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任德成;杜冠华;张均田

关键词:总丹酚酸,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
摘要:目的研究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跳台法和断头法,观察总丹酚酸对缺血再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化学法,观察总丹酚酸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的含量.结果总丹酚酸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缩短被动回避反应时间,减少错误次数,延长潜伏期,延长断头后呼吸持续时间.总丹酚酸亦增强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GSH的含量.结论总丹酚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总丹酚酸抗氧化作用有关.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相关文献
  • 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全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SQMS)对重组人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酶动力学机制. 方法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放射活度检测不同条件下的重组人CK2全酶的活性. 结果 SQMS对重组人CK2全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37 μmol*L-1.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SQMS与ATP和酪蛋白分别呈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SQMS是CK2的抑制剂,SQMS的抑制作用与ATP呈竞争性、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

    作者:刘文;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广防己肾脏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广防己肾脏毒性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方法分别给予正常大鼠1、5和10 g*kg-1广防己,观察其对肾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给予1 g*kg-1广防己8 wk,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无改变.给予5g*kg-1广防己4 wk,大鼠24 h尿蛋白增多并出现肾小管细胞变性、间质水肿等改变,但BUN和Scr正常.给予10 g*kg-1广防己4 wk,大鼠BUN和Scr均显著升高,小管细胞变性更明显,并有肾间质轻度纤维化.结论长期应用药典剂量广防己不造成明显的肾脏损害,而较大剂量和较长时间应用则可致明显的肾功能异常.

    作者:叶志斌;陆国才;于光;郭志勇;崔若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美蓝的抗肿瘤作用

    美蓝(Methylene blue,MB)原为解毒药物,近年发现有抗肿瘤作用,临床报道将其在肿瘤部位直接介入治疗实体及腹水肿瘤[1~3].为确定美蓝的抗癌范围及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我们对美蓝的抗肿瘤作用作了以下研究.

    作者:许启泰;杜钢军;陈百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盐酸埃他卡林对大鼠离体工作心脏功能的影响

    盐酸埃他卡林是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在新药研究中发现的一个结构新颖的抗高血压药物.在清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上,埃他卡林降压作用确切、平稳、持久、对心率影响轻,且具有选择性抗高血压作用,同时盐酸埃他卡林的降压作用既可被ATP敏感性K+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1,2]所对抗也可被格列本脲所预防,格列本脲的对抗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提示盐酸埃他卡林的降压作用可能与心血管ATP敏感性K+通道有关.在麻醉正常血压大鼠上采用直接插管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盐酸埃他卡林对外周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及格列本脲的干扰作用,结果发现:在麻醉正常血压Wistar大鼠上,盐酸埃他卡林的降压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同时剂量依赖性地减慢心率、抑制心脏舒缩功能,格列本脲能完全拮抗中、低剂量盐酸埃他卡林的降压作用及在心功能方面的作用,对高剂量盐酸埃他卡林的作用能部分拮抗,从而进一步肯定了盐酸埃他卡林的降压作用与心血管ATP敏感性K+通道的关系.为判断盐酸埃他卡林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部位,进一步评价盐酸埃他卡林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选择性抗高血压作用的可能机制,本实验在能够排除神经和体液因素及外周阻力对药物作用影响的离体工作心脏上,观察盐酸埃他卡林对心脏功能的直接作用,并与对照药相比较.

    作者:刘蔚;龙超良;路新强;肖文彬;汪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PPAR与胰岛素抵抗

    PPAR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PPARγ是该类药物的主要功能受体,于是展开了对于PPAR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 TZD类药物激活PPARγ,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在基因敲除的PPARγ+/-中,却发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所以,PPAR激活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之间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对于以PPAR为靶点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具有关键意义.

    作者:丁世英;申竹芳;谢明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褪黑素对痴呆大鼠胆碱能功能的修复

    目的通过观察褪黑素对淀粉样β多肽25~35片段(Aβ25~35)所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从而探讨Aβ和胆碱能系统在阿尔采末病 (AD) 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AD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诱导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用Moris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分别使用免疫组化和比色法检测ChAT和AChE的变化. 结果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20 μg)可引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且着色变淡;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改变不显著.褪黑素(0.1、1、10 mg*kg-1)连续给予(ig) 10 d,对上述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褪黑素改善Aβ25~3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其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有关.

    作者:沈玉先;魏伟;张瑰红;刘超;刘丽华;徐叔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乙胺噻嗪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乙胺噻嗪抗心律失常作用是否与抑制慢反应心肌细胞有关.方法在体外培养大白鼠乳鼠心室肌细胞,采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和细胞内动作电位记录方法,研究乙胺噻嗪对这种慢反应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动作电位时程等电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 0.1~5.0 μmol*L-1 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自发性搏动频率,大抑制率为 52%,半效抑制浓度为 0.17 μmol*L-1;乙胺噻嗪作用心肌细胞后15~30 min,对搏动频率的抑制作用开始达稳态;2.5 μmol*L-1乙胺噻嗪负性频率作用达稳态时,部分对抗了 2 mmol*L-1氯化钙和 1 μmol*L-1异丙肾上腺素的正性频率作用,完全对抗了 0.2 mg*L-1乌头碱的正性频率作用;0.3、0.9、2.5 μmol*L-1 乙胺噻嗪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动作电位参数APA、OS、Vmax、SP4和MDP,剂量依赖性延长动作电位周期长度SCL,0.9、2.5 μmol*L-1 略延长APD90.结论乙胺噻嗪对慢反应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传导有明显抑制作用、略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乙胺噻嗪对慢反应心肌细胞自律性的抑制可能与抑制Ca2+和Na+,特别是Na+的作用有关.

