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罗晓星;张涛;谢建军;李晨;赵德化
文章综述了抗早产药的药理学评价模型.其中包括大鼠已启动分娩过程的阻滞模型;延迟晚期妊娠大鼠分娩启动模型;脂多糖诱导小鼠早产的拮抗模型;白介素诱导小鼠早产的拮抗模型和15-甲基前列腺素F2α致小鼠流产的拮抗模型等.
作者:贺茜;邢玉凯;沙金燕;韩清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L-NNA),应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放免法及生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透明质酸(HA)含量、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同时测定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变化.结果 NO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程度、HA含量、AST及ALT活性.结论 NO对大鼠具有保护肝细胞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边城;徐永红;李定国;蒋祖明;陆汉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茶中多酚类物质EGCG介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对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诱导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已建立的受四环素调控的LMP1表达的鼻咽癌细胞系(pTet-on-LMP1 HNE2),经0.6 mg*L-1 Dox 和 100 mg*L-1EGCG处理24 h后,抽提RNA,分别与含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为主的Atlas apoptosis cDNA expression array膜杂交.结果 EGCG上调或下调某些与鼻咽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 结论 EGCG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是多个基因及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作用的结果,并对LMP1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作者:赵燕;唐发清;曾亮;胡智;唐敏;曹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芦根(Rhizoma phragmitis)是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地下根茎.传统中医药认为芦根具有养阴、清热、利尿、退黄疸和解毒等功用,对维持体液平衡,清除体内毒物起一定作用[1].研究发现P-Poly分子量20 000,由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残基构成并含有β(1→3)苷键的支链.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对化学毒品的肝损伤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增进健康的作用[2,3].
作者:张国升;凡明月;彭代银;方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血清体外对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为靶细胞,观察口服中华眼镜蛇毒血清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采用DNA片断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体外诱导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中华眼镜蛇毒血清在体外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高剂量(7.5 g*L-1)的抑制效果相近于阿霉素(5 mg*L-1),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经DNA电泳、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中华眼镜蛇毒血清与HL60细胞共同培养可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结论中华眼镜蛇毒血清体外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此作用可能与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有密切关系.
作者:罗英儒;叶春玲;任先达;李红良;钟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槲皮素-7-硫酸酯钠盐(SQMS)对重组人CK2全酶的直接作用及酶动力学机制. 方法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放射活度检测不同条件下的重组人CK2全酶的活性. 结果 SQMS对重组人CK2全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IC50为1.37 μmol*L-1.CK2的动力学研究表明:SQMS与ATP和酪蛋白分别呈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结论 SQMS是CK2的抑制剂,SQMS的抑制作用与ATP呈竞争性、与酪蛋白呈非竞争性.
作者:刘文;刘新光;梁念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心室肌细胞迟发性外向钾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结果灯盏花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Ik,0.01 g*L-1灯盏花素使Ik增大44.6%(0.01<P<0.05),0.02 g*L-1灯盏花素使Ik增大60.3%(P<0.01),灯盏花素此作用经冲洗可部分消退.结论灯盏花素能促进K+通道开放,促进K+外流.
作者:王丽娟;王勇;李金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氯通道阻断剂在不同激动剂引起的脑血管平滑肌收缩反应中的作用.方法记录离体兔脑椎基底动脉环收缩反应. 结果①氯通道阻断剂 DIDS、 Furosemide及NPPB均浓度依赖性抑制高K+及5-HT引起血管环收缩反应,DIDS、 Furosemide及NPPB对5-HT引起收缩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KCl的作用;②在5-HT引起血管收缩反应中,给予SK&F96365引起血管大舒张的基础上,DIDS、 Furosemide及NPPB均可引起血管进一步舒张.结论氯通道可能参与了由高K+去极化和5-HT引起的兔脑椎基底动脉环收缩反应.
