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群;马旭亮;吴建根
84消毒液为一种复方含氯消毒液,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类器械和物品的消毒,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含氯消毒剂必须每日更换和监测浓度.配制和监测84消毒液的工作一般是由各科护士操作进行,其配制的方法和浓度常常被忽视,因而导致不能正确合理使用84消毒液.
作者:陈峰英;李万兰;徐琪;肖风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疗救援中经常遇到转运传染病人和进入毒气泄漏现场抢救中毒人员或对受困人员实施救援的任务.救援传染病人实则是运送传染源,且正处于传染期,司机与医务人员处于高危暴露之中,必须注意转运过程中消毒防护问题.
作者:江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状况,以便改进和提高医院消毒工作水平.方法 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上海市某区城郊基层医院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此次共抽样818份,平均合格率95.9%.传染病房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合格率为83.3%;母婴同室工作人员手合格率为87.5%;内镜室使用中消毒液全部合格;手术室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紫外线灯全部合格,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无菌合格率仅为77.7%;医院污水处理合格率为82%.结论 上海市某区基层医院消毒与灭菌质量总体比较好,部分监测项目合格率较低,存在薄弱环节.
作者:朱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新标准紫外线杀菌灯对不同微生物杀灭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辐射强度为110μW/cm2的30W石英紫外线杀菌灯下方垂直距离1m中心处照射30min,对玻片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钢绿假单胞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照射120min,对玻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3.00.用该紫外线灯照射180min,对玻片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平均灭活S/N值为83.28;照射7.5min,对玻片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在20m3气雾室内悬挂1支紫外线灯照射15min,对空气中人工污染的白色葡萄球菌的消除率为100%;在20m2房间内悬挂2支紫外线灯照射3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平均消除率为94.50%.结论 新标准石英紫外线杀菌灯对载体上污染的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和病毒都有比较强的灭活效果,对载体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灭活作用较低.
作者:王玲;徐燕;谈智;陈越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钢绿假单孢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由于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引起的多种感染治疗很困难,因此要重视院内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2006年4月,许昌市某医院妇科手术病人连续出现术后伤口不愈合、跳线、组织液渗出,化脓等症状.许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医院要求,对感染病人伤口分泌物、手术室器械、手术室使用的消毒剂、手术室空气,敷料等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验.
作者:夏晖;贾永强;仝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疗器械清洗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器械灭菌前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关系到医疗护理管理安全.
作者:王素珍;王欣;陈文;苗新霞;申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水溶液分别对两种噬菌体和细菌杀灭效果,探讨噬菌体作为病毒指示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含1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MS<,2作用60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均4.00.用1000mg/L纳米银水溶液对大肠杆菌噬菌体T<,4作用24h,平均灭活对数值均<2.00.用含10mg/L纳米银水溶液作用20min即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5.00.结论 纳米银水溶液可有效杀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噬菌体MS<,2和T<,4,此两种噬菌体对纳米银水溶液的抵抗力明显比两种细菌强.
作者:代小英;许欣;陈昭斌;张朝武;裴晓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医务人员手在临床操作中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搞好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沧县医院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情况,及时发现洗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于2006年对沧县医院普通病房及门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进行了监测.
作者:陆凤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平罗县卫生防疫站对全县医疗机构进行定期消毒效果质量监测.现将2001~2006年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 方法对全县191家医疗机构(其中县级3家、乡级卫生院及厂场矿卫生所20家、村级医疗站及个体医疗所168家)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作者:吴学琴;赵永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加强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工作,了解医院消毒状况,为今后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全院2003~2006年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1 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等33个相关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各类医疗器械(包括高压灭菌器材和消毒剂浸泡器材)、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作者:曹菊梅;李海燕;黄巍;李万苏;王袖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全面了解哈尔滨市南岗区医疗单位消毒质量,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于2002~2006年对辖区内医疗单位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1 方法本次对哈尔滨市南岗区辖区内医疗单位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进行监测分析.
作者:刘卓;吴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含碘消毒液使用稳定性和现场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化学滴定法和现场消毒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 在室温下连续使用一周,该含碘消毒液中的有效碘含量下降率<10%.连续使用1、5和7d,该含碘消毒液对医务人员手擦拭消毒对手部皮肤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分别为98.80%、96.55%和97.78%.结论 该含碘消毒液在实际应用中性能稳定,对医务人员手上自然菌消除率均能达到合格要求.
作者:杨红梅;吴凤云;邢炜;于永兴;韩春玲;张连娟;常小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耐药细菌的产生严重影响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治疗成本.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在临床医疗、畜牧兽医业中抗生素的滥用所致[2,3].
作者:班海群;李新武;张流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口腔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引发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口腔科在诊疗过程中,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如不注意无菌操作及器械消毒灭菌,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王宇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开放性伤口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年内收治的开放性伤口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调查四肢开放性外科创伤患者254例,356例次;发生伤口感染9例,13例次,感染发病率3.54%,例次发病率3.65%.254例四肢开放性外科创伤患者中有236例为复合创伤;占92.91%;18例为只有单一上肢或下肢开放伤口,占7.08%;9例感染患者均为复合创伤患者.结论 所采取的干预措施显示出对控制开放性伤口医院感染有明显效果.
作者:周玲;霍云燕;陈远朝;金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加强餐饮具的消毒卫生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传播与流行,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于2005~2006年对慈溪市餐饮业使用的各类餐饮具卫生消毒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测.
作者:毛晓群;马旭亮;吴建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B-D实验是专用于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实验.B-D实验成功与否受到真空泵效能下降、输入蒸汽动能、实验包的制备规范、预热时间长短、空气起始温度等诸多因素影响.2007-08-15收稿日期
作者:何金茹;安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以黄芩、黄连、黄柏等三种中药制剂在体外对肠道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连续稀释法,对该中药制剂的低抑菌浓度进行了观察.结果 该中药制剂为水提取液,配制成含纯中药200 g/L液体.黄芩、黄连、黄柏对大肠杆菌的小抑制浓度依次为6.3、1.6和6.3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小抑制浓度依次为1.6、0.8和3.2 g/L;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小抑制浓度依次为1.6、0.8、0.g/L.结论 黄芩、黄连、黄柏对体外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者:鲁晓晴;王斌;阎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供应室敷料间折叠、打包敷料前后的空气含菌量及尘埃颗粒数.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和仪器采样法,对供应室相关环境内空气中细菌数和尘埃颗粒数进行了检测.结果 敷料间空气中工作前细菌总数为188cfu/m3,0.3μm直径颗粒数为39792438/m3,0.5μm直径颗粒数为15924805/m3,工作后细菌总数为306cfu/m3.0.3μm直径颗粒数为73080282/m3,0.5μm直径颗粒数为32830529/m3,工作后比工作前分别增加83.65%和106%.结论 敷粒间在折叠和打包辅料过程中会明显增加空气中细菌和尘埃颗粒污染,对清洁区空气质量有明显影响,建议将辅料间与器械包装间应严格分开.
作者:温冬梅;黄荣杏;何曙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季铵化壳聚糖抗菌剂杀菌性能及稳定性能,探索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以含季铵化壳聚糖200mg/L该抗菌剂溶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2.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以含季铵化壳聚糖1000mg/L的该抗菌剂溶液对悬液中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将季铵化壳聚糖抗菌剂原液密封储存于54℃存放14d,其杀菌效果无变化.结论 季铵化壳聚糖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储存性能稳定.
作者:朱一凡;魏兰芬;陆龙喜;许激;潘协商;林军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