    作者:刘义;刘婉珠;王维信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乙醇对离体豚鼠心房肌的作用

    目的观察乙醇(ethanol)对豚鼠离体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豚鼠左右离体心房测定ethanol对其自动节律、收缩力、功能不应期、静息后增强效应和正阶梯现象的影响.结果 ethanol(12.5, 25.0, 50.0, 100.0, 200.0 mmol*L-1)明显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肌的收缩力,同时减慢心率;ethanol(12.5, 25.0, 50.0, 100.0, 200.0 mmol*L-1)抑制豚鼠离体左心房肌的收缩力,明显抑制左心房静息后增强效应;高浓度ethanol(100 mmol*L-1、200 mmol*L-1)延长左心房的功能不应期,并且抑制左心房正阶梯现象.结论 ethanol具有降低心房自律性、抑制心房肌收缩力、抑制左心房静息后增强效应、延长左心房功能不应期和抑制左心房正阶梯现象的作用,其负性变频和负性变力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内贮钙的释放有关.

    作者:胡浩;臧伟进;于晓江;张凤杰;孙强;张春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L-NNA),应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放免法及生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透明质酸(HA)含量、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结果 NO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HA含量、AST及ALT活性.结论 NO对大鼠具有保护肝细胞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边城;徐永红;李定国;蒋祖明;陆汉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普通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分别口服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克拉维酸125 mg,阿莫西林500 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89±0.25) h和(1.01±0.30) h;Cmax为 (1.92±0.64) mg*L-1和(1.49±0.65) mg*L-1;AUC0→∞为(4.347±1.542) mg*h*L-1和(3.395±1.468)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51.09%±86.00%.阿莫西林Tmax为(1.15±0.41) h和(1.34±0.40) h;Cmax (5.81±1.40) mg*L-1和(4.60±1.37) mg*L-1;AUC0→∞为(13.472±3.114) mg*h*L-1和(11.937±2.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41%±31.56%.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0.05),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和阿莫西林Cmax、AUC0→∞均大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Cmax、AUC0→∞和阿莫西林Cmax、AUC0→∞(P<0.05),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比普通片安奇达峰快,峰浓度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大.结论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优于普通片安奇.

    作者:宋燕华;陈季强;江波;阮邹荣;周汉良;卞如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对K562细胞MAPK活性、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11α-羟基-15-氧-16-烯-对映贝壳杉烷-19酸)对K562细胞MAPK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 5F作用K562细胞24 h后,以MBP为底物检测MAPK的活性、用蛋白印迹法测定MAPK的表达.结果半边旗中二萜类化合物5F作用于K562细胞使MAPK活性增强,表达增多,且有量效关系.结论推测异常激活和表达的MAPK是化合物5F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京滨;梁念慈;莫丽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相互作用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相互作用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分别采用酶联法及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一氧化氮活性,采用Fura-2负载荧光技术检测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均显著减少培养介质中LDH水平,显著增加NO生成,但二者联用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且表现为拮抗效应.卡托普利显著减少胞内游离钙浓度,而阿司匹林单用及合用卡托普利均明显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联用时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其机制与其减少NO生成及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有关.

    作者:吕雄文;李俊;金涌;李常玉;马传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对此过程的作用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损伤诱导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一氧化氮(NO)对此过程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两组,一组于0.95 N2、0.05 CO2孵箱中培养16 h、32 h、48 h,再恢复正常条件培养6 h,造成缺氧复氧损伤的细胞模型,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另一组缺氧培养16 h、32 h、48 h后,将NO供体亚硝基青霉胺(SNAP)加入培养基中,使其终浓度为100 μmol*L-1,再于正常条件培养6h,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心肌细胞在缺氧16 h、32 h和48 h后复氧6 h,TUNEL法可检测到阳性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5.5%±0.7%, 11.0±1.1%和14.2%±1.6%;心肌细胞缺氧培养16 h、32 h、48 h后加入SNAP,再复氧6 h,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分别为:3.2%±0.7%, 7.8%±0.7%和10.9%±1.0%.结论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率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增高;NO对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峰;罗晓星;张涛;谢建军;李晨;赵德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褪黑素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诱导BCG+LPS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ALT、AST、NO水平和肝匀浆MDA、SOD含量;L929细胞株法检测血浆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血浆中IL-1活性.结果在BCG+LPS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中,褪黑素(0.25,1,4 mg*kg-1)ig预防给药均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增高的血浆ALT、AST活性,且以1 mg*kg-1的剂量作用明显;并能减少肝匀浆MDA含量,使降低的肝匀浆SOD活性升高,抑制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浆NO、TNF-α和IL-1的升高.结论褪黑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保护作用.

