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丽
本文提出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应用型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旨在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强素质、宽出口”的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何立巍;吴启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为骨外科截瘫患者用水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我院收治的32例骨外科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然后为其用水垫预防压疮。结果:使用水垫预防压疮,改变了传统的每2h为压疮患者翻身一次的做法,可延长至4h为其翻身一次,不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可以使患者完成正常的睡眠周期,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结论:用水垫能为截瘫术后患者很好地解决皮肤受压的问题,水垫是解决截瘫术后患者皮肤受压的理想工具。
作者: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的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0例患者的急救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降低其死亡率。结果:在这5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治愈者有49例,治疗结果为死亡者有1例,其死亡的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对于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我们除了迅速将其送去医院进行救治外,还应对其进行简单的抢救,主要是立即为其排出毒物。医院在收治了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后,应及时、彻底地清除其体内的毒物,并彻底地为其洗胃,早期正确地为其使用长托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以维持其循环及呼吸功能。另外,还要做好这类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作者:热汗古丽·努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核磁共振)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对这11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进行诊断。结果:经检查,这118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恶性病变,有103例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为良性病变。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检查,结果发现,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对15例患者盆腔囊性恶性病变的诊断完全准确,但对103例患者盆腔囊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中有9例被确诊患有恶性病变。联合使用螺旋CT和MR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2.4%。这118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后,有19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子宫,有98例患者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卵巢,有1例患者的盆腔囊性病变被诊断发生在腹膜。此后,我们对这118例患者进行了开腹探察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这118例患者经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其盆腔囊性病变所在位置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使用螺旋CT检查法和MR检查法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的定性率和定位率均很高。此诊断方法可作为诊断女性盆腔囊性病变性质和位置的优选方法。
作者:龙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各OCSP分型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6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2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OCSP分型及是否进行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分为8组,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近期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治疗后,L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PACI、PO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PACI亚型、PO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获得的疗效较优,对T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对L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平稳后应尽早为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王永慧;张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比较多。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已经成为了工业国家排名第二的常见肿瘤,也是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肿瘤。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疾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检测、确诊手段,传统的方法虽然能够帮助患者确诊但是确诊率不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从而错过了佳治疗时间。对于不能确定的结、直肠腺癌患者,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活检组织检测,内窥镜及临床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黄青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15例)和实验组(1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及足部护理等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患者更加平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对医嘱的遵守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其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芬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SDS和DSI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SDS和DSI的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6个月至1年的随访后,在研究组患者中,有14例(占23.3%)患者的病情复发;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9例(占48.3%)患者的病情复发。研究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我们给对照组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分别为51.69±8.45 min、4.96±0.58 d、37.56±3.46 h和25.36±8.03h,对照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分别为82.96±12.6min、11.64±5.14 d、179.54±8.41 h和36.47±15.24h。观察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术后疼痛的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了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发生了手术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观察组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好,患者的治疗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发生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友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宫腔镜、腹腔镜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疗法治疗不孕症能在术中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并可将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降到低。此疗法具有创伤性小、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安全性高、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治愈率较高等优点,值得在治疗不孕症方面推广应用。
作者:彭玲玲;蔡一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从瘀论治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0例做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心律失常、气促、胸闷、胸痛、心悸、怔仲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这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其中,有25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有8例患者经治疗后有效,有4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有2例患者经治疗后无效,有1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从瘀论证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钟远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上述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进行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52.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20.0%,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为4.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的指导下为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减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90%、5%和10%,对照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分别为15%、25%和30%。实验组患者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地促进其心脏梗死血管的再通,降低其30天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和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肌瘤手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观察组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16.8±1.2)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平均为(29.2±2.7)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39.6±2.9)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的时间平均为(59.2±5.3)小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76.5±9.7)小时,对照组患者术后伤口拆线的时间平均为(187.6±11.5)小时;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9.5±1.2)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1.2±1.5)天。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伤口拆线的时间、首次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使用米索前列醇对中期妊娠引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自愿终止妊娠且孕期在16-24周的124例中期妊娠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0例)。A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B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方法终止妊娠。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2.2%(59/64),B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为90.0%(54/60)。A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成功率虽高于B组患者,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6.3h。B组患者从用药到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9.8h。A组患者从用药至临产所用的平均时间明显少于B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和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这两种用药方式均可有效终止中期妊娠,但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这种用药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终止妊娠所需的时间。
作者:刘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变化情况以及Child-Pugh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的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失代偿肝病,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其HBV-DNA阴转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对产妇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进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发生失眠、产后抑郁的几率、泌乳情况、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其新生儿罹患肺炎、湿疹、感染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失眠、抑郁的几率较低,泌乳率较高,其新生儿发生感染、肺炎及湿疹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产妇进行优质的围产期护理服务可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提升其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叶小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重点研究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与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甲状腺素的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运动、食疗为辅,对两种病要兼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德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透析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盖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可对尿液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不确定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我院检验科接受尿液检测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经数次尿液检验,检验结果的误差均较大。现对这些患者每天的饮食情况及服药量进行了解,同时在研究期间对患者每天的尿液进行收集,并对其尿液样本进行检验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尿液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分别是尿液送检因素、尿液存储因素、尿液采集因素、临床药物因素、尿液检验室因素等,这几种不确定因素的发生率依次为5.00%、3.33%、15.00%、19.17%、57.50%。结论:在临床尿液检验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临床尿液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姜淼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