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评价防护手套对血传性病毒抗渗透性能

方菁嶷;徐炜;周洪福;张同成

关键词:防护手套, 经血传播, 病毒, 噬菌体, 渗透
摘要:目的 以噬菌体为模型,观察防护手套对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抗渗透性能.方法用改良ASTM F 1671 -07标准方法,对一种丁腈检查手套防血液中病毒渗透的性能进行了观察.结果经检测实验组3份手套样品,在试验条件下试验后检测到的噬斑数均<1 pfu/ml,各对照结果符合试验要求.根据ASTM F 1671 -07标准试验方法要求,证明所试验的防护手套具有良好的抗血液传播病毒的渗透的功能.本试验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出结果快,可重复性好.结论以φ- X174噬菌体为检测防护材料抗血液穿透能力的检测方法监测结果可信,所检测的防护手套对噬菌体悬液具有良好的抗穿透能力.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罗县托幼机构消毒监测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卫生状况及预防性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8 -2010年全县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2008-2010年总合格率为89.83%,餐饮具合格率为95.00%,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7.27%,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0.83%,物体表面合格率为88.40%.结论2008 - 2010年全县托幼机构各类消毒样品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县级托幼机构各类样品消毒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民营托幼机构.

    作者:高金梅;吴慧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方次氯酸钠对坑道空气的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对坑道空气的消毒效果.方法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和培养方法,对该消毒剂气溶胶消毒坑道空气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用有效氯浓度为1 000 mg/L的该复方次氯酸钠消毒液,以10 ml/m3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作用30 min对坑道空气中自然菌平均消亡率为99.7%,对空气中真菌平均消亡率为99.1%.结论用有效氯浓度为1 000 mg/L的复方次氯酸钠消毒剂进行气溶胶喷雾,对坑道内空气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作者:王文森;刘顺良;孙洁;尹晓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控制措施

    目的 研究医院消毒供应室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常见锐器伤及其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结果构成锐器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徒手接触、摆放不规范、安全意识欠缺和工作紧张等.通过专业培训、规范操作、加强防范、伤后及时正确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锐器的发生率.结论造成锐器伤的因素明确但可控,通过培训和加强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锐器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卢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MRSA杀灭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方法通过悬液定量杀菌和现场模拟消毒试验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在清洁条件下,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悬液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作用2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原液对MRSA感染者使用的床头柜表面湿擦并作用10 min,对MRSA感染患者手擦洗2 min,均再未检出MRSA.结论符合质量要求酸性氧化电位水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用于擦洗物体表面和手亦可有效清除污染菌.

    作者:李作臻;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消毒与灭菌后口腔科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消毒与灭菌后口腔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存活情况,以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采样,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大同地区49所医疗机构口腔科和口腔门诊消毒后口腔器械进行了检测.结果经对14种口腔器械244份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阳性38份,总阳性率为15.57%.在38份阳性标本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8份,阳性率为11.48%;检出丙型肝炎标志物(抗-HCV)阳性10份,阳性率为4.10%.结论大同市口腔医疗器械上血液传播性病毒标志物检出率较高,提示口腔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效果不可靠,应加强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管理.

    作者:曲碧秀;仝仲文;闫芳;郭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保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中伤害的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伤害的情况,制定保洁员自身防护措施.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医院在岗所有保洁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在岗保洁人员46名,有35人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过伤害,占76.09%.总伤害次数为62人次,其中锐器伤38人次,感染性医疗废物伤害12人次,化学性医疗废物伤害2人次.结论医院保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中受到伤害的比例较高,应对保洁员进行防护意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规范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和包装.

    作者:梁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与职业暴露防控措施

    目的 了解武警某部综合医院传染病监测与职业暴露防控情况.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2007-2009年期间所有接收的传染病患者进行了监测记录,并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了解.结果共监测上报传染病129例,其中病毒性肝炎为110例,占总数的85.27%;其他依次为梅毒、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水痘、细菌性痢疾.每年的5月份医院感染管理科接收的传染病报告病例多.在129例病人中,具有血液传播和性传播途径的患者占91.47%;其次是具有呼吸道传播途径的患者占6.98%.结论该医院近年接收的传染病主要是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未发生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和病人间交叉感染病例.

    作者:杨海宁;黄以哲;李晓宏;黎晓军;杨新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室骨科植入物感染相关因素

    目的 了解手术室骨科植入物感染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手术室骨科植入物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骨科植入物引发手术后感染率为0.49%.经调查发现,本医院手术室布局不利于感染管理,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骨科植入物和手术器械灭菌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因素与手术后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骨科植入手术需要专用手术室,室内空气洁净度应达到百级标准,应有针对性进行手术室条件改善.加强管理.

