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才;周林;钟志宏;李强
为加强部队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测工作,加强消毒质量控制,根据<军队卫生防疫机构工作规定>和<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3年来,我们陆续对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宋振耀;苏俊锋;胡亚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患者供氧方式也在改变,多数大医院的供氧方法多是由医院中心供氧站经管道将氧气输?到每个病人单位,氧气流量表连接在墙上氧气的出口处[1].氧气是医院急救病人必备的医疗用品之一,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而需要吸氧的病人多数病情比较危重,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而中心供氧装置一方面由于其部件难以清洗、消毒;另外,湿化瓶与湿化液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污染率增高.凡接触体腔、伤口、黏膜的用具对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大,造成了医院感染控制的缺陷.如何有效地对中心供氧装置系统进行消毒,避免引起交叉感染,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之一.
作者:史婧;杨宏娟;王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灭菌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载体浸泡定性杀菌试验法和无菌检验技术对低浓度过氧化氢复方消毒剂浸泡灭菌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用该复方消毒剂处理的缝线在室温条件下存放四年后,其线径平均增大6.40%,抗张强力平均下降7.37%.经多批次无菌试验证实,处理后的产品符合无菌要求.该复方消毒剂原液对染于不锈钢载体上和医用缝合线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8h,可达到完全杀灭.结论 该复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芽孢作用,对缝线的性能指标影响较小,可用于医用生物蛋白缝合线的灭菌处理.
作者:张冬生;梁金平;缪军;陈和周;户华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引起切口裂开的原因,控制手术切口的感染.方法 现场调查手术病例,同时对环境物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该医院妇产科在1个月内进行35例妇产科手术,连续发生6例手术切口裂开,其中4例发生切口感染.在所发生的手术切口裂开的病人中,多数患者为过度肥胖,并恰逢当地气候异常寒冷.各类环境及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96.67%.结论 该医院妇产科连续发生6例手术后切口裂开并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病人由于肥胖导致切口愈合缓慢;要求外科医生加强患者支持治疗,重视手术技巧,强化无菌操作,有效控制了手术切口裂开和感染.
作者:梁德玲;杨正杰;胡晓;瞿湘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手术室是外科诊断、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场所,部分医院没有净化层流手术室,仍采用传统的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普通手术室属于Ⅱ类环境,静态标准空气中细菌总数≤200 cfu/m3.紫外线空气消毒静态监测是在紫外线消毒1 h后,开放前采用平皿沉降采样法,结果基本达标.
作者:戴金平;朱艳艳;余少敏;陈海丽;林珍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为了解部队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对2004~2007年我国西南地区某部队中心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和部分门诊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对消毒灭菌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张有植;胡小兵;邓成玉;薛群力;安得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乳酸链球菌素对蜡样杆菌芽孢的作用.方法 借助OD650值测定蜡样杆菌芽孢萌发率,采用定量杀菌试验方法测定乳酸链球菌素对蜡样杆菌芽孢的杀灭效果.结果 经测定,本研究用乳酸链球菌素浓度为672 μg/ml.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萌发剂(L-丙氨酸)100 mmol/L,于37℃条件下作用15 min,可以促使95%以上的芽孢萌发变成繁殖体.用100 mmol/L萌发剂与含量420 μ/ml的乳酸链球菌素作用15 min,对萌发蜡样杆菌芽孢的平均杀灭率达到99.62%.在作用体系中加入萌发剂,可使乳酸链球菌素对蜡样杆菌芽孢杀灭率提高5倍.结论 乳酸链球菌素配合萌发剂对处于萌发状态的蜡样杆菌芽孢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在作用体系中加入萌发剂可明显提高乳酸链球菌素杀灭细菌芽孢的作用.
作者:李曼;侯利华;曹晓梅;陈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二溴海因对嗜肺军团菌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含有效溴200 ms/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作用10 min和含有效溴400 ms/L的二溴海因消毒液作用2.5 min,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均可达到完全杀灭.消毒液的温度为10℃时对二溴海因杀灭嗜肺军团菌的效果有轻度影响;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对二溴海因杀灭嗜肺军团杆菌的效果基本无影响;消毒液的pH值在9.0~5.0范围内,基本不影响二溴海因的杀菌效果.结论 二溴海因对悬液内嗜肺军团菌有很好杀灭效果,受有机物影响较小,pH值允许范围较宽.
作者:陈越英;吴晓松;孙俊;徐燕;谈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在手术室空气消毒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佳空气消毒方法.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进行采样和培养,对三种空气消毒方法消毒普通手术间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每种消毒方法均作用1 h,以空气中总菌数≤200 cfu/m3为合格.动态消毒机消毒后空气质量合格率为100%,紫外线灯照射法合格率为78.26%,用含醋酸氯已定3800~4000 mg/L含酒精复合溶液按5 ml/m3剂量喷雾消毒合格率为93.62%.结论 使用动态消毒机对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好.
作者:梁远祝;陈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内镜细胞刷有效的清洗灭菌方法.方法 直接对细胞刷进行人工污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繁殖体和检测方法对不同清洗方法和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超声机清洗法能够去除细胞刷污染菌99.19%,手工清洗法对细胞刷污染菌去除率为92.83%.清洗干燥的细胞刷经戊二醛浸泡5h可完全达到灭菌合格,经戊二醛熏蒸柜熏蒸5 h,对手工清洗的细胞刷污染菌杀灭率为46.67%,对超声波清洗的细胞刷污染菌杀灭率为73.33%.结论 细胞刷用后宜采用超声波清洗,采用戊二醛浸泡5 h可达到灭菌合格,但戊二醛熏蒸不适用于细胞刷灭菌.
作者:魏明;黄瑞娟;李月玲;李线明;赵红斌;李党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规范消毒检测中细菌总数极限值结果的报告,使其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 采用规范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同一结果用不同的值报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依据不同规范和标准对同一数据计算出的结果报告有所不同,同一检测数据报告结果存在差别.对于检出菌数为0应报告为未检出,检出平均菌数0~0.9者应报告<1.0.结论 目前在消毒检测和卫生学检测中存在对检出菌数小极限值报告结果不同的现象,建议在修订规范和标准中应予以规范.
作者:刘海艳;王华磊;宋英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殡仪馆遗体表面微生物的状况,研究适用于遗体清洁与消毒方法,减少殡仪场所交叉感染.方法 采用棉拭采样检验方法对北京、河北等6省、市、区的25个殡仪馆的遗体表面进行了检测.结果遗体口与鼻部位污染细菌总数分别为52 273 cfu/cm2和36 322 cfu/鼻;耳部细菌总数为17 241cfu/只,面部细菌污染总数平均为1333 cfu/cm2;手部携带细菌总数平均为23 cfu/cm2.结论 殡仪场所遗体表面微生物污染严重,殡仪职工在处理遗体的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和消毒问题.
作者:杨德慧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石榴皮乙醇提取液的体外抗菌作用和毒性.方法 采用抑菌环试验和营养肉汤稀释法以及动物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石榴皮生药150 g/L的乙醇提取液对结核分枝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临床分离菌株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标准菌株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7 mm.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为25 g/L.小鼠急性经口LD50值大于5000 ms/kg,石榴皮提取原液对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指数为0.13,属于轻度刺激性.结论 石榴皮乙醇提取液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属无毒级物质,皮肤刺激性较轻.
作者:李志富;毛文奎;邵伟;丁静;任少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医务人员手卫生不仅与自身防护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在一系列院内感染隔离预防措施中,手的清洁消毒是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清除或杀灭手部皮肤的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途径,尤其是在接触传染病及血液、体液后洗手或手消毒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为此,我院从2006年着重加强了医院工作人员手部卫生状况的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雪玲;史锋庆;胡淑芳;马文涛;洪贝;王丽;何红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地震灾区病房伤员感染标本的细菌学分布特点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方法 采用细菌学鉴定技术和K-B试验法对伤员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本医院接受77名地震灾区伤员,发生感染53例,感染率为69.74%.采集病人感染检标本83份,检出细菌77株,检出率为92.77%,包括革兰阴性杆菌58株,革兰阳性球菌19株.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醋酸钙鲍曼复合不动杆菌21株、大肠埃希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真菌6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及其他菌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数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达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测试的18种抗生素中的9种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 地震灾区伤员感染率达69.74%,感染病原菌75%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所有分离菌株对多数抗生素耐药.
作者:杨怀;罗湘蓉;徐艳;杨锦玲;李琦;杨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无菌医疗器材的质量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控制水平,甚至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为加强复用医疗器材的全程质控管理,建立复用医疗器材下送回收的绿色通道,以保证复用医疗器材的质量安全.为此,抓好复用医疗器材的质量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其优质供应,建立起复用医疗器材从回收、洗涤、包装、灭菌到储存、发放、使用的绿色通道,有效地避免了无菌医疗器材使用前的再污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葛常英;刘杜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地震前线一所三甲综合医院,在地震后的5 d内在原有1222住院病人基础上突增伤员1148人,使医院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为确保抢救伤员生命,建立了临时帐篷病区7个,搭建帐篷121个,每天要在篷区完成手术数百台.此间消毒供应室在余震不断、各种限制较多、器械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为抢救伤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对手术的及时进行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包燕;汪璐;张晓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杀菌效果及其稳定性.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法对其稳定性和腐蚀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戊二醛含量22 g/L的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原包装,置37℃温箱储存90 d,戊二醛下降率为5.38%.使用中戊二醛消毒浸泡器械7、14、21、28 d后,其戊二醛含量下降率分别为0.00%、0.64%、0.64%和2.86%.常温下浸泡72 h,其原液对不锈钢、碳钢、铜无腐蚀,对铝有轻度腐蚀.结论 该一元复方戊二醛消毒剂性能稳定,对碳钢、不锈钢、铜无腐蚀,对铝有轻度腐蚀.
作者:张晓芸;潘英;李冬丽;张秀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汶川大地震后,许多基础设施和公共保障体系如饮水设施和供水管线、居住的房屋和建筑物、厂矿厂房等都遭到坏,道路塌方和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对人们的饮水卫生、食品供应和居住生活环境以及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卫生防病和防疫消杀工作是抗震救灾工作重中之重,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投入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以快速度奔赴灾区进行卫生防疫消毒杀虫和灭鼠等卫生救工作.
作者:张俊才;周林;钟志宏;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托幼机构卫生质量情况,为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采样检测方法,依据相关法规要求对北京市1059所托儿所、幼儿园进行了卫生质量调查.结果 北京市托幼机构室内空气卫生质量合格率平均在87%以上.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卫生质量合格率平均在80%以上.幼儿用餐饮具合格率平均在93%以上.结论 北京市托幼机构整体卫生质量较好,幼儿餐饮具细菌检验卫生合格率达到93%以上,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和物体表面卫生质量平均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肖潇;邓小虹;佟颖;李凤玲;李长青;彭国克;王劲;包卫华;慈九正;乔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