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纳米粒子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

李玉华;郑金榆;彭韬;陈汝炎;仇镇宁;冯振卿;管晓虹

关键词:钙纳米粒子,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摘要:近年来纳米粒子的研制及应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该文观察了钙纳米粒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以评价钙纳米粒子的用药安全性.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埃他卡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目的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损伤保护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阻断SD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参考Longa法,脑水肿形成检测采用Ellis公式,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范围.以DPH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脑缺血6h后红细胞膜脂流动性,微粘度.结果脑缺血6 h后,脑梗死范围达对侧脑半球的(24.75±6.66)%, 预防性给予Ipt (1.0~4.0 mg·kg-1,ip) 可使脑梗死范围分别减少0.95%,6.6%(P<0.05),14.34%(P<0.01).Ipt 2.0和4.0 mg·kg-1还可降低大鼠的神经功能行为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尼莫地平(Nim)0.3 mg·kg-1也可减少脑梗死范围,降低脑组织含水量,降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脑缺血6 h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红细胞聚集程度及膜微粘度皆明显提高.预防性给予Ipt (2.0~4.0 mg·kg-1,ip)及Nim 0.3 mg·kg-1可显著改善上述血液流变学指标.Ipt 4.0 mg·kg-1治疗作用的时间窗为3 h,超过4 h则治疗作用不显著. Nim 0.3 mg·kg-1治疗作用不明显.结论 盐酸埃他卡林对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蔚;汪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明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 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16.7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组:大明胶囊大(200 mg·kg-1·d-1)、中(100 mg·kg-1·d-1)、小(50 mg·kg-1·d-1)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苯乙双胍(75 mg·kg-1·d-1)组,连续用药14 d,用快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提取心肌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大明胶囊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组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经大明胶囊治疗后的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空腹血糖也明显下降.结论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并且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

    作者:钟鑫;艾静;王宁;王金华;何树庄;杨宝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豚鼠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性钾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豚鼠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性钾通道(KACh)的影响,探讨其对KAC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法,测定F2对原代培养的豚鼠心房肌细胞乙酰胆碱敏感性钾电流IK(Ach)的影响.结果 细胞外给予F2 对豚鼠心房肌细胞IK(Ach)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的阻断作用.细胞内添入抗水解的GTP类似物GTP-γ-S 后,结果同前.细胞内给予50 μmol·L-1 F2对IK(Ach)无作用.结论 F2是豚鼠心房肌细胞KACh的一种快速通道阻断剂,发挥作用部位在细胞膜外侧,作用位点在钾通道本身,与乙酰胆碱受体无关.

    作者:刘冰;石刚刚;高分飞;Lutz Pott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

    该文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抗肿瘤作用入手,结合近年来的国外新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概要介绍了NSAIDs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基础.NSAIDs抗肿瘤作用机制因肿瘤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它可通过抑制在某些肿瘤发生过程中异常表达的环氧化酶2(COX-2),减少前列腺素E2等的生物合成,通过调节相关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它也可作为过氧化酶体增殖激动剂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内COX-2的表达,促进环戊烯酮前列腺素(cyPGs)的生物合成,通过后者介导PPARγ依赖性或PPARγ非依赖性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由于NSAIDs对肿瘤细胞抗增殖、促凋亡的特殊作用机制,与其他抗肿瘤治疗可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任先达;吕艳青;叶开和;蔡绍晖;叶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 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PDMP处理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通过神经球直径大小和数量、细胞计数、MTT分析和诱导分化实验,评价其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结果经D-PDMP处理后培养的神经球减小,细胞计数和MTT分析都表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较高D-PDMP浓度可导致神经干细胞死亡;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也明显减弱,分化的细胞数较少,但仍可诱导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神经鞘糖脂生物合成抑制剂D-PDMP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并可减弱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

    作者:林玲;林建银;郑志竑;江琼;胡建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治疗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研究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对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EL-7402细胞株建立裸鼠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分别给裸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氟尿嘧啶,5-氟尿嘧啶+L-精氨酸,观察各组药物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病理学观察移植瘤的坏死程度和范围,免疫组化测定移植瘤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瘤组织内的一氧化氮的浓度,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one-way ANOVA,Bonferroni, 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明显增加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病理显示肿瘤的坏死范围增大, 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 结论 5-氟尿嘧啶联合L-精氨酸能够抑制裸鼠人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诱导iNOS表达和活性增强,NO生成增加有关.

