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芷多糖的提取及其对小鼠皮肤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曲见松;康学军;郑水龙

关键词:白芷, 白芷多糖, 皮肤细胞, MTT比色法
摘要:白芷(Angelica dahurica)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具有治疗软组织慢性溃疡,抗菌等作用[1,2].有文献报道,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ADP)能明显增强实验动物皮肤的免疫功能[3].本文主要考察ADP的提取以及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壳聚糖对乙醇急性损伤时大鼠胃壁细胞的影响

    胃酸是胃黏膜常见的内源性损伤因子,在胃黏膜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壁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胃酸,其超微结构与泌酸关系密切.壳聚糖是少见的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有研究发现壳聚糖有促进溃疡愈合和黏膜保护作用.

    作者:周南进;谢勇;郭晓白;曹俊;杨慧;俞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实验动物模型对于发现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及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目前用于炎症性肠病药理学研究的化学诱导型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从制备方法、模型特征、可能的致病机制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认知和了解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在实验中对IBD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邓莉;胡晋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

    目的观察杏花雨注射液对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缺血的机制.方法采用血淤模型测定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T、FIB、APTT 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解聚时间.结果杏花雨注射液14、21mg·kg-1可使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17.5、35和70 mg·kg-1可使PT时间明显延长和FIB降低(P<0.01或P<0.05),70 mg·kg-1可使APTT缩短(P<0.05).17.5、35和70 mg·kg-1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和血小板开始解聚的时间缩短(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杏花雨注射液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凝固有明显的影响,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对缺血性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郭芳;赵松;黄海龙;王永利;张海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aco-2细胞模型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Caco-2细胞模型广泛用于药物的吸收、代谢以及毒性研究,Caco-2细胞模型作为药物吸收研究的一种快速筛选工具,在抗癌药物、无机药物、中药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药物研究的重要手段.

    作者:牟永平;吴刚;周立社;和彦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负荷心肌肥厚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

    在超负荷心肌肥厚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心肌细胞的凋亡可能是代偿性肥厚向心衰转变的决定因素,凋亡的发生机制涉及外在因素和一些内源性细胞通路.另一方面,心肌肥厚中既有心肌细胞的肥大,亦存在心肌细胞的增殖,心肌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Cdk抑制因子(CdkI)、bcl-2、p53及端粒等因子有关,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增殖通过一些因子相关联.

    作者:盛瑞;顾振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Tamoxifen影响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代谢和DNA合成的影响,并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作用的机制,观察tamoxifen作用后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及cAMP/cGMP的变化.方法采用MTT和[3H]TdR参入实验检测tamoxifen对人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和DNA合成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PKC活性及cAMP和cGMP含量测定,深入探讨tamoxifen影响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制.结果①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呈剂量依赖性;②tamoxifen处理的垂体腺瘤细胞G1期DNA含量升高,S期和G2期DNA含量降低;③与空白处理组相比,使用PKC的激动剂PMA处理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时可使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浓度均升高,但tamoxifen作用15min后,胞浆、胞膜和细胞总PKC活性均下降;④tamoxifen作用于人垂体腺瘤细胞15 min后,胞内cAMP水平升高,而cGMP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实验结果为探讨tamoxifen抑制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提示,tamoxifen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分化的调控作用是细胞内多信息系统相互整合的结果.

    作者:邹自英;袁成良;黄海;赵碧;胡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ODC、SSAT活性分析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分析方法.方法以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肌为实验材料,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分别以dl-[1-14C]Ornithine及[1-14C]acetyl-Coenzyme A为底物,以液体闪烁计数仪记录生成的14CO2及[14C]acetyl spermidine的放射活度,并以其代表ODC,SSAT的活性;计算大鼠心肌ODC、SSA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筛选出适宜的底物浓度;同时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①大鼠心肌ODC、SSAT基础活性分别为:(9.67±3.09) nmol·mg-1 Pro·h-1;(3.59±0.91) nmol·mg-1 Pro·min-1.②ODC催化L-Ornithine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54.95±8.14)μmol·L-1; Vmax=(2.364±0.37)nmol·mg-1·h-1;SSAT催化Acetyl-Coenzyme A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m=(12.87±1.88)μmol·L-1;Vmax=(0.50±0.07)nmol·mg-1·min-1.③大鼠心肌ODC、SSAT活性检测的底物浓度分别为:90 μmol·L-1 (18.5 kBq) DL-[1-14C]Ornithine及36 μmol·L-1 (2.96 kBq)[1-14C]acetyl-Co A.④SNP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ODC的活性、诱导SSAT的活性.结论建立了大鼠心肌多胺代谢限速酶鸟氨酸脱羧酶(ODC)及精脒/精胺乙酰转移酶(SSAT)活性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根据Km值确定测定大鼠心肌ODC及SSAT的底物浓度;证明NO具有抑制多胺合成代谢,促进多胺分解代谢的作用.

