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玺华;陈为民;安建新
为了解洛阳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我们于2005~2006年对洛阳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宇川;郭玉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开展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的综合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开展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已有20余年,取得了很大成绩,医院感染的本底情况清楚,但近几年出现滑坡趋势.现就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马菊红;王友军;冯国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全面了解蓟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的现状,以便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我们于2006年对全县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艳玲;司福德;陈继永;于凤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种化学消毒剂在灭活病毒试验中选择中和剂的试验.方法 采用细胞感染法和噬斑计数法(Pfu)观察了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所用中和剂的效果.两种病毒灭活试验中均以噬斑数计算中和剂、中和产物、稀释液三组间误差率.结果 在流感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所有消毒剂试验组所得的误差率均小于15%;说明该方法选择的中和剂可用于该病毒灭活试验中残余物去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除邻苯二甲醛之外,另外4种消毒剂所得的三组间平均误差率均大于15%,说明该中和剂选择试验程序不适合所试验的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试验.结论 在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培养细胞对中和剂及其产物较试验病毒更为敏感,该中和剂对MDCK影响较对VERO的影响小.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鉴定试验.
作者:薄玉霞;Syed A. Sattar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消毒供应室作为向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主要科室,必须做好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及监测控制,保证使用安全.我院消毒供应室一直按照相关规定,从多方面对无菌物品存放质量进行监测和管理.
作者:曹登秀;伍分淑;赵玛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胃镜检查是一项侵入性特殊操作,医护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害因素之中,经常会受到含有致病微生物的污染物和气溶胶的危害.美国职业安全保障和健康管理组织(OSHA)要求医院工作人员在处理有危险工作前,应接受适当的训练[1],并制定了OSHA措施.近年来,医护人员职业性危害和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普遍关注.笔者就胃镜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郭翠英;常宇峰;彭丽花;聂昭华;宋红艳;叶立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采血环境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及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的卫生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采集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直接影响着血液采集质量.为进一步做好采血环境与所用物品的消毒管理工作,严格感染管理制度,对孝感市中心血站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血环境卫生消毒状况进行了细菌污染调查,并对改进措施前后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谢惠敏;方春梅;张华珍;杨毓明;彭秀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复合溶菌酶消毒剂对开放性骨折伤口创面消毒效果,探讨其降低伤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 采样棉拭涂抹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以及比较伤口感染率方法进行了临床病例观察.结果 开放性骨折创面上不同程度存在细菌污染,清创消毒前总菌数为216~226 cfu/支棉拭,试验组与对照组菌数无明显差异.试验组用FE复合溶菌酶消毒剂清创消毒之后创口上菌数由清创前的216 cfu/支棉拭下降到清创后的23cfu/支棉拭;对照组创口上总菌数由清创前的226 cfu/支棉拭下降到清创后的52cfu/支棉拭.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试验组所使用的清创消毒方法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方法,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合溶菌酶消毒剂可有效降低开放性骨折的伤口感染率.
作者:方欢;刘莉;张楠楠;张秀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和灭菌技术效果可靠,无菌保存有效期长,有完善的检测手段,适合于各种不耐湿热医疗器械的灭菌[1].环氧乙烷灭菌物品在使用中,如果管理到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成为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的重大隐患.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0年使用环氧乙烷灭菌以来,对加强环氧乙烷灭菌物品的管理作了长期的观察.
作者:姚卓娅;王丽君;施晨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1987年我国开始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产品实行卫生许可证制度,次年开始正式启动评审制度.1992年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管理办法》,并在全国范围内对批准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了清理整顿.2002年卫生部对《消毒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重新颁布,规定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审批和发放卫生许可证,国家收回省、直辖市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审批权,由卫生部统一审批.
作者:胡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中药抗菌洗液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方法 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毒性试验进行了观察.结果 以其原液作用2 min,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均达到100%.该抗菌洗液对小鼠经口LD50﹥5000 m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其原液对动物皮肤和阴道黏膜无刺激性;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论 该中药抗菌洗液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以及真菌都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动物试验属于无毒级、无刺激性.
作者:刘书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查明重症监护病房发生洋葱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在1个月内连续发生8例洋葱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其中6例为肺部感染,2例为泌尿道感染.在肺部感染病人的痰液和泌尿道感染病人的尿样中均检出洋葱假单胞菌阳性.在该病房抹布中检出洋葱假单胞菌;病房门把手、螺蚊管、呼吸机、湿化瓶等表面未检出洋葱假单胞菌.经病房关闭整顿,严格消毒,再没有检出相同菌株,亦没有出现新的感染病人.结论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发生了洋葱假单胞菌感染暴发,经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了感染.
