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湿包原因及控制

曹登秀;赵玛丽;朱希华

关键词: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 压力蒸汽灭菌器, 微生物, 湿包现象, 屏障作用, 灭菌物品, 潮湿, 包装材料, 液体, 污染, 外形, 通道, 浸入
摘要:压力蒸汽灭菌器内湿包现象是影响灭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灭菌后包潮湿,使包内外形成一个连续液体通道,从而破坏包装材料阻挡微生物的屏障作用,使微生物浸入已灭菌物品内造成污染.我们2006年1~10月份用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灭菌共发现55个湿包,现对每个包潮湿原因进行分析.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杀菌效果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并观察其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电晕放电反应器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法进行了消毒器研制和杀菌效果评价.结果 利用电晕放电反应器研制出循环风量达到1000 m3/h的柜式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在高污染室内启动该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运行3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除菌率达89.9%;运行60 min后,除菌率达到97.0%.经净化后的室内空气中自然菌总数由7739~24 788 cfu/m3平均下降至474 cfu/m3.在较低污染室内启动该净化器运行30 min,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除菌率为77.2%.经净化后的室内自然菌数由116~540 cfu/m3平均下降至79 cfu/m3.结论 非热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中自然菌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作者:余扬晖;屠远;朱益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检测化学因子杀灭淋病奈瑟菌效果的方法

    淋病奈瑟菌是一种性病致病菌,其形态呈肾形或咖啡豆形,菌体直径0.6~0.8 μm,常成双排列,属革兰阴性球菌.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常引起泌尿生殖器化脓性感染,称之为淋病,是我国常规监测的八种性病之一.淋病奈瑟菌对理化因子抵抗力比较弱,但其生长条件要求严格,给评价消毒剂对其杀灭效果带来不便.为研究消毒剂对淋病奈瑟菌的杀菌效果,建立了本试验方法.

    作者:王炜红;杜丽;杨晶雪;陈微娜;林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唐山市30所医疗卫生机构污水处理效果

    目的 了解唐山市医院污水处理情况,加强医疗污水管理,达到安全排放.方法 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对唐山市直属医疗机构和县区、厂企30所医疗卫生机构排放的污水进行了卫生学监测.结果 2005年度市直属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卫生合格率为88.89%,区县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合格率为73.33%,厂企医疗机构排放污水合格率为83.33%.所有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不合格项目均为总余氯.结论 唐山市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卫生合格率比较高,但仍有部分不合格,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污水的消毒管理,以达到全部安全排放标准.

    作者:付学红;杜淑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消毒供应室环境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单位进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的核心部门,是无菌物品供应的物流管理中心.消毒供应室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应符合卫生学标准.为了解我院供应室内空气卫生学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梨;许丽琛;郑祎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过氧乙酸对现场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多种因素对过氧乙酸空气现场消毒效果的影响,为开展空气现场消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空气消毒试验方法,以自然菌为观察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 过氧乙酸空气现场消毒效果随环境材料吸附性增强而降低,受环境温湿度影响不明显,不总是随消毒剂量增加而提高.结论 空气现场消毒时,以2000 mg/L过氧乙酸,按8 ml/m3进行气溶胶喷雾作用30 min为宜,当环境吸附增强,应提高消毒剂用量,常规条件下环境温湿度可不予重点考虑.

    作者:江永忠;姜朴;郑立国;彭明军;唐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凡士林纱布灭菌方法研究进展

    无菌凡士林纱布,在临床上用于创面覆盖、引流、填塞等,不仅要求其灭菌质量可靠,且要求保持其油质和纱布质量不变.凡士林纱布制作方法是将纱布浸透凡士林后层层叠放于容器内,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1],干热灭菌法虽然能达到较好的灭菌效果,但其油质和纱布质量都受到影响.由于凡士林纱布油脂性对蒸汽的穿透有一定的影响,用压力蒸汽及其他灭菌方法较难达到灭菌效果[2],所以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对油脂类物品及滑石等必须用干热灭菌法灭菌.为了确保凡士林纱布的灭菌质量,同道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总结出不少经验,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报道的凡士林灭菌方法的研究情况作以下介绍.