    作者:沈月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防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

    目的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方法通过各环节护理预防措施和消毒措施,对全髋关节手术全程护理干预,以控制术后感染.结果经过严把消毒关和灭菌关,严格各种规章制度,强制执行规范的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手术过程每个环节都在严格控制之下.经连续跟踪观察326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程,未发现1例术后感染.结论严格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控无菌手术的术后感染.

    作者:孙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女性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调查及其因素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女性患者留置导尿相关尿路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本医院住院女性患者泌尿道留置导管引发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导致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导尿操作,留置尿管时间,消毒隔离不到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多见的有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斯普罗威登菌和摩根菌等.结论女性病人留置尿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滥用抗生素会增加泌尿感染的机会和耐药菌形成的几率.

    作者:袁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丰市公共场所用品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丰市公共场所用品卫生状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群健康.方法对大丰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抽样监测.结果3年共采样1 768份,合格1680份,平均总合格率为95.0%.2007 -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91.9%、94.8%、97.7%.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美容美发、旅店业合格率分别为90.2%、92.7%、94.8%和97.5%.结论大丰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总体较好,且呈上升趋势,但文化娱乐场所的卫生状况相对较差,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春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灸针消毒与灭菌的管理现状

    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粹之一.针灸疗法目前存在的大问题在于针灸针的反复使用,而从不消毒或灭菌.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人数相对较多,作为直接进入人体的针灸针,难免要刺到皮下毛细血管,给患者增加了通过血液传播疾病的隐患.依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灭菌管理相关规范规定,针灸针属于高危险性物品,因此针灸针的消毒与灭菌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张洪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药苍术熏蒸法对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苍术烟熏剂熏蒸法对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平.沉降法进行采样和培养,对苍术烟熏剂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消毒试验.结果在关闭门窗的房间内,以5 g/m3的中药苍术烟熏剂点燃30min燃尽,在熏蒸2h后可使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由消毒前的477 cfu/m3降低到41 cfu/m3;4 h后,细菌总数有所回升,但仍保持在81 cfu/m3.在相同条件下,开启紫外线灯照射60 min,2h后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由消毒前的486cfu/m3降低到89 cfu/m3;4 h后,细菌总数回升至338 cfu/m3.结论中药苍术烟熏剂熏蒸对室内空气中细菌具有一定杀灭效果,且优于紫外线照射法的效果.

    作者:王运利;程晓玲;孙雪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固原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掌握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为进一步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 - 2009年辖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消毒剂及消毒器械等的抽样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采样1587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6.75%,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室内空气、消毒剂及消毒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2.90%、78.13%、72.84%和86.05%;2007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74.68%、77.71%和79.92%.结论 固原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差,尤其是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建议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严格执行消毒法规,提升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张兆宏;鲜锦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供应室集中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污染手术器械清洗效果,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将污染手术器械在供应室集中清洗,进行初步处理,分检及有针对性地处理,然后放入清洗消毒器清洗,用目测法配合5倍放大镜观察清洗效果.结果手术器械清洗后目测合格率,胃器械包99.39%,脑器械包99.41%,阑尾包99.78%,甲瘤包99.91%,疝气、缝合包皆100%,扁桃体包99.42%.结论手术器械送供应室清洗,不仅达到资源共享,且提高清洗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郑祎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房山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房山区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状况.方法对2005 - 2009年辖区内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年共采样831件,平均总合格率为91.7%.2005 - 2009年合格率分别为90.1%、90.3%、95.8%、91.4%和95.6%.空气、工作台面、工人手合格率分别为92.9%、93.2%和89.2%.结论房山区卫生用品生产环境卫生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对生产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消毒知识培训,加大监督监测力度,提高卫生用品生产环境的卫生质量.

    作者:刘朝辉;王立强;吴涛;刘克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为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医院2007 - 2009年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在2007 - 2009年期间共有住院患者50 60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95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9%.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上呼吸道感染占56.05%,下呼吸道感染占21.29%;其次是胃肠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分别为6.99%和6.16%.医院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40%,革兰阳性球菌占34.59%,真菌占13.01%.结论该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结合调查结果制定防控措施.

    作者:毛惠珍;杨宝忠;赵兴;李晓琴;鞠光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市房山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消毒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为了解房山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对47家各级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灭菌器、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线灯强度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

    作者:吴涛;刘朝辉;刘克福;王立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广东省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新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广东省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09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托幼机构监测数据,对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东省21个地市2007 - 2009年共采集316 510份样本,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平均合格率为89.48%.各种监测对象中,以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和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低,分别为77.03%和79.95%.结论广东省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但工作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较低,应引起重视.

    作者:韩佳音;黄旭和;沈秀婷;邹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规范和加强管理.方法通过相关文献调查和分析,制定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调查发现,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布局不合理,儿科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意识不强,手卫生措施不到位.经过完善管理体系,改进建筑布局和专项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规程,强化了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结论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尚未受到相应的重视,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作者:张化庆;潘朝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