    作者:尹晓燕;姜军梅;刘吉勇;朱菊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壳聚糖对乙醇急性损伤时大鼠胃壁细胞的影响

    胃酸是胃黏膜常见的内源性损伤因子,在胃黏膜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胃酸,其超微结构与泌酸关系密切.壳聚糖是少见的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有研究发现壳聚糖有促进溃疡愈合和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周南进;谢勇;郭晓白;曹俊;杨慧;俞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合麻醉及经口气管插管法在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传统的单一麻醉和气管切开插管法制作的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心肌缺血模型存在动物存活率低、心梗面积稳定性差等方面不足.该研究将复合麻醉和经口气管插管法应用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并与传统的制作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李贻奎;宁可永;梁嵘;李连达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实验动物模型对于发现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及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目前用于炎症性肠病药理学研究的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方法、模型特征、可能的致病机制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认知和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在实验中对IBD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邓莉;胡晋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与罗非昔布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面积的变化、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Bcl-2与Bax蛋白表达以及罗非昔布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2 h/再灌注24 h模型,于再灌注开始时灌胃给予罗非昔布.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损伤侧脑组织出现明显梗死灶,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下降.罗非昔布1.12、2.24 mg·kg-1均可明显减少脑梗死面积,2.24 mg·kg-1剂量还可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与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与Bcl-2/Bax比值.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可促进Bcl-2蛋白表达并减少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

    作者:余涓;邱丽颖;周宇;陈柏龄;郑祥;陈崇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amoxifen影响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tamoxifen作用后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TT和[3H]TdR参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tamoxifen处理的垂体腺瘤细胞G1期DNA含量升高,S期和G2期DNA含量降低;③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tamoxifen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④tamoxifen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15 min后,胞内cAMP水平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实验结果为探讨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作者:邹自英;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

    目的观察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血淤模型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T、FIB、APTT 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解聚时间.结果杏花雨注射液14、21mg·kg-1可使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17.5、35和70 mg·kg-1可使PT时间明显延长和FIB降低(P<0.01或P<0.05),70 mg·kg-1可使APTT缩短(P<0.05).17.5、35和70 mg·kg-1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和血小板开始解聚的时间缩短(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杏花雨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凝固有明显的影响,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郭芳;赵松;黄海龙;王永利;张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女贞子多糖和菟丝子多糖的协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女贞子多糖和菟丝子多糖的协同抗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两因素两水平正交法设计实验,用D-半乳糖造衰老小鼠模型, 各试药组同时每天每公斤体重ig女贞子多糖:菟丝子多糖50 mg:50 mg、50 mg:200 mg、200 mg:50 mg、200 mg:200 mg,观察其对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女贞子多糖:菟丝子多糖每天每公斤体重50 mg:50 mg、50 mg:200 mg、200 mg:50 mg、200 mg:200 mg ig能使衰老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不同程度升高;肝和肾组织中MDA不同程度下降,SOD及GSH-PX活力不同程度提高;脑组织中LF不同程度下降.统计学分析表明,女贞子多糖和菟丝子多糖对各实验指标有交互作用.结论女贞子多糖和菟丝子多糖联用有协同抗衰老作用,两药的佳组合是女贞子多糖 :菟丝子多糖50 mg:200 mg,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活性氧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振明;蔡曦光;葛斌;许爱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xtract of astragalus,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7 d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造模,观察背侧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I/R)组比较,EA能改善背侧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抑制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的减少,I/R组为38±11.5,EA(20、40 mg·kg-1)分别为63±12.8(P<0.05)和77±16(P<0.01);降低GFAP的表达,I/R组GFAP阳性细胞数为69±10.7,EA三个剂量组分别为53±5.6(P<0.05)、39±7.1(P<0.01)、46±7.6(P<0.05).结论 EA能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能与其抑制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AS)过度增生有关.