    作者:王华;沈玉先;魏伟;董晨;汪倪萍;张玲玲;岳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型类肽化合物iQWcF对内皮素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

    目的评价新型类肽化合物iQWcF对内皮素受体功能的拮抗作用.方法①在大鼠离体主动脉血管条上,先以一定浓度的iQWcF孵育,然后累积给予不同浓度的ET-1,以ET-1诱发的血管收缩为指标评价iQWcF对ET受体的拮抗特点.②采用麻醉正常血压大鼠,预先静脉给予一定剂量的iQWcF.5 min后静脉注射ET-1(0.9 nmol*kg-1),观察不同时间点血压的变化,以评价iQWcF对ET受体的作用.结果①化合物iQWcF能浓度依赖地抑制ET-1诱发的大鼠主动脉血管条的收缩.②iQWcF静脉注射30 mg*kg-1能抑制ET-1诱发的升压作用.而对ET-1诱发的降压作用无影响.结论新结构化合物iQWcF是一选择性的ETA受体拮抗剂.

    作者:费改顺;于文胜;刘克良;汪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迟发性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室肌细胞迟发性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结果灯盏花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Ik,0.01 g*L-1灯盏花素使Ik增大44.6%(0.01<P<0.05),0.02 g*L-1灯盏花素使Ik增大60.3%(P<0.01),灯盏花素此作用经冲洗可部分消退.结论灯盏花素能促进K+通道开放,促进K+外流.

    作者:王丽娟;王勇;李金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牛磺酸拮抗溶血磷脂酸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目的观察牛磺酸 (Tau) 对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硫代巴比妥酸盐(TBA)法测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PA (1×10-9~1×10-7 mol*L-1) 呈浓度依赖性增加VSMC 3H-TdR参入,5、10和20 mmol*L-1Tau及MAPK抑制剂PD098059预孵育后分别使LPA (1×10-7 mol*L-1) 诱导的3H-TdR参入较单独 LPA组减少15%、34%、48%和54%(P<0.05或P<0.01).LPA增加VSMC MAPK活性,5、10和20 mmol*L-1 Tau预孵育降低LPA(1×10-7 mol*L-1)刺激的MAPK活性,较单纯LPA孵育低14%、35%和44%( P<0.05或P<0.01).随着加入LPA的浓度增加,细胞MDA含量增加.与1×10-7 mol*L-1 LPA组比较,5、10和20 mmol*L-1 Tau预处理的细胞较LPA单独孵育组细胞MDA含量分别低18%、27%、45%(P<0.05或P<0.01),LPA诱导细胞MDA生成的作用不受PD098059预孵育的影响(P>0.05).结论 LPA呈浓度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和脂质过氧化,前者与其细胞内信号传导MAPK途径有关,Tau可有效拮抗LPA诱导的VSMC增殖、MAPK激活和脂质过氧化损伤,Tau的上述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心血管细胞保护效应机制之一.

    作者:牛大地;石彦荣;蒋宏峰;尚月婷;庞永政;伍期专;唐朝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的方法,用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进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色谱法测定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血药浓度.结果奥美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004 499+0.001 909X(r=0.9990), 其50、500、2 000 mg*L-1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90.36%、 109.62%、 108.91%; 精密度分别9.86%、7.86%、 15.52%; 5′-羟基奥美拉唑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003 659+0.001 328X(r=0.997 0), 其20、200、1 000 mg*L-1 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79.42%、 96.49%、 95.04%; 精密度分别为8.95%、 4.52%、 9.73%; 奥美拉唑砜的校正标准曲线分别为Y=0.009 248+0.001 765X(r=0.999 2),其20、200、1 000 mg*L-1 3浓度的血样回收率分别为94.44%、 105.59%、 104.26%; 精密度分别为8.72%、 8.58%、 9.60%.志愿受试者禁食口服20 mg奥美拉唑胶囊后,奥美拉唑及其代谢产物5′-羟基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砜的Cmax分别为14.622 7、 408.433 2、454.363 7 mg*L-1.结论此方法可满足测定要求,可用于奥美拉唑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付良青;黄丰;吴德政;郭军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的降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来损伤大鼠胰岛细胞造成其糖耐量异常,继而喂以高糖-高脂饲料来诱发动物肥胖形成的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 能明显降低NIDDM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各时间点的血糖值;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 0.1 mmol*L-1及0.001 mmol*L-1对βTC3细胞无刺激其分泌胰岛素作用.结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的降糖作用并非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作用效率.

    作者:赵贵卿;吴祖泽;袁丽珍;李军林;唐仲雄;韩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病理意义及其机制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体内蛋白质与糖在无酶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大量实验表明:AGEs与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衰老以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AGEs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AGEs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影响细胞和组织功能,另外,它还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来介导一系列病理反应.该文从AGEs的产生过程、作用机制以及病理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孙缅恩;杜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