作者:丁岩;关永源;熊大志;贺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体内蛋白质与糖在无酶条件下发生反应后的产物.大量实验表明:AGEs与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衰老以及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AGEs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AGEs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影响细胞和组织功能,另外,它还通过与特异受体结合,来介导一系列病理反应.该文从AGEs的产生过程、作用机制以及病理意义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孙缅恩;杜冠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与方法用Bliss法检测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0.5)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依据.结果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0.5)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埃希氏大肠杆菌感染的小鼠体内抗菌活性ED50分别为92.0 mg*kg-1和3.4 mg*kg-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的ED50值为164.0 mg*kg-1和6.9 mg*kg-1,单组分头孢哌酮钠的ED50值分别为256.5 mg*kg-1和38.9 mg*kg-1.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0.5)对绿脓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活性ED50为103.3 mg*kg-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的ED50为165.2 mg*kg-1.结论国产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对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埃希氏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小鼠有明显抗菌作用,且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哌酮钠单组分和海舒必.
作者:符健;邝少轶;王小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释放机制.方法将前体药物分别与不同pH值缓冲液、含葡聚糖酶的缓冲液及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于37℃水浴中一起孵育,采用HPLC法测定前体药物释放泼尼松龙的情况.结果前体药物在接近胃肠道下部pH值的缓冲液中,活性药物释放量多;葡聚糖酶及大肠杆菌均能明显促进活性药物的释放.结论泼尼松龙葡聚糖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转释作用可能是前体药物到达结肠时,在其特殊pH环境、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共同作用下释放出活性药物.
作者:周瑾;梅其柄;李平;周四元;程建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对实验性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来损伤大鼠胰岛细胞造成其糖耐量异常,继而喂以高糖-高脂饲料来诱发动物肥胖形成的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结果灌胃给予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 能明显降低NIDDM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各时间点的血糖值;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 0.1 mmol*L-1及0.001 mmol*L-1对βTC3细胞无刺激其分泌胰岛素作用.结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E1的降糖作用并非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作用效率.
作者:赵贵卿;吴祖泽;袁丽珍;李军林;唐仲雄;韩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 (Tau) 对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参入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硫代巴比妥酸盐(TBA)法测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LPA (1×10-9~1×10-7 mol*L-1) 呈浓度依赖性增加VSMC 3H-TdR参入,5、10和20 mmol*L-1Tau及MAPK抑制剂PD098059预孵育后分别使LPA (1×10-7 mol*L-1) 诱导的3H-TdR参入较单独 LPA组减少15%、34%、48%和54%(P<0.05或P<0.01).LPA增加VSMC MAPK活性,5、10和20 mmol*L-1 Tau预孵育降低LPA(1×10-7 mol*L-1)刺激的MAPK活性,较单纯LPA孵育低14%、35%和44%( P<0.05或P<0.01).随着加入LPA的浓度增加,细胞MDA含量增加.与1×10-7 mol*L-1 LPA组比较,5、10和20 mmol*L-1 Tau预处理的细胞较LPA单独孵育组细胞MDA含量分别低18%、27%、45%(P<0.05或P<0.01),LPA诱导细胞MDA生成的作用不受PD098059预孵育的影响(P>0.05).结论 LPA呈浓度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和脂质过氧化,前者与其细胞内信号传导MAPK途径有关,Tau可有效拮抗LPA诱导的VSMC增殖、MAPK激活和脂质过氧化损伤,Tau的上述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心血管细胞保护效应机制之一.