    作者:赵雅君;王丽娜;李鸿珠;张力;徐长庆;孙轶华;WANG Rui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卡维地洛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的影响,在离子通道水平探讨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用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标准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结果①卡维地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钠通道电流,IC50=(6.35±0.40) μmol·L-1.②10 μmol·L-1卡维地洛能使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电压关系曲线明显上移,峰电流从(17.31±1.68)pA/pF 减少至(6.58±1.35)pA/pF(n=8,P<0.05),激活电位、峰电位和翻转电位无明显改变.③卡维地洛能使钠通道电流失活曲线明显左移.④卡维地洛对钠通道电流的激活和复活曲线无明显影响.⑤卡维地洛呈频率依赖性地抑制钠通道电流.⑥1 μm ol·L-1卡维地洛能明显阻断10 μmol·L-1异丙肾上腺素增加钠通道电流效应.结论卡维地洛能够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电流,呈浓度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

    作者:邓春玉;林曙光;杨敏;钱卫民;张燕;吴书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

    目的建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方法以多聚酪氨酸多肽为底物,用提取的酪氨酸激酶催化酪氨酸的磷酸化,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检测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根据待测样品对激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结果酶标板包被液的浓度为20 mg·L-1 PGT,使用25 mg·L-1 蛋白质的PTK初提物,在37℃条件下孵育60 min,再使用2000倍稀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小鼠抗磷酸化酪氨酸单克隆抗体IgG2bk与反应产物结合、测定.同一微孔板各样品间的测定误差为0.26,微孔板间和日间的测定误差分别为0.79和0.69.Genistein对PTK的IC50为110 μmol·L-1.从收集的7 680个样品中,筛选出具有活性的样品16个,选中率约2‰.结论建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高通量药物筛选模型,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的特性,在每块实验上同时设立空白和对照,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韩光亮;尚念勇;杜冠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Extract of astragalus,EA)对全脑缺血再灌注7 d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作用.方法用四动脉阻断法造模,观察背侧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CA1区神经元结构、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I/R)组比较,EA能改善背侧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抑制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的减少,I/R组为38±11.5,EA(20、40 mg·kg-1)分别为63±12.8(P<0.05)和77±16(P<0.01);降低GFAP的表达,I/R组GFAP阳性细胞数为69±10.7,EA三个剂量组分别为53±5.6(P<0.05)、39±7.1(P<0.01)、46±7.6(P<0.05).结论 EA能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7 d大鼠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能与其抑制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AS)过度增生有关.

    作者:李维祖;明亮;何婷;王绍斌;李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哮喘豚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哮喘组及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用卵白蛋白建立哮喘模型,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每只豚鼠在卵白蛋白致敏前10 d肌注22.5 μg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检测豚鼠肺组织IL-4、IL-5及IFN-γ mRNA表达,测定血清总IgE、卵白蛋白特异性IgE含量.结果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组豚鼠肺组织IL-4 mRNA表达(OD值0.060±0.018)低于哮喘组(0.111±0.025,P<0.05)、IL-5 mRNA表达(0.052±0.006)低于哮喘组(0.106±0.030,P<0.05)、IFN-γmRNA表达(0.127±0.051)高于哮喘组(0.041±0.018,P<0.05);血清总IgE(1.85±0.48)kU·L-1、卵白蛋白特异性IgE(0.59±0.07) kU·L-1均低于哮喘组对应的(3.75±0.60) kU·L-1和(1.40±0.17) kU·L-1(P均<0.05).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能够调节哮喘豚鼠肺组织Th1/Th2免疫反应并降低血清IgE含量.

    作者:赵云峰;罗永艾;黄习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产生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已成为当前影响肿瘤化学治疗疗效的主要障碍.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是由 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的过表达是产生MDR的主要原因.寻找低毒有效的MDR逆转剂是提高化疗疗效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化疗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戴春岭;符立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ADS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

    目的探讨JAKs/STATs信号转导通路在二烯丙基二硫(DADS)诱导人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中的变化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HL-60细胞与DADS或JAKs/STATs信号通路的激酶抑制剂AG490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NBT还原能力及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检测JAKs,STATs各家族成员在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中的改变;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核转录基因STATs,c-myc,c-fos,c-jun的表达变化.结果 DADS和AG490均可诱导HL-60细胞向成熟粒系分化,且DADS在1.25 mg·L-1时诱导分化作用达峰值;Western blot检测JAK1,STAT3的酪氨酸激酶发生了磷酸化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示STAT3与c-myc基因蛋白核内表达下降,c-jun,c-fos基因蛋白核内表达上升.结论 JAK1,STAT3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抑制参与了DADS诱导HL-60细胞分化的调控,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与HL-60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抑制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分化.DADS的作用相当于JAK1/STAT3信号通路的阻断剂.