作者:张建中;杨菊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碳酸盐透析液细菌污染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采样现场采样和细菌检测方法对透析液B液进行调查.结果 每年1~3月与11、12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77.78%;4~10月抽检的B液合格率为44.93%.经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后抽检的B液合格率提高到90.00%.结论 碳酸盐透析液在配制、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中可能造成污染,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性,规范碳酸盐透析液的制备中消毒卫生措施,严格消毒储存容器可有效控制污染.
作者:邵卫东;汪佶;潘亚萍;章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为规范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法规保障[1].医疗机构将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这对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 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意义重大.由于内镜使用频繁、周转快,多年来内镜消毒清洗一直是医院的一大难题,因此内镜操作引起医源性感染也越来越多.
作者:蒋景华;陈文光;章泽豹;陶映;郭亚春;楼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加强我院消毒工作,提高消毒与灭菌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我们于2006年对全院科室的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监测.1 方法 室内空气用普通琼脂平板沉降5 min采样,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用灭菌棉拭子浸无菌生理盐液涂抹,棉拭子放入10 ml采样液中;使用中消毒液取1 ml样液加入9 ml相应中和剂中;检测细菌总数和致病菌.用紫外线辐射强度仪测定紫外线灯辐照度值.
作者:刘竹歌;夏静;康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改进五步碘量法对二氧化氯测定方法,以便更准确地检测消毒剂中二氧化氯含量.方法 采用调整测定试液pH值和延长吹氮气时间的措施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结果 改进五步碘量法测定中,样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的总浓度在1000~3000 mg/L,取样量为2~5 ml为佳.测定不同样品需要将磷酸盐缓冲溶液pH值调节到7.0,pH值随缓冲液加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达到一定量后pH值趋于稳定.同一种二氧化氯样品的不同次取样,吹氮时将样品溶液吹至无色,测得二氧化氯含量存在差别;吹至无色后再继续吹不同时间,测得二氧化氯量基本一致,在吹至无色后,再继续吹30 min即可.结论 在改进五步碘量法操作中,采用控制样品液氧化物总浓度,适当调整试液酸碱度和延长吹氮气时间,可保证二氧化氯测定浓度准确性.
作者:方赤光;王岙;黄新宇;张冠英;杨明远;姜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唐山市医疗单位消毒灭菌现状,于2006年对唐山市20所二级以上医院重点科室环境及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
作者:王福才;李欣;张秋芬;刘鉴;郭秀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消毒剂抗力水平.方法 采用PCR检测法与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和对消毒剂的小抑菌浓度进行检测,同时与消毒试验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 临床分离的7株大肠杆菌中,有4株耐药基因qacE△1-sul I PCR扩增阳性;该7株大肠杆菌基因qacA/B均为阴性.醋酸氯己定对7株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1~2 mg/L,对大肠杆菌标准株为2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对7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与标准株的小抑菌浓度均为156 mg/L.苯扎溴铵对7株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为19.5 mg/L,与标准菌株相同.聚维酮碘和聚醇醚碘对7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 mg/L与500 mg/L,与标准株相同.结论 临床分离大肠杆菌多数存在耐药基因,其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与标准菌株相当.
作者:吴晓松;谈智;陈越英;戎毅;王晓蕾;沈元;孙俊;徐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聚六亚甲基胍消毒液杀灭致病弧菌效果及其对海产养殖动物的毒性.方法 用试管稀释法测定聚六亚甲基胍对致病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并在实验室观察该消毒剂对4种海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 聚六亚甲基胍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漂浮弧菌、哈维弧菌、鳗弧菌及沙蚕弧菌的低抑制浓度和低杀灭浓度分别为1.5和3.0 mg/L.聚六亚甲基胍对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和刺参48 h LC50值分别为25.87 mg/L、179.91 mg/L及6.67 mg/L;作用48 h杂色鲍无死亡.聚六亚甲基胍含量在125 mg/L范围内对日本对虾受精卵孵化率无影响,含量0.5 mg/L以内对无节幼体变态率无明显影响.结论 聚六亚甲基胍对水生动物致病弧菌具有很强杀灭作用,对海产养殖动物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玮;于锋;朱汉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准确地反映软式内镜消毒后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验证消毒内镜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客观反映其监测结果,我们对2004年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称《内镜规范》)中细菌总数检测方法用两只平板法与一只平板法,软式内镜消毒后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对合格标准进行修正.
作者:辛华玲;韩同喜;姜志明;王甜 刊期: 2007年第06期