作者:牛大地;石彦荣;蒋宏峰;尚月婷;庞永政;伍期专;唐朝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季铵盐衍生物(F2)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30 min,于缺血前舌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F2 (1, 2, 4 mg*kg-1).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GOT)、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透视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F2能呈量效关系降低由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害心肌酶CK、CK-MB、LDH、HBDH、GOT的释放,保护SOD的活性,降低MDA的产生;透视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F2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F2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展勤;石刚刚;陈彩云;李伟秋;吴惜贞;刘幸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一直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TWHf)有免疫抑制、抗炎、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器官移植术后抑制免疫排斥反应[1],但由于其全身应用对造血系统、心、肝、肾及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较大,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雷公藤单体研究发现,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 又称T10、甲素)是TWHf的主要活性成分[2],目前虽有T10滴眼液对眼局部的刺激性和毒性反应研究的报道,但缺乏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3].本研究首次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同一浓度T10滴眼液不同时间房水中的浓度进行测定,并根据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进一步应用该制剂提供合理的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的依据.
作者:黄仲立;邓宏伟;李辰;陈建苏;侯励;狄静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相互作用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分别采用酶联法及Griess试剂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和一氧化氮活性,采用Fura-2负载荧光技术检测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均显著减少培养介质中LDH水平,显著增加NO生成,但二者联用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且表现为拮抗效应.卡托普利显著减少胞内游离钙浓度,而阿司匹林单用及合用卡托普利均明显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卡托普利和阿司匹林联用时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其机制与其减少NO生成及增加胞内游离钙浓度有关.
作者:吕雄文;李俊;金涌;李常玉;马传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防己肾脏毒性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方法分别给予正常大鼠1、5和10 g*kg-1广防己,观察其对肾脏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结果给予1 g*kg-1广防己8 wk,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无改变.给予5g*kg-1广防己4 wk,大鼠24 h尿蛋白增多并出现肾小管细胞变性、间质水肿等改变,但BUN和Scr正常.给予10 g*kg-1广防己4 wk,大鼠BUN和Scr均显著升高,小管细胞变性更明显,并有肾间质轻度纤维化.结论长期应用药典剂量广防己不造成明显的肾脏损害,而较大剂量和较长时间应用则可致明显的肾功能异常.
作者:叶志斌;陆国才;于光;郭志勇;崔若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PPAR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它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PPARγ是该类药物的主要功能受体,于是展开了对于PPAR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关系的研究. TZD类药物激活PPARγ,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在基因敲除的PPARγ+/-中,却发现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所以,PPAR激活与改善胰岛素抵抗之间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对二者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对于以PPAR为靶点寻找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具有关键意义.
作者:丁世英;申竹芳;谢明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利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比较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分别口服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克拉维酸125 mg,阿莫西林500 mg).用HPLC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浓度,计算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计算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分散片和普通片克拉维酸的Tmax为(0.89±0.25) h和(1.01±0.30) h;Cmax为 (1.92±0.64) mg*L-1和(1.49±0.65) mg*L-1;AUC0→∞为(4.347±1.542) mg*h*L-1和(3.395±1.468)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51.09%±86.00%.阿莫西林Tmax为(1.15±0.41) h和(1.34±0.40) h;Cmax (5.81±1.40) mg*L-1和(4.60±1.37) mg*L-1;AUC0→∞为(13.472±3.114) mg*h*L-1和(11.937±2.735) m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118.41%±31.56%.两者间除阿莫西林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Tmax小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Tmax(P<0.05),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克拉维酸Cmax、AUC0→∞和阿莫西林Cmax、AUC0→∞均大于克拉维酸/阿莫西林普通片安奇的克拉维酸Cmax、AUC0→∞和阿莫西林Cmax、AUC0→∞(P<0.05),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比普通片安奇达峰快,峰浓度高,药时曲线下面积大.结论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分散片的人体生物利用度优于普通片安奇.
作者:宋燕华;陈季强;江波;阮邹荣;周汉良;卞如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多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大类生物大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对免疫系统,能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激活MΦ、NK细胞和T、B淋巴细胞;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等.多糖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CR3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影响细胞内[Ca2+]i、cAMP、cGMP、NO和PGE2等第二信使的决定,并可促进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多糖的活性与单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高级结构、糖甙键类型等有关.
作者:陈洪亮;李伯涛;张家祥;李德发;常碧影;徐龙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