    作者:武明花;黄卫国;谭晖;何洁;苏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SD大鼠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 90天毒性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rhIL-11)是一个多功能性的细胞因子,在骨髓造血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连续给予rhIL-11后由于蓄积而对机体产生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确保其临床应用的安全,该试验对SD大鼠连续给药3个月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陈颖;杨红忠;陈云祥;徐潘生;陈国灿;卢祺炯;陈浩;宣尧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粉防己碱上调Smad 7表达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

    目的观察低浓度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活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TGF-β1受体后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HSC原代培养,给予Tet(0.4、0.8、1.6和3.2 μmol·L-1)处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或给予TGF-β1(质量浓度5 μg·L-1)和(或)Tet(1.6 μmol·L-1)干预,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Smad 3、Smad 7 以及α-SMA mRNA和(或)蛋白表达.结果 Tet(0.4~3.2 μmol·L-1)能抑制培养HSC表达α-SMA.Tet(1.6 μmol·L-1)抑制TGF-β1 诱导的HSC α-SMA表达,伴有Smad 7表达上调及TGF-β1表达下降,但不影响TGF-βⅠ、Ⅱ型受体和Smad 3表达.结论低浓度Tet抑制培养HSC的活化和TGF-β1促活化作用,该作用与上调Smad 7表达并抑制TGF-β1有关而不影响TGF-β受体表达.

    作者:陈源文;李定国;吴建新;陈颖伟;陆汉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蜂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蜂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TUNEL、流式细胞技术及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细胞凋亡.结果 TUNEL结果表明:蜂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细胞凋亡有改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根据PI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二倍体亚峰分析,蜂胶总黄酮对细胞凋亡亦有明显改善.电镜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心肌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不同程度溶解破坏,遗留较多空泡,核染色质边集,核皱缩,核膜表面凹凸不平等形态学改变,但未见到典型的凋亡小体,蜂胶总黄酮组心肌线粒体排列尚规整,线粒体嵴无明显破坏,肌丝排列整齐,无明显破坏.结论蜂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杨明;朱姝;隋殿军;孙红;于德伟;崔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钙纳米粒子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试验

    近年来纳米粒子的研制及应用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1].该文观察了钙纳米粒子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以评价钙纳米粒子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李玉华;郑金榆;彭韬;陈汝炎;仇镇宁;冯振卿;管晓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

    该文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抗肿瘤作用入手,结合近年来的国外新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概要介绍了NSAIDs抗肿瘤作用的可能分子基础.NSAIDs抗肿瘤作用机制因肿瘤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它可通过抑制在某些肿瘤发生过程中异常表达的环氧化酶2(COX-2),减少前列腺素E2等的生物合成,通过调节相关下游基因蛋白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它也可作为过氧化酶体增殖激动剂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诱导某些肿瘤细胞内COX-2的表达,促进环戊烯酮前列腺素(cyPGs)的生物合成,通过后者介导PPARγ依赖性或PPARγ非依赖性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由于NSAIDs对肿瘤细胞抗增殖、促凋亡的特殊作用机制,与其他抗肿瘤治疗可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任先达;吕艳青;叶开和;蔡绍晖;叶春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明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 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16.7 mmol·L-1的大鼠随机分组:大明胶囊大(200 mg·kg-1·d-1)、中(100 mg·kg-1·d-1)、小(50 mg·kg-1·d-1)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苯乙双胍(75 mg·kg-1·d-1)组,连续用药14 d,用快速血糖仪测空腹血糖值.提取心肌总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大明胶囊治疗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组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经大明胶囊治疗后的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表达降低(P<0.05),空腹血糖也明显下降.结论大明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并且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L型Ca2+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

    作者:钟鑫;艾静;王宁;王金华;何树庄;杨宝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延胡索乙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 THP)对正常豚鼠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旨在探讨延胡索乙素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酶解法分离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延胡索乙素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结果延胡索乙素可明显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 (IK)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延胡索乙素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对心肌细胞钾通道作用有关,THP可抑制IK和IK1,使动作电位时程(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延长从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刘玉梅;周宇宏;单宏丽;冯铁明;乔国芬;杨宝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