    作者:李淦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聚维酮碘消毒粉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聚维酮碘消毒粉动物亚急性毒性,了解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动物试验法和生化检验方法进行聚维酮碘亚急性毒性评价.结果 在聚维酮碘给药观察期间,大鼠雄鼠高、中剂量组出现体重增长减慢,食物利用率降低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动物血常规检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试验动物各剂量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虽在正常波动范围,但血清胆固醇水平随剂量加大升高,甘油三酯水平有下降的趋势.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肾脏出现轻度肾小管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 聚维酮碘亚急性毒性试验表现出对动物有轻微毒性反应,此可能与过量碘摄入有关,提示聚维酮碘消毒剂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和直接进入胃肠道.

    作者:万晓平;谭建东;刘小丽;林龙毅;皮运科;龙天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病房用低浓度过氧乙酸终末空气消毒法

    老年科病房病人年高体弱,多数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病房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本医院用低浓度过氧乙酸对老年病房进行终末空气消毒,并专门进行了消毒效果观察.

    作者:赵晓红;杨荣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过滤冲洗法去除残余消毒剂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过滤冲洗法在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试验中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过滤冲洗试验法与化学中和法进行了平行比较试验.结果 过滤冲洗法和化学中和法均能有效去除有效氯为25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残留作用,也可有效去除有效氯为40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两种鉴定方法,以含有效氯250 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效氯400 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杀灭对数值>4.00;且两组试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采用过滤冲洗试验法鉴定消毒剂杀菌效果是一种较快速、准确的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方法.

    作者:宁培勇;丁津华;徐文体;沈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保存不当致输血反应1例报告

    1 一般情况患者,男,39岁,于2006年11月13日来我院,确诊为直肠癌.于11月15日遵医嘱给予红细胞2个单位,护士于15日11:30由本院血库将红细胞领回,由于患者正在做B超检查,所以未输血,护士便将血液放入科内冰箱保存,于3.5 h后进行输注.输血1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等不适,同时伴有恐惧不安.立即停止输血,吸氧,静推地塞米松10 mg注射液同时反复两次,给予患者心理安慰,30 min后症状缓解.

    作者:翟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四种消毒方法对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提高手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手消毒现场试验方法,对医院4种常用手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仅用肥皂流水洗手,再经84消毒液浸泡1 min的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0%;另外3组消毒处理后手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所有消毒前手上菌数均超标.消毒前手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志贺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率比较高的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超过13%以上.消毒后手上除2份标本检出大肠杆菌之外,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所采用的4组手消毒方法,均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操作前用常规肥皂流水洗手方法,结合常用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均可达到较好的除菌效果.

    作者:王春香;高应林;陈琳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疗器械清洗中存在的问题

    在医院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范或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清洗干净后再进行灭菌.任何残留在医疗器械上的有机物都会阻碍消毒灭菌因子的穿透,从而影响灭菌质量.因此,清洗为医疗器械灭菌起到了清除障碍的作用,是医疗器械灭菌前处理的必要过程,更是确保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的器械清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给器械灭菌工作带来不安全隐患.

