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0例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及抗菌药应用分析

姚君;张敏;高忻

关键词:葡萄球菌, 败血症, 用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的药物敏感试验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小儿葡萄球菌败血症药敏结果及抗菌药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各菌种对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米诺霉素和替考拉宁等;对青霉素耐药率100%.抗菌药使用频度由高到低为头孢硫脒、氨苄青霉素、夫西地酸钠等.结论: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在低年龄组葡萄球菌败血症中,建议将头孢硫脒和夫西地酸钠、替考拉宁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药使用.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科收治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与醒脑静联合治疗,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的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GC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依达拉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少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管理干预对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评价指标的影响

    目的:评价管理干预措施对某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效果.方法:以干预前后骨科手术出院患者病例为对象,设计手术预防用药调查统计表,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30DDD,下降50.10%;人均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下降48.70%(P<0.01);抗菌药品占住院药品比率下降19.32%(P<0.01);人均住院药品费用下降18.30%(P<0.05);术前0.5~2h首次用药时机符合率上升19.21%(P<0.01),但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预防用药的药物选择有待改进.结论: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作者:凌艺兰;徐文科;汪峰;章考飞;王星星;陈修强;万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某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左右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接触途径感染.76%~83%的学生知道性接触可以传播艾滋病.89.9%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目前不能治愈.68%的学生知道有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8%左右的学生了解吸毒者服用美沙酮可以阻止吸毒、预防艾滋病的传播.结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健康教育要融入更深一层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LC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101例、开腹手术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数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急性胆囊炎早期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张清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究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7例晚期胃癌患者中,肿瘤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46例(A组),姑息性非切除手术21例(B组).收集两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结果:术后半年、1年、2年生存率A组明显优于B组(P<0.01);术后近期A组较B组生存质量提高(P<0.05).结论:晚期胃癌姑息性切除联合术中、术后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周理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42例的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腹腔镜手术治疗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恢复情况良好,全部治愈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泌尿外科较先进的微创手术,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计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并监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6%和77.1%,而对照组则分别为28.6%及6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达拉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更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作者:苏永峰;孙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1例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硫唑嘌呤后未再出现急腹痛.结论:硫唑嘌呤可以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急腹症的复发率.

    作者:黄庆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43例子痫患者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痫患者的分娩时机、分娩方式及治疗.方法:对43例子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子痫患者多,且多自然分娩.后期患者少且多剖宫产分娩.有1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发生急性左心衰,经抢救后结局良好.产后出血5例.新生儿死亡3例,均为自然分娩.结论:子痫应采取相应解痉、镇静、降压、终止妊娠的综合治疗,近年来剖宫产是主要的分娩方式.加强监护,术后充分的镇痛、镇静与解痉治疗协同,可以有效避免再发生子痫和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作者:强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21例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特点与预后因素,以提高对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方法:对21例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儿进行统计,并分析相关资料.结果:甲氨蝶呤的治疗对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完全缓解有重要意义;多关节炎者和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小板的增高,不利于疾病的缓解;年龄小的患儿和女性患儿远期致残率较高.结论:全身型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差,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在病情反复发作>5年的患儿,均发生了破坏性的关节病变.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甲氨蝶呤在内的联合方案,缩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疗程和减少其剂量,监测各种感染的发生,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王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猪囊尾蚴病免疫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

    猪囊尾蚴病又名猪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检测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就近年猪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宇芙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小儿氧驱动雾化吸入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小儿哮喘病例,遵照医嘱配制药液,按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规范操作,使药液随氧气的吸入而发挥作用.结果:本组237例患儿均能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缓解哮喘和提高肺功能的作用,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效果满意.结论:作为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喉头水肿、改善通气等重要手段,其起效快、操作简便、用药量小、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4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3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1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2例为恶性混合瘤,1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3例,均为恶性肿瘤.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检查对腮腺肿瘤的部位、大小、良恶性及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有准确的定位、定性,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方玲;汪建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6例意识障碍、语言、智力与肢体运动明显好转,3例有所改善,1例持续昏迷者无变化.术后颅内感染1例,腹腔段堵管2例,均治疗后好转;1周后复查头颅CT见脑室明显缩小19例,脑室大小无改变者1例.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积水早期诊断,及时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出现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詹荣举;王国平;刘青;俞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1500例合并老年病的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管道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积极护理,患者情绪稳定,手术顺利,并发症少.结论:用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较为安全有效,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从身心两方面顺利度过手术关,减少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田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体化探讨

    探讨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问题.随着医改的深入,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而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分别隶属不同部门管理,人为增加成本和造成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割裂.该文通过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一体化的建议.

    作者:谭如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术患者皮肤准备的研究进展(综述)

    探讨手术患者皮肤准备工作.综合相关文献,从备皮时间、备皮方法、不同部位的备皮方式等方面对手术患者皮肤准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爱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局部麻醉下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20例的疗效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局部麻醉下行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快,随访时间6~14个月,无复发.结论:局麻下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较简便,术后复发率低的一种疝修补术,尤其适合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腹股沟疝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纤溶异常与PIH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并动态复查CT确定有无PIH发生,随访1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凝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APTT延长、PT延长、Fbg下降都与PIH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TT改变与PIH发生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PT、APTT、Fbg变化可作为预测PIH发生的指标之一,对早期APTT、PT延长而Fbg下降者更应积极连续复查头颅CT,以期更加及时诊断PIH的发生.

    作者:詹结民;胡建成;刘健;朱子进;张丰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置管引流在重症胰腺炎应用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54例病人,不同程度合并脏器功能不全和腹腔局限性积液,分别于下腹,上腹置入腹膜透析管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5% BAXTER腹膜透析液每日8000ml灌洗,观察血常规,血尿、腹水淀粉酶,血电解质.结果:54例患者均治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开喆;史皖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