐小卿;陈秀琴;职君利;崔宇;刘微;冯鉴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15d-PGJ2上调过氧化质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以及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T6细胞, 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应用1、2、3 μmol·L-1不同浓度的PPARγ激动剂15d-PGJ2作用24 h,同时以不加药物只加无血清培养基做为对照组,24 h后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分析各组间肝星状细胞PPARγ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的胞质内NF-κB抑制蛋白表达.MTT检测HSC增殖,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经15d-PGJ2处理的HSC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比例上调;胞质内NF-κB蛋白表达明显抑制.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15d-PGJ2对HSC-T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以2 μmol·L-1组为明显;吖橙啶染色显示经PPARγ激动剂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15d-PGJ2处理组细胞产生了G1期阻滞作用.结论 15d-PGJ2能够上调PPARγ表达并抑制HSC-T6增殖及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性有关.
作者:康谊;王天才;李修岭;杨玉秀;尚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IGly)的调控.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结果 淫羊藿总黄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Gly;淫羊藿总黄酮使甘氨酸的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淫羊藿总黄酮没有改变甘氨酸受体的离子选择性.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对甘氨酸介导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降低了甘氨酸与其受体的亲和力.
作者:程新萍;朱峰;周可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 resveratrol ,RES )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方法 酶解法分离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白藜芦醇对豚鼠单个心室细胞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RES明显抑制ICa-L, 1、10、100 μmol·L-1L的RES使其峰电流密度从(12.96±1.48) pA/pF减少到(11.36±1.59)、(9.96±1.51)和(7.77±0.68) pA/pF(n=6,P<0.01 ),冲洗后可恢复至(11.85±0.83) pA/pF.RES可使ICa-L的I-U关系曲线上移,其形状和峰值电压保持不变;RES还可使通道的激活曲线右移,但失活曲线和失活恢复时间无改变.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延长L型钙通道激活过程而明显抑制ICa-L,减少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延长有效不应期,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刘妍妍;白云龙;王涛;杜娟;张妍;李宝馨;吕延杰;杨宝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缺氧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影响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外原代培养3 d的大鼠视网膜神经元, 利用1 mmol·L-1的连二亚硫酸钠消除培养基中的氧合并培养基质缺糖持续6 h,导致神经元缺氧性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了EPO受体在原代培养视网膜神经元的表达,乳酸脱氢酶(LDH) 释放率作为评价损伤的指标, 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原代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元正常下可见EPOR的弱阳性表达,表达部位定位于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缺氧后EPOR的表达明显增加;神经元LDH释放率和凋亡百分率增加;在损伤前加入浓度2.5~40 kU·L-1的rhEPO均可有效抑制LDH释放(P<0.05).TUNEL结果显示rhEPO预处理能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明显改善细胞缺氧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结论 EPO预处理对神经元的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刘夫玲;牛膺筠;王红云;赵颖;曲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肉桂酸对胃腺癌MGC-803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肉桂酸(1、2和3 mmol·L-1)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试验测定细胞集落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TRAP-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 肉桂酸作用24、48、72和96 h后胃腺癌细胞生长均明显受抑制,作用48 h后细胞周期出现向G0/G1期移行的特征性动力学改变.端粒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细胞集落形成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肉桂酸对胃腺癌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卢娟;汪晖;卢方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d小鼠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的病理、超微结构、凋亡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葛根素对rd小鼠的干预作用和干预机制.方法 rd新生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从出生时腹腔注射葛根素80 mg·kg-1,每天2次,至生后35 d,对照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用药后当日和3、7、14、21、28、35 d取眼球,固定后,常规病理和电镜观察.用TUNEL方法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cl-2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经葛根素治疗后14、21、28、35 d,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增加,P<0.01.电镜结果显示,葛根素可减缓rd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及其外段盘膜部位线粒体的病变,减少盘膜和外界膜的破坏.rd小鼠经葛根素药物治疗后d 7、14、21、28、35,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率比未用药的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d 3、7、14、21、28、35,Bcl-2在视网膜外核层及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 葛根素可延缓rd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和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损伤.
作者:邓新国;张清炯;何梅凤;黎仕强;肖学珊;胡世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榄香烯哌嗪对HeLa、HepG2、SGC-7901及Bel-7402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10 μmol·L-1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此外,榄香烯哌嗪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DNA直方图上可见渐强的SubG1峰.结论 榄香烯哌嗪可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且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作者:陈光;丁晓飞;肖晋芳;韩重;王敏伟;徐丽英;董金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肾上腺髓质素在梗阻性肾病中的表达及缬沙坦、红花对其的影响.方法 结扎SD大鼠单侧输尿管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同时给以缬沙坦及红花灌胃治疗,14 d后摘取肾脏,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结果 梗阻性肾病实验动物肾脏肾上腺髓质素表达强度及面积均明显减弱,缬沙坦及红花可促进其表达.结论 缬沙坦及红花拮抗肾间质纤维化可能与调控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有关.
作者:许庆友;丁英钧;韩琳;卜彤文;贾晓明;朱立;王月华;刘力剑;赵玉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HDN)对小鼠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复制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模型,测定胸腺、脾脏重量计算脏器指数;碳廓清法测定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溶血素IgM、IgG(HCIgM、HCIgG);绵羊红细胞(SRBC)的定量溶血测定法(QHS)测定脾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噻唑蓝(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迟发型变态反应模型,观察HDN对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 HDN可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脏器指数、碳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HDN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小鼠低下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恢复小鼠DTH和提高CD4+、CD8+细胞数;对特异性HCIgM、HCIgG和PFC无影响.结论 HDN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对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无影响.
作者:李荣;李俊;胡成穆;张磊;张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有效单体.实验表明丹TanⅡA可促进心肌梗死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对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具有保护作用[1,2].作为内皮细胞前体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 在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及侧支循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本文采用体外培养外周血EPC,观察TanⅡA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TanⅡA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陈晓锋;唐礼江;朱敏;顾振纶;江建军;杜于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T型钙通道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目前已成为药物靶点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编码T型钙通道的基因已被确定,它的重要功能也得到认识.许多药物可以非特异性的阻断T型钙通道.文章从分子结构、分布、功能、调控及作用药物等方面对T型钙通道目前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国;张庆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各种病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是临床的常见病症,它是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成肺心病的中心环节[1].PAH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但COPD所致的PAH主要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加所引起[2].
作者:曹禹;李智;封瑞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