    作者:李维祖;明亮;何婷;王绍斌;李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ADS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在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中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HL-60细胞与DADS或JAKs/STATs信号通路的激酶抑制剂AG490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JAKs,STATs各家族成员在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中的改变;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基因STATs,c-myc,c-fos,c-jun的表达变化.结果 DADS和AG490均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分化,且DADS在1.25 mg·L-1时诱导分化作用达峰值;Western blot检测JAK1,STAT3的酪氨酸激酶发生了磷酸化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示STAT3与c-myc基因蛋白核内表达下降,c-jun,c-fos基因蛋白核内表达上升.结论 JAK1,STAT3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抑制参与了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调控,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与HL-60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DADS的作用相当于JAK1/STAT3信号通路的阻断剂.

    作者:武明花;黄卫国;谭晖;何洁;苏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芷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具有治疗软组织慢性溃疡,抗菌等作用[1,2].有文献报道,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ADP)能明显增强实验动物皮肤的免疫功能[3].本文主要考察ADP的提取以及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作者:曲见松;康学军;郑水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卡维地洛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结果①卡维地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钠通道电流,IC50=(6.35±0.40) μmol·L-1.②10 μmol·L-1卡维地洛能使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明显上移,峰电流从(17.31±1.68)pA/pF 减少至(6.58±1.35)pA/pF(n=8,P<0.05),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③卡维地洛能使钠通道电流失活曲线明显左移.④卡维地洛对钠通道电流的激活和复活曲线无明显影响.⑤卡维地洛呈频率依赖性地抑制钠通道电流.⑥1 μm ol·L-1卡维地洛能明显阻断10 μmol·L-1异丙肾上腺素增加钠通道电流效应.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呈浓度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

    作者:邓春玉;林曙光;杨敏;钱卫民;张燕;吴书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Caco-2细胞模型广泛用于药物的吸收、代谢以及毒性研究,Caco-2细胞模型作为药物吸收研究的一种快速筛选工具,在抗癌药物、无机药物、中药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药物研究的重要手段.

    作者:牟永平;吴刚;周立社;和彦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ODC、SSAT活性分析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分析方法.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肌为实验材料,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分别以dl-[1-14C]Ornithine及[1-14C]acetyl-Coenzyme A为底物,以液体闪烁计数仪记录生成的14CO2及[14C]acetyl spermidine的放射活度,并以其代表ODC,SSAT的活性;计算大鼠心肌ODC、SSA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筛选出适宜的底物浓度;同时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心肌ODC、SSAT基础活性分别为:(9.67±3.09) nmol·mg-1 Pro·h-1;(3.59±0.91) nmol·mg-1 Pro·min-1.②ODC催化L-Ornithin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54.95±8.14)μmol·L-1; Vmax=(2.364±0.37)nmol·mg-1·h-1;SSAT催化Acetyl-Coenzyme A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12.87±1.88)μmol·L-1;Vmax=(0.50±0.07)nmol·mg-1·min-1.③大鼠心肌ODC、SSAT活性检测的底物浓度分别为:90 μmol·L-1 (18.5 kBq) DL-[1-14C]Ornithine及36 μmol·L-1 (2.96 kBq)[1-14C]acetyl-Co A.④SNP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DC的活性、诱导SSAT的活性.结论建立了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根据Km值确定测定大鼠心肌ODC及SSAT的底物浓度;证明NO具有抑制多胺合成代谢,促进多胺分解代谢的作用.

    作者:赵雅君;王丽娜;李鸿珠;张力;徐长庆;孙轶华;WANG Rui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海鞘醇提物体外抗乙肝HBsAg和HBeAg作用的比较

    目的研究皱瘤海鞘、冠瘤海鞘和大洋纵列海鞘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对其进行比较,并推测其作用机制. 方法用血清进行抗HBsAg、HBeAg、Anti-HBs和Anti-HBe的试验研究.结果当海鞘醇提物的浓度大于2 g·L-1时,3种海鞘对HBsAg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当海鞘醇提物的浓度大于0.5 g·L-1时,3种海鞘对HBeAg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它们在抑制两种抗原的作用上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海鞘醇提物对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sAg抗原和HBeAg抗原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浓度有关.通过海鞘醇提物对Anti-HBs、Anti-HBe的作用结果推测,海鞘中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具有类似抗体样的结构,可以通过与抗原结合形成无感染力的复合物来清除病毒;另一类则在对抗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同时对抗体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瑞;万新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