    作者:王风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南阳市宛城区餐饮具集中式蒸汽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了解南阳市宛城区餐饮具集中式蒸气消毒效果,作出饮食业餐饮具消毒质量评估,以便加强餐饮具消毒管理.方法 用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法进行餐具大肠菌群检测评价.结果 该区餐饮具消毒效果总合格率91.8%,其中在消毒站用集中蒸汽消毒的餐饮具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8.7%,各餐饮单位分散式消毒的餐饮具消毒效果合格率仅为59.6%.结论 采用集中式蒸汽消毒餐饮具,其消毒效果明显好于各餐饮单位分散式消毒,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敏;潘东辉;王天虎;李文亮;鲁延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种皮肤黏膜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亚急性毒性观察

    目的 研究一种皮肤黏膜消毒液的杀菌效果和反复使用的安全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法和动物试验法对其进行了杀菌效果和亚急性毒性观察.结果 以含200 mg/L有效碘与12.70mg/L醋酸氯己定的该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达5.0以上.含150 mg/L有效碘与9.53 mg/L醋酸氯己定的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杀灭对数值达5.0以上.含250 mg/L有效碘与15.90 mg/L醋酸氯己定的该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中的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达4.0以上.以含有效碘4500 mg/L和286 mg/L醋酸氯己定组成的该消毒液原液擦拭消毒1 min,对手和皮肤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大于1.0.该消毒液对大肠杆菌能量试验低合格浓度为100 mg/L有效碘和6.36 mg/L醋酸氯己定.亚急性毒性试验动物血液常规检验项目无变化,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各脏器病理检查未发现病理改变.结论 以有效碘与醋酸氯已定为主要成分的该皮肤黏膜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对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未发现异常.

    作者:陆龙喜;魏兰芬;夏勇;林军明;潘协商;朱一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橡子酚抗菌洗剂对淋病奈瑟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抑菌效果

    目的 研究以橡子酚为主要成分的抗菌洗剂对淋病奈瑟菌和解脲支原体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对淋病奈瑟双球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抑菌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 该抗菌洗剂对含菌量为107 cfu/ml的淋病奈瑟菌的小抑菌浓度为5 mg/L橡子酚;该抗菌洗剂对含菌量为105 cfu/ml解脲支原体的小抑菌浓度为10 mg/L橡子酚.结论 该橡子酚抗菌洗剂在试验条件下对淋病奈瑟菌和解脲支原体有显著的抑菌效果.

    作者:张濛;胡巅;王万海;王歆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氧疗湿化系统的消毒与管理

    氧疗湿化系统的污染成为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是医院感染的一大隐患.2006年我们对全院各病区氧气湿化瓶和湿化液进行了抽样监测,结合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李方兰;沈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与工艺监测项目关系密切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医疗器械主要灭菌手段,目前医院无菌医疗用品主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和环氧乙烷灭菌法.对于大部分耐湿热物品用压力蒸汽灭菌法灭菌,而少部分不耐湿热物品用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

    作者:梅逸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市公用购物筐(车)细菌污染及清洗消毒效果调查

    超市公用购物筐(车)污染程度及清洗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水平.为了解超市公用购物筐(车)细菌污染及清洗消毒情况,于2005年对滨州市区2家大型超市正在循环使用的公用购物筐(车)在清洗消毒前和清洗消毒后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刘东科;苏新法;张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报告

    消毒灭菌工作是各级医疗机构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歙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我们于2005~2006年度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胡宏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管道消毒机消毒效果试验观察

    目的 评价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管道消毒机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模拟现场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该消毒机内臭氧发生器启动3 min,消毒管道内臭氧浓度即达到112 mg/m3;消毒管路外环境空气中臭氧浓度高值为0.07 mg/m3.以含100 g/L过氧化氢溶液对不锈钢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h,平均杀灭对数值4.50;作用2 h,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在模拟现场消毒试验条件下,经1个消毒作用循环周期即60 min,消毒机内过氧化氢气雾与臭氧联合作用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金属腐蚀性试验机器累计运行72 h对碳钢、铜为中度腐蚀;铝为轻度腐蚀;不锈钢为基本无腐蚀.结论 多用途医用仪器内部管道消毒机采用过氧化氢与臭氧联合消毒作用,可在60 min内达到杀灭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99.9%以上,符合高效消毒要求;但对金属具有一定腐蚀作用.

    作者:沈芃;徐文体;宁培勇;丁津华;孙开英;费春南;纪学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