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昌;陈敬国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活动减少手术室巡回护士外出次数。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圈员投票将减少巡回护士外出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及方法,对影响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手术间巡回护士外出次数由品管圈活动前的8.29次/台降低到5.61次/台,降幅达32.3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化。
作者:程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的相关技术规范问题。方法:选取某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100例,按临床输血规范要求,对从收集血液样本到血液输注完成之后的护理操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总结和研究。结果:按照临床输血规范进行输血,会使输血的效用得到很大提升。结论:输血技术越规范,对于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升血样的利用率等的作用越显著。
作者:张先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前眼球运动训练在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支持。方法:对161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眼球运动训练。结果:161例患者经过术前眼球运动训练,手术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使患者术中很好的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马新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藻酸盐敷料在PICC穿刺部位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PICC置管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于PICC穿刺部位,对照组用无菌纱布止血,实验组用藻酸盐敷料止血。结果:实验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为71.7%,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疼痛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术后患者,通过藻酸盐敷料进行穿刺部位止血,止血效果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储小凤;周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欣母沛应用对高危孕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医院收治行剖宫产分娩高危孕产妇130例分为对照组(65例)和欣母沛组(65例),分别给予分娩后缩宫素与欣母沛注射;比较两组产妇临床疗效,围手术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欣母沛组产妇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欣母沛组产妇术中、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应用于行剖宫产高危孕产妇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增强子宫收缩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红外线额式体温计(额温计)测量体温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红外线额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的腋温之间的差异。评价: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的测温价值。结果:40例患者同时应用红外线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其中水银体温计测出的温度为(36.42±0.38)℃,红外线额式体温计测出的温度为(36.47±0.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线额式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都能准确反映人体的体表温度。
作者:秦梅;马燕舞;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口服与外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琼;李国华;罗敏;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首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找准课程受众目标和定位,在相关教学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搭建课程网络平台,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网站建设和使用效果,不断改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课程网络平台扩展了受众人群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刘梅梅;许骏;方琼;方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的CT表现。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接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满足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224例,采用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目测法将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异常情况进行CT分型,包括皮层脑萎缩、单纯脑室扩大、弥漫性脑萎缩三种。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7.58%。CT分型情况:皮层脑萎缩122例,单纯脑室扩大71例,弥漫性脑萎缩31例。脑结构异常患者的病程在10年以内的共168例(75.00%),年龄在22~55岁患者共184例(82.14%)。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检出率较高,各类脑结构异常患者病程以10年内为主,而且以中青年群体为多。
作者:徐元光;贾严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观察组增加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胡友红;张爱华;涂雪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论证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采用空心螺钉结合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和简单髌骨粉碎性骨折的25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2例;左侧髌骨12例,右侧髌骨1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所有患者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优良率100%,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和脱落以及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以及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空心螺钉结合钢丝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和简单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牢固程度,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洪波;郑登权;王春年;李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4例胃大部分切除术者随机等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4.26%、2.13%,对照组为21.28%、14.8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与排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者应用护理干预,利于其病情的恢复,并发症少。
作者:彭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1例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对此例患者采取对症、消炎、胸腔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等治疗。结果:该特发性气胸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青年特发性气胸患者应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复发。
作者:谢春林;张松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北美放射学年会将于2016年11月27日-12月2日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举行,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影像科多人向学会投稿,其中韦超、王传彬及吴瑶媛医师的论文被学会接受,2人将做大会发言,1人参与教育展板展示。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探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160例,1~2月分娩产妇80例为对照组,3~4月分娩8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和宣教;干预组在上述护理和宣教的基础上针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产后纯母乳喂养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影响母乳喂养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真菌培养法及血浆(1-3)-β-D-葡聚糖(G实验)三种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被怀疑IFI的病人。在高热当天留取病人痰液、血液及其他体液同时做实验并记录相应结果。结果:在103例病人中,确诊9例,G实验阳性率89%临床诊断G实验阳性率为77.3%,非IFIG实验阳性率为10.7%。而真菌培养在确诊中实验阳性率为67%,临床诊断实验阳性率50%,非IFI实验阳性率为3.6%。直接涂片法在确诊中实验阳性率为56%,临床诊断实验阳性率44%,非IFI实验阳性率为0%。结论: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涂片法特异性强,能减少假阴性,G实验的灵敏度高且快捷方便,G实验阳性时间早于真菌培养2~6天,对于IFI的早期诊断及其病情变化动态监测及临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芝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惠尔透明贴与赛肤润防治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00例外周静脉应用可达龙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赛肤润,对照组使用康惠尔透明贴;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记录至拔针后应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赛肤润防治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效果优于康惠尔透明贴。结论:赛肤润具有涂抹方便、经济舒适等优点,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王丽珊;李杰云;周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某院接收的患有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192例,对其病原学细菌进行检验,并分析结果。结果:检验出来的病原菌一共有184株,其中真菌株一共有16株,占总体的8.7%;革兰氏阳性菌株一共有60株,占总体的32.61%;革兰氏阴性菌一共有108株,占总体的58.7%,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的致病菌。结论:老年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大部分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在临床检验中能够发现,对病人痰液样本真菌的检出率相对比较高,同时多重耐药株的比例也相对比较高,并呈现上升趋势,这可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申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30例乙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指标。结果:两组中患者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AFP、肌酐、白蛋白、总胆红素、纤维蛋白原、PTA对乙肝肝衰竭预后判断具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傅钢;李林涛;周敏;廖佳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脂检验的意义。方法:选择4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4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对血脂进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血脂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检验,有助于糖尿病的诊疗和其他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梁振